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YC和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snail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C-MYC和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在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收集50例前列腺癌和49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C-MYC和TXNIP的表达,分析C-MYC和TXNIP的表达与临床资料的关系。

结果

C-MYC在前列腺癌组织的阳性率为64.0%(32/50),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为10.2%(5/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XNIP在前列腺癌组织的阳性率为36.0%(18/50),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为79.6%(3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YC和TXNIP的阳性表达率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0.05)、TNM分期(P<0.05)显著相关。在Gleason评分<7分和>7分组,C-MYC的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7分组和=7分组、=7分组和>7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Gleason评分<7分和>7分组、<7分和=7分组,TXNIP的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7分和>7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列腺癌中C-MYC与TXNIP的阳性表达呈负相关(r=-0.306,P<0.05)。

结论

C-MYC和TXNIP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恶性程度密切相关。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夹闭气管导管建立大鼠窒息性心跳骤停心肺复苏后脑损伤模型,并观察复苏后脑组织自噬水平的变化。方法选用30只雄性清洁级SD大鼠,体重200~300 g,随机分为对照组(Sham组)和心跳骤停心肺复苏组(CA/CPR组),CA/CPR组再分为4个亚组,即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3 h组、6 h组、24 h组、72 h组,每组6只。在ROSC后不同时间点评估神经功能评分(NDS),苏木精-伊红(
目的探讨通过尾静脉注射不同剂量转染可生物发光的膀胱癌T24细胞更加高效地构建裸鼠膀胱癌转移模型。方法通过转染构建有萤火虫荧光素酶(Luc)片段的慢病毒质粒,从而获得可稳定表达Luc的T24细胞(T24-Luc)。然后对3组裸鼠,每组5只,通过尾静脉注射的方式分别注射2×106,4×106,8×106个T24-Luc细胞,于2、3、4周行小动物活体可视荧光成像技术观测T24-Luc在裸鼠体内的分布,
由于人口老龄化,年龄相关性疾病如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不断攀升,使得慢性创面的发生率增高且治愈率降低。目前治疗各种慢性创面的药物及手术方法除可降低创面感染发生外收效甚微。近年来,随着以干细胞为代表的再生医学不断发展,为各种难治性创面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间充质干细胞(MSCs)最早从骨髓中分离获得,是研究最为广泛和深入的成体干细胞类型,在创面治疗研究中已展现出诱人的应用前景,受到了学界的广
目的观察蛋白磷酸酶2A的癌性抑制因子(CIP2A)在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确诊的前列腺癌组织83例和前列腺增生组织67例,检测两种组织中CIP2A表达,分析前列腺癌组织中CIP2A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将人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给予研究组CIP2A基因抑制处理,对照组不作特殊处理,检测两组细胞中CIP2A蛋白、mRNA相对表达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蛋白和其配体酪氨酸激酶受体(TrkB)在胰腺导管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手术切除胰腺导管腺癌62例作为研究对象,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胰腺导管腺癌神经侵犯组32例、未侵犯组30例,正常胰腺标本10例作为对照组,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从基因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对BDNF及其配体TrkB在胰腺导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促进食管癌细胞Eca-109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人食管癌细胞Eca-109细胞,经转染重组慢病毒载体分别构建PD-L1下调表达(LV-PD-L1-shRNA)、PD-L1过表达(LV-PD-L1-WT-OE)、PD-L1胞内段缺失型过表达(LV-PD-L1-TN-OE)的稳定表达细胞株,以及对照组LV-NC及LV-Vector-
期刊
目的观察七氟烷对新生大鼠海马组织端粒酶反转录酶(TERT)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七氟烷导致神经细胞凋亡与TERT表达的关系。方法将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吸2%纯氧)与七氟烷吸入组(S组:吸入2.3%七氟烷)。体外分离大鼠海马组织,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比较神经元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联合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比较TERT的表达水平。结果TUNEL染色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蛋白(PD-L1)表达与转移性肾癌(mRCC)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生存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手术切除的269例mRCC标本进行PD-L1检测,对PD-L1表达与临床和病理参数进行相关分析,KM生存曲线分析及COX回归分析PD-L1表达与生存之间的关系。结果PD-L1表达于肿瘤浸润免疫细胞(sPD-L1)及肿瘤细胞(tPD-L1),PD-L1
目的检测微小RNA(miRNA,miR)-26a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并观察miR-26a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通过对三阴性乳腺癌及癌旁组织样本进行miRNA测序,筛选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差异表达的miRNAs。应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技术检测miR-26a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样本及细胞株中的表达。采用Transwell小室法及划痕实验检测miR-26a对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