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中学体育教学的开展对于学生自身的影响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ghtning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体育教学对于学生的身体正常发育和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等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当今的学生,吃好的、不爱运动等原因造成的肥胖给体育课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结合本人的职高体育教学,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兴趣是内在的驱动力
  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有兴趣时,他就把自己的注意力经常集中和趋向于某种事物上,同时也对该事物产生一定的情感。因此,兴趣对于一个人的行为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所以,在职高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采取各种方法去培养学生的兴趣,從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二、教学中要变化形式进行竞争
  好奇心强、喜欢新花样、兴趣易转移、注意力易分散,这是学生的心理特点。如果课堂教学的竞争规则和要求单一,或者过难、过简单,都不能激发学生竞争的兴趣。例如,50米快速跑的教学,开始只是四人一组进行简单的快速跑,练习两次之后,学生的竞争力减弱了。于是我就变化形式,采用15、20、30、50米不同距离由近及远的跑,以及采用不同起跑信号和不同起跑姿势的接力跑、障碍跑、追逐跑等。这样,大大增加了学生的练习兴趣,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跟着教材转,教师教无兴趣,学生学无乐趣。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心中要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要地位。如,首先,根据学生的体能和体育基本技能的差异,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让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其次,关注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培养健全的人格。
  四、教师在选择和设计课堂内容时要注意教材的科学性和趣味性
  1.科学性。在教学上做到难易合理,新旧教材搭配得当,一般来说,课的前半部分学生的精力和体力充沛,注意力较集中,应把新授内容和负荷较小的教材以及灵敏、速度、柔韧和协调性的练习内容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课的后半部分学生体力有所下降,注意力不易集中,为使学生保持学习的兴奋性和积极性,应把竞争性较强的游戏、比赛、测试、力量性、耐力性的教材安排在课的后半部分。
  2.趣味性。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认识的兴趣,人们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所学的一切,常常掌握得迅速而且牢固。
  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
  在体育教学中,必须要有学生的积极参与,要想使学生对新学的内容产生浓厚兴趣,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就应根据教材特点,运用新颖、多样、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1.创设教学情景。通过用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和利用特定的教学情景,化理为情,融情入理,用真情实感感染学生,才能触及其灵魂。震撼其心魂,达到以情激情,以情育情之目的。
  另外,教师结合自身独特经历的感受来说明教材上的一些原理。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若历其事之感。同样可以达到用感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2.开设游戏情景。
  六、正确的示范及讲解
  根据大部分学生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练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不持久的特点,我在教学中进行了正确的示范和生动简练的讲解,从而进一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充分利用电教媒介体进行示范动作。本人通过这几年的摸索,如果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即多媒体教学)能使学生建立清晰的动作表象。因为清晰的动作表象是形成技能的重要基础,它来源于教师的讲解、示范、演示等教学过程。
  2.生动的讲解。由于体育课的时间有限,任务重不可能也不应该长篇大论,滔滔不绝地光由教师讲,所以教师讲话务必力求简明扼要、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讲解分析要形象生动,新鲜活泼富有鼓动性和幽默感。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应强调让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均有发展,具有个性特长,实施游戏法教学则能很好地吸引学生,使他们感到因为学校里有自己的游戏伙伴,有游戏场所和游戏组织者及参与者,在共同的活动中可以不断了解自己、评价自己,提高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能够在快乐中锻炼身体,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所以,学校体育中应大力推广游戏法教学,在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形成时期,在体质锻炼的黄金时期,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质疑”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阅读的本身就是思考,思考才有疑问,有疑才有思。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并不在于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而是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最终达到自行阅读的能力。  关键词:思考;疑问;理解;感悟;掌握  质疑是通过提出问题而获
期刊
人类正步入一个以因特网为标志的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已成为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的资源,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和科技变革的动力之一。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的增加,教育资源极大丰富,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通畅广泛,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权威,这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体现,教育应该不断适应社会变化的需求,正确引导学生具备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把学生掌握
期刊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该如何看待和落实这些规定,去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让作业不再是强加给学生的负担,而是将作业成为学生成长中一种生活需要、学习需要。可见,按新课标精神和学生的认知能力设计作业,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现根据我的教学实践,应体会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设计生活化作业——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的确
期刊
学校近期一直在研究“适合的教育”这一理念,都说适合学生的教育才是最好的。回望我的教育历程,16年来,我一路追求的是什么呢?我的教育能否称得上适合?我扪心自问,思绪急促而艰难的萦回,在认真的思索之后,这些年的教育轨迹和心路历程也逐漸清晰了起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充分认识学生的巨大发展潜能和个性差异,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以及高度的责任感和道
期刊
摘 要:“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育健全的有力源泉。”这点明了美育在个人发展中所占的重要地位。但在课程美育中人们往往认为责任只在音乐、美术等,却未能意识或重视到其它学科也都能够而且应该挖掘其中美的因素,适时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从情感的体验中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语文学科的美育,可以有效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积累审美经验,提高审美鉴赏力,培养想象力,发展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期刊
生物学科是联系着自然环境又联系着社会与经济的独特学科,教材中含有丰富的生态环境知识,引导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同时,在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倡导环保行为,对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可见,在进行环境教育方面,生物学科既具有其他学科无法可比的优势,同时也肩负着责无旁贷的时代使命。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有效开展环境教育,这是一个值得深思探讨的问题。根据当前环境教育的现状和要求,本人提出了一些设想。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各级学校的语文教学都有这项内容,但要求不完全一样。小学以学写记叙文为主,也要学写常用的应用文。练习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内容,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这两种能力从一年级起就要注意培养,从说到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要求学生逐步做到:有具体内容,有真情实感,有
期刊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人类的社会实践产生了数学,并且促进了数学的发展;而数学又服务于社会,成为人们
期刊
摘 要:小组合作式教学方式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之中,有利于培养高中学生对生物学科教学学习兴趣、有利构建与营造良好的“教师—学生”“学生—学生”之间良好的教学与学习氛围、有利于将高中生物课堂知识与技能传递由传统课堂教学灌输形式转为教师与学生相互沟通与交流,并在公平、平等的沟通与交流之中共同进步。从小组分组优化、小组合作教学目标设定优化两个层面对高中生物小组合作教学优化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德智体美劳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而德育又是放在第一位的,德育开始映入眼帘,人们开始重视德育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德语教育是指道德在教学过程中的影响。语文学科是所有学科的基础,是传承中华文明的一条途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里面蕴含着许许多多的哲理,值得去学习和借鉴,对当今社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借鉴作用。因此,语文是一门能够非常好的贯穿德育教学理念的学科。教师通过课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