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数学课如何上出“数学味”,关键是教学预设要立在“数学”的角度而不仅仅是“知识”的角度。教师应该从数学学科的本质出发,努力开发显性知识背后的数学价值,组织有效操作,引导数学思考,坚持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展现“结果”背后的“过程”,让学生体验思想方法,深刻理解数学本质。
关键词: 学科本质 有效操作 经历过程 数学思考
一、课前思考
《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在不同版本的数学教材中,它都相对独立,因此,这一教学内容被众多名师名家从不同视角作过精彩的演绎。朱乐平老师巧用“脸部整容”教学圆的知识,利用两课时的时间让学生逐步感知圆的特征;潘小明老师创设现实中投圈是否公平这一问题情境,展开对圆的探索。可以说,圆的认识这节课,已经被他们挖掘得非常彻底。但很少有人尝试引导学生从画圆过程中发现圆的本质属性,教学圆的认识。所以我尝试“认识圆从画圆开始”的教学思路,引领学生关注画圆的过程,抓住画圆时“笔芯到针尖的距离一直不变”这一关键感悟、体验和理解圆半径有无数条且长度都相等本质属性。根据以上分析,这节课的教学我确定为四个环节。
二、教学过程
(一)在开放式画圆情境中渗透圆的画法,会画圆。
1.揭示课题。
师:看见过圆吗?
生:看见过。
师:看见过不等于认识。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认识圆。
2.尝试画圆。
师:出示圆柱水杯、圆形桶盖。
师:能用这些物体画圆吗?
生:可以用水杯的底面或杯口在纸上比着画一个圆。
生:用桶盖也可以比着画一个圆。
师:生活中我们就可以这样画圆,但是数学上画圆的方法可不是这样的,需要用到圆规。
出示圆规。
师:圆规的一只脚安着——生:笔芯。另一只脚是——生:针尖。
师:会用圆规画圆吗?在作业本上画一个试试。
师:画圆有什么困难?
生:圆规的两只脚在画圆的时候容易滑动。
生:动作生硬,不灵便。
师:有什么技巧吗?
生:画圆的时候需要握住圆规的顶端旋转。
生:不能用手握圆规的脚。
师:知道了这些技巧,现在再画一个比刚才大一些的圆。
(二)在画圆的过程中发现圆的本质属性,认识圆。
1.观察画圆过程,感受圆规笔芯到针尖的距离一直没变。
师:光会画圆,还不算认识圆,能从画圆中发现一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才是真正的学习。
师:刚才同学们画了圆,现在老师也来画一个圆。
师开始画圆,画至1/4圆时停。
师:想象,如果用正确的方法接着画下去,这个圆会一会儿凸出来,一会儿凹进去吗?
生:不会。
师继续画圆,画至3/4圆时又停。
师:继续想象,如果坚持用正确的方法画完,这个圆会凹凸不平吗?
生:不会。
师画完圆。
师:为什么用圆规按正确的方法画出来的圆这么光滑,这么饱满,这么匀称?
生:因为圆规有针尖的脚固定了。
生:主要是因为笔芯到针尖的距离一直没变。
师板书:笔芯——针尖距离不变
2.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与特征
(1)认识圆心
师介绍:画圆时圆规的针尖固定的这一点,数学上叫圆心,用字母O表示。
(2)认识半径
师:刚才大家从画圆的过程中发现“笔芯到针尖的距离一直没变”,你能用一条线段把笔芯到针尖的距离画出来吗?
生画。
师:数学上我们把这条线段叫半径,用字母r表示。像这样的线段可以画多少条?
生:很多很多。
师:如果给你足够多的时间,你能画完这些线段吗?
生交流:还是从画圆的过程想象一下,画圆时停的次数越多,线段的条数就越多。
师:数学上,点本来是没有大小的,线也是没有粗细的,同学们刚才的想法很有数学道理。
板书:无数条
师:这无数条半径的长度会一样吗?
生:一样。
师板书:长度相等
(3)认识直径。
师:墨子老先生说:圆,一中同长也。
师:怎样理解这句话?
生:可能就是说圆有一个圆心,半径长度都是相等的意思。
师:有人理解墨子这句话还有另一种意思,说的是圆的直径也是如此。听说过圆的直径吗?在自己画的圆中,把你想象的直径画出来。
学生尝试画出直径,直到画正确。
师:同桌相互看一看,画得正确吗?
师:想一想墨子的话,怎样知道无数条直径的长度都是相等的?
生:每条直径内都有两条半径(生指),在画圆的过程中我们知道半径都相等,既然半径都相等,直径肯定也相等。
师:直径和半径有这样的关系吗?
生:有,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板书d=2r,r=1/2d)
(三)在同其他平面图形相比较中,理解圆。
师:与过去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比较,圆有什么不同?
生:其他图形都是直线图形,圆是曲线图形。
生:其他图形都有线段,也有角,圆没有。
出示椭圆形。
师:这个图形也是曲线图形,也没有角,它是圆吗?
生讨论。
老师顺着学生的思路小结:中心到椭圆上的距离不相等,所以它不是圆。
(四)联系圆在生活中的运用,感悟圆。
出示问题: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
圆形井盖为什么掉不下去?
课后任选一个问题写一个数学小作文,突出数学思考,说理充分,做到有理有据。
三、课后反思
从学生的课堂表现看,他们非常专注和投入。“用圆规按正确的方法画圆为什么不会凹凸不平?”“圆有无数条半径且长度都相等,想一想究竟是为什么?”在这些有力度的问题的挑战下,学生的思维被真正激活了。
从课后的访谈看:学生非常喜欢上这样的课。从练习反馈的情况看:学生完成书上的习题正确率很高。
本课教学对我的启示:教师应该从数学学科的本质出发,坚持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展现“结果”背后的“过程”,让学生体验思想方法,深刻理解数学本质,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 学科本质 有效操作 经历过程 数学思考
一、课前思考
《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在不同版本的数学教材中,它都相对独立,因此,这一教学内容被众多名师名家从不同视角作过精彩的演绎。朱乐平老师巧用“脸部整容”教学圆的知识,利用两课时的时间让学生逐步感知圆的特征;潘小明老师创设现实中投圈是否公平这一问题情境,展开对圆的探索。可以说,圆的认识这节课,已经被他们挖掘得非常彻底。但很少有人尝试引导学生从画圆过程中发现圆的本质属性,教学圆的认识。所以我尝试“认识圆从画圆开始”的教学思路,引领学生关注画圆的过程,抓住画圆时“笔芯到针尖的距离一直不变”这一关键感悟、体验和理解圆半径有无数条且长度都相等本质属性。根据以上分析,这节课的教学我确定为四个环节。
二、教学过程
(一)在开放式画圆情境中渗透圆的画法,会画圆。
1.揭示课题。
师:看见过圆吗?
生:看见过。
师:看见过不等于认识。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认识圆。
2.尝试画圆。
师:出示圆柱水杯、圆形桶盖。
师:能用这些物体画圆吗?
生:可以用水杯的底面或杯口在纸上比着画一个圆。
生:用桶盖也可以比着画一个圆。
师:生活中我们就可以这样画圆,但是数学上画圆的方法可不是这样的,需要用到圆规。
出示圆规。
师:圆规的一只脚安着——生:笔芯。另一只脚是——生:针尖。
师:会用圆规画圆吗?在作业本上画一个试试。
师:画圆有什么困难?
生:圆规的两只脚在画圆的时候容易滑动。
生:动作生硬,不灵便。
师:有什么技巧吗?
生:画圆的时候需要握住圆规的顶端旋转。
生:不能用手握圆规的脚。
师:知道了这些技巧,现在再画一个比刚才大一些的圆。
(二)在画圆的过程中发现圆的本质属性,认识圆。
1.观察画圆过程,感受圆规笔芯到针尖的距离一直没变。
师:光会画圆,还不算认识圆,能从画圆中发现一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才是真正的学习。
师:刚才同学们画了圆,现在老师也来画一个圆。
师开始画圆,画至1/4圆时停。
师:想象,如果用正确的方法接着画下去,这个圆会一会儿凸出来,一会儿凹进去吗?
生:不会。
师继续画圆,画至3/4圆时又停。
师:继续想象,如果坚持用正确的方法画完,这个圆会凹凸不平吗?
生:不会。
师画完圆。
师:为什么用圆规按正确的方法画出来的圆这么光滑,这么饱满,这么匀称?
生:因为圆规有针尖的脚固定了。
生:主要是因为笔芯到针尖的距离一直没变。
师板书:笔芯——针尖距离不变
2.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与特征
(1)认识圆心
师介绍:画圆时圆规的针尖固定的这一点,数学上叫圆心,用字母O表示。
(2)认识半径
师:刚才大家从画圆的过程中发现“笔芯到针尖的距离一直没变”,你能用一条线段把笔芯到针尖的距离画出来吗?
生画。
师:数学上我们把这条线段叫半径,用字母r表示。像这样的线段可以画多少条?
生:很多很多。
师:如果给你足够多的时间,你能画完这些线段吗?
生交流:还是从画圆的过程想象一下,画圆时停的次数越多,线段的条数就越多。
师:数学上,点本来是没有大小的,线也是没有粗细的,同学们刚才的想法很有数学道理。
板书:无数条
师:这无数条半径的长度会一样吗?
生:一样。
师板书:长度相等
(3)认识直径。
师:墨子老先生说:圆,一中同长也。
师:怎样理解这句话?
生:可能就是说圆有一个圆心,半径长度都是相等的意思。
师:有人理解墨子这句话还有另一种意思,说的是圆的直径也是如此。听说过圆的直径吗?在自己画的圆中,把你想象的直径画出来。
学生尝试画出直径,直到画正确。
师:同桌相互看一看,画得正确吗?
师:想一想墨子的话,怎样知道无数条直径的长度都是相等的?
生:每条直径内都有两条半径(生指),在画圆的过程中我们知道半径都相等,既然半径都相等,直径肯定也相等。
师:直径和半径有这样的关系吗?
生:有,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板书d=2r,r=1/2d)
(三)在同其他平面图形相比较中,理解圆。
师:与过去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比较,圆有什么不同?
生:其他图形都是直线图形,圆是曲线图形。
生:其他图形都有线段,也有角,圆没有。
出示椭圆形。
师:这个图形也是曲线图形,也没有角,它是圆吗?
生讨论。
老师顺着学生的思路小结:中心到椭圆上的距离不相等,所以它不是圆。
(四)联系圆在生活中的运用,感悟圆。
出示问题: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
圆形井盖为什么掉不下去?
课后任选一个问题写一个数学小作文,突出数学思考,说理充分,做到有理有据。
三、课后反思
从学生的课堂表现看,他们非常专注和投入。“用圆规按正确的方法画圆为什么不会凹凸不平?”“圆有无数条半径且长度都相等,想一想究竟是为什么?”在这些有力度的问题的挑战下,学生的思维被真正激活了。
从课后的访谈看:学生非常喜欢上这样的课。从练习反馈的情况看:学生完成书上的习题正确率很高。
本课教学对我的启示:教师应该从数学学科的本质出发,坚持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展现“结果”背后的“过程”,让学生体验思想方法,深刻理解数学本质,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