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以为戒,处处心安

来源 :雷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fdasdfa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時代,社会关注度几乎和网络信息的关注度画了等号。关注之余的判断和议论,也主要依据从网络上看到的信息。信息披露的量和角度取向的变化,往往又影响着相应的判断和舆论。
  新年伊始,媒体广泛聚焦的合肥小学教师罗某阻碍高铁开车这一事件,同样如此。事情发生在1月5号下午,现场视频和文字信息于1月9号凌晨开始在网上传播,随即迅速升温成舆情热点。
  高铁是公共交通工具,火车站是公共场合,列车开行时间既体现着铁路行业系统流程,又关联着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这都属于基本的生活常识,但凡心智正常的成年人都不会不明白。任何一名接受过起码的社会公德教育的小学生,也都应该懂得。在公共场合,遵守公共秩序,维护公共安全,既是公民义务,实际上同时也就是在保障和维护包括自己在内的一切公众的权利和安全。
  1月5号在合肥车站高铁车门前拉扯了一通,终于如愿以偿给迟到的丈夫争取到登车机会的罗老师,大概在之后的三天里,也就是她拉扯车门的视频暂时还没被曝到网上那段时间,或许还以为这点小风波只不过是她平素生活中很正常的一幕,过去了就过去了。说不定她还觉得由此又积累了一点在火车站和铁路职工“周旋”成功的经验。而在道理和常识的认知上,她绝对不会跟我们大多数人有任何差别。要论讲道理,估计她还会讲得比一般人更义正词严、鞭辟入里。否则,她怎么能成为一所知名小学的优秀教师和教导处副主任呢?猝然的网络强度曝光和超量网民的围观,放大了罗老师日常生活知行分裂的短促一刻。类似这样的一刻,很可能不仅对她个人早已习以为常,而且对暂时还没有被媒体聚光灯对准的我们之中的很多人,也早已司空见惯、不足为奇了。
  和鲁迅先生在《一件小事》中写到的从人力车夫的背影里反观出自己“渺小”的故事相反,从罗老师扒高铁门的消息里,我们很容易感觉出自己的堂堂正正来。但真是这样吗?在有关公德和公共秩序的一切场合、一切时刻,我们真的都做到“知行合一”了吗?这样想想,今后唯有事事自持自重,才能让我们从眼前这个热点话题中引以为戒,处处心安。
其他文献
假期到北京去看表弟,他跟我发牢骚 :“我现在的生活真没意思,每天上班下班,有时还要加班,其实我心中的梦想是环游世界,每天自由自在地看日出日落,那样的生活才叫人生。”我笑了 :“许多人不都是上班下班、朝九晚五吗?”表弟撇着嘴说 :“他们都是没梦想的人。”  真的是这样吗?  有个故事是这样讲的:某天上足球课,教练空手而来,学生问:“没球怎么上课?”老师反问 :“足球场上一共多少人?”“每队11人,场
期刊
曾经,“两不怕”是刀口向外,敢于战胜环境、冲破身体的极限 ;如今,“两不怕”  是刀口向内,敢于打碎旧我、突破思想的藩篱。请看陆军第77集团军某特战旅副旅  长黎登贵的精彩逆袭  在 20 世纪 50 年代的雪域高原,十八军的将士们挥着铁锤、抡着十字镐,在世界屋脊上高吼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口号,付出了几乎每前进一公里就要躺下一名战士的代价,修筑了震撼世界的川藏公路。  60多年过去了,曾经激
期刊
中国精神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时代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只有用中国精神,才能振奋起全民族的“精气神”。  中国精神包含哪些“精气神”?具有哪些丰厚内涵和时代光彩?这些问题值得我们联系当下中国的实际深深思考。在今天,我们要发扬的中国
期刊
众所周知,雷锋手上有三道刀疤,记录了他在旧社会的苦难童年。网络上有传言,说雷锋的三道疤痕是他自己砍柴时砍伤的。那么,真实情况是什么样的呢?  雷锋入伍时,部队正在开展“两忆三查”教育活动,即“忆苦思甜”。雷锋讲述了自己的苦难家世,其中也有关于三道刀疤是地主徐二恶婆在他上山砍柴时,因抢夺柴刀而受伤的叙述。雷锋早在1960年9月《解放后我有了家 我的母亲就是党》这份报告材料中就说明:“剩下孤孤单单七岁
期刊
煎熬,军旅生涯中每一次选择,都像一把刀架在脖子上,逼着人作决断。喜欢《士兵突击》中班长史今的第74集团军某旅车长王锐,做的最利落的事,就是在煎熬中作出常人难以作出的决断天上星海一片,地上蛙声四起。  “快熄灯了。”中士王锐对了下表,敲完最后一节履带,拉起帆布,把两栖装甲突击车盖上,完成了海训归来的保养。走到车库门口,炮长黄旭提议玩一把“蒙眼认车”。王锐点头答应,疲倦的双眼立马被捂住。  车库里停放
期刊
某旅“红一连”,其前身是湘赣边的一支农民自卫军,曾参加过著名的秋收起义。1927年10月15日,在江西永新县三湾村,毛泽东带领该连6名新党员庄严宣誓,次  日便成立了我军第一个连队党支部,开创“支部建在连上”的先河  支部建在连上,传统代代相传  火热仲夏,“红一连”月评6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活动如期展开。党支部书记王玉光宣读完表彰名单后,6名优秀党员在激昂的连歌声中,走上前台披红戴花,并面向党旗庄严
期刊
人物小传:赵阳城,曾任长沙市望城县县委书记,雷锋生前领导,被称为“雷锋书记”。  雷锋初到望城县是给县委书记张兴玉当公务员。  沩水河沿经湘潭地区,经常泛滥成灾。1957年,湘潭地区(即沩水河沿经的各县)研究决定,彻底根治沩水河。望城县成立了指挥部,县委书记张兴玉任政委。我当时是副书记,任工程总指挥,在一线现场指挥。当时一线条件极其恶劣,土砖架木板铺上一层稻草就算床,顿顿吃的是萝卜辣椒酸辣汤。本来
期刊
人物小传:张建文与雷锋同在望城县委工作,曾与雷锋住同一张床上下铺。1958年,和雷锋一起被派往鞍钢培训。  我原来不叫张建文,叫张希文。雷锋原名叫雷正兴。我和雷锋两个人在去报名当工人的路上,经过一座山。雷锋停住了脚步,对我说:“我要改名,我叫雷正兴,正兴正兴,旧社会家里也没有兴旺,是共产党救了我。我要改名,登高望远,站在这儿看到一山又一山,我就改名叫雷峰吧!”我对雷锋说:“我也改名。你给我起个名吧
期刊
编者按  历史的车轮在亘古的轨道上渐行渐远,时代的印记在岁月的冲刷下越来越淡。可是雷锋精神,却犹如一支燃烧的火炬,照耀着一代又一代人前进的道路;如一面飘扬的旗帜,鲜艳夺目、永不褪色。在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题词54周年前夕,我们踏雪寻梅,再一次感悟到雷鋒精神的真谛……  鸡年春节伊始。  首都北京。  人们还沉浸在一片欢乐的节日氛围中。刚刚上班的快递小哥,将两封信件匆匆送至《雷锋》杂志编辑部—
期刊
人物小传:冯健,雷锋是在湖南省望城县结识冯健的,雷锋比冯健小3岁,一直称呼其“冯健姐姐”。  1956年的上半年的一天,我在县委书记张兴玉家里见到了雷锋。张书记说:“小雷,你认识一下这个姐姐。她叫冯健,高小毕业回乡参加农业生产,她是全县第一个女饲养员,带头进行科学养猪,18岁加入共产党,被评为‘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上北京见过毛主席。”张书记夸得我都不好意思,脸都红了。雷锋挺激动地上前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