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本位的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9562805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基于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内容的双重属性,讨论目前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提出“三一”教学法的设计,使学生实现从单一学习过程向学习过程+工作过程的转变,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关键词:建筑构造与识图;三一教学法;教学方法;考核方式
  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和工程造价等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双属性课程,它既是基础课又是专业课。学生既要学习有关建筑构造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学会识读建筑施工图。这门课程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识读建筑专业施工图,能够根据建筑施工图的要求完成构造的实施,具有参与施工图纸会审的工作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课程的双重属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消除职业技能的培养只属于专业课程教学任务的认识,摒弃原有的“重理论、轻实践”或“理实分开”的教学模式。
  一、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该课程仍存在的问题有:第一,传统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与实际工程内容不相符,不利于完成培养目标;第二,教学方法单调,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第三,课程评价单一,以考代评,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经过多年的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实践,通过分析课程特点和学生特点,我院调整了理论与实践教学课时的比例,增加了现场教学环节,积极采用“三一”课程教学模式,即每个教学单元都有传统课堂讲授、识图实践和现场教学三个部分构成。通过课程“理实合一”的整合,以典型建筑构造与识图知识为载体,使课堂、现场教学和实训教学有机结合。每个单元都设有理论教学、实训操作、模型制作、识图、手绘图等环节,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了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学习。
  1.积极采用混合教学法。先让学生预习将要学习的章节内容,提出问题。在课堂上,优先采用项目教学法。由教师先设计学习情境,布置任务,介绍相关基础知识,并对任务执行提出相应的要求。教师在这个阶段要为学生准备材料,与学生交流,讨论学生提出的对策。学生获取基本信息后,独立地识读施工图并获得工作过程、构件类型、构件材料清单、构件的结构形式及细部构造,了解构件的设计及构造要求,并把它填入相应的工作练习页。学生把练习页交给教师,把计划内容讲给教师听,在此基础上独立编制设计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以咨询者的身份出现,并且要经常针对项目的反馈与学生交流,提出自己的观点。
  2.加强识图实践环节。在每一次教学之前,教师采用工作任务驱动法为每一次识图设定一个工作页。在工作页的引导下,学生知道了看什么、怎样看。学生带着工作任务去识图,能够明确学习目标,对所学建筑构件做全面研究,将建筑总说明、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大样图等进行反复对照识读,将二维的图纸逐步立体化、实物化。
  3.现场教学。现场教学的重点在于图纸与现场实物的对比及系统理解。教师带领学生去建工实验实训基地参观,并且指导他们亲手操作。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将所学知识转变成能力。例如,在教学“条形基础、独立基础”这一章时,笔者会组织学生动手砌基础,这个教学环节可以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及实践操作能力。
  三、考核方式的改革
  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识图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引入了课程小设计部分(模型制作、手绘图等)。因此,在考核方式上,课程的最终成绩由课程单元测试(20%)+识图卡答辩(20%)+现场问答(20%)+小设计(40%)来构成,以便于通过评价来引导学生的学习。
  课程单元测试应覆盖每个单元章节所学习的基础知识,即学生应掌握的专业知识;识图卡答辩,即教师在识图环节,针对工程图纸的内容向學生提出有关识图知识的问题;现场问答,即在现场教学环节,针对工程情况,向学生提出实际工程问题;课程小设计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对现场工程构件和图纸的理解,深化细部构造,做出手工小构件。
  四、结语
  建筑构造与识图这门课程是让学生通过在真实工作情境中的实践学习,形成对岗位的认识。上述内容通过对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探究与职业岗位群工作相匹配的教学内容,以及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从而使学生高效地完成学业,提高自身的综合职业能力。
其他文献
本文重点讨论数据挖掘算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和研究,文中以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为模型,采用关联规则算法挖掘该校所属学生在三个学期之内的英语成绩的分布和相关影响结果。
【摘要】高职院校重在针对社会的需求,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在教学中往往会区别于普通高等学校,更加专注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文章主要分析了新时期高职化学的教学困境及解决策略。  【关键词】新时期 高职化学 教学困境 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180-01  在高职化学教学中,教师同样需要关注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