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三弄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473121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一,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春落梅枝头,那白雪里的一点红,正是春的气息。我最喜欢那独树一帜的梅花,喜欢她傲迎冰雪的姿态,凌寒怒放的气节。可惜我并没有多少机会近距离地赏梅,甚为遗憾。
  幸运的是,在这寒冷的冬日。我赶了一场“心灵茶会”的主题活动。这次的主题就是“梅花三弄”,各路艺术家们用“茶、琴、画”等不同艺术载体表达了对梅的喜爱。而我,作为其中“茶”的一个环节,也参与其中,亲身感知。
  
  上阕:心灵茶会
  
  1月23日,杭州植物园上林苑会所,聚集了近百位风雅之士。他们喜茶、爱琴、赏画,共同赏梅。
  汉唐风格的会所隐藏在植物园中,曲径通幽。取名为“上林苑”,寓意为汉代皇帝的旧所。如今却成为西湖边尊贵宾客们的文化聚会场所。这一次的心灵茶会,将举办地点放于此,也是为了配合“梅”的主题。因为这里是杭州城里最著名的灵峰探梅景点所在地,植物园的管理人员更是慷慨出借了十多株梅花用于现场布置。
  一到上林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两株摆放在门口的梅花盆景,一为腊梅,一为红梅。虬枝新花,盘旋欲上,令人赞叹不已。正应了清人龚自珍所说“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上,正则无景;以疏为贵,密则无态。”我们戏称此乃“九曲红梅”,竟也觉得惟妙惟肖。
  一进门,便看到门厅处一幅出自西冷印社名家之手的巨幅红梅图,无不让人惊艳。再往里走,便看到随处摆放的几株梅,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半吐花蕊,真是处处暗香浮动,沁人心脾啊!这一株株红梅,不知在西湖旁修炼了几许春秋,悠悠一缕清香,欲待您扶枝轻嗅。
  古人把梅寓有四德,初生蕊为元、开花为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我们以此四德为主题,挑选了上林红、铁罗汉、月光白、碧云天等四款不同的茶,为各位茶友们精心布置了四款不同风格的茶席。大家三五知己,尘中归来,坐于精心布置的“四德”茶室里,清茶一杯,浅斟轻酌间。把话家常,谈笑风生,不觉时已移矣!此中况味,岂非尘世中的一段神仙生活?
  走过这4个茶室,来到一旁特设的禅房。这里原本是会所的会议室,我们将之清空再设计。将室内全部铺盖上草席,宾客们均着布鞋坐于蒲团之上,静心聆听永福寺贤锐法师主讲《金刚经》。在整个讲禅过程中。大家习心静气、边听禅边品香茗。切身悟道、参茶,参悟“智者悟禅,清茶一杯;迷者问禅,佛经万卷。欲问禅,想想茶。禅与茶,味味一味。人与自然之合一。”体验茶让人淡泊清静、天人合一的真谛,真所谓“心从止水随缘静,神似香茶彻底清。”
  此时,不只齿颊生香,就连心灵最为隐秘、最为污浊的地方都被这禅意茶香浸润得空明而清澈了。
  
  中场:大美茶宴
  
  听禅品茶之后,宾客来到大厅中,在那幅“禅心”图之下品尝美味佳肴。汉代茶香豆腐、普洱东坡肉、碧螺虾仁、茉莉鱿鱼卷、白茶炖鸽肉……这一个个菜名听着便已让人口舌生津,按捺不住,想一品这一道道美味而精致的菜肴。
  茶宴,古已有之。茶宴又称茶会,其始于南北朝,兴于唐代,盛于宋代。“茶宴”一词最早出现于南北朝山谦之的《吴兴记》一书,其中指到“每岁吴兴、毗陵二郡太守采茶宴会于此”。唐代钱起亦在其《与赵莒茶宴》中写道:“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兴尽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而今日的茶宴则重在将茶汤入馔后,茶与原料的完美结合,融和了美食与健康。在整组9个主菜、8个点心的茶宴中·我们选用了西湖龙井、白毫银针、安吉白茶、九曲红梅、祁门红茶、普洱茶等多个茶品·真正创新了现有的茶宴做法,将博大精深的茶文化融入于美味可口的佳肴。成为茶会的一大亮点。
  如汉代茶香豆腐·选用优质的内脂豆腐,用龙井茶汤调味。清香淡雅。来自福建的白毫银针与鲜美的鸽肉共炖,既保留了原有的清淡茶味,又融入了鸽肉的鲜美。香片蒸鱼,需搭配鲜鱼汤和茶汤同时饮用,新鲜的吃法、独到的滋味让所有的宾客赞不绝口。更有如绿茶果冻、红茶枸杞膏、普洱调味酒等茶点与茶酒,让宾客们在享用美食的同时,进一步了解了茶文化的广泛内涵。最后一道“白茶粥”淡淡的白茶融入在米香之中。有宾客品尝之后大呼。原来这就是“茶禅一味,,中的“味”呢。原来,茶还可以有如此妙味,真正直达心灵了。
  
  下阕:梅花三弄
  
  美食之后。进入下半场的活动,场地也移到了户外。宾客来到户外。或三五人。或六七人坐于香樟树下。为了取暖,会所还为大家燃起了十只火炉,极有“围炉夜话”之感。树上悬挂着若干只梅花灯,不远处的表演舞台上,艺术家们正在调音、做准备工作。梅花丛中,我们静待着画、琴、茶所带来的美妙意境。
  《梅品》一书中指出,赏梅要选择淡云、晓日、薄寒、细雨、轻烟、清溪、小桥,加之以林间吹笛,膝下横琴等等。这样的意境常让人有“此事古难全”之憾,却不知今日的心灵茶会却为我们实现了这一美事。
  第一出是画梅。来自画院的儒峰和陈同两位大师挥毫泼墨,现场作梅花图画展示。技法之娴熟、工艺之精巧,让我惊叹不已,犹如来到那一片梅海之中,况有一席白雪铺就,如仙境一般。易以繁花,千丛万簇,倍党风神绰约,珠胎隐现,为此花别开生面。
  第二出是听梅。特意从上海赶来的著名古琴演奏家乔珊女士,携手被誉为香港乐团首席乐师的郑济民先生,为大家上演一场了“琴埙和鸣”的演奏会。在这“汉时宫庭现时苑”的上林苑中。伴随着苑外流水潺潺,一曲旋律优美动听、指法精巧的《山中思故人》将众人带到了一片没有喧嚣的世外桃园。真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我喜爱各种梅,梅以红、白两色最为有名,我最喜爱的还是绿萼梅,可惜今日并未开花,因此我无法一睹绿萼的英姿,但乔珊老师的一曲《梅花三弄》,却有两段是赞美绿萼梅的,这让我顿觉今日我亦与绿萼梅神游了一番。
  最后一首《咏梅》,琴歌配以郑老先生的书法演绎,使我真正理解了“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意境。
  第三出是品梅。“清高世莫知,冰雪助香茶。素盘白瓷骨,况似美人香。”来自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学院的沈学政老师带着她的弟子们,为大家表演了“中国美人”主题茶艺其中的一出——“冬日梅赞”。
  美人如画,画中来;衔梅而出,烹香茗。我们翻阅了《茶经》等古代文献,通过情境的设计,还原了汉唐的茶事。那一片白绢上落满了红梅,古朴沧桑的茶具似有隔年的故事,在绿树下、小湖边这一幕显得格外美丽。为了配合主题,我们选用的是梅占茶。当冲泡完毕,向全场奉茶时,空中竟飘起了几片小雪。真是“既非雪片催梅花,却是梅花唤雪来”。
  一画,一琴,一茶,大师经文中的禅意,午后茶宴的佳肴,琴师手下的美妙佳音,画师的笔下生花……使大家远离纷繁俗世,保留风雅心情,共享人间美景美情。原来。茶已不再是单一的茶,它从此可以借助梅,或者竹,或者琴的力量,共同到达人的心灵深处。
其他文献
这些天我正为一些琐事烦扰,好友天上客的“茶约”不期而至,说是一同品饮台湾茶友莉森寄来的几款“交换茶礼”。得知有好茶,自然心情大好,立即答应起身赴约。  因为是宝岛台湾的茶,我们几个茶友都显得格外兴奋。这几款茶是台湾茶发为我们特别挑选精心准备的。我们也认真细致地品味着,曼妙的茶香里演绎着阿里山的巍峨和大禹岭的气魄,飘散着台湾茶发浓厚温馨的问候和祝福。    阿里山浴兰    首先品鉴的是2008年的
期刊
中国茶具经历近2000年孕育、发生、发展、变革的过程,至清代已经基本定格,适用于不同茶类、不同民族(地域)茶俗的各种材质的茶具琳琅满目、蔚为大观,其中更以阳羡(宜兴)所产紫砂茗具独领风骚、独占整头。“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宜兴名家、高手制作的茗壶成了海内文人雅士、茶人竞相搜求的珍宝。  纵观有清一代,阳羡(宜兴)仍属经久不衰、生产茶具最负盛名的窑口。此时宜兴窑不仅名师辈出而紫砂制
期刊
此次前往阿联酋的迪拜,是应在当地生活了10多年的“老鬼”的邀请。“老鬼”在也门、埃及、阿联酋等穆斯林国家辗转生活了20余年,已然融入了阿拉伯世界,有他做向导真是省心省力。到达那日,大雨,气温14摄氏度,是迪拜有史以来最冷的天气,也是沙漠中难能可贵的雨天。当我把从云南带去的普洱茶送给“老鬼”的时候。他眼中充满了惊喜。    举国红茶    时值中国农历新年,我们和其他一些在迪拜生活的中国朋友一起,在
期刊
夜深人静。万物低喃,我却心绪烦躁,辗转难眠,品茶能安抚动荡不安的心情,回归纯粹的安宁。翻找遍家中角落,寻到一泡水帘洞的老丛水仙,朋友馈赠,独有一泡,一直遇不到合适的品饮情境,便不舍随意泡去,难得深夜独饮倒是能品出个中真味。  剪开泡袋一角,把蜷成条索状的干茶倒入白瓷盖碗杯,细观干茶,根根壮实匀整,焙火到位,荔枝面略显,闻干茶香,霸道的炭火香清幽的老丛香冲上鼻腔。感觉打了个颤栗,浑身的细胞一瞬间清醒
期刊
当代韩国陶瓷文化就好像茫茫大海中一座遗世独立的孤岛一样。迄今为止。陶瓷器的形态、材质以及制作方式等,都和数百年前相差无几。不仅如此,大部分的陶瓷器爱好者也同样喜爱并尊重着这种传统的色彩。当然。韩国陶瓷文化也不是没有现代的特点,但是这种现代韩国陶艺却大部分是受到西方美术的影响并无法摆脱西式的窠臼,其最终结果就是导致丧失了民族特性。没有任何意义地偏离了中心。  纵然谁都可以轻而易举地道出曂儋窑的精神实
期刊
人类是大自然的孩子。尽管人们无时无刻都在用科技改造着自然。但是在内心的深处总是常常流露出回归自然的愿望。柴、火与土是自然界中最普遍、最常见的事物,甚至先于人类而存在,蕴藏着大自然最原始的精魂。柴烧陶则是柴、火、土精魂的整合与再现,通过富于变化的色泽与机理来铭记炽焰在陶土身上舔舐的痕迹。唤起人们对自然的原初记忆。  柴烧是一种突破传统陶瓷审美观念的窑烧技法,是在具备完整结构的窑炉中,以薪柴为燃料,坯
期刊
抵达西安的时间是早晨9点多,火车站外围人山人海,一出火车站大门,就看到高高的城墙。这次我们在西安只待2天时间,我和同伴在东六路和尚爱路交叉口的酒店安顿好,就开始了一天的旅途。早上喝茶还不太适宜,所以我们决定先到“老  孙家”吃著名的羊肉泡馍,结果,那味道确实不是我们南方人容易接受的。饭后,从“老孙家”步行一公里,就到了碑林。我们在里面认真地寻找《尔雅》和《论语》的碑刻,还见到了王羲之、柳公权、颜真
期刊
在江南,不管天晴还是阴雨,如同吴音软语一样,总让人感觉是那么的温软绵和,甜糯而细腻。  某个山村,秋日妍丽,涓涓溪流慢悠悠地从那块颤巍巍的木板桥下流过。溪的一头,一个清癯的书生,青衫一袭,踏上板桥。站在桥上,放眼四望,一山叠着一山。空寂无人,除了踏板时的吱呀声外,只有桥下淙淙的溪声。  座座山岭在不断地向后退去,也在不断地向前迎来。不知不觉,日头已高,透过山峦,他望见了披覆着枯黄茅草的檐角,听见了
期刊
茶有别于一般的农作物,它是一种特别作物,也是一种药用植物。陆羽在《茶经》中经典地将茶树称之为“南方嘉木”。世界上珍稀名木不计其数,而被称为嘉木的植物,唯有茶树。在现实生活中,茶叶是一种很好的保健饮品。饮茶有益健康,已经是根深蒂固的认识。《茶经·一之源》中说:“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将饮茶看成不只为满足生理需要的单纯饮品,更提升到了精神追求层面,诚如唐末刘贞亮在《茶十德》中所说:
期刊
据国家工商总局近期公告,福安“坦洋工夫”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标志着这一享誉百年的历史名茶又揭开了崭新的一页。尤其是在当前福建红茶市场呈现出欲与铁观音、武夷岩茶平分秋色的境况下,中国驰名商标的“入囊”无疑让坦洋工夫如虎添翼。正当我们投之以关注的目光时,恰巧遇上了来榕出差的福安市林光华副市长。本刊记者就坦洋工夫品牌的恢复与发展和他展开了对话。他如数家珍般地向记者娓娓道来,让我们对坦洋工夫熠熠生辉的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