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亚当斯,数字黑白这样做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ddl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白摄影强调影调的作用,黑白灰影调的分布与过渡至关重要。所以,如何有效控制影调的变化,以此满足摄影作品表达的需要,最好的比照就是亚当斯的“区域曝光系统”。
  对于区域曝光系统,我们需要一改胶片时代明室的“曝光预想”和暗室控制,为前期向右曝光,通过后期的“后制曝光”达到需要的曝光及影调状态。
  19世纪诞生黑白摄影,黑白灰尤其是黑与白,具有优先唤起视觉神经感知的特性,所以人的眼睛对黑白灰的敏感程度远比对其他色彩的敏感程度高。法国摄影家让鲁普·西夫一直只拍摄黑白照片。他曾经说过:“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色彩太多的世界里,彩色只是细节,会让人注意照片里太多的小故事。黑白摄影是一种过滤,能突出精髓,让人一眼进入你的氛围、你的主题。”很好地诠释了黑白摄影的魅力所在。

1深入了解亚当斯的“区域曝光系统”

胶片时代的区域曝光系统-


  根据亚当斯的理论,黑白照片的影调或灰阶可以分为从0到10共11个区(见本页插图)。其中0是没有层次的绝对黑,10为纸基白,其他1-9区是不同程度的黑、白及深、浅灰。曝光的基准在5区,该区域呈现的影调就是18%反射灰,俗称18度灰或中间灰。曝光时根据对曝光结果的预想来调整测光得到的参数。
  比如当拍摄一个白皙皮肤的女孩时,测光表测得皮肤显示光圈为f/8,快门为1/150s,如果按照这一曝光组合拍摄,按照相机曝光原理,皮肤明度为18度灰,影调落在5区。可是如此皮肤就不是白皙的了,依据分区特性要将皮肤亮度放在6区,所以要增加一挡曝光,如将快门速度降低为1/75s。
  又比如需要将暗部的细节表现出来,又要保证高光不过曝,可能需要对暗部测光结果进行调整,将暗部放在4区等。当然,如果需要更高的宽容度,就要在暗房中以一定的配方和工艺来应对了。
  这就是胶片时代的区域曝光系统的应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根据最终曝光结果即預想决定对测光直接参数进行修正。

分区标尺


  分区标尺是将从黑到白连续变化的影调按照曝光规律分成11个区。分区标尺由三段组成:暗部区域、细节区域以及高光区域(见本页插图)。暗部区域是0区、1区和2区;细节区域是3区、4区、5区、6区和7区;高光区域是8区、9区和10区。各区之间的关系,从负片密度来看,每增加一挡曝光,密度就会增加一个区。

暗部区域:


  O区表示纯黑色,没有任何影纹和细节。黑色能赋予照片厚重感,它为动态范围奠定基础,也与其他区对比而形成反差以表现影纹、肌理和细节。但同时黑色过多也可能使照片产生沉闷感,失去活力。
  1区近似于纯黑,它与0区很接近,所以它有0区的特质,但开始在负片上出现密度。
  2区是有影纹的暗部。在2区可以看到轻微的影纹,但它不像3区能够表现较多的影纹和肌理。

细节区域:


  3区是能够较清楚地看清细节的最暗区域。3区确立了影像的基础,是一个最重要的区域。
  4区是暗部过渡到亮部的起始区域,它能够清楚地看清细节。4区与6区这两个过渡区域对于照片的反差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5区是18%灰区域,处于分区标尺的中间,是表现细节最重要的区域,在区域系统中起到视觉中枢的作用。
  6区包含了丰富的细节,是中司影调向高光区过渡的起始区域,并且是高调影像的基础。由于亮部在照片中显得很突出,所以该区域中的高光与重点部位会非常吸引人眼光。
  7区是细节区域中最亮的一个区域,是能够表现出清晰细节的最后一个区域。

高光区域:


  8区是最亮的虽没有清晰细节但包含影纹与轻微细节的区域。8区是照片的视觉亮点。
  9区是近似于纯白的区域,它通常作为高光重点,连同纯白一起构成8区中的影纹。
  10区是纯白区域,与黑色一样,过多的白色也会影响一张照片的感染力—形成空洞感或者是刺眼的效果。

2数字摄影的区域曝光系统应用方式


  数字摄影时代的影像传感器,由于影像形成的介质及原理不同,其曝光的宽容度不同。假如胶片经控制能产生17挡动态范围,那么数字相机只有11-14挡。这是一个重要的区别。
  另一方面,区域曝光系统不适合于彩色胶片,但却适合于数字技术的彩色摄影。
  数字摄影区域曝光系统的应用可以概括为:前期曝光放弃预想,一律遵循向右曝光原则曝光,以获得最大的信息量;后期将曝光及影调调整到所需要的状态。这与胶片时代的“曝光预想”是不同的。
  由于影像传感器与胶片不同,无论CCD还是CMOS,它都有一个对白色记录的最大范围,当曝光超出这个范围时,就会出现“高光溢出”,照片中超出范围的区域没有获得任何信息,是不可挽救的。所以,数字时代许多人保守地采取“宁欠勿过”原则,前期曝光不足,后期使用软件增加亮度,认为此举比较保险,当然,他们必须忍受由此带来的噪点增多、信息量损失及画质降低。   准确的向右曝光标志是:直方图信息峰值右端到头而不溢出。实现这种精准曝光的方法是“高光测光法”,即将相机测光方式设定为点测光,拍摄时对取景范围内希望获得细节的高光区域测光,然后加两挡。剩下来的事情,就是如何在后期中使用区域曝光系统指导进行“后制曝光”了。
藏乡

3“去色”过程的要点就是控制“明度”


  将彩色照片转换为黑白照片,这是应用区域曝光系统的第一步,为更精细的曝光控制及影调调整奠定基础。
  拍摄Raw照片,后期转黑白的好处一是信息量大、宽容度高,二是可以在后期控制明度关系。所以我主张拍摄Raw照片,通过后制获得黑白照片。
  黑白摄影是通过明亮度对比的“明暗”关系来表达的,数字照片由彩色转黑白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控制明暗关系。

利用ACR的“黑白转换滤鏡”控制明度


  我们在ACR(Adobe Camera Raw)软件中打开上图彩色原稿,可以看到颜色很丰富,有红、橙、黄、绿、洋红和蓝色等。当我们使用不同的工具转换灰度时,明度关系和效果是不同的。
  胶片时代为了突出天空的白云,可以使用橙、黄色系滤镜把蓝天压暗。根据补色关系,当我们使用黄色滤镜时,黄色物体在底片上会变亮,当我们减少曝光时,黄色的补色即蓝色物体就会变暗。在数字时代我们在软件中利用这个原理,仍旧可以找到这样的“滤镜”,在将彩色照片转换为黑白照片时使用。Photoshop CS或CC版中黑白转换命令里就有这样的预置滤镜。若要在ACR中使用这些滤镜,可以参照Photoshop中的参数在ACR中自定义并存储这些滤镜,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利用原始信息,以保证最高画质。当然,也可以用智能对象的方式导入图像到Photoshop,在滤镜菜单中调用Camera Raw滤镜转换。
  插图2前景的人物穿红色上衣,在转换黑白时,目标定位:为了突出主体,使人物从环境的对比中脱离出来,所以转换后前景人物的衣服和围巾应偏暗,而环境则偏亮。
  插图3使用蓝色滤镜执行黑白转换,红与青互为补色,而青是绿与蓝的混合,所以当使用蓝色滤镜时,红色会变暗。相反,插图4在转换时使用红色滤镜,则前景人物衣饰的亮度与环境相对接近。
  黑白转换滤镜的效果依据就是补色原理。当我们希望某种颜色在转换后变亮时,就选择相同颜色的滤镜即可,而这个颜色的补色将变暗。
插图2:彩色转黑白

插图3:使用蓝色滤镜执行黑白转换

插图4:转换时使用红色滤镜,则前景人物衣饰的亮度与环境相对接近

利用ACR的“HSL/灰度”工具控制明度


  ACR中界面中有一个工作面板叫“HSL/灰度”,HSL为:Hue(色相)、Saturation(饱和度)和Lightness(明度),而对应的快捷工具栏里的叫“目标调整工具”。使用这个工具,也可以方便地改变和控制转换效果。
  插图5为彩色原图,在目标调整工具中点击“灰度混合”命令,转换为黑白照片,目标调整工具对应的灰度混合亮度值见右侧的“HSL/灰度”面板,认真看一下画面,可以发现人物头上方的黄色旗饰稍微有点亮,与环境对比度略大。此时,我们可以在目标调整工具激活的情况下,直接左键点击原图的黄色区域并持续按住向左拖动,即可改变并降低原黄色区域的亮度值。见插图6、插图7。
插图5:彩色原圈
插图6:点击“灰度混合”命令
插图7:直接左键点击原图的黄色区域并持续按住向左拖动

  在转换黑白照片时,虽然ACR尤其是Photoshop还有其他方式可以控制依颜色划分区域的明亮度,但是以上介绍的两种方法,无疑是非常快捷几乎是在转换过程中顺手就做了的事情,对于控制影调分布和主体表现、主题表达将非常有益。

4运用区域曝光系统实现后制曝光

  将彩色照片转换为黑白照片之后,就可以使用各种调整曝光和反差的工具例如“曝光度”、“曲线”等,按照表达的需要分析影调区域,运用区域曝光系统及曝光分区标尺实现主观控制。
沙漠

  以插图8来说,从亮部的点1,到暗部的点7,至少要经历点2~6的过渡,才可能有较耐看的流畅影调。
插图8:《风起白沙山》调整界面

  插图8是Adobe Camera RAW的工作界面,在点1~7这7个点中,点1和7是亮和暗的两端,点2~6是中司的过渡。从左上角#1~#7取样点的明度值(L)可以看到它们对应的数值,控制这些数值,就是理性控制这个过渡的技术手段。
  插图分区标尺是在Lab色彩模式下制作的区域曝光系统示意图。我们将这个工具作为指导和操作依据。
  每个分区对应的Lab明度值,即L值在分区的下面对应标出,例0区的亮度值为O%,5区的为50%,10区的为100%。当然,实际情况色阶不可能是这样的,色阶应是连续的,每一分区的明度值应该是一个范围而不是一个固定值,所以这里的亮度值可以视为各分区的中间值,是为了表达的方便和易于操作而做的简化处理。
  细节,是把你的视觉感受传递给观众的桥梁。虽然使用区域曝光系统来指导后期时,可以从具体拍摄物的光线反射率来确定所在区域,但是从细节表现这个角度出发,可能更容易理解和易于操作。
  每一个分区由于亮度值不同,所以对于细节和色彩的表现力也不同。5区位于灰阶的中央,由于明度值为50%,也就是18度灰,所以在这个区域可以最好地还原色彩(虽然黑白片中不含色彩),也是人眼观察细节最丰富的区域,所以5区在区域系统中扮演着视觉中枢的角色,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经常把照片中的重要元素放到5区附近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5区向亮区看,8区是亮部区域表现细节的最高区,因为到了9区,就基本看不到细节了,10区则成为死白区域。所以6~8区是亮部细节表现所在区域,9区和10区可以“提神”,但是不具有细节。
  从5区向暗部看,3区是暗部表现细节最重要的区域,它是我们能够看到清晰细节的几个区域中影调最深的一个,3区建立了影调的基础。2区只有隐约的细节和影纹,1区接近全黑,而0区就是死黑区域了。1区和2区共同组成暗部影调,是照片“托底”的区域,它可以为中司调和低调照片的对比度提供低灰阶的参照。由于有1区和2区的加入,照片中的气氛可以变得凝重、深沉,但也可能使照片失去活力。
插圖9:《螳螂》调整界面

  插图9的灰阶控制从占据视觉中心的南瓜花开始。虽然螳螂是主体,但是由于处于逆光下的、明亮的南瓜花与同样逆光下偏暗的螳螂形成对比关系,所以南瓜花的影调灰阶变得非常重要。点1(L=92%)限制了南瓜花的高亮值,使其处于9区,因它是逆光形成的轮廓光效区域,且面积有限,所以可以是没有清晰细节的高亮区。为了表现占较大面积的南瓜花的亮度而又不失细节,所以把这些区域放置8区以下,即点2是这个区域较亮的部分,L=80%。而螳螂由于逆光偏向于剪影的效果,眼部(点3)L=40%,是4区,是除了中司调5区暗部细节最丰富的区域。点4的L=26%,是处于暗影中螳螂翅膀,将其放置到2、3区,细节隐约可见即可。大面积的背景都处在1、2区,不需要细节表现。背景上的眩光的亮度低于南瓜花,虽然活跃了画面,但是又没有与主体“抢戏”。
插图10:《柯尔克孜少年》调整界面

  插图10是儿童皮肤亮度调控的例子。在Adobe CameraRaw中使用曲线工具精确选点1、2、3,分别对应脸部皮肤的高光、中间调和暗部。点1的L=70%,处于7区,由于还没有到达8区,所以该区域既明亮又细节丰富。脸部皮肤的背光面点3的L=30%,属表现暗部细节最暗的3区。点2的L=50%,即是作为皮肤明暗间的过渡区,又最大限度地表现了皮肤细节。
插图11:《冰蚁》调整界面

  插图11是黑色拍摄对象的例子。最白的高亮背景点1的L=93%,由于不需要细节,所以放在9区。点2的L=75%,是8区,用以表现“冰”有较高亮度的细节。点3的L=51%,作为黑蚂蚁来说,是它身上不多的最亮的区域,所以放到5区,用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其来表现细节。点4的L=34%,用3区来表现暗部细节。点5的L=18%,即是将黑蚂蚁最暗的黑色区域放置于1、2区间,放弃细节,只是用以表现黑蚂蚁的“颜色”特征。
其他文献
整装待发 何建钢 摄 / 徕卡S ,35mm焦距,光圈F13,曝光1/180秒。  何建钢是一位技术扎实、勤于思考的摄影师,面对任何题材,他都会以认真执着的态度潜心研究和拍摄。尤其在工业摄影方面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追求。他认为工业摄影首先需要有安全意识,并且要深入了解工业生产的工艺、工序、流程和行业规范等等,同时还要投入情感去拍摄,这样才能将中国工业以及工人的意志和信念通过影像表达出来。所以他的许多工
摘要:随着我国小康社会建设的全面深入、景观学科和景观教育体系的逐步发展和完善,会有越来越多的景观建筑点缀我们的生活,它们在协调土地和人的关系,营造和谐诗意的人居空间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我们应该将其纳入到人文关怀的视野中悉心研究。  关键词:景观建筑城市文化人文关怀    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国外景观设计思想的大量引进和新世纪之初景观设计师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认定为我国的新职业之一,在建筑理论
八路军抗日战争的实情,我们是百分之百地有权来证实的。我自己可能是以外国非共产党员的身份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工作的很少几个人之一。  物质缺乏不能动摇中国人民坚决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的信念。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和军事行动都极合乎民心,他们将人民组织起来,同人民共患难。  ——林迈可  林迈可先生(Michael Lindsay-Lord of Birker)1909年出生于英国的一个书香家庭。他的祖
【摘要】本文阐述了影视音乐的特质、构成、表现形式等,并举例分析,说明影视音乐的好与坏,关健取决于与画面的契合,以及怎样做才能与画面达到完美的契合。  【关键词】契合 影视音乐 (影视 音乐 画面)    随着影视艺术的发展,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了,人们已经理所当然地认为音乐应该存在于影视作品之中。的确,如果没有了音乐这片绿叶的衬托,即使是再好的影视作品,也不能成为一朵光彩照人的鲜花。那
[摘要]琵琶在电影音乐中塑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分析琵琶在电影音乐中运用的共性和自身的个性,可以看出这源于琵琶久远的历史、丰富的技法、具有亲和力的音色等因素。随着电影音乐的发展,借鉴琵琶在其他方面的成就,琵琶在电影音乐中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琵琶 电影音乐    电影艺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无与伦比的视听感受,电影音乐作为电影声音庞大家族的主要成员,逐步成为电影创作元素中举足轻重
[摘要]影视文学中大量街道叙述是一种现代叙述,表达了现代人的情感与情绪。在街道中,被刺激的欲望、无法相遇的孤独、心灵家园的缺失,无人知晓的黑暗与秘密都以一定的内在特征反映出来,显示电影人与作家们以一种疏离的姿态对待都市,在感觉和情绪化的世界里他们维持着自我的统一性,而把精神的家园寄托在遥远的他乡。  [关键词]影视文学 街道 后现代主义 叙述    街道,是普通人世世代代生活的公共空间,虽是一个空
[摘要]影视剧中的“感觉强化”就是通过特定的手段以强化影视剧对受众的心理震撼与吸引,这是目前影视剧生产中的一种重要倾向,“感觉强化”的手段大致分为感官强化,题材强化,主题强化,市场强化;“感觉强化”现象之所以出现的外在原因是影视剧的市场化,内在原因是广大受众精神状态的变化。  [关键词]感觉强化 手段 受众    一、影视剧创作中的“感觉强化”倾向    对比一下现在的与十几年前的影视剧,会发
[摘要]本文从电影符号学的角度分析金基德电影镜头语言的美学特色。金基德偏好用一系列的符号来诠释思想甚至表达情感,在他的电影中,一些视觉符号频频出现,例如水、镜子、动物。金基德正是通过这些视觉符号及其之间的排列组合,创造出了一套独特的镜头语言,使得其影像世界充满着哲思和隐喻色彩,显得凝练而意味深长。  [关键词]金基德 镜头语言 电影符号学 美学    20世纪以来的西方美学以其主导性美学理念否定了
[摘要]中国动画正在走向复兴,但是与国外动画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原创动画人才的匮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落后已成为制约我国动画产业发展的关键。为了培养市场所需的高素质动漫人才,必须加速中国动画教育的发展。本文通过对中国动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解决方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对动画教育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关键词]动画 教育 人才 体制 艺术    由于动画的高科技、高品位、高投入、高风险、高淘汰和成功
[摘要]电影《东京审判》确如电影大师谢晋所言,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看的一部难得的思想艺术水平均为上乘之作的电影。尽管东京审判的许多内幕并没有得以完全地披露,电影《东京审判》依然令人触目惊心。  [关键词]真实 审判 艺术    《东京审判》以纪录片般的影像再现了半个多世纪前那场引起全世界关注的、历时两年零5个月、开庭达817次的世纪大审判。从整体来看,《东京审判》是部大历史小架构的影片。东京审判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