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进入新课程教学改革以来,人们对语文教学思考逐渐冷静,语文教学逐渐回归理性,朝着务实、高效、求真的方向发展。这是广大语文教师拭目以待的。但伴随课程改革,语文课堂教学结构还是出现一些不小的缺失,引起笔者对当前语文课堂的教学结构的思考。
关键词 语文课堂;课程改革;教学结构
语文教学面对的是鲜活的学生个体,是向学生传输传统文化的精髓,着力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与个性的复杂过程。教师对学生意识的缺失,主要表现在备课与上课环节上。传统教学强调教师备课要充分,但这种充分是为教师的“教”而准备的,而不是为学生的“学”而准备的。时下有的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想的可能还是自己该怎样来教这篇课文,而不是想学生面对这篇课文的时候会是怎样的一种认知状态和情感态度,学生学习这篇课文达到的理想目标是什么,作为教师应该怎样帮助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
1 当前课堂教学结构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语文教学紧跟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和相关要旨,越来越注重“个性化阅读”,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应当说,新的考试评价体系不仅有助于学生读懂文章,而且让学生学会从阅读中获取有效的信息,学会同文本和文本背后的作者对话,学会读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但事与愿违,正是由于过度张扬“个性化阅读”,许多阅读课不是按照阅读的规律实实在在地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是在课堂上学生连文章都没有完全读懂,就匆匆忙忙地进入“个性化阅读”“多元化解读”的程序,学生站起来就说,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发言此起彼伏。热热闹闹一堂课下来,学生根本没有把握文本的语言文字,根本没有把握文本的思想内容和人文内涵。这样的教学,怎能使学生在语文学习和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得到情感的陶冶、心灵的建构、文化精神的涵养呢?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课外拓展越来越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在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都出现较大的突破,但也出现不少隐忧。许多教师上课不约而同地表现出共同特点:上课伊始总是让学生匆匆读完一遍课文,接着就是“探究”和“延伸”,学生还没来得及细细咀嚼品味,语文课转眼间就变成历史课、地理课、自然科学课,拓展偏移歪曲文本所要表达的真正意图。这样的课外拓展好像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但这种牵强附会的阅读文本、课外拓展迁移必然会使学生远离语言文字能力的训练,停留于自我认识水平。
2 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关键是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思想。因为有什么样的教学思想,就可能出现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随之就会出现什么样的课堂结构。因此,教学结构的改革受教学思想转变的制约。为此,教师要树立5种新的教学观念。
2.1 主体教学观
这是一个基本的指导思想问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为了学生,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得把学生放在学习主人翁的地位,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2.2 民主教学观
教学要民主,要尊重学生,不搞独断专行,不搞一锤定音,让学生消除压抑感,体会和谐感,产生能动性。
2.3 大语文教学观
语文教学要大视野、多渠道、大容量、全方位,要解放学生学习的时间,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通过多种形式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2.4 思维教学观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的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求异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5 分类教学观
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要根据学生的差异实施分类教学,让学生相互积极影响,相互促进。
3 采用学教结合式来改变原有的教学结构
让学生先自学,然后由教师来教,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学教结合”的课堂结构设计为“五个阶段”:1)准备阶段,教师引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2)自学阶段,学生围绕目标自学;3)议论阶段,让学生自我表现,相互质疑,相互交流,启发理解;4)点拨阶段,在学生自学基础上,教师加以点拨,让学生心领神会,豁然贯通;5)延伸阶段,这一阶段是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升华。延伸阶段要做到“三化”:1)知识的深化;2)知识向能力、技能的转化;3)学习方法的固化,即演练巩固,牢固掌握其方法。
以上新型课堂教学结构模式的实施,打破了分析式教学法、串问式教学法和练习式教学法的传统结构模式,促进了教学思想的转变,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改革课堂教学结构的尝试,实现教学的3个转变,即由过去以教师的分析为主转变为以学生的自学为主;由过去以教师信息单向传递为主转变为以师生的双向传递或多向传递为主;由过去以面向少数尖子学生为主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了“主体性教学”的特点,大大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程东文.构建适宜的语文课堂教学结构[J].中学语文教学,2007(09)
[2]张家鑫.课堂教学结构问题探讨[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14)
[3]倪高武.课堂教学结构改革应遵循的规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0(03)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樟山中学)
关键词 语文课堂;课程改革;教学结构
语文教学面对的是鲜活的学生个体,是向学生传输传统文化的精髓,着力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与个性的复杂过程。教师对学生意识的缺失,主要表现在备课与上课环节上。传统教学强调教师备课要充分,但这种充分是为教师的“教”而准备的,而不是为学生的“学”而准备的。时下有的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想的可能还是自己该怎样来教这篇课文,而不是想学生面对这篇课文的时候会是怎样的一种认知状态和情感态度,学生学习这篇课文达到的理想目标是什么,作为教师应该怎样帮助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
1 当前课堂教学结构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语文教学紧跟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和相关要旨,越来越注重“个性化阅读”,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应当说,新的考试评价体系不仅有助于学生读懂文章,而且让学生学会从阅读中获取有效的信息,学会同文本和文本背后的作者对话,学会读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但事与愿违,正是由于过度张扬“个性化阅读”,许多阅读课不是按照阅读的规律实实在在地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是在课堂上学生连文章都没有完全读懂,就匆匆忙忙地进入“个性化阅读”“多元化解读”的程序,学生站起来就说,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发言此起彼伏。热热闹闹一堂课下来,学生根本没有把握文本的语言文字,根本没有把握文本的思想内容和人文内涵。这样的教学,怎能使学生在语文学习和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得到情感的陶冶、心灵的建构、文化精神的涵养呢?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课外拓展越来越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在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都出现较大的突破,但也出现不少隐忧。许多教师上课不约而同地表现出共同特点:上课伊始总是让学生匆匆读完一遍课文,接着就是“探究”和“延伸”,学生还没来得及细细咀嚼品味,语文课转眼间就变成历史课、地理课、自然科学课,拓展偏移歪曲文本所要表达的真正意图。这样的课外拓展好像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但这种牵强附会的阅读文本、课外拓展迁移必然会使学生远离语言文字能力的训练,停留于自我认识水平。
2 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关键是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思想。因为有什么样的教学思想,就可能出现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随之就会出现什么样的课堂结构。因此,教学结构的改革受教学思想转变的制约。为此,教师要树立5种新的教学观念。
2.1 主体教学观
这是一个基本的指导思想问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为了学生,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得把学生放在学习主人翁的地位,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2.2 民主教学观
教学要民主,要尊重学生,不搞独断专行,不搞一锤定音,让学生消除压抑感,体会和谐感,产生能动性。
2.3 大语文教学观
语文教学要大视野、多渠道、大容量、全方位,要解放学生学习的时间,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通过多种形式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2.4 思维教学观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的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求异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5 分类教学观
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要根据学生的差异实施分类教学,让学生相互积极影响,相互促进。
3 采用学教结合式来改变原有的教学结构
让学生先自学,然后由教师来教,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学教结合”的课堂结构设计为“五个阶段”:1)准备阶段,教师引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2)自学阶段,学生围绕目标自学;3)议论阶段,让学生自我表现,相互质疑,相互交流,启发理解;4)点拨阶段,在学生自学基础上,教师加以点拨,让学生心领神会,豁然贯通;5)延伸阶段,这一阶段是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升华。延伸阶段要做到“三化”:1)知识的深化;2)知识向能力、技能的转化;3)学习方法的固化,即演练巩固,牢固掌握其方法。
以上新型课堂教学结构模式的实施,打破了分析式教学法、串问式教学法和练习式教学法的传统结构模式,促进了教学思想的转变,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改革课堂教学结构的尝试,实现教学的3个转变,即由过去以教师的分析为主转变为以学生的自学为主;由过去以教师信息单向传递为主转变为以师生的双向传递或多向传递为主;由过去以面向少数尖子学生为主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了“主体性教学”的特点,大大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程东文.构建适宜的语文课堂教学结构[J].中学语文教学,2007(09)
[2]张家鑫.课堂教学结构问题探讨[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14)
[3]倪高武.课堂教学结构改革应遵循的规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0(03)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樟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