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基于民族地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需求,剖析了民族地区社会工作专业课程建设现状,提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寻求课程与地区整合点,基于职业需求优化课程目标,改革社会工作课程教学方法,启动社会工作教师培养工程等。
【关键词】民族地区 社会工作 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1-0037-01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2020年,要培养300万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这一纲要的出台意味着国家将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上升到一个新高度。我国民族地区社会工作比较特殊性,对社会工作人才需求更加突出。然而民族地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迫切需要民族地区高校根据社会与民族地区社会工作的需要,加强社会工作专业课程建设,提升社会工作专业课程的科学性。
二、民族地区社会工作专业课程建设现状
1.课程目标存在地区需求差异
民族地区社会工作专业课程目标大多以培养理论型人才为主要目标,这一课程目标显然与民族地区需求存在差异性。民族地区社会工作需要能够深入基层、深入社区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而基层社会、社区社会工作形态复杂,社会关系错综复杂,需要社会工作人才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社会工作课程目标与民族地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需求的差异性,迫切需要民族地区高校合理调整课程目标。
2.課程设置没有突出职业需求
课程是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关键,不同的课程设置决定了不同的人才培养效应。目前民族地区社会工作专业课程设置出现同质化现象,高校之间课程设置惊人相似,基本都是由以下几类课程构成:基础知识与理论课、专业基础与理论课、选修课等,没有较好地突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职业需求,导致培养出来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难以适应社会人才需求,岗位适应能力不强。
3.教学方法与课程适应性不强
教学方法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目前民族地区社会工作专业教学方法与课程不相适应。社会工作专业是一门注重应用性人才培养的课程,它需要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不少民族地区高校教学仍然以课堂为中心,只是象征性地增加一些实践课程,但是不能优化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实践学习的机会,学生实践体验不够,培养出来的人才往往是理论知识扎实,实际能力薄弱。
三、民族地区社会工作专业课程建设方向
1.寻求课程与地区整合点
民族地区社会工作专业课程建设除了遵循专业课程建设的共性外,还要积极寻求课程与民族地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需求整合点。民族地区社会工作专业设置要根据民族地区社会工作人才需求,合理设置专业规模,不能盲目跟风。课程设置在规范化基础上,要突出民族地区专业特色,不能根据师资设置课程,而是要根据社会工作课程目标、社会工作人才社会需求与民族地区人才需求现状,合理、科学地设置课程。
2.基于職业需求优化课程目标
社会工作专业的特点决定了课程建设的方向,民族地区社会工作专业要基于职业需求优化社会工作专业课程。社会工作由于涉及的面比较广,需要与各类社会人员建立服务关系,这就需要人才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从容应对各种复杂情况,重点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综合素质与持续发展能力等。
3.改革社会工作课程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民族地区社会工作专业课程建设要积极推动教学方法改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应用能力。具体来说,民族地区社会工作专业教学方法要积极尝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启发式教学法等方法,通过项目教学法,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发展能力;通过角色扮演强化学生学习体验,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典型案例分析,为学生学习创造应用场景;通过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维碰撞等,更好地达成课程目标。
4.启动社会工作教师培养工程
教师是民族地区社会工作专业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民族地区要基于社会工作专业师资现状,积极推动社会工作专业教师培养工程。一方面,加大对现有教师队伍培训,基于社会工作专业教师素质需求,开展专门的教师培训;积极拓展网络学习平台,促进教师利用各种渠道提升专业素质;一方面,合理地引进高素质人才。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涌现出一批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人才,民族地区要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思路,为民族地区社会工作专业教师队伍注入新鲜活力,为课程建设提供师资保障。
四、结语
总之,民族地区社会工作专业课程建设任务紧迫。民族地区要基于社会人才需求与地区社会工作人才需求,进一步推动民族地区社会工作专业课程建设步伐,为社会输送优质人才,为提升民族地区社会工作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民族地区 社会工作 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1-0037-01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2020年,要培养300万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这一纲要的出台意味着国家将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上升到一个新高度。我国民族地区社会工作比较特殊性,对社会工作人才需求更加突出。然而民族地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迫切需要民族地区高校根据社会与民族地区社会工作的需要,加强社会工作专业课程建设,提升社会工作专业课程的科学性。
二、民族地区社会工作专业课程建设现状
1.课程目标存在地区需求差异
民族地区社会工作专业课程目标大多以培养理论型人才为主要目标,这一课程目标显然与民族地区需求存在差异性。民族地区社会工作需要能够深入基层、深入社区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而基层社会、社区社会工作形态复杂,社会关系错综复杂,需要社会工作人才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社会工作课程目标与民族地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需求的差异性,迫切需要民族地区高校合理调整课程目标。
2.課程设置没有突出职业需求
课程是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关键,不同的课程设置决定了不同的人才培养效应。目前民族地区社会工作专业课程设置出现同质化现象,高校之间课程设置惊人相似,基本都是由以下几类课程构成:基础知识与理论课、专业基础与理论课、选修课等,没有较好地突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职业需求,导致培养出来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难以适应社会人才需求,岗位适应能力不强。
3.教学方法与课程适应性不强
教学方法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目前民族地区社会工作专业教学方法与课程不相适应。社会工作专业是一门注重应用性人才培养的课程,它需要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不少民族地区高校教学仍然以课堂为中心,只是象征性地增加一些实践课程,但是不能优化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实践学习的机会,学生实践体验不够,培养出来的人才往往是理论知识扎实,实际能力薄弱。
三、民族地区社会工作专业课程建设方向
1.寻求课程与地区整合点
民族地区社会工作专业课程建设除了遵循专业课程建设的共性外,还要积极寻求课程与民族地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需求整合点。民族地区社会工作专业设置要根据民族地区社会工作人才需求,合理设置专业规模,不能盲目跟风。课程设置在规范化基础上,要突出民族地区专业特色,不能根据师资设置课程,而是要根据社会工作课程目标、社会工作人才社会需求与民族地区人才需求现状,合理、科学地设置课程。
2.基于職业需求优化课程目标
社会工作专业的特点决定了课程建设的方向,民族地区社会工作专业要基于职业需求优化社会工作专业课程。社会工作由于涉及的面比较广,需要与各类社会人员建立服务关系,这就需要人才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从容应对各种复杂情况,重点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综合素质与持续发展能力等。
3.改革社会工作课程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民族地区社会工作专业课程建设要积极推动教学方法改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应用能力。具体来说,民族地区社会工作专业教学方法要积极尝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启发式教学法等方法,通过项目教学法,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发展能力;通过角色扮演强化学生学习体验,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典型案例分析,为学生学习创造应用场景;通过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维碰撞等,更好地达成课程目标。
4.启动社会工作教师培养工程
教师是民族地区社会工作专业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民族地区要基于社会工作专业师资现状,积极推动社会工作专业教师培养工程。一方面,加大对现有教师队伍培训,基于社会工作专业教师素质需求,开展专门的教师培训;积极拓展网络学习平台,促进教师利用各种渠道提升专业素质;一方面,合理地引进高素质人才。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涌现出一批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人才,民族地区要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思路,为民族地区社会工作专业教师队伍注入新鲜活力,为课程建设提供师资保障。
四、结语
总之,民族地区社会工作专业课程建设任务紧迫。民族地区要基于社会人才需求与地区社会工作人才需求,进一步推动民族地区社会工作专业课程建设步伐,为社会输送优质人才,为提升民族地区社会工作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