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mf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是在课堂,首先是课堂中创设民主自由的教学氛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诱发以需要为核心,以兴趣、情感为基本内容的心理动因,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课堂教学 民主自由氛围 心理动因 需要 兴趣 情感 创新能力
  
  “学生能通过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能够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 在当今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的时候,我们应该更加关注数学课堂教学这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现在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已成为我们广大数学教师的口头语,而到底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方法,显得愈来愈重要。下面将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良好的心理环境和怎样诱发心理动因方面来探讨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有关问题。
  分析教育哲学主义认为:教学不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强迫,而是一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相互作用。 “天地君亲师”这种说法已经到了需要重新界定它的真正含义的时候,在打破教师“铁饭碗”的同时,千万别忘了教师的“特权”影响,它已经严重阻碍了现代的课堂教学改革,多尔认为,作为领导者的教师仅仅是作为学习者团体的一个平等的成员,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从外在于学生情景转向与情景共存。在共同的教学情景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实际上是一种相互探讨和共同学习、共同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的探究过程。引导所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是整体的,有机的,全面的,而不是只让学生参与练习、回答问题等一些局部过程。这有利于老师与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取长补短。有利于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相转换的动态变化中,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在探索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错误是难免的,也是允许的,不要一棍子打死,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少些教师权威。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一些表扬,一些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少一些挖苦和嘲讽 , “好学生是表扬出来的”,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大家想想作为我们成年人也喜欢别人的夸奖和表扬,学生更是如此。良好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向活动的有效合作过程。教师要尝试运用发现法、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变式教学,创造性地运用提问技巧,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教学过程变为一种有利于学生产生稳定的探究心向和积极进行探究的过程。另一方面表现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之间的合作。教师要充分研究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运用讨论法、研究法等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相互启迪,产生共鸣,使学生的思维由发散而集中,由集中而发散。这种合作必须是每个学生都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审视课堂教学中提出的种种问题,让课堂呈现出“杂音”。同时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选择恰当的合作方式,使合作过程成为一个愉快、和谐和充满智能挑战的过程 ,人的活动都是有目的的,而目的都是为了需要的满足。所以说,需要是人活动的、总根源(也称内在驱力)。学生的需要是各种各样的,如求知的需要、美的需要、创造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能够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各种心理需要,每一具体教学环节的实施,都应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为行动目标,以特定的教学方式和行为引发学生探究、创新的需要。学生一旦形成了这种需要,并能深刻体验这种需要,就会形成一种满足这种需要的内部动力,推动充分地开发自己的潜能,能使人的创造心理活动都处于亢奋状态,为人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不竭的能源。
  虽然人的活动的动源是需要,但是人的活动的产生、持续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心理动因,即以需要为核心,以兴趣、情感等为内容的心理动因。由于兴趣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后天学来的。所以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诱发学生的心理动因。(一)充分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引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使他们因自己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的问题,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二)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如:针对不同的群体进行分组,开展比赛、晚会、故事演说等等,借助学生的聪明才智找到生活和数学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感受数学带给他们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使她们能有种很成就感,有中成功的体验。(三)利用数学中的美,教学中的美(语言美、对称美、方法美、和谐美等)培养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线条美、色彩美等给学生最大的感知,使他们充分体会学习数学能给生活带来美。使他们产生创造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创新,既需要智力的参与,还离不开情感的支持。教师是保护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监护人”。因此,课堂教学中中,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情感的培养 , 鼓励学生发扬“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
  数学课堂教学中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需教师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充分协调教学中的各种因素,创设民主自由氛围,确保学生心理自由,采取适当教学方法,激活思维能力,弘扬学生个性。惟其如此,学生创新能力之花,才能在数学课堂教学这主阵地上结出丰硕之果。
  
  参考文献
  [1] 肖君和.美的奥秘探寻[M].贵州人民出版社
  [2] 朱及群.社会心理学[M].新华出版社
  [3] 郭长椹.心理学专题[M].科学普及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要】进入新课程以来,我对课堂练习在课堂上的有效性进行了关注,结合自己的经验,总结了课堂练习的灵魂应是新颖(提供新鲜的东西引起兴趣)、灵活(挖掘习题本身的内在力量保持兴趣)、生活化(揭示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兴趣)。  【关键词】课堂练习 兴趣 新颖 灵活 生活化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素质教育是当今社会乃至全世界都关注的热点,而情感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层面。情感教育的实施有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提高情感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价值,增加英语教学中所需的情感心理,全面实施英语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当前势在必行的趋势。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要求,才会有相应的智力及非智力活动。学生只有对学知识产生情感,才会以极大的
[摘要]要正确认识识字教学在小学低段的重要性,遵循低年级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多识字。  [关键词]识字教学 识字方法    识字是语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很关键的一步。它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基础,更是学习其它课程的物质载体。《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小学低段(一、二年级)要认识1600~1800
初中数学学习与高中数学学习有着明显的区别,学生在高中学习数学面临的困难也远远的大于初中,高中数学教学案的量也远远多于初中,这也反应高中学案的重要性了。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教学案反馈到教师那儿,教师再根据学生对教学案的处理情况,对学生没有掌握住的知识点进行矫正式讲解,从而为学生查漏补缺。由此可以看出,教学案在学生获取知识,提高成绩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科学、合理、艺术的利用教学案
在我国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畜牧业作为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将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如何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一、畜牧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    中央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个字。描绘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蓝图。作为农村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的畜牧业应当有自己的正确定位
在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发展的今天,企业的进步,社会的前行,既带来了无限机遇,也给国家法律道德构建与完善带来了新的挑战。作为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掌握更多资源的领导者,其法律道德意识的状况直接影响着我国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因此,充分认识和加强领导者法律道德意识的培养,是提高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基础性工程。    一、领导者法律道德意识培养的意义    法律与道德都是人类社会特定经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电路和电路图;2、通过实验,认识短路、断路、通路;知道各元件的作用,能画常见的电路元件符号;3、会按实物电路连接图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过程与方法:1、经历简单的电路连接,观察实验现象,从中总结归纳出规律;2、尝试用符号表示电路中的元件,画简单的电路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观察,搜集生活中的电路,让学生体验物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乐于观察和探索生活中
新课标指出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景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可见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是对于数及其运算的一种理解和感受,这种理解和感受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为解决复杂的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数感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积累的过程。那么如何建立
课堂教学是学生体验知识形成过程、获取知识、形成技能、获得成功体验从而和谐发展的过程,而这一系列目标的实现都与教师指导职能的发挥密不可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好一节课里的每个活动,以精练实效的“导”为指引,将参与探究、操作、思考的权力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地让学生去参与、去体验。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我深深地体会到这一点。  活动1:(导人)  春回大地,美丽的江南水乡春意
从2009年9月1日开始,我们学习借鉴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模式,全面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在这种课堂模式下,我们的教育观念转变了,师生的角色转变了,师生教与学的方式改变了,师生的生命状态改变了,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校园的主人。  在构建高效课堂中,我们感觉到导学案是高效课堂一个重要的载体。导学案就是对教材的翻译,它是学生学习的指南针、线路图。教师的任务就是通过导学案把教材“泡”开,就像把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