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理解学生心理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及其教育价值

来源 :金色年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h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教育教学活动应考虑的重要方面之一。因材施教被认为是应对教学中个体差异的有效方法。在对个体差异的涵义和变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因材施教这种以适应为主的处理个体差异的教学思想和策略进行了反思,并提出要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前提下,以学生的主体性为根本,在适应的基础上逐步超越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 适应与超越
  新课程理念中之所以强调要面向全体学生,是因为每个学生都有潜能,之所以要培养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是因为人的素质先天就有着全面的基础,只不过是如何开发使其形成良好的结构的问题。为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多元智力,在教学中应该鼓励教师“为多元智力而教”和“用多元智力来教”。“为多元智力而教”要求老师根据每一种智力的特性,创设旨在促进该种智力发展的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师也只有充分认识到学生在学习风格上的差异,才能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其学习方式的学习机会,让学生发挥不同学习方式的长处,以促进教学更好地实现个性化,使因材施教真正变成现实。
  一、个体差异的含义及其主要变量
  个体差异,也称个别差异。是指“个人在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生理特点”,它表现在“质和量两个方面”,“质的差异指心理生理特点的不同及行为方式上的不同,量的差异指发展速度的快慢和发展水平的高低”。
  一般来说,人的心理活动或行为特点的方方面面都存在着个体差异。正是由于这种“全面”的差异性,才使得人与人之间各有千秋,千差万别。但另一方面,个体差异又是有限的,人与人之间,特别是教育教学情景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只是在部分心理特征上有明显的或根本的差异。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和教学工作者只关心或关注部分主要的个体差异变量。那么究竟哪些心理特点或个体特征是主要的个体差异变量呢?或者具体说,哪些是影响教育教学特别是影响学习的个体差异变量呢?
  二、体现教育价值,实施分层教育。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保证。分层教学的目的是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每个环节都要做到分层教学,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指导策略,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学目标的实现,总是要依靠一定的教学方法。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即做到教学方法灵活化,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即对A组学生与B组学生是以自学、小组讨论为主,通过学生自学、质疑、讨论,教师适时点拨,完成每节课所规定的任务。对C组学生是以学生自学、教师辅导相结合,通过学生自学,教师启发诱导,必要的讲解,学习新知,理解把握所学知识。前者是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自学,指导时采取引导着走,放开走的方法。后者则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指导时可采取领着走,扶着走的办法,从而把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贯穿课堂始终。
  三、从适应到超越——应对教学中个体差异的新思路
  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承认差异存在,尊重学习个体差异的前提下,超越个体差异,即树立超越性教学观,在适应的基础上逐步超越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应是我们努力的新方向。
  那么,什么是超越性教学呢?它是相对于以往以适应为主的教学而言的,更强调教学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宗旨,而且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全面的持续性发展。其主要特点有:
  (一)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强调学生的持续性发展
  以往的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教师传递知识,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过程。因此,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的在于传递知识,分数成为衡量教学好坏的重要标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和策略,通过适应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获取知识的方式,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能力等,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取得较高的分数。
  超越性教学以人的发展为中心,认为知识的传递不是教学的目的,只是手段,是中介,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发展。特别是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从而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持续性发展。
  (二)以全体学生为对象,重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以往的教学由于强调适应学生的需要和已有的差异,虽然倡导因材施教,但实际上是以大部分中间水平的学生(即中等分数的学生)为主要教学对象,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即便是中间水平的学生,也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学习后进生则完全成了牺牲品。
  超越性教学摆脱了知识和分数的制约,强调以人的发展为中心,认为在正常情况下,每位学生的发展水平大体相同,即使有差异也不足以影响后续发展。而且每位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自身的努力,都可以达到现有水平上最大限度的发展。因此超越性教学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着眼于每位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
  (三)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强调学生的整体发展
  以适应为主的教学如果付诸实施,则使学生的长处更长,短处更短。而超越性教学观则认为学生是处在发展之中的,完整的人,教学要促使学生在知、情、意等各个方面,特别是作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基本素质方面得到整体和谐的发展,使长处更长,短处变长。
  (四)以教师主导性、学生立体性为手段,强调师生双方的共同作用
  以往的教学,要么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认为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主要因素,从而使教学变成了没有学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机械化、程序化活动;要么片面强调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知识水平,认为一切教学活动都应符合学生当前的现实特点,从而又使教学活动成为没有教师的完全以学生为中心的效率低下的学生自由活动。
  超越性教学观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教学活动是由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组成的相互作用的活动。上述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
其他文献
很多年轻人问我:“爱情是怎么一回事儿?”  我自己不懂,只有借用哲学家柏拉图的答案了。  有一天,柏拉图问他的老师:“爱情是什么?怎么能找到?”老师回答:“前面有一片很大的麦田,你向前走,不能走回头路,而且你只能摘一棵,要是你找到了最金黄的麦穗,你就会找到爱情了。”  柏拉图向前走,走了不久,折回头来,两手空空,什么也摘不到。  老师问他:“你为什么没摘到?”  柏拉图说:“因为只能摘一次,又不能
期刊
期刊
摘 要 农地产权制度是人们在利用农村土地时所受的人为制约, 是人们占有和使用农村土地的行为规范。本文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地产权制度变迁进行经济因素的考察, 探寻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对经济的影响,旨在设计具有现实可行性的农地产权制度创新方案。  关键词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地产权制度 经济视角  农地产权是指以农村土地所有权为核心, 包括租佃权(承包权)、经营权和收益权在内的一系列权利。近代以来,
你知道,对于现在“95后”“00后”的欧美名校毕业生和准毕业生来说,最“潮”的事是什么吗?不是一头扎进高盛、花旗、麦肯锡工作,也不是去肯尼亚、柬埔寨当义工,而是一到中国
安全管理工作是企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化工安全生产更是关系到国家的财产安全、职工的生命安全,是化工企业最根本的效益所在.在化工企业生产
一年多来,浙江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惩治腐败。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认真落实“三转”要求,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突出加大查办案件力度,严肃查处了一批违
随着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交通也随之越来越发达,高速公路也越来越发达,而且现在私家车也越来越多,对于公路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都是用沥青铺设的,沥青的
期刊
【摘要】21世界已经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学习一门外语,相当于学会了一种技能。英语作为应用的最为广泛的一种语言,对于学习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关键词】高中英语;学习方法  高中英语的学习很重要,对于考试来说,它占据相当大的分数比例。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来说,它是学生迈入大学的重要“准备阶段”,只有高中的英语学习基础打好了,大学才能有更好的发展。下面我们就如何学好高中英语与大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