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语文教学;语言描绘;导入;高潮;结尾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4—00121—01
有人说:“一堂生动的语文课如一支动人的乐曲,‘起调’扣人心弦,‘高潮’引人入胜,‘尾声’余音绕梁。”可见,巧妙的语言设计对于语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如何在课堂上运用智慧的语言,创设高效的语文课堂,让学生的童真童趣溢满课堂,让整个语文课堂充满诗意的芬芳呢?按照学校的教学活动安排,笔者有幸聆听了季荣国老师执教的《我们的手》,结合这节课,笔者想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起调”扣人心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四十分钟的授课中,教学的导入宛如一出话剧的“序幕”,起着引领全课的作用。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主题是“手”,《我们的手》是本单元的第一课,这是一首现代诗,全诗共四个小节,作者采用比喻的手法,借“手”这一意象,把手分别比作电线、桥、船、小鸟等,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幸福、友好、真诚、快乐等人性中美好的情感,传递给热爱生活的人们。季老师在开课之始,首先朗诵了徐志摩的现代诗《再别康桥》,舒缓的语调、幽美的语言,仿佛把学生带进了清新、明丽的画卷中,声情并茂的朗读使学生感同身受,学生的心和教师的心仿佛牵在了一起,师生共同沐浴在一种平等、和谐、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季老师在慢调轻声的朗读中不着痕迹地过渡到了《我们的手》一课的教学,一边朗诵诗歌,一边与学生手拉手地搭桥,把师者自然、亲和、真诚的一面表现得非常充分,学生也体会到了教师的童心所在,自然而然地实现了师生双方精神的相遇和心灵的沟通。可见,导入语运用得当,不仅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
二、推波助澜——“高潮”引人入胜
语文教学是走进心灵,平等对话的艺术。教学中教师要用富有智慧、幽默、激情的语言,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枯燥深奥的教材尽量生活化,使学生感同身受,学得清楚明白。因此,教师就要用智慧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去感受、去领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讨沦,大胆地交流,有创意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得到真正的发展。如,季老师将教学重点定为让学生认识明喻、暗喻,学习比喻句。季老师在教学中由浅入深,娓娓道来,不时地从生活中撷取事例进行说明,从找比喻句、读比喻句再到讲解比喻句,一步一步,层层深入,一气呵成。季老師设计的练习更是独具匠心,他要求学生看图片说有关“手”的成语,让学生表演“手”的成语,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妙语连珠地说出了很多成语,又表演了赤手空拳、一手遮天、手到擒来 、手忙脚乱等成语,使得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了真正的发展。
三、画龙点睛——“尾声”余音绕梁
正如红花需要绿叶陪衬一样,一堂高效的语文课除了要运用好导入语、发挥好主要环节外,还必须有一个好的结尾。一堂好课的结尾,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课堂教学的内容,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的效果。在这堂课的结尾,季老师设计的续编小诗的过程让入耳目一新。季老师首先声情并茂地朗诵:“我们的手是鲜花,在生者与死者之间传递着无限的思念”,随后,季老师又念道:“我们的手是喜羊羊,在班级与班级之间传递友谊”。多么贴近学生的生活啊,亲切平等的对话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于是学生水到渠成地说出了我们的手是互联网、是落叶、是大树、是电风扇、是铅笔等,一首首小诗脱口而出,课堂上其乐融融,学生如沐春风,仿佛走出了课堂,走进了广阔的生活。教学中,教师把文本所蕴含的情感进行了恰到好处的加工、提炼,收到了以情生情、以情促知、知情并育的效果。课虽然结束了,但学生经历了这样一次刻骨铭心的情感体验之后,他们的那颗心一定会被教师诗一样的语言点燃、激活。
总之,一堂生动有效的语文课,教学语言功不可没。如果说一堂语文课是一首动听的散文诗,那么扣人心弦的“起调”、引人入胜的“高潮”、发人深思的“尾声”,就是为它配上的美妙音乐。
编辑:马德佳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4—00121—01
有人说:“一堂生动的语文课如一支动人的乐曲,‘起调’扣人心弦,‘高潮’引人入胜,‘尾声’余音绕梁。”可见,巧妙的语言设计对于语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如何在课堂上运用智慧的语言,创设高效的语文课堂,让学生的童真童趣溢满课堂,让整个语文课堂充满诗意的芬芳呢?按照学校的教学活动安排,笔者有幸聆听了季荣国老师执教的《我们的手》,结合这节课,笔者想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起调”扣人心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四十分钟的授课中,教学的导入宛如一出话剧的“序幕”,起着引领全课的作用。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主题是“手”,《我们的手》是本单元的第一课,这是一首现代诗,全诗共四个小节,作者采用比喻的手法,借“手”这一意象,把手分别比作电线、桥、船、小鸟等,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幸福、友好、真诚、快乐等人性中美好的情感,传递给热爱生活的人们。季老师在开课之始,首先朗诵了徐志摩的现代诗《再别康桥》,舒缓的语调、幽美的语言,仿佛把学生带进了清新、明丽的画卷中,声情并茂的朗读使学生感同身受,学生的心和教师的心仿佛牵在了一起,师生共同沐浴在一种平等、和谐、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季老师在慢调轻声的朗读中不着痕迹地过渡到了《我们的手》一课的教学,一边朗诵诗歌,一边与学生手拉手地搭桥,把师者自然、亲和、真诚的一面表现得非常充分,学生也体会到了教师的童心所在,自然而然地实现了师生双方精神的相遇和心灵的沟通。可见,导入语运用得当,不仅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
二、推波助澜——“高潮”引人入胜
语文教学是走进心灵,平等对话的艺术。教学中教师要用富有智慧、幽默、激情的语言,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枯燥深奥的教材尽量生活化,使学生感同身受,学得清楚明白。因此,教师就要用智慧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去感受、去领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讨沦,大胆地交流,有创意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得到真正的发展。如,季老师将教学重点定为让学生认识明喻、暗喻,学习比喻句。季老师在教学中由浅入深,娓娓道来,不时地从生活中撷取事例进行说明,从找比喻句、读比喻句再到讲解比喻句,一步一步,层层深入,一气呵成。季老師设计的练习更是独具匠心,他要求学生看图片说有关“手”的成语,让学生表演“手”的成语,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妙语连珠地说出了很多成语,又表演了赤手空拳、一手遮天、手到擒来 、手忙脚乱等成语,使得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了真正的发展。
三、画龙点睛——“尾声”余音绕梁
正如红花需要绿叶陪衬一样,一堂高效的语文课除了要运用好导入语、发挥好主要环节外,还必须有一个好的结尾。一堂好课的结尾,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课堂教学的内容,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的效果。在这堂课的结尾,季老师设计的续编小诗的过程让入耳目一新。季老师首先声情并茂地朗诵:“我们的手是鲜花,在生者与死者之间传递着无限的思念”,随后,季老师又念道:“我们的手是喜羊羊,在班级与班级之间传递友谊”。多么贴近学生的生活啊,亲切平等的对话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于是学生水到渠成地说出了我们的手是互联网、是落叶、是大树、是电风扇、是铅笔等,一首首小诗脱口而出,课堂上其乐融融,学生如沐春风,仿佛走出了课堂,走进了广阔的生活。教学中,教师把文本所蕴含的情感进行了恰到好处的加工、提炼,收到了以情生情、以情促知、知情并育的效果。课虽然结束了,但学生经历了这样一次刻骨铭心的情感体验之后,他们的那颗心一定会被教师诗一样的语言点燃、激活。
总之,一堂生动有效的语文课,教学语言功不可没。如果说一堂语文课是一首动听的散文诗,那么扣人心弦的“起调”、引人入胜的“高潮”、发人深思的“尾声”,就是为它配上的美妙音乐。
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