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现状探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1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延安大学学生的人文素质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表明大学生文化基础薄弱、人文素养较差,对人文素质乃至就业均有一定影响等,归纳分析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对其原因进行剖析,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性建议。
  关键词: 延安大学 人文素质 培养现状
  素质教育是当代社会教育的主题,是21世纪我国教育发展的基本和主要方向。现代高等教育是从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分离与失衡向二者融合、相互渗透、协调发展转变的新时代,是社会文明发展、教育进步的必然结果。目前全国范围推行的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点指人文素质教育。人文指强调以人为主体,尊重人的价值,关心人的利益的思想观念;所谓的人文素质是指建立在对一定人文知识拥有和内化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学识和修养,反映一个人的人格、气质、情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个性品质。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加强大学生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其中人文素质是大学生基本素质的基础。
  1.高校学生人文素养现状
  读书可以提高修养,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愉悦思维,陶冶情操。一个人的人文素养与他的读书是有很大关系。古人常说“开卷有益”,“腹有诗书气自华”,反映了读书对于个人的影响。本文就高校学生的课外书籍阅读情况调查分析其人文素养现状。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之余,对专业以外知识的摄取不够重视,大部分人读书时间减少,学生学习人文知识相对被动,对文化知识的主动学习缺乏兴趣。调查发现,学生对人文方面的阅读很少,他们更热衷于娱乐类刊物,这类读物不需要较高的文化功底与阅读能力,学生闲暇时间主动读书多为打发时间而接触休闲娱乐刊物,或者偏重言情武打之类人文含量相对较低的书籍,这些书籍中有一些内容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如沉溺小说情节不思学习,模仿暴力描述,沉迷于虚拟世界等。
  2.学生人文素养普遍缺失原因剖析
  自身层面:人文素养缺失已久,自身素质不均衡。进入大学后开始了相对独立的生活,学校作为管理者,更侧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忽视对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生活、如何学习等方面的指导教育,忽视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培养,这就决定了他们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相对来说比较低,社会适应能力相对较差。另外,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各种利益相互摩擦、斗争,使当前部分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各层次、性质的文化令大學生茫然失措,难以鉴别、吸收东西方优秀文化的精华。
  学校层面:综合高校,专业发展不均衡。综合类高等学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质量人才的重大任务,在办学理念上一直强调学习内容的平衡调配和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的展开,但一直未能形成完整的人文环境教育体系。在教学要求中重视专业知识、轻视人文素质教育的现象十分严重,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专项训练特别重视,而对专业知识的要求比较低,对专业课之外的学习内容基本没有要求。
  3.高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方法和途径
  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在历史进程中创造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不仅体现了崇高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而且涵盖了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化艺术等诸多领域。它对人的整个人生发展、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及行为模式都有深层次的影响。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文物馆等精神教育基地,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更直观地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举办文学艺术类学科讲座,鼓励学生参与研讨,潜移默化地进行人文科学教育和熏陶,多渠道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专业技能教育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内容。课堂的功能不仅是传递知识,还具有实现交往的功能、情感归属功能、个性发展功能和社会适应功能。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具有深厚专业基础,又有广博社会科学知识,较高人文素质的现代化人才是现今社会的迫切需要。开展课堂教学并不为使人文教育取得成功,更深层次的目标是使他们对真理的追求和价值的追求趋于统一。
  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创建高素质教师队伍。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大学教师的人文素养是大学教师在师德、学识水平、人格魅力、教学艺术等诸多方面内容的综合反映,是大学教师经常修习涵养而积淀所得。为人师表者,首先自己要有高深的学科造诣和高尚的人文精神。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注意用较高人文修养吸引学生,用良好的人格魅力教育学生,用良好的教育手段帮助学生。在授课过程中做到由此及彼、由里及外,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模式和有深有浅的教育形式引导学生加强学习。
  4.结语
  4.1在对学生的培养中,应注意人文氛围建设,从校园文化、课堂、教师、其他院系等多方面对学生人文素养进行熏陶、塑造,多渠道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4.2在课程结构调配中,可适当优化文化素养课程结构,采取规范化课堂管理及考试制度,制订人文学科必修和选修计划,实行人文课程学分规定。
  4.3提高教师队伍的人文素养水平,在言传身教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激发学生提升自身人文素养的动机和兴趣。
  4.4在高校人文活动中,提高各院系的参与程度,更多地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卢元镇.体育人文社会学概论高级教程[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2]牟善武,等.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竞争—协同”意识培养的思考[J].运动精品,2014(7).
  [3]李向军.科技论文品质评价方法探讨[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1998(3).
  [4]薛岚.体育素养导论[M].科学出版社,2000.8.
  [5]牟善武,等.竞技体育中欺诈行为的论述[J].当代体育科技,2014(21).
其他文献
摘 要: 作者分析了2015年江苏省基础教育青年教师初中化学基本功大赛的情况,从中获得了一些体会和感悟。  关键词: 青年教师 基本功大赛 成长与发展  社会上对教师有很多赞誉,有人说老师是“蜡烛”,有人说老师是“粉笔”。我都不敢苟同,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虽然崇高却凄凉,教师应該是充满光和热的太阳,照亮别人时也照亮自己。粉笔磨损自己,播撒知识,虽然伟大却很悲壮,在我看来,教师应该是大树,在教育
摘 要: 思想品德课追求的“实效”应该是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体验,心灵上得到感悟,从而提高思想觉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二要发挥教师魅力,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 教学实效 学习兴趣 教师魅力  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仅要理解教材上的基本概念,更要提高道德品质,养成
摘 要: 汪榕培教授于1994年提出“传神达意”的典籍英译观,并以此作为中国典籍英译总的指导原则。本文以汪教授《饮酒》(其五)英译本为例,探讨汪教授是如何将此标准运用于其诗歌翻译的。  关键词: 汪榕培 传神达意 《饮酒》(其五)  一、引言  汪榕培教授是当今国内著名的典籍翻译家、英语教育家。他在典籍英译实践领域成就卓著,先后将《诗经》、《老子》、《易经》、《陶渊明集》等翻译成英语。在这种长期的
摘 要: 当今世界,各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国际竞争实质上是科技的竞争,“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为了更好地发展教育,需要树立更正确、更完善的教育观念。  关键词: 现代教育 传统教育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新课程理念  发展问题是当今发展中国家的重要任务。发展离不开教育,如果离开教育谈发展,就如一幢没有打好地基的房子。同样,教育也离不开发展,如果教育得不到发展,那么时代很难进步,甚至将停滞不
摘 要: 中国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科技、生产结构、教育体系等一系列改革会影响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各方面,各种各样的问题(个人矛盾、家庭矛盾、社会矛盾)等必然影响青少年的心理状态。  关键词: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辅导员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指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有很好的适应性,在人际交往中彼此谦让;有幸福感;坚持学习,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二、大学生的
摘 要: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提出针对不同疾病,采用不同瑜伽体位进行治疗,从而总结对应不同疾病的一系列瑜伽体位,旨在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 瑜伽体位 疾病 理疗法  1.引言  瑜伽(yoga)这个词来自梵语词根yuj,意为联合、加入、结合和束缚,即把人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加以引导、运用和实施,也有结合或交融的意思。它是我们的意志与神的意志的真正结合。《甘地谈薄伽梵歌》一
摘 要: 本文以聊城大学东昌学院商务英语本科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为例,通过解读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探索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商务人才。  关键词: 商务英语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设置  1.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仅2014年对外投资就超过4.3万亿元。一带一路战略为中国经济和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宝贵的
摘 要: 文章以Z学院为个案,采用调查研究法,深入分析高师院校文化建设的现状及问题,从宏观层面(彰显教师教育特色、注重多元文化融合、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和微观层面(加强文化建设的规划、实施及宣传,找准文化建设的抓手和着力点)提出加强高师院校大学文化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 高师院校 大学文化 文化建设  一、研究高师院校大学文化建设的意义  在当前社会转型过程中,中国高等教育正面临极为复杂的社会经济
摘 要: 《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是欧洲理事会制定的关于语言教学、学习及评估的整体指导方针与行动纲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是高校组织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的主要依据。二者都是结合当下外语教育的全新理念而制定的纲领性文件,但二者的制定主体、内容和受众的范围都不尽相同。语言学习观是二者主要的部分内容,由于受众范围、受众主体、民族心理差异、民族文化差异等影响,二者既有融合又有甄别,通过二者的对比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