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艺术是人类宝贵的财富,高校开设的艺术类公共选修课(以下简称公选课),不仅能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质,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品格都具有积极的影响力。基于“慕课”平台上丰富的教学资源,结合“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艺术类公选课的教学,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拓宽教学事业,更可以让不同艺术水平的学生根据自身需求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慕课;翻转课堂;艺术类公选
“慕课”(MOOC)是近两年来兴起的一种大规模在线互动教学模式,利用高速发展的信息与互联网技术,对于转变教学观念、教学手段、教学模式都有积极的指导意义。“翻转课堂”是基于“慕课”平台上搭建的新型教学模式,和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载体,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人格修养的实际意义在高等教育发展史中不断地被印证。在普通高校,艺术类公选课是提高大学生接受艺术熏陶、提高人文素养最直接的方式,如能以更科学的教学方式授课,必将在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起到更积极的作用。
一、高校艺术类公选课教学实质和现状分析
根据2011年教育部发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要求高校开设《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戏曲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等12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以“鉴赏”作为公共艺术课程的主要开展形式,是希望学生在学习实践中,通过鉴赏艺术作品、学习艺术理论、参加艺术活动等方式,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教学质量较高的艺术类公选课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更能将科学和艺术的相关知识点交叉渗透,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笔者所在南京邮电大学是一所省重点综合类高校,指导方案发布以来,按照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并结合学校自身发展需要共开设艺术类公选课十多门,除《戏曲鉴赏》与《舞蹈鉴赏》缺少专业教师执教外,其它课程均符合教育部开设要求,学生的选课热情较高,常常出现一门课几百人选择,不得已同一门课开设两个班,一周开课两次。但由于艺术类公选课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选课管理等方面和一般专业课、公共基础课相比都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知識内容松散,教师备课通常以偏概全
艺术类公选课属于通识类课程范畴,这在备课阶段就对教师提出很高的要求:首先是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其次是要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艺术的海洋无穷无尽,知识点多而杂、琐而碎,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再加之选课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甚至不同的年级,对艺术的敏感程度及掌握程度参差不齐,教师无法照顾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学习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二)教学方式死板,教学缺少互动
目前,大多数艺术类公选课依然采用较为死板的传统理论教学模式,受到教学场地和设施的影响,如乐器演奏、工艺制作、实物展示等也只能在课堂中用口述的方式向学生传授,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理论教学模式的另一个弊端就是教师“满堂灌”,一人唱独角戏难以和学生互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只是被动接受,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
(三)考核方式单一,考核结果不能够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成果
由于学校对公选课的考核方式、试卷内容和形式没有统一要求,因此我校大多数公共课程通常是让学生交一篇小论文作为期末成果,学生们互相抄袭甚至直接去网上下载;即使是有个别科目采用让学生答卷的方式,考场纪律和考试结果都让人堪忧。无论是上述哪种方式的考核都难以对学生真实的学习结果做出公正公平的判断,相反还会助长个别学生的投机心理,造成教育的不公;教师也难以从学生的考试成绩判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是否得当。长而久之,就失去了开设公选课本身的意义,学生的素质培养也无从谈起。
二、“慕课”环境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和公共艺术课程结合的课堂实践研究
本文第一部分已经详细描述了公共艺术课程的特点,在此不再赘述,实际课程实施中,我们可以把两者结合,更好的发挥“慕课”和“翻转课堂”的优势,提高公共艺术课程的效果。
(一)拓宽教师教学思路,丰富教学内容
面对公共艺术课面向学生范围广、教授知识面广等特征,教师能通过互联网慕课资源中海量的艺术教育资源,取其精华,扩充自己的备课内容。慕课的视频课程被分割成十分钟甚至可以更短,这种小而精的“微课程”完全符合艺术课程知识点的特点。例如目前各大高校开设的音乐公共艺术课程主要是以音乐鉴赏为主,然而学生若想要正确充分融合个体感性,对鉴赏对象有正确的积极的感想感悟,就必须掌握音乐家所处时代背景、各种音乐表现手段及音乐体裁、各种乐器及演奏方式等音乐常识,这是综合素质的运用及体现。教师可将大量的视觉影像、声响和文字材料重新组织,去芜存菁,在十分钟内的“微课程”中讲述一个主题、指向一个目标、解决一个问题。有声有色的微视频短小精炼,一方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通过碎片式的积累,潜移默化中将知识化为“点”状,更容易被学生吸收。例如,大多数学生都没有系统的学习过西方古典音乐,在欣赏古典音乐之前,先播放一段介绍西方交响乐队中各种乐器的“微视频”,具体讲解其外形特征以及音色特点,让学生对古典音乐树立一个正确的基础的声音概念,这是欣赏并且理解古典音乐的基础。
(二)倡导“先教后学”,顺应学生的差异,提高学习主动性
公共艺术课面向学生范围比较广,选课学生往往来自不同年级不同专业,艺术基础参差不齐。教师规定好每周的学习内容后,可以把事先录制好 3-10分钟的“微课程”内容放在慕课网站上供学生学习。由于微视频具有回放、暂停、反复观看等功能,因此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实现了教学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例如“识谱”是音乐学习中一个大难点,对于没有任何乐器学习背景的学生来说,读懂五线谱是非常困难的,但它又是音乐学习中必须要攻克的难关。教师可以把识谱教学放进微视频里,如同游戏里的通关设置,学生只有答对才能继续完成下一步的学习,大大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 另外,慕课管理平台也能够将学习者学习、作业、测试、讨论等全过程记录下来形成大数据,可供教师分析参考。作为一种“先教后学”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下已经通过自学教学微视频掌握了基本的知识,尽管他们掌握知识所花费的时间不同,但是他们就有了在课堂讨论中的发言权,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三)打破传统课堂中师生的关系,利用翻转课堂提高学习效率
翻转课堂的本质在于让学生更为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让教学围绕着学生的“学”来展开。这种师生交互式的教学最适合运用在公共艺术课程中。例如,公共美术课程之类的书法课:学生课前已经通过慕课平台上的教学微视频,了解了书法的书写过程,掌握了书法的创作环境、技法等理论知识;课堂上,教师可以用现场体验的方法,安排学生运用毛笔、宣纸等进行实物实践,巩固之前的理论学习。此时,学生作为课堂的中心,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而教师更多地责任是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完成实践,并及时给予评价。对于其它无法在课堂中实践的课程,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其所掌握的艺术知识开展讨论、演讲、甚至模拟拍卖等,要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光评价艺术品,并敢于公开表达自己的想法,帮助学生在一个广阔的艺术视野中主动、积极地寻找他所感兴趣的方面,极大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并对艺术产生出亲切而真实的情感,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和人文素质。
(四) 改善相对滞后的教学反馈,提高教学质量
在学生登录慕课网站自学微课视频的时候,会产生海量的学习过程的数据,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呈现学生网上学习的详细情况,帮助教师准确捕捉、分析这些宝贵的数据信息,对于分析和诊断每位学生学习的情况是有力的帮助,同时也給教师进一步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提供很好的参照。
1.课前准备阶段
Step1:教师制作并通过网络发布教学微视频
Step2:学生观看微视频并完成进阶练习
Step3:教师通过自动生成的学生学情分析和评价反馈,圈定教学内容。
2.课中实施阶段
Step4:课堂以师生讨论、互动学习为主,有的放矢,巩固学生学习成果
3.课后评价阶段
Step5:课后教师根据学生课堂的学习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时调整学习内容及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这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将基本知识的学习交由学生在慕课平台上自行完成,而后在课堂上组织的研讨型学习,更能够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四、结语
2014年,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强调:“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是“美育”二字第一次出现在党的重大会议决定中,这对进一步改进大学公共艺术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基于“慕课”(MOOC)理念,引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在目前高的公共艺术教育中优化课程体系设计、明确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等,通过优质的教学互动为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多全新的可能性。慕课的建设更需要教师教学经验的长期积累和对教学方法的刻苦钻研,讲课的视频放在网络上,人人都可以观看点评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是监督更是鞭策。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公共艺术课程和学生都适合翻转课堂,加上硬件条件的限制,更不能盲目的全面推行,但翻转课堂确实能够改进中国传统课堂填压式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积极性,真正通过艺术教学提高学生自身修养和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1]韩丽珍.翻转课堂在我国发展的瓶颈及路向选择[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2).
[2]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07).
[3]朱宏洁,朱赟.翻转课堂及其有效实施策略刍议[J].电化教育研究,2013,(08).
[4]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04).
作者简介:董燕娜(1985—),女,艺术教育方向,南京邮电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
【关键词】慕课;翻转课堂;艺术类公选
“慕课”(MOOC)是近两年来兴起的一种大规模在线互动教学模式,利用高速发展的信息与互联网技术,对于转变教学观念、教学手段、教学模式都有积极的指导意义。“翻转课堂”是基于“慕课”平台上搭建的新型教学模式,和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载体,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人格修养的实际意义在高等教育发展史中不断地被印证。在普通高校,艺术类公选课是提高大学生接受艺术熏陶、提高人文素养最直接的方式,如能以更科学的教学方式授课,必将在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起到更积极的作用。
一、高校艺术类公选课教学实质和现状分析
根据2011年教育部发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要求高校开设《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戏曲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等12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以“鉴赏”作为公共艺术课程的主要开展形式,是希望学生在学习实践中,通过鉴赏艺术作品、学习艺术理论、参加艺术活动等方式,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教学质量较高的艺术类公选课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更能将科学和艺术的相关知识点交叉渗透,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笔者所在南京邮电大学是一所省重点综合类高校,指导方案发布以来,按照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并结合学校自身发展需要共开设艺术类公选课十多门,除《戏曲鉴赏》与《舞蹈鉴赏》缺少专业教师执教外,其它课程均符合教育部开设要求,学生的选课热情较高,常常出现一门课几百人选择,不得已同一门课开设两个班,一周开课两次。但由于艺术类公选课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选课管理等方面和一般专业课、公共基础课相比都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知識内容松散,教师备课通常以偏概全
艺术类公选课属于通识类课程范畴,这在备课阶段就对教师提出很高的要求:首先是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其次是要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艺术的海洋无穷无尽,知识点多而杂、琐而碎,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再加之选课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甚至不同的年级,对艺术的敏感程度及掌握程度参差不齐,教师无法照顾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学习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二)教学方式死板,教学缺少互动
目前,大多数艺术类公选课依然采用较为死板的传统理论教学模式,受到教学场地和设施的影响,如乐器演奏、工艺制作、实物展示等也只能在课堂中用口述的方式向学生传授,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理论教学模式的另一个弊端就是教师“满堂灌”,一人唱独角戏难以和学生互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只是被动接受,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
(三)考核方式单一,考核结果不能够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成果
由于学校对公选课的考核方式、试卷内容和形式没有统一要求,因此我校大多数公共课程通常是让学生交一篇小论文作为期末成果,学生们互相抄袭甚至直接去网上下载;即使是有个别科目采用让学生答卷的方式,考场纪律和考试结果都让人堪忧。无论是上述哪种方式的考核都难以对学生真实的学习结果做出公正公平的判断,相反还会助长个别学生的投机心理,造成教育的不公;教师也难以从学生的考试成绩判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是否得当。长而久之,就失去了开设公选课本身的意义,学生的素质培养也无从谈起。
二、“慕课”环境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和公共艺术课程结合的课堂实践研究
本文第一部分已经详细描述了公共艺术课程的特点,在此不再赘述,实际课程实施中,我们可以把两者结合,更好的发挥“慕课”和“翻转课堂”的优势,提高公共艺术课程的效果。
(一)拓宽教师教学思路,丰富教学内容
面对公共艺术课面向学生范围广、教授知识面广等特征,教师能通过互联网慕课资源中海量的艺术教育资源,取其精华,扩充自己的备课内容。慕课的视频课程被分割成十分钟甚至可以更短,这种小而精的“微课程”完全符合艺术课程知识点的特点。例如目前各大高校开设的音乐公共艺术课程主要是以音乐鉴赏为主,然而学生若想要正确充分融合个体感性,对鉴赏对象有正确的积极的感想感悟,就必须掌握音乐家所处时代背景、各种音乐表现手段及音乐体裁、各种乐器及演奏方式等音乐常识,这是综合素质的运用及体现。教师可将大量的视觉影像、声响和文字材料重新组织,去芜存菁,在十分钟内的“微课程”中讲述一个主题、指向一个目标、解决一个问题。有声有色的微视频短小精炼,一方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通过碎片式的积累,潜移默化中将知识化为“点”状,更容易被学生吸收。例如,大多数学生都没有系统的学习过西方古典音乐,在欣赏古典音乐之前,先播放一段介绍西方交响乐队中各种乐器的“微视频”,具体讲解其外形特征以及音色特点,让学生对古典音乐树立一个正确的基础的声音概念,这是欣赏并且理解古典音乐的基础。
(二)倡导“先教后学”,顺应学生的差异,提高学习主动性
公共艺术课面向学生范围比较广,选课学生往往来自不同年级不同专业,艺术基础参差不齐。教师规定好每周的学习内容后,可以把事先录制好 3-10分钟的“微课程”内容放在慕课网站上供学生学习。由于微视频具有回放、暂停、反复观看等功能,因此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实现了教学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例如“识谱”是音乐学习中一个大难点,对于没有任何乐器学习背景的学生来说,读懂五线谱是非常困难的,但它又是音乐学习中必须要攻克的难关。教师可以把识谱教学放进微视频里,如同游戏里的通关设置,学生只有答对才能继续完成下一步的学习,大大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 另外,慕课管理平台也能够将学习者学习、作业、测试、讨论等全过程记录下来形成大数据,可供教师分析参考。作为一种“先教后学”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下已经通过自学教学微视频掌握了基本的知识,尽管他们掌握知识所花费的时间不同,但是他们就有了在课堂讨论中的发言权,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三)打破传统课堂中师生的关系,利用翻转课堂提高学习效率
翻转课堂的本质在于让学生更为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让教学围绕着学生的“学”来展开。这种师生交互式的教学最适合运用在公共艺术课程中。例如,公共美术课程之类的书法课:学生课前已经通过慕课平台上的教学微视频,了解了书法的书写过程,掌握了书法的创作环境、技法等理论知识;课堂上,教师可以用现场体验的方法,安排学生运用毛笔、宣纸等进行实物实践,巩固之前的理论学习。此时,学生作为课堂的中心,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而教师更多地责任是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完成实践,并及时给予评价。对于其它无法在课堂中实践的课程,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其所掌握的艺术知识开展讨论、演讲、甚至模拟拍卖等,要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光评价艺术品,并敢于公开表达自己的想法,帮助学生在一个广阔的艺术视野中主动、积极地寻找他所感兴趣的方面,极大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并对艺术产生出亲切而真实的情感,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和人文素质。
(四) 改善相对滞后的教学反馈,提高教学质量
在学生登录慕课网站自学微课视频的时候,会产生海量的学习过程的数据,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呈现学生网上学习的详细情况,帮助教师准确捕捉、分析这些宝贵的数据信息,对于分析和诊断每位学生学习的情况是有力的帮助,同时也給教师进一步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提供很好的参照。
1.课前准备阶段
Step1:教师制作并通过网络发布教学微视频
Step2:学生观看微视频并完成进阶练习
Step3:教师通过自动生成的学生学情分析和评价反馈,圈定教学内容。
2.课中实施阶段
Step4:课堂以师生讨论、互动学习为主,有的放矢,巩固学生学习成果
3.课后评价阶段
Step5:课后教师根据学生课堂的学习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时调整学习内容及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这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将基本知识的学习交由学生在慕课平台上自行完成,而后在课堂上组织的研讨型学习,更能够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四、结语
2014年,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强调:“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是“美育”二字第一次出现在党的重大会议决定中,这对进一步改进大学公共艺术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基于“慕课”(MOOC)理念,引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在目前高的公共艺术教育中优化课程体系设计、明确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等,通过优质的教学互动为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多全新的可能性。慕课的建设更需要教师教学经验的长期积累和对教学方法的刻苦钻研,讲课的视频放在网络上,人人都可以观看点评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是监督更是鞭策。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公共艺术课程和学生都适合翻转课堂,加上硬件条件的限制,更不能盲目的全面推行,但翻转课堂确实能够改进中国传统课堂填压式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积极性,真正通过艺术教学提高学生自身修养和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1]韩丽珍.翻转课堂在我国发展的瓶颈及路向选择[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2).
[2]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07).
[3]朱宏洁,朱赟.翻转课堂及其有效实施策略刍议[J].电化教育研究,2013,(08).
[4]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04).
作者简介:董燕娜(1985—),女,艺术教育方向,南京邮电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