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些年,民法立法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主要表现在体系化、科学化中。随着时代的前进,经济法律体系日益完善,然而从当前情况来说,民法立法体系依旧存在不足,需要引起社会的关注。笔者将围绕民法立法,首先介绍民法体系的不足,然后分析实施体系化、科学化的现实意义,最后探讨未来构想,希望可全面优化民法立法。
关键词:民法立法;体系化;科学化
中图分类号:D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5)32-0267-01
作者简介:李芷柚(1994-),男,汉族,黑龙江七台河人,中国民航大学法学院2012级学生。
在2011年年末,我国立法机关对外宣布中国法律体系趋于完善,建设活动基本完成。然而,从民法立法的层面来说,虽然基本制度初步成形,然而,民法立法并不具备体系化特性,且在制度设计活动存在不足,缺少科学性。因此,如何正确解读民法立法,有效解决体系化以及科学化十分迫切。
一、民法体系的不足
(一)制度存在重复和空白
对我国正在使用的民法体系而言,普遍存在制度不健全的问题。首先,现行的民法尚未构建成熟合理的民法总则,虽然,早期颁布的民法通则主要依据民法总则来编制,但因历史因素等条件的制约,最终成形的民法通则仅仅是小民法典,即民法基本法。目前,我国正在使用的民法体系尚不完善,普遍面临着制度缺失问题,涉及债法的内容较少。笔者认为,我们应针对这一问题有效改进,适当设立债券总则,但因当前存在民法制度空白,尚不能实现这一目标。另外,民法体系还表现出一定的制度重复性,例如,侵权责任法中与特殊侵权内容相关的规则和正在使用的大部分单行法规均存在重合。
(二)基本规则在不满足法理、内在体系缺少有序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因民法编制的法律规则一般被应用在交易活动中,但在交易全程,物权法与合同法等重要法律中提及裁判,涵盖的司法分析却背离法理,同时,法律体系内部相对混乱,缺少有序性。买卖作为一种代表性的交易活动,在开展买卖活动之前,人们提前签订合同,再落实,民法立法涉及的科法理应运而生。民法涉及的交易活动裁判以及法律分析主要参照相应规则来开展的。我们应明确民法交付一般包含拟制和现实交付这两种形式,代表性的拟制交付为不动产登记,这些都是无权变动形式或者为所有权转移手段。民法应合理划定上述权利,尤其是正确辨别当事人具备的法律行为。
(三)法律规范缺少可行性
当前使用的民法立法,主要为政治宣言内容,很少谈及权利义务内容,同时,与法律效果相关的规范较少,制约了法律规范的践行,表现出一定的不适应性,主要表现在物权法等规则中。另外,民法立法还缺少可行性,该问题普遍存在,即便在侵权责任法也有所体现。且某些基本法律总会出现相关法律等模棱两可的词语,这对法律的科学性产生了严重冲击。
二、民法立法实施体系化以及科学化的现实意义
对于我国民法立法而言,除存在上述探讨的不足外,还涌现出删减不合理等问题。综上可知,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上,我国政府机构一定要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同时,将其摆放在社会建设的关键位置,不断优化,增加科学化。我国民法立法实施体系化以及科学化主要具有下述意义:其一,适应市场经济体系,满足其基本要求。现阶段,市场经济体系日渐完善,在此种条件下,民法立法体系需要进一步调整,趋于规范化,进而有效适应现实社会;其二,民法立法体系关乎着民众财产安全,可为民众财产安全提供重要保障,为此,在民众法律意识逐步强化的当下,政府机构一定要参照社会交际,科学建设民法立法体系。
三、未来构想
(一)民法典的编制
为让民法立法全面实现体系化以及科学化目标,政府机构等相关部门一定要编制合理的民法典。正式着手建设民法典内容时,一定要确定民法典的社会价值,以此来保障内容满足民法典最初的编制目标,同时,全面发挥民法典自身的法律作用。同时,因正在使用的民法立法缺少完整性,其体系构建存在不合理问题,由此可知,整合、重组民法典体系时,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并可增加立法体系的完整性,使其变成统一整体。另外,民法典的编制在我国法律文化中占据着一定的位置,还是法律文化的未来发展方向,我国政府部门一定要科学看待这一问题,并借助新媒体手段广泛宣传,进而完善和优化民法立法内容。
(二)民法典的撰写
确定民法典编制的主要作用与根本目标后,政府机构等部门应科学撰写民法典内容,然而,在具体的撰写活动中,一定要保证内容满足法理。同时,政府机构还应综合剖析、全面研究外国文献内容,汲取精华,学习成功经验,进而不断优化民法立法体系。另外,民法典内容还应达到科学性标准,严谨,且具有为完整性。因此,在具体撰写环节,撰写人员需要全面解读相关概念,进而保证满足体系构建基本标准。专家学者应全面研究民法典涉及的概念法学,深刻剖析,以此来增加撰写内容的合理性与可靠性,促进民法体系的完善和优化。
四、结语
我国当前正在使用的民法立法尚不完善,体系化存在不足,科学化存在问题,亟待进一步改善当前的法律制度,以此来消除上述不足。为顺利实施体系化以及科学化,法律研究者需要协同相关部门合理借鉴国外法律,全面考虑基本国情,最终实现这一目标。
[参考文献]
[1]谢鸿飞.中国民法典的生活世界、价值体系与立法表达[J].清华法学,2014(06).
[2]姜明安.完善软法机制,推进社会公共治理创新[J].中国法学,2010(05).
关键词:民法立法;体系化;科学化
中图分类号:D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5)32-0267-01
作者简介:李芷柚(1994-),男,汉族,黑龙江七台河人,中国民航大学法学院2012级学生。
在2011年年末,我国立法机关对外宣布中国法律体系趋于完善,建设活动基本完成。然而,从民法立法的层面来说,虽然基本制度初步成形,然而,民法立法并不具备体系化特性,且在制度设计活动存在不足,缺少科学性。因此,如何正确解读民法立法,有效解决体系化以及科学化十分迫切。
一、民法体系的不足
(一)制度存在重复和空白
对我国正在使用的民法体系而言,普遍存在制度不健全的问题。首先,现行的民法尚未构建成熟合理的民法总则,虽然,早期颁布的民法通则主要依据民法总则来编制,但因历史因素等条件的制约,最终成形的民法通则仅仅是小民法典,即民法基本法。目前,我国正在使用的民法体系尚不完善,普遍面临着制度缺失问题,涉及债法的内容较少。笔者认为,我们应针对这一问题有效改进,适当设立债券总则,但因当前存在民法制度空白,尚不能实现这一目标。另外,民法体系还表现出一定的制度重复性,例如,侵权责任法中与特殊侵权内容相关的规则和正在使用的大部分单行法规均存在重合。
(二)基本规则在不满足法理、内在体系缺少有序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因民法编制的法律规则一般被应用在交易活动中,但在交易全程,物权法与合同法等重要法律中提及裁判,涵盖的司法分析却背离法理,同时,法律体系内部相对混乱,缺少有序性。买卖作为一种代表性的交易活动,在开展买卖活动之前,人们提前签订合同,再落实,民法立法涉及的科法理应运而生。民法涉及的交易活动裁判以及法律分析主要参照相应规则来开展的。我们应明确民法交付一般包含拟制和现实交付这两种形式,代表性的拟制交付为不动产登记,这些都是无权变动形式或者为所有权转移手段。民法应合理划定上述权利,尤其是正确辨别当事人具备的法律行为。
(三)法律规范缺少可行性
当前使用的民法立法,主要为政治宣言内容,很少谈及权利义务内容,同时,与法律效果相关的规范较少,制约了法律规范的践行,表现出一定的不适应性,主要表现在物权法等规则中。另外,民法立法还缺少可行性,该问题普遍存在,即便在侵权责任法也有所体现。且某些基本法律总会出现相关法律等模棱两可的词语,这对法律的科学性产生了严重冲击。
二、民法立法实施体系化以及科学化的现实意义
对于我国民法立法而言,除存在上述探讨的不足外,还涌现出删减不合理等问题。综上可知,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上,我国政府机构一定要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同时,将其摆放在社会建设的关键位置,不断优化,增加科学化。我国民法立法实施体系化以及科学化主要具有下述意义:其一,适应市场经济体系,满足其基本要求。现阶段,市场经济体系日渐完善,在此种条件下,民法立法体系需要进一步调整,趋于规范化,进而有效适应现实社会;其二,民法立法体系关乎着民众财产安全,可为民众财产安全提供重要保障,为此,在民众法律意识逐步强化的当下,政府机构一定要参照社会交际,科学建设民法立法体系。
三、未来构想
(一)民法典的编制
为让民法立法全面实现体系化以及科学化目标,政府机构等相关部门一定要编制合理的民法典。正式着手建设民法典内容时,一定要确定民法典的社会价值,以此来保障内容满足民法典最初的编制目标,同时,全面发挥民法典自身的法律作用。同时,因正在使用的民法立法缺少完整性,其体系构建存在不合理问题,由此可知,整合、重组民法典体系时,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并可增加立法体系的完整性,使其变成统一整体。另外,民法典的编制在我国法律文化中占据着一定的位置,还是法律文化的未来发展方向,我国政府部门一定要科学看待这一问题,并借助新媒体手段广泛宣传,进而完善和优化民法立法内容。
(二)民法典的撰写
确定民法典编制的主要作用与根本目标后,政府机构等部门应科学撰写民法典内容,然而,在具体的撰写活动中,一定要保证内容满足法理。同时,政府机构还应综合剖析、全面研究外国文献内容,汲取精华,学习成功经验,进而不断优化民法立法体系。另外,民法典内容还应达到科学性标准,严谨,且具有为完整性。因此,在具体撰写环节,撰写人员需要全面解读相关概念,进而保证满足体系构建基本标准。专家学者应全面研究民法典涉及的概念法学,深刻剖析,以此来增加撰写内容的合理性与可靠性,促进民法体系的完善和优化。
四、结语
我国当前正在使用的民法立法尚不完善,体系化存在不足,科学化存在问题,亟待进一步改善当前的法律制度,以此来消除上述不足。为顺利实施体系化以及科学化,法律研究者需要协同相关部门合理借鉴国外法律,全面考虑基本国情,最终实现这一目标。
[参考文献]
[1]谢鸿飞.中国民法典的生活世界、价值体系与立法表达[J].清华法学,2014(06).
[2]姜明安.完善软法机制,推进社会公共治理创新[J].中国法学,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