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西域传》中关于西域的书写与想象

来源 :丝路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c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汉时期,随着中原与西域地区的交流的日益频繁,在汉代文人的作品中,出现了一些描写西域的人物、动物、植物和民俗事象的作品。我细读了与汉代西域相关的文献典籍,筛选出其中描写西域事物的语句,再加以分类,目的在于引导人们以一个全新的、较为细致的视角来认识汉代文人关于西域的书写与想象。
  1、人物篇:
  <1>骠骑将军霍去病。据本传所载:“其后骠骑将军击破匈奴右地,降浑邪、休屠王,遂空其地,始筑令居以西,初置酒泉郡,后稍发徙民充实之,分置武威、张掖、敦煌,列四郡,据两关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汉武帝任命十九岁的霍去病为骠骑将军。于春、夏两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地区的浑邪王、休屠王部,歼敌四万余人,俘虏匈奴王五人及王母、单于阏氏、王子、相国、将军等一百二十多人,同年秋,霍去病奉命迎接率众降汉的匈奴浑邪王,在部分降众变乱的紧急关头,率部驰入匈奴军中,斩杀变乱者,稳定了局势,浑邪王得以率四万余众归汉。从此,一代战神霍去病的名号响彻西域诸国,他使汉朝对河西地区的控制力得到了空前的加强,为打通西域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遭到霍去病带领的军队的重创后,匈奴的势力大不如前,再也不能恢复往日的辉煌,他们曾悲伤地唱道:“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2>解忧公主。据本传记载:“公主死,汉复以楚王戊之孙解忧为公主,妻岑陬”,是说在出使乌孙和亲的细君公主去世后,为了维护汉朝和乌孙的和亲联盟,作为第三代楚王刘戊孙女的刘解忧,不计个人的利益与得失,毅然决然地接受了使命,远嫁乌孙,她在乌孙生活了半个世纪,一直活跃在西域的政治舞台上,积极配合汉朝,遏制匈奴,她为大汉和乌孙的发展、巩固汉室与乌孙的关系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千古青史,有时需要在疆场上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有时又需要在另一个战场上用尽全部心力来换取和平的佳人。无论是深入敌营,为了保卫边疆而不顾个人生死安危的将军,还是深入他国,为了和平安稳而在明争暗斗中步步为营的公主,他们的心,始终无愧于他们生长的土地,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汉王朝才得以与西域诸国长此以往地建立起和平的、互不侵犯的格局。
  2、植物与动物:
  对于《西域传》中丰富多彩的植物、动物这些物象的由来,本传中有“遭值文、景玄默,……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于后宫,蒲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于黄门,巨象、师子、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囿。殊方异物,四面而至”这样的记载,说明在汉初实行“无为而治”、休养生息的政策之后,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期有了与西域诸国进行交流的充分的财力和兵力,再加上汉武帝本人希望在西域诸国远播威名、并得到西域的特产,于是他派遣了很多使者去往西域,带回了很多以植物、动物为主的西域珍奇物品,也就有了《西域传》中各种各样的物象。
  <1>葡萄。根据本传中的描述,且末国“有蒲陶诸果”,难兜国“种五谷、蒲陶诸果”,罽宾国“种五谷、蒲陶诸果”等等,都能说明西域诸国盛产葡萄;而文中的“张骞始为武帝言之,汉使采蒲陶、目宿种归。天子以天马多,又外国使来众,益种蒲陶、目宿”,“闻天马、蒲陶则通大宛、安息”都表明了汉朝之所以与西域进行密切的往来。
  <2>苜蓿。在《史记·大宛列传》里有“俗嗜酒,马嗜目宿”[18]的记载。在本传中,有“罽宾地平,温和,有目宿”,大宛国“俗耆酒,马耆目宿”,“ 汉使采蒲陶、目宿种归”的记载,“目宿”也就是“苜蓿”, 是一种多年生开花植物,与葡萄相同,也是西汉时从西域引进中原的植物之一。
  <3>天马(大宛马)。“王蝉封与汉约,岁献天马二匹。孟康曰:‘言大宛国有高山,其上有马不可得,因取五色母马置其下,与集生驹皆汗血,因号天马子。’”在汉武帝的《天马歌》(其一)中,也提及:“太一贡兮天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骋容与兮跇万里,今安匹兮龙为友。”从汉朝统治者将西域马称作“天马”就可以看出他对来自西域的宝马的喜爱,这也是汉王朝之所以频繁地与西域诸国进行往来交流的原因之一,汉武帝派使者带着中原的特产去到西域国家,是希望西域国家可以礼尚往来,将名贵的马献给他。
  <4>骆驼。“鄯善国,本名楼兰……民随畜牧逐水草,有驴马,多橐它”,说明了楼兰国是一个以游牧为主要生产劳作方式的国家,该国有驴马有骆驼, “骆驼”在那时主要用于长途运输货物,可见楼兰国曾经因为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而成为了各个大国之间进行交流往来的贸易中心;该国民众“逐水草”而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楼兰国从繁华走向衰败、最终被废弃的原因,可能是罗布泊水量减少,使该国人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水源,从而使得他们不得不迁往别国,楼兰也就成为了一座空城。
  <5>狮子。据林梅村先生的《汉唐西域与中国文明》中第一编第五篇文章《狮子与狻猊》所述,对于狮子的产地,有“中国历史上并不产狮子,这种猛兽产于非洲和西亚。狮子之所以能深入中国传统文化,归功于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据《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介绍,狮子‘从前分布在非洲、欧洲和亚洲’……这里说狮子生活在亚洲,当指狮子过去生活于南亚和西亚,即古代西域地区”,以及“在中国史籍中,狮子始见先秦文献,但当时不叫狮子,而称‘狻猊’。《穆天子传》卷1说:‘名兽使足走千里,狻猊野马走五百里’……不过,《穆天子传》讲的是周穆王西游的故事,似乎有助于说明狮子来自西域”的记载,都能够很有力地说明狮子是产于古代西域地区的动物。而对于狮子的别称,根据《汉书·西域传》的记载:“乌弋山离国,王[治乌弋山离城],去长安万二千里。不属都护。乌弋地暑热莽平,其草木、畜产、五谷、果菜、食饮、宫室、市列、钱货、兵器、金珠之属皆与罽宾同,而有桃拔(扶拔之讹)、师子、犀牛”可知,“狮子”在西汉初年是有一个“师子”的别称的。此外,还有“《三辅黄图·宫》记汉长安城奇华宫附近兽圈内有师子、大鸟,即来自西域的狮子和鸵鸟。80年代初,汉元帝渭陵寝遗址内出土了玉狮子、玉辟邪等一批玉雕(《考古与文物》1980年创刊号)”的记载,都能够说明在两汉时期,来自西域的“狮子”受到了当时中原地区皇族的喜爱,将狮子圈养、生产以狮子为原型的玉器都能够说明这一点。
  3、民俗事象:
  在《汉书·西域传》中,西域的民俗事象以带有西域特色的魔术表演为主:“乌弋山离国……善眩”“武帝始遣使至安息……因发使随汉使者来观汉地,以大鸟卵及黎轩眩人献于汉,天子大说”,“眩”是指一种幻术,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魔术,而根据以上资料,可以推测出西域魔术是在汉武帝时期,由安息国传入中原地区的。
  植物、动物、魔术表演之所以可以传入中原地区,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丝绸之路的开通,“昆莫年老国分,不能专制,乃发使送骞,因献马数十匹报谢”是说由乌孙国王昆莫将献给汉武帝的乌孙宝马交付给张骞,张骞带领着他的使团,沿着丝绸之路,一路向东,回到千里之外的长安,将西域的名马带入中原,丰富了中原马匹的种类,大大提高了中原马匹的质量。但丝绸之路自被开通以来,并不是自始至终都在稳定地扮演其文化交流的和平使者的角色的,它经历过步履維艰的初创期,还曾遭遇过匈奴、陇右羌氏的阻挠干扰,好在随着中原与西域在政治、经济上联系的加强,丝路日益呈现出一派“驰命走驿不绝时月,商户贩客日款于塞下” “边城晏闭,人民织盛,牛马布野”的和平繁荣的景象,为两汉时期中原与西域互通、建立深厚的情谊提供了一座跨越种族与血缘的坚实桥梁。
  作者简介:
  马煜,女,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一般说来是我国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群众文化质量的提升,有利于我国综合素质的提高,也能够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少数民族群众观念的更新。要实现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的新突破,必须从群众文化建设入手,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群众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不断吸收和借鉴先进文化成果,弘扬传统文化。只有这样,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建设才能得到很大发展,少数民族
期刊
摘 要:民国时期的民族政策主要包括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北洋政府以及南京国民政府三个阶段的民族政策,不同阶段,不同的统治阶层根据当时的社会状况提出了各自的民族政策,这些民族政策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总的来说存在“大汉族主义”等弊端,没有真正保证各民族的平等。  关键词:临时政府;北洋政府;国民政府;民族政策  1911年10月10日,爆发了武昌起义,打响了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第一枪,随着辛亥革命推翻清朝
期刊
(五)汪派  是我国二十世纪上半叶形成的琵琶艺术流派,其创始人是汪昱庭,汪昱庭成名后力戒琵琶艺术门户之见的陋习,鼓励他的学生向其他琵琶大师学习技艺,其传人众多。  三、结语  笔者通过对我国明清以来南派琵琶(江南五大流派)的梳理,引发以下思考。  第一,流派的形成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是得到社会认同。经过历史考验,被广大观众接受且承认,是一个集表演者、欣赏者、继承者与社会审美意识基于一体的艺术群
期刊
摘 要:《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成书于西汉景帝与武帝之际,具有重要文化史价值。其博奥深宏的内容中蕴涵着丰富的哲学、史学、文学等各个领域的思想文化资源。本文从语言文字的角度出发,梳理《淮南子》近年来研究成果。  关键词:《淮南子》;语言文字;综述  对于《淮南子》的研究,开始较晚,始于清代,这是因为历代对其创作目的的不确定性。以庄逵吉、王念孙、俞樾为代表,他们基本上扫平了文本上的障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具的造型也逐渐在变化,现代家具更加倾向于简化设计且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理念,流畅性的设计外观往往让人耳目一新,但是实际上就家具的发展而言,从古至今,家具设计无不围绕着人的生活方式而发生变化,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浅析关于中国古家具中的人体工程学。  关键词:中国古家具;人体工程学;生活方式  引言:  人体工程学与家具行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实际上,家具的构建往往都是从人的生
期刊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建设步伐逐步加快。处于城镇中的文化遗产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冲击,文物的保护与管理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为此,本文将探讨如何正确认识并做好城镇化建设中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关键词:城镇化建设;文化遗产;保护  引言  發展经济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推进城镇化建设是实现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主要战略之一,是一项涉及社会、资源、环境等多层面的系统性工程。
期刊
摘 要:彝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生活在祖国的西南地区,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我对彝族的过去充满了兴趣。本文将通过对彝族六祖分支的情况作详细的介绍,从纵向探究彝族族源的形成过程,包括在空间上的扩大和时间上的不同称谓。探究彝族社会发展形态的真实面貌,同时论证将彝族社会简单的分为奴隶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片面性,纠正从奴隶社会一步跨千年,来到社会主义社会这种说法的错误性。  关键词:六祖分支;彝族;社会发展
期刊
摘 要:启蒙运动是欧洲第一场提出了涵盖社会各个领域的、全面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对音乐文化以及创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当时的流行文化以及大众的审美都与音乐创作的灵感紧密相关,其中最为代表的人物就属莫扎特。启蒙运动盛行时期正是莫扎特音乐创作的高峰期。本文将会结合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著名的咏叹调,来分析启蒙思想对这位伟大的作曲家音乐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启蒙运动;莫扎特;影响;歌剧  启蒙运动产生于17世
期刊
摘 要:近年来由于高科技的兴起,郑州市戏曲茶楼趋于平淡,经营形势不容乐观。其实作为戏曲大省的省会城市,郑州的戏曲茶楼有着令人欣慰的地域优势、资源优势、文化优势和政策优势。本文在对目前郑州市区近20家戏曲茶楼经营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戏曲茶楼产业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戏曲茶楼;优势机遇;对策  郑州市现代意义上的戏曲茶楼出现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在巅峰时期的2000年时,最多曾有
期刊
摘 要:我们现在建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群众文化,群众文化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到人们,从而可以更好的教育感化人们。我们需要对基层群众进行文化教育工作,并且我们也要不断的搞好群众文化活动,从而不断的提高我们民族的整体素质,使得群众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从而我们可以构建一个比较和谐的社会氛围,不断的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所以本文分析了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具有的重要意义,通过不断的提高群众的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