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9-000-01
摘 要 大众体育是体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反映一个国家体育水平的基础,我国大众体育发展历程较短,存在的问题很多,所以我们要在发展赛程中采取有效措施面對挑战。文章通过分析大众体育的功能,针对当前制约大众参与社会体育的主要因素,提出发展策略。
关键词 大众体育 和谐社会 健康 体育产业
一、我国大众体育发展概况
我国的大众体育自1995年6月20日《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以来,各方面都取得了可喜原成绩,这标志着我国大众体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根据调查资料统计,现今我国有3亿多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占全国总人数的30%以上,10亿人次达到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人民的体质有了较大的改善。目前,大众体育已广泛深入到我国社会各阶层,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职工占全国职工总人数的40%,数以千万的城市居民长期参加社区体育锻炼,有60%的城市街道成立了社区体育组织。而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标准的建立,使得城市大众体育的开发进一步规范化,大众体育在我国已经全面发展起来。同时,我国也加大了对体育设施的投入,自1984年以来,全国用于体育基本建设的投资以每年56.7%的速度递增,场地的绝对数量大幅度增加。当然,就我国大众体育目前的发展状况来说,仍然没有满足人们对体育的需求,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二、现代文明对大众体育的影响
首先,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推进了大众体育的发展,由于生产的机械化、电气化和自动化使得人们的体力活动日趋减少,而余暇时间相对就增多,人们更加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同时,社会的发展也需要全面发展的人,个体需求和社会需要达到了一致,推动着以健身、娱乐和自我完善为主的大众体育的发展;其次,人们的体育观念正在发生改变。据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参加体育活动人品的体育价值呈多元性特征,其中追求生理健康的价值取向为38.99%,追求心理健康和社会交往的价值取向为36%。人们对体育功能的认识不再只停留在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而是将体育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活中,这更有利于大众体育的推广。
三、制约大众参与社会体育的主要因素
(一)生活方式对社会健康的制约
生活方式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生活方式的变化会引起个人乃至社会的健康问题。据美国流行病学研究的医学调查表明,生活方式是影响人们健康的首要原因,在美国20世纪70年代的死因构成中,来自卫生制度方面的原因占10%左右,来自生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各占20%,而来自生活方式的原因则高达50%。据我国医学专家调查,我国死因构成中来自生活方式的原因已高达44%,而在生活方式中,不良的消费类型,又占了89%。人们为了根治各种由于生活方式造成的社会疾病不得不把体育运动纳入医学的内容构成中。
(二)体育场地设施的制约
居民区的公共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公用体育场馆和学校体育设施,以及其他空间都是社会体育活动场所。其质量数量影响居民参与,目前,我国社会体育的场地设施情况不容忽视的,根据对广州市场11个小区的统计,人均室内公共文体活动设施仅为0.0025平方米,室外仅为0.012平方米,此数据远远不以满足《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所规定的“城市公用体育用地达到1~2平方米,小学达到2~3平方米,中学达到3~5平方米”的要求。
(三)参与者的体育价值观和态度
合理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及稳定的体育态度是促使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积极的体育态度对个人通行无阻为具有促进作用,消极的体育态度则引起阻碍作用。而强烈鲜明的体育态度是人们克服务种困难,坚持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据有关调查表明,人们的体育态度常常取决于他们的文化程度。
四、发展我国大众体育应采取的策略
(一)加强全民健身计划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民健康锻炼的意识。积极配合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广泛利用电视、广播、电影和报刊等宣传媒介,进行宣传,让国民正确理解身体健康的概念,充分认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纠正人们对体育健康错误的认识,教育人们自觉抵制和克服不良生活习惯,使国民对体育锻炼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与了解。培养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强化人们参加体育的意识,和生命在于运动的观念以及体育是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的观念。
(二)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力度,提高群众体育锻炼的科技含量。完善群众体育的服务体系,应培养一支有一定组织能力和技术水平,面向社会、服务群众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有效地组织和科学地指导大众体育锻炼。要合理地开展体质测试服务,推广科学性强、健身效果好、趣味性高的活动,开发价格适中、使用方便的多功能的小型健身器材。
(三)重视学校体育的基础地位,进行“终身体育”思想教育。学校体育是大众体育的基础,青少年和儿童是全民健身的重点,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使对学生健康教育的影响衍射到社会,促进大众体育的发展。
(四)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体育活动。广泛进行全民健身计划宣传,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群众体育活动,扩大体育的社会影响,形成全民参加体育活动的舆论导向和环境氛围,多方面营造体育锻炼的氛围。
参考文献:
[1]赵忠伟.我国大众体育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向[J].体育文化导刊.2003(2).
[2]李建国.中国社区体育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规律[A].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3]邓玉.论大众体育及其文化导向[J].体育科技.2001(3).
摘 要 大众体育是体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反映一个国家体育水平的基础,我国大众体育发展历程较短,存在的问题很多,所以我们要在发展赛程中采取有效措施面對挑战。文章通过分析大众体育的功能,针对当前制约大众参与社会体育的主要因素,提出发展策略。
关键词 大众体育 和谐社会 健康 体育产业
一、我国大众体育发展概况
我国的大众体育自1995年6月20日《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以来,各方面都取得了可喜原成绩,这标志着我国大众体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根据调查资料统计,现今我国有3亿多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占全国总人数的30%以上,10亿人次达到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人民的体质有了较大的改善。目前,大众体育已广泛深入到我国社会各阶层,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职工占全国职工总人数的40%,数以千万的城市居民长期参加社区体育锻炼,有60%的城市街道成立了社区体育组织。而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标准的建立,使得城市大众体育的开发进一步规范化,大众体育在我国已经全面发展起来。同时,我国也加大了对体育设施的投入,自1984年以来,全国用于体育基本建设的投资以每年56.7%的速度递增,场地的绝对数量大幅度增加。当然,就我国大众体育目前的发展状况来说,仍然没有满足人们对体育的需求,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二、现代文明对大众体育的影响
首先,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推进了大众体育的发展,由于生产的机械化、电气化和自动化使得人们的体力活动日趋减少,而余暇时间相对就增多,人们更加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同时,社会的发展也需要全面发展的人,个体需求和社会需要达到了一致,推动着以健身、娱乐和自我完善为主的大众体育的发展;其次,人们的体育观念正在发生改变。据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参加体育活动人品的体育价值呈多元性特征,其中追求生理健康的价值取向为38.99%,追求心理健康和社会交往的价值取向为36%。人们对体育功能的认识不再只停留在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而是将体育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活中,这更有利于大众体育的推广。
三、制约大众参与社会体育的主要因素
(一)生活方式对社会健康的制约
生活方式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生活方式的变化会引起个人乃至社会的健康问题。据美国流行病学研究的医学调查表明,生活方式是影响人们健康的首要原因,在美国20世纪70年代的死因构成中,来自卫生制度方面的原因占10%左右,来自生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各占20%,而来自生活方式的原因则高达50%。据我国医学专家调查,我国死因构成中来自生活方式的原因已高达44%,而在生活方式中,不良的消费类型,又占了89%。人们为了根治各种由于生活方式造成的社会疾病不得不把体育运动纳入医学的内容构成中。
(二)体育场地设施的制约
居民区的公共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公用体育场馆和学校体育设施,以及其他空间都是社会体育活动场所。其质量数量影响居民参与,目前,我国社会体育的场地设施情况不容忽视的,根据对广州市场11个小区的统计,人均室内公共文体活动设施仅为0.0025平方米,室外仅为0.012平方米,此数据远远不以满足《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所规定的“城市公用体育用地达到1~2平方米,小学达到2~3平方米,中学达到3~5平方米”的要求。
(三)参与者的体育价值观和态度
合理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及稳定的体育态度是促使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积极的体育态度对个人通行无阻为具有促进作用,消极的体育态度则引起阻碍作用。而强烈鲜明的体育态度是人们克服务种困难,坚持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据有关调查表明,人们的体育态度常常取决于他们的文化程度。
四、发展我国大众体育应采取的策略
(一)加强全民健身计划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民健康锻炼的意识。积极配合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广泛利用电视、广播、电影和报刊等宣传媒介,进行宣传,让国民正确理解身体健康的概念,充分认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纠正人们对体育健康错误的认识,教育人们自觉抵制和克服不良生活习惯,使国民对体育锻炼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与了解。培养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强化人们参加体育的意识,和生命在于运动的观念以及体育是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的观念。
(二)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力度,提高群众体育锻炼的科技含量。完善群众体育的服务体系,应培养一支有一定组织能力和技术水平,面向社会、服务群众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有效地组织和科学地指导大众体育锻炼。要合理地开展体质测试服务,推广科学性强、健身效果好、趣味性高的活动,开发价格适中、使用方便的多功能的小型健身器材。
(三)重视学校体育的基础地位,进行“终身体育”思想教育。学校体育是大众体育的基础,青少年和儿童是全民健身的重点,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使对学生健康教育的影响衍射到社会,促进大众体育的发展。
(四)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体育活动。广泛进行全民健身计划宣传,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群众体育活动,扩大体育的社会影响,形成全民参加体育活动的舆论导向和环境氛围,多方面营造体育锻炼的氛围。
参考文献:
[1]赵忠伟.我国大众体育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向[J].体育文化导刊.2003(2).
[2]李建国.中国社区体育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规律[A].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3]邓玉.论大众体育及其文化导向[J].体育科技.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