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将有助于学生改变思维方式,提高认识客观事物的能力,提高学习水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一、对“世界是物质的”观点的认识
初中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它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进行探究。在宏观方面讲到地球上的一切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前四位的是氧、硅、铝、铁,生物体内元素含量由多到少前三位的是氧、碳、氢。通过化学反应,可以生产新物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从微观方面讲到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又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可看到分子图像,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中国”文字等。通过这些事实,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神创造的,也不是上帝赐给的。
二、对“物质是在不停地运动的”观点的认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初中化学中的很多教学内容都说明了这一点。如: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氨水旁边的酚酞溶液变红;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有间隔,这些微粒在一定的空间内做不停的运动;原子核外的电子不停地围绕着原子核做高速地运动等。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建立“物质运动的永恒性”的观点。
三、对“质量互变规律”观点的认识
在初中化学教学内容中,由量变引起质变的事实比较多,如: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纯净的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碳在氧气充足时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氧气不充足时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而稀硫酸就没有吸水性;当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比氢氧根离子浓度大时溶液为酸性。当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与氢氧根离子浓度相等时,溶液为中性。当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比氢氧根离子浓度小时,溶液为碱性;做中和反应实验时,随着稀盐酸量的不断增加,烧杯中的溶液由碱性逐成为中性;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随着最外层电子数目的依次递增,而呈规律性地变化。在化学变化这个质变过程中,同样发生着量变,即反应物的量逐渐减少,生成物的量逐渐增多。在进行这些知识教学时,渗透质量互变思想,可以让学生形成质量互变观点,反过来再运用质量互变观点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对“对立统一规律”观点的认识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辨证法最根本的规律,对立与统一是矛盾双方相互关系的两个方面的不同倾向。对立统一规律普遍存在于一切物质现象、过程的本身之中。初中化学教学中对立统一的观点可以说是俯拾皆是,如: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溶解与结晶、阴离子与阳离子、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燃烧与灭火等,这些内容都生动地揭示了自然界中对立统一的基本观点。在教学中,通过揭示矛盾的普遍性,可以使学生会用辩证的观点观察事物,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对“内因外因”观点的认识
事物的发展决定于内因和外因,内因是指推动事物发展的内部原因,外因是影响事物发展的外部原因和条件。内因和外因对事物的发展都起作用,但它们的性质和地位是不一样的。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如:磷在点燃的条件下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分解成氯化钾和氧气。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点燃、催化剂、加热等是化学反应的外部原因,而磷具有可燃性,过氧化氢及氯酸钾能发生分解反应,是它发生反应的内因。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形成内因是化学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化学反应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种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总之,在化学教学中,既要重视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又要引导学生将所学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应用到化学学习中。这样,不但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其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可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科学素质。
一、对“世界是物质的”观点的认识
初中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它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进行探究。在宏观方面讲到地球上的一切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前四位的是氧、硅、铝、铁,生物体内元素含量由多到少前三位的是氧、碳、氢。通过化学反应,可以生产新物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从微观方面讲到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又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可看到分子图像,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中国”文字等。通过这些事实,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神创造的,也不是上帝赐给的。
二、对“物质是在不停地运动的”观点的认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初中化学中的很多教学内容都说明了这一点。如: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氨水旁边的酚酞溶液变红;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有间隔,这些微粒在一定的空间内做不停的运动;原子核外的电子不停地围绕着原子核做高速地运动等。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建立“物质运动的永恒性”的观点。
三、对“质量互变规律”观点的认识
在初中化学教学内容中,由量变引起质变的事实比较多,如: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纯净的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碳在氧气充足时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氧气不充足时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而稀硫酸就没有吸水性;当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比氢氧根离子浓度大时溶液为酸性。当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与氢氧根离子浓度相等时,溶液为中性。当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比氢氧根离子浓度小时,溶液为碱性;做中和反应实验时,随着稀盐酸量的不断增加,烧杯中的溶液由碱性逐成为中性;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随着最外层电子数目的依次递增,而呈规律性地变化。在化学变化这个质变过程中,同样发生着量变,即反应物的量逐渐减少,生成物的量逐渐增多。在进行这些知识教学时,渗透质量互变思想,可以让学生形成质量互变观点,反过来再运用质量互变观点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对“对立统一规律”观点的认识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辨证法最根本的规律,对立与统一是矛盾双方相互关系的两个方面的不同倾向。对立统一规律普遍存在于一切物质现象、过程的本身之中。初中化学教学中对立统一的观点可以说是俯拾皆是,如: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溶解与结晶、阴离子与阳离子、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燃烧与灭火等,这些内容都生动地揭示了自然界中对立统一的基本观点。在教学中,通过揭示矛盾的普遍性,可以使学生会用辩证的观点观察事物,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对“内因外因”观点的认识
事物的发展决定于内因和外因,内因是指推动事物发展的内部原因,外因是影响事物发展的外部原因和条件。内因和外因对事物的发展都起作用,但它们的性质和地位是不一样的。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如:磷在点燃的条件下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分解成氯化钾和氧气。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点燃、催化剂、加热等是化学反应的外部原因,而磷具有可燃性,过氧化氢及氯酸钾能发生分解反应,是它发生反应的内因。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形成内因是化学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化学反应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种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总之,在化学教学中,既要重视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又要引导学生将所学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应用到化学学习中。这样,不但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其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可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科学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