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明代中后期,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古老的中国封建制度开始走向衰落。君主专制的加强,宦官独断专行,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在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下,徐渭经历了家庭生活的不幸与仕途的失意,生平悲愤压抑,感怀才不遇、报效主国无门。而明晚期个性思潮开始解放,他师从季本,学习继承“王阳明的心学”强调个人的价值和尊严,使他更不愿接受封建礼法的约束,形成了桀骜不驯和放荡不羁的性格。这种个性有意或无意就转化成笔墨在其写意花鸟中得到充分的表现。
关键词:明代;水墨;花鸟画
一、以书入画
在绘画史上,徐渭一直被认为是以草书笔法入画的代表性画家。早在徐渭之前,就有许多名家已提出了“书画相通”的相关理论。如唐张彦远于《历代名画记》中谈到书画同笔同法的运笔:“昔张芝学崔媛、杜度草书之法,因而变之,以成今草。书之体势,一笔而成,气脉通联,隔行不断。唯王子敬明其深旨,故行首之字,往往继其前行,世上谓之‘一笔书’。其后陆探微亦作‘一笔画’,连绵不断。故知书画用笔同法。陆探微精利润媚,新奇妙绝,名高宋代,时无等伦。张僧繇点曳斫拂,依卫夫人《笔阵图》一点一画,别是一巧,钩戟利剑森森然,又知书画用笔同矣” ,又如元代赵孟頫也提出“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同来”。
徐渭一生命途多舛,使得绘画成为其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时人对于徐渭艺术成就方面的评论,多集中于其書法之精妙,如明代陶望龄所云:“渭于行草书尤精奇伟杰,尝自言: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识者许之。” 虽然后世评其绘画为第一,但从中可见徐渭对自己草书的推赏之情,正是由于他深厚娴熟的草书功底,使他能在一种自觉到非自觉状态下,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来解释的话,徐渭的艺术风格是一种无意识的表现,他将草书的线条笔墨化入画中,出神入化,变化多端,画面的律动变化以用笔为主,狂放自由而极具抒情性的草体与徐渭不羁的性情相合,这也是为什么徐渭的创作高峰期是在中老年之际。是他的人生经历毫无保留的融入其绘画当中,而这恰恰与徐渭所擅长的草书笔法相一致。徐渭在《书八渊明卷后》中提到“迨草书盛行,乃始有写意画” ,认为是等到草书的盛行,才开始有写意画。徐渭清楚地认识到了书法与绘画的关系。陶望龄在《徐文长传》有云:“其论书主于运笔,大概昉诸米氏云法多所探绎其要领。主运笔,率归米芾之说;工行草,真有快马斫阵之势” 。徐渭的在其写意花鸟绘画中,融入书法之中的笔法,是具备主观意识的。其代表作品藏于南京博物院的《杂花卷》,其用笔体现草书的笔法特征。卷尾款识:“天池山人徐渭戏抹”,字与水仙,竹子融为一体,用笔自由,书法所产生的笔式变化与绘画内容融为一体,统一于草书用笔特点之中。此特征在徐渭其他作品中依然可见,如《梅花芭蕉图轴》、《墨葡萄》等。
二、不求形似求生韵
对物象的描绘,徐渭主张“不求形似求生韵”,重在表现物象生动的神韵的同时传达主观感情。他在《书谢叟时臣渊明卷为葛公旦》中提出:“吴中画多惜墨,谢老用墨颇奢,其乡讶之,观物而矮者相附和,十几八九,不知画病不病,不在墨重与轻,在生动不动耳。” 徐渭反对当时吴派温润雅淡的画风主导画坛,认为笔墨应该是为生韵服务的。徐渭的作品无不是用笔简练,高度概括,减少用笔,只求表达内心情趣。他在《雨中兰》图上自题曰:“此则不知为风为雨,粗莽求笔,或者庶几。” 足见其绘画时的用笔粗犷,删繁就简。此外,徐渭的绘画乍看之下给人一种,没有法度之感,然而细看之下则会发现,尽管每一笔的顿笔、行笔、收笔确实毫无章法可言,但整幅作品却呈现出形散神聚的效果。
徐渭的行笔奔放具有强烈的运动感和力量感。李德仁在其著作《徐渭》中形容徐渭的行笔“往往如脱缰野马,如排空海浪,如崩山走石……即使画一些细小的线条,也是风驰电掣,向古人形容草书,如惊蛇入草、渴骥奔泉一般。” 如《杂花图卷》和《榴实图》中的行笔,笔意十分连贯,一气呵成,看似毫无章法,实则精神一起贯穿始终。在枝、叶、果实的绘制过程中,多为侧锋用笔,拥有十分有节奏的动感,也借此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三、直抒胸臆
与徐渭同为大写意花鸟画派的开山人物陈淳重意韵,徐渭评其为“花卉豪一世” ,其对徐渭艺术风格的构建产生一定的影响。陈淳的成熟期花鸟风格笔法简约率略,当然相对于沈周整饬委婉的风格,其风格是显得放纵的。与徐渭相比,其写实还是依然处于写意之上。
徐渭的作品《牡丹礁石图》,绘画风格是在宋元两代写意技法的基础上,吸取了沈周质朴浑厚的笔调、陈淳豪爽疏秀的风致而形成墨迹淋漓、笔致恣肆的艺术形式,在一片浑融的墨色中,呈现出疏密、浓淡、轻重、干湿的变化,从中透露强烈豪放的情感。徐渭的笔墨恣肆,节奏强烈,放逸不羁,与其桀骜不驯的性格融汇贯通,已达到石涛所说的“无法而法”的境地。其可以称其为艺术典型的画作《墨葡萄图》,其笔墨的纵逸狂放已超出法度之外。大写意到徐渭这里已经是真正的确立了。如果要更好了解徐渭的艺术风格构建,不仅要将其之前沈周、陈淳与其比较,之后的八大山人更是在大写意花鸟派内部,不得不提到的人物,这样徐渭之前、之后的比较更能清晰的把握所要研究的徐渭的风格特征。八大是继“青藤白阳”后大写意花鸟画派的又一位大师。早年融合沈周与徐渭,自我风格形成于晚年。内心深处的难言之痛,借笔墨曲折反映。又喜用夸张象征手法赋予花鸟人格化特征,奇简冷逸的风格抒发遗民之情。作品《荷鸭图》,高度符号化的水鸭,空灵虚静的空间,淡泊之感油然而生。这与徐渭以狂草般的笔法纵情挥洒,泼墨淋漓的花鸟形象,其生韵的体现是迥然不同的。
参考文献:
[1]孙英.徐渭大写意花鸟画笔墨初探[D].中国美术学院,2013.
[2]李德仁.明清中国画大师研究丛书——徐渭[M],吉林美术出版社,1996.
[3]姚舜熙.中国花鸟画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王秋妹(1994.10.22—),汉族,籍贯:湖北,单位:湖北美术学院。
关键词:明代;水墨;花鸟画
一、以书入画
在绘画史上,徐渭一直被认为是以草书笔法入画的代表性画家。早在徐渭之前,就有许多名家已提出了“书画相通”的相关理论。如唐张彦远于《历代名画记》中谈到书画同笔同法的运笔:“昔张芝学崔媛、杜度草书之法,因而变之,以成今草。书之体势,一笔而成,气脉通联,隔行不断。唯王子敬明其深旨,故行首之字,往往继其前行,世上谓之‘一笔书’。其后陆探微亦作‘一笔画’,连绵不断。故知书画用笔同法。陆探微精利润媚,新奇妙绝,名高宋代,时无等伦。张僧繇点曳斫拂,依卫夫人《笔阵图》一点一画,别是一巧,钩戟利剑森森然,又知书画用笔同矣” ,又如元代赵孟頫也提出“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同来”。
徐渭一生命途多舛,使得绘画成为其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时人对于徐渭艺术成就方面的评论,多集中于其書法之精妙,如明代陶望龄所云:“渭于行草书尤精奇伟杰,尝自言: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识者许之。” 虽然后世评其绘画为第一,但从中可见徐渭对自己草书的推赏之情,正是由于他深厚娴熟的草书功底,使他能在一种自觉到非自觉状态下,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来解释的话,徐渭的艺术风格是一种无意识的表现,他将草书的线条笔墨化入画中,出神入化,变化多端,画面的律动变化以用笔为主,狂放自由而极具抒情性的草体与徐渭不羁的性情相合,这也是为什么徐渭的创作高峰期是在中老年之际。是他的人生经历毫无保留的融入其绘画当中,而这恰恰与徐渭所擅长的草书笔法相一致。徐渭在《书八渊明卷后》中提到“迨草书盛行,乃始有写意画” ,认为是等到草书的盛行,才开始有写意画。徐渭清楚地认识到了书法与绘画的关系。陶望龄在《徐文长传》有云:“其论书主于运笔,大概昉诸米氏云法多所探绎其要领。主运笔,率归米芾之说;工行草,真有快马斫阵之势” 。徐渭的在其写意花鸟绘画中,融入书法之中的笔法,是具备主观意识的。其代表作品藏于南京博物院的《杂花卷》,其用笔体现草书的笔法特征。卷尾款识:“天池山人徐渭戏抹”,字与水仙,竹子融为一体,用笔自由,书法所产生的笔式变化与绘画内容融为一体,统一于草书用笔特点之中。此特征在徐渭其他作品中依然可见,如《梅花芭蕉图轴》、《墨葡萄》等。
二、不求形似求生韵
对物象的描绘,徐渭主张“不求形似求生韵”,重在表现物象生动的神韵的同时传达主观感情。他在《书谢叟时臣渊明卷为葛公旦》中提出:“吴中画多惜墨,谢老用墨颇奢,其乡讶之,观物而矮者相附和,十几八九,不知画病不病,不在墨重与轻,在生动不动耳。” 徐渭反对当时吴派温润雅淡的画风主导画坛,认为笔墨应该是为生韵服务的。徐渭的作品无不是用笔简练,高度概括,减少用笔,只求表达内心情趣。他在《雨中兰》图上自题曰:“此则不知为风为雨,粗莽求笔,或者庶几。” 足见其绘画时的用笔粗犷,删繁就简。此外,徐渭的绘画乍看之下给人一种,没有法度之感,然而细看之下则会发现,尽管每一笔的顿笔、行笔、收笔确实毫无章法可言,但整幅作品却呈现出形散神聚的效果。
徐渭的行笔奔放具有强烈的运动感和力量感。李德仁在其著作《徐渭》中形容徐渭的行笔“往往如脱缰野马,如排空海浪,如崩山走石……即使画一些细小的线条,也是风驰电掣,向古人形容草书,如惊蛇入草、渴骥奔泉一般。” 如《杂花图卷》和《榴实图》中的行笔,笔意十分连贯,一气呵成,看似毫无章法,实则精神一起贯穿始终。在枝、叶、果实的绘制过程中,多为侧锋用笔,拥有十分有节奏的动感,也借此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三、直抒胸臆
与徐渭同为大写意花鸟画派的开山人物陈淳重意韵,徐渭评其为“花卉豪一世” ,其对徐渭艺术风格的构建产生一定的影响。陈淳的成熟期花鸟风格笔法简约率略,当然相对于沈周整饬委婉的风格,其风格是显得放纵的。与徐渭相比,其写实还是依然处于写意之上。
徐渭的作品《牡丹礁石图》,绘画风格是在宋元两代写意技法的基础上,吸取了沈周质朴浑厚的笔调、陈淳豪爽疏秀的风致而形成墨迹淋漓、笔致恣肆的艺术形式,在一片浑融的墨色中,呈现出疏密、浓淡、轻重、干湿的变化,从中透露强烈豪放的情感。徐渭的笔墨恣肆,节奏强烈,放逸不羁,与其桀骜不驯的性格融汇贯通,已达到石涛所说的“无法而法”的境地。其可以称其为艺术典型的画作《墨葡萄图》,其笔墨的纵逸狂放已超出法度之外。大写意到徐渭这里已经是真正的确立了。如果要更好了解徐渭的艺术风格构建,不仅要将其之前沈周、陈淳与其比较,之后的八大山人更是在大写意花鸟派内部,不得不提到的人物,这样徐渭之前、之后的比较更能清晰的把握所要研究的徐渭的风格特征。八大是继“青藤白阳”后大写意花鸟画派的又一位大师。早年融合沈周与徐渭,自我风格形成于晚年。内心深处的难言之痛,借笔墨曲折反映。又喜用夸张象征手法赋予花鸟人格化特征,奇简冷逸的风格抒发遗民之情。作品《荷鸭图》,高度符号化的水鸭,空灵虚静的空间,淡泊之感油然而生。这与徐渭以狂草般的笔法纵情挥洒,泼墨淋漓的花鸟形象,其生韵的体现是迥然不同的。
参考文献:
[1]孙英.徐渭大写意花鸟画笔墨初探[D].中国美术学院,2013.
[2]李德仁.明清中国画大师研究丛书——徐渭[M],吉林美术出版社,1996.
[3]姚舜熙.中国花鸟画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王秋妹(1994.10.22—),汉族,籍贯:湖北,单位:湖北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