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学期伊始,我们语文组利用组会时间认真研读学习了语文新课程标准。我们采用对比学习的方式,整理并讨论了新课标对于语文教学的新要求和新建议。通过理论学习和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让我受益匪浅,觉得适当调整教学重点和课堂教学实践已成为迫切需要。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新课程标准中,让我受益最大的是教学建议部分,我认为它可以直接指导我的教学实践,让我的课堂更有效,从而让学生掌握语文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能够在正确运用祖国语言的基础上提升文学素养,弘扬民族精神。
以下两点让我感触最大,同时对于我的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一,新课标在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的基础上,提出教师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进行引领和点拨,不应以模式化的解决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来解读阅读中问题,防止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回想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虽然我时刻提醒自己应该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往往忽略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自主体验。以前我只会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学生进行批注阅读,然后设计针对性问题进行集体讨论,最后我再就阅读过程中出现的有疑问或是有争议问题加以总结。我天真的以为这样就是充分尊重了学生的阅读个性,维护了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
课堂实例:在讲解《背影》的时候,记得师父听完我的课《丑石》后,指出我在授课过程中还是强调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喜欢把学生的感受往自己期待的方向牵引。当时就有如梦初醒之感,对新课标的学习让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良策,对课堂阅读教学做出了适当的调整。再次设计教学环节时,我争取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放手,在教给学生必要的阅读方法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达到读有所感,读有所思,读有所悟。而我主要充当引导者的身份,抓住重点、难点,予以点拨,做到少而精,这样就避免了左右学生思维的问题。除此之外,我还注重学生的个性阅读感受,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再极力地往自己的思维上引导,把自己的理解强加到学生的头脑中。例如,在讲解《丑石》第二课时的时候,我就避免了第一课时所出现的错误。学生在分析丑石性格特点时候说出了“太窝囊”,还有的同学认为天文学家对奶奶说的话是在唱高调,是在装模作样,为了表现出自己对天文学的略懂得些,显示自己的高深。“石头本来就不会说话嘛!”有的学生说。这和我自己阅读课文的批注(对教参的研读)大相径庭。但是我并没有打断他,而是瞬间快速转变了一下思路,突然发现他说的也很有道理,于是,我顺着他们的思路,引出了一种写作手法——托物言志。文学作品为了表达某种精神品质,往往需要通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这样一说,既保护了同学们的动脑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又顺水推舟的导出了下一个知识点。如果从教学反思的角度来说,这就属于学生智慧的花火,属于教学机智。以后再分析课文时,我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就一个问题让每个同学独立思考,发表独立见解。确定自主阅读→交流感受→提出问题→批注阅读→阐述见解→总结归纳的几大教学环节。不再以大众化统一的理解和教师的感受当作是最后的答案。
第二,新课标提出“要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内外,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机会,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虽然知道语文学科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应该教会学生学会运用祖国语言,并且在这基础上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但是我从未真正深入体会出其中的内涵,也不懂得到底应该如何进行有效操作。以往的课堂主要侧重于有意识地让学生尽量多读多想多说,经过仔细思考发现,学生并没有得到实际的锻炼,而且发言的同学,主动思考的同学只是一少部分。新课标给我最大的启示在于要重视语文实践,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主动地学习语文,锻炼其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可以让学生以多种形式去学习语文,例如,上学期举行的“讲故事”活动,学生在绘声绘色的讲故事的过程就是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学习语文的过程。除此之外,我还觉得语文的学习还也应该渗透到日常生活之中,同时语文课堂的学习也应该重视学生口语交际、搜索处理信息能力的训练,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应用到日常生活实践中,设想如果一个初中生不会写信,不会写通知,读不懂说明书,写文章错字连篇,说话词不搭句、语句不清那该多么可怕。所以语文教学的立足点不应该仅仅是语文考试成绩,而是倾向于让学生提升语文能力,更好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语文。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决定充分发挥语文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优势,跳出课堂阵地,以多种形式,注重语文实践,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语文,提高语文能力。我将改变作业单一化的方式,不再只布置读写作业,还将布置学生看报纸、看杂志、听新闻、甚至看广告、背电影或电视剧台词、阅读电器或药品说明书等学习任务。
以上内容就是我对新课标学习的一点思考,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深深知道新课程的实施对日常教学的重要指导意义。也许我的认识还不够深刻,有些想法还不够成熟,但是我会继续认真钻研、深入反思教学实践,让自己的日常教学日益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与时俱进,全面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新课程标准中,让我受益最大的是教学建议部分,我认为它可以直接指导我的教学实践,让我的课堂更有效,从而让学生掌握语文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能够在正确运用祖国语言的基础上提升文学素养,弘扬民族精神。
以下两点让我感触最大,同时对于我的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一,新课标在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的基础上,提出教师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进行引领和点拨,不应以模式化的解决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来解读阅读中问题,防止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回想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虽然我时刻提醒自己应该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往往忽略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自主体验。以前我只会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学生进行批注阅读,然后设计针对性问题进行集体讨论,最后我再就阅读过程中出现的有疑问或是有争议问题加以总结。我天真的以为这样就是充分尊重了学生的阅读个性,维护了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
课堂实例:在讲解《背影》的时候,记得师父听完我的课《丑石》后,指出我在授课过程中还是强调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喜欢把学生的感受往自己期待的方向牵引。当时就有如梦初醒之感,对新课标的学习让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良策,对课堂阅读教学做出了适当的调整。再次设计教学环节时,我争取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放手,在教给学生必要的阅读方法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达到读有所感,读有所思,读有所悟。而我主要充当引导者的身份,抓住重点、难点,予以点拨,做到少而精,这样就避免了左右学生思维的问题。除此之外,我还注重学生的个性阅读感受,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再极力地往自己的思维上引导,把自己的理解强加到学生的头脑中。例如,在讲解《丑石》第二课时的时候,我就避免了第一课时所出现的错误。学生在分析丑石性格特点时候说出了“太窝囊”,还有的同学认为天文学家对奶奶说的话是在唱高调,是在装模作样,为了表现出自己对天文学的略懂得些,显示自己的高深。“石头本来就不会说话嘛!”有的学生说。这和我自己阅读课文的批注(对教参的研读)大相径庭。但是我并没有打断他,而是瞬间快速转变了一下思路,突然发现他说的也很有道理,于是,我顺着他们的思路,引出了一种写作手法——托物言志。文学作品为了表达某种精神品质,往往需要通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这样一说,既保护了同学们的动脑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又顺水推舟的导出了下一个知识点。如果从教学反思的角度来说,这就属于学生智慧的花火,属于教学机智。以后再分析课文时,我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就一个问题让每个同学独立思考,发表独立见解。确定自主阅读→交流感受→提出问题→批注阅读→阐述见解→总结归纳的几大教学环节。不再以大众化统一的理解和教师的感受当作是最后的答案。
第二,新课标提出“要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内外,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机会,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虽然知道语文学科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应该教会学生学会运用祖国语言,并且在这基础上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但是我从未真正深入体会出其中的内涵,也不懂得到底应该如何进行有效操作。以往的课堂主要侧重于有意识地让学生尽量多读多想多说,经过仔细思考发现,学生并没有得到实际的锻炼,而且发言的同学,主动思考的同学只是一少部分。新课标给我最大的启示在于要重视语文实践,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主动地学习语文,锻炼其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可以让学生以多种形式去学习语文,例如,上学期举行的“讲故事”活动,学生在绘声绘色的讲故事的过程就是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学习语文的过程。除此之外,我还觉得语文的学习还也应该渗透到日常生活之中,同时语文课堂的学习也应该重视学生口语交际、搜索处理信息能力的训练,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应用到日常生活实践中,设想如果一个初中生不会写信,不会写通知,读不懂说明书,写文章错字连篇,说话词不搭句、语句不清那该多么可怕。所以语文教学的立足点不应该仅仅是语文考试成绩,而是倾向于让学生提升语文能力,更好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语文。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决定充分发挥语文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优势,跳出课堂阵地,以多种形式,注重语文实践,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语文,提高语文能力。我将改变作业单一化的方式,不再只布置读写作业,还将布置学生看报纸、看杂志、听新闻、甚至看广告、背电影或电视剧台词、阅读电器或药品说明书等学习任务。
以上内容就是我对新课标学习的一点思考,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深深知道新课程的实施对日常教学的重要指导意义。也许我的认识还不够深刻,有些想法还不够成熟,但是我会继续认真钻研、深入反思教学实践,让自己的日常教学日益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与时俱进,全面提高学生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