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寻 找 风在山谷里呼啸着,拨弄着我脆弱的神经。三米宽的通天长阶外,是一望无底的深谷。我的双腿不停地颤抖着,僵硬的大脑迫使自已向前看,向云雾缭绕、风景绮丽的山顶看,可那深谷,那幽暗的深渊却似张着血盆大口等我坠落。 我的背上已经汗津津了,开始后悔为什么要来爬山。我没有什么爬山的经验,而且有轻微的恐高。而现在的我进退两难,不敢接着向上攀登,更不可能原路返回。妈妈已经在很多个台阶以外了,而我却只能止步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寻 找
风在山谷里呼啸着,拨弄着我脆弱的神经。三米宽的通天长阶外,是一望无底的深谷。我的双腿不停地颤抖着,僵硬的大脑迫使自已向前看,向云雾缭绕、风景绮丽的山顶看,可那深谷,那幽暗的深渊却似张着血盆大口等我坠落。
我的背上已经汗津津了,开始后悔为什么要来爬山。我没有什么爬山的经验,而且有轻微的恐高。而现在的我进退两难,不敢接着向上攀登,更不可能原路返回。妈妈已经在很多个台阶以外了,而我却只能止步不前。
许多人对我说,恐高只是心魔,是一道心理防线,总可以突破的,但我该怎么做?说实话,我真的很想体验站在山巅俯视大地的感觉,但如今的我却多无助、多迷茫!
“女儿!”妈妈在远处停住了,凝视着我。我依然在发抖,没有理会她。我的脸色一定很难看。
我不会再走了。我缓慢地坐在石阶上,眼泪呼之欲出,我看清了自已的懦弱与无能,而那无底的深渊好似一个巨大的黑洞,要将我席卷吞没。我赶紧闭上眼睛,不再看周遭的一切,我想我应该忘却现在的痛苦,想想美好的事情。
片刻的宁静后,我的心湖平如镜面。但很快,它又荡起微波,因为我听到了鸟儿的鸣叫声,并不婉转,反而清脆尖厉。这是什么鸟呢?我试探着睁开眼睛,看到一只黄褐色的鸟儿,灰色的头冠,还有散开的带有黑斑的尾羽。它在扶手上停了一下,旋即又飞走,那清亮的鸣声也随之远去。
我蓦然想起此前看到过的一个纪录片,讲的是一种在悬崖上筑巢的鸟儿,雏鸟要想逃避别的肉食鸟的追捕,必须来到地面,可它们羽翼未丰,还不会飞翔,所以只能自已从悬崖上跳下去,轻盈的身躯会让它们平安落地,可对于还一步没有离开过鸟巢的幼鸟来说,是多么地艰难!那鸟儿竟和刚才短暂停留的那只鸟十分相似。
我的心湖波澜顿起,一只幼鸟都可以勇敢地从悬崖上一跃而下,我却无法克服内心的恐惧,向上攀登?
我直起身来,闭了闭眼,迈出仍旧发抖的腿,一步一步地走着。我捏紧拳头,让那个坚毅的自已重新出世。起初,我走得很慢,但后来越走越快,几乎是在奔跑,当我带着雀跃的心情在山顶气喘吁吁时,耳边的风声格外响。
听,还有几声鸟鸣!当我终于可以俯瞰群山时,我找到了勇敢的真正意义,寻找到了那个无畏的自己,那个在鸟鸣声中羽翼渐丰的自己。
这个世界之外还有一个世界,那是我自己寻找到的。
归途漫漫
我曾看过一个关于候鸟的纪录片,因而对这些奇妙的生命敬畏有加。有一些候鸟,会因为栖息地的季节变换,在相距遥远的两地不断往来。候鸟的迁徙也因此成为自然界一个壮阔的景象。
它们从出生地振动双翼,在星光璀璨的晨曦中启程,这是生存的需要。几个月后,鸟儿们又从遥远的越冬地踏上归途,在暮色四合中降落,这是一种对故乡的思念,一种生生不息的生命律动。这既是一个物种与引力拼搏的见证,又是鸟类代代相传,刻在本能里的信念。数万公里的路程,从烈日灼烧下的沙漠,到暴风呼啸的冻原,迁徙路上的死亡率高得惊人,而鸟类却义无反顾,一路扶摇御风。它们生来便注定是游子,生命的罗盘在为它们指引还乡之路。
也许我们无幸得见候鸟迁徙的壮美,而在我们的认知中,却有千千万万如候鸟一般的人们,他们迫于无奈远离家乡,只能将“家乡”二字当成是一种梦里的向往。中国历史三次大规模的北民南迁,从匈奴铁骑攻陷洛阳,掳走晋怀帝,到安禄山“渔阳声鼓动地来”,再到靖康之耻,北宋亡。北方的汉人品尝了多少生死痛,离别苦,又多少次在战乱流离之中挥别故土。再看当下,中东战事正炽,百姓流离仓皇。避之不及的,是烽火连天,是饥寒交困。生存的艰辛驱使着人类远离危险,作为人类的自觉却使人时时反顾,流连着故土。
国民党台湾元老于右任先生晚年羁留台湾时写下《望故乡》,一字一句,如泣如诉:“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望。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故国之思,黍离之悲,犹在耳畔。那种深切的悲凉与刻骨的思念,触动了两岸所有炎黄子孙心中的隐痛。那一年的硝烟落尽,唯余一湾海峡,六十九年岁月,和无数血脉相连的同胞,谁又能泰然处之,谁又能不痛,谁又能不叹呢?
当年追随国民党部队来到台湾的人,如今大都去世,惟余少数人垂垂老矣,他们犹如远离故乡的候鸟,始终对海水那头的故乡念念不忘。随着时间流逝,这份血缘之情逐渐被稀释,再加诸政治因素的影响,一代又一代全新的“台湾人”出生了,他们心中早已没了大陆的模样,更不承认自己的根源。宝岛,似乎在与我们渐行漸远。
归途,一个游子的还乡之路,亦是一片离散之地的回归之路,
更是一个世界的和平之路。愿我们都有候鸟一般的信念,不畏前路漫漫,雾霭重重,燃起心灯,使天下游子皆能报得春晖,这世间的每一个“候鸟”,都能飞回他们梦萦的故地。
其他文献
罗张琴江西吉水人,鲁迅文学院第29届高研班学员,获冰心散文奖,井冈山文学奖,白鹭洲文学奖等,有作品入选多种散文选本。 我认识鹤很晚。去年11月见到它之前,它已经在鄱阳湖寒来暑往不知多少年了。 我知道鹤却很早,仿佛它从来就亭亭而立在我生命的源头。 我的姑婆,喜欢绣花,绣功了得,我许许多多的小衬衫、小裙子,一经她手,便开出一个又一个繁花似锦的春天来。普普通通的布鞋因为多了一只可爱的小虎头或一双机
你是天地沙鸥,我是原野碧树,你我,相隔千里。 ——题记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或许是南风知晓了我的情意,于是在一个寂静的长夜,随一缕明月,将我的无尽思绪,携到你的苍凉西洲。此刻的距离如海水般荡漾着一片空空泛泛的深绿,像梦一般悠悠然然,似风一样欲言又止,飘散天边。可惜你我之间山南水北,你我之间人来人往,好似“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如西施与范蠡,相识于清清浣纱江畔,日久生情。国家危亡,范
秋已经很深了。层层秋雨,几多秋凉;一夜风疏雨骤,晨起满地萎黄。大概整个北中国都在落叶,叶落在莽莽苍苍的原野上,落在千山的深涧幽壑中,落在青灰色的长安城里,也落在每一个觉知流年似水的人的心上。 这渐深渐浓的秋,让我想起中唐诗人们:安史之乱这场暴风骤雨宣告了盛唐华丽乐章的终结,之后虽有宪宗、宣宗励志奋发,试图一挽颓势,他们也的确创造出中兴局面,但这不过是寒冬来临前的小阳春,江河日下的唐王朝无可挽回地
每当我们失意迷茫之时,总有一种精神,总有一些震撼,总有一份感动鼓励着我们前行。它来自于历史深处的强烈召唤,来自于人们对宇宙人生的真切思考,来自于对人性、对自身的深刻反思。一个有思考力的人才是一个真正有生命力的人,而曾国藩正是这样的人。 想要多了解曾国藩,可读些关于他的传记,若要真正认识曾国藩,则更需要回到对他本身的探讨。《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成功地运用别样的视角、别样的风格与别样的思考来审视曾国
我仍记得校图书馆前的白玉兰盛开时的春光晴好。 每一年玉兰盛开时,校园里的人和物都浸润在春去春又回的喜悦之中,轻风送暖,北方漫长冬日里肆虐的寒冷和雾霾知趣地退出季节的舞台,依附于它们的孤独和寂寞不甘不愿地从人的心底下映,将主场交给春天带来的欢愉与轻快。这是一个多么充满希望的季节,仿佛世间一切的烦恼,如同剪断三千青丝一般,统统可以因为一个季节的到来,一下子无影无踪,不再烦人。脱去了厚重的外衣,脱去了
過草地 “噢!脖日!什驼节拉气!(俄语音:唉!上帝呀,我怎么办呀?)” “这是哪个牛奶桶干的?木柴都劈完啦?(意思是:吃多啦?吃饱撑的,没事干了?)” “看,叫他的爸爸用桦树条抽他的屁股。(意思是:我们怎么过去呀?)” 两个巴布什卡(老奶奶)站在小路上,对着一个横在路上的长石椅子大发牢骚。 我下课走到那儿,也过不去啦。 一个长石头椅子横躺在小路上,旁边都是草地。在公园里,草地是万万
我曾无数次感到模糊地带的存在。 那一天,我又在食店的柜台前停留了。我打量着玻璃坛子里头的炸蚕豆。蚕豆是新放进去的,一粒一粒全炸开了花,上面沾满好闻的淀粉香料。昨天还没有,所以一定是刚放进去的。炸蚕豆边上是腌杨桃、腌梅子,下面一格是回饼、杏子饼,还有蜜枣。外面结冰了,行人都冷得哆嗦着。柜台后面的三个营业员在幽暗中围着一炉小小的煤火。他们离柜台很远。忽然,我听到他们当中的一个说了这样一句话:“高原上
想起与“器”有关的几个成语。一、怀才抱器 有的书上也写作“怀材抱器”。意思是既有好的思想品质,又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换成今天的话就是德才兼备、又红又专。 这个成语出自唐赵璘的《因话录》:“德宗搜访怀才抱器、不求闻达者。”实际上说的是皇帝用人的标准,这样天下的读书人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当然,对“才”和“器”的解释,古今是有差别的。古代的“才”“器”主要聚焦于治国理政及对朝廷的忠诚方面;今天的“才”
听人说,“朗木”在藏语中即为“仙女”的意思。 如此这般,朗木寺应该就是神女的故居了吧?那吞云吐雾的远山,深不可测的原始森林,那泉,那石,那嘲笑人们无能的秃鹫…… 撑一把伞漫无目的地走在无名的街上,在这个与自然最贴近的地方,把整个灵魂交给风声雨声。街两侧的流水平缓安然,不经意间就汇成了白龙江的气势磅礴。转一个街角,一面绣着“米酒”的旗就这么斜插着,仿佛风尘仆仆地穿越千年的时光而来。“水村山郭酒旗
晨起,风冷,残阳白。 夜幕深沉时,竟淅淅沥沥地落起雨来。 离那个郑重的日子越近,越想让自己放松下来,还原一个自信的我,然而潜意识里总拂不去母亲为我学业担忧的眼神......虽照例在书桌前伏案苦读,却总感觉自己有敷衍之嫌。 窗外,雨点芭蕉落梧桐的声音裹着淡淡的桂花香悠悠地袭来,滞闷的心绪忽地豁然开朗。我喜欢这样的秋雨之夜,它不再是匆匆忙忙的赶路,而是于从容、舒缓、胜似闲庭信步中,让我仿佛置身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