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全面了解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归因方式的发展特点,本研究采用了大学生归因方式问卷的学业成就部分,对天津市三所高职院校541名学生的归因方式进行测试。并通过对性别、入学方式、专业、有无实习经验的调查,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高职院校不同性别的学生在归因方式总体上存在差异显著,男生均值得分要高于女生;男生比女生更加倾向于采取外归因的方式进行归因;入学方式对学生的归因方式并没有显著性的影响;文史类的学生较理工类学生更倾向于采取内在的努力归因;没有实习经验的学生习惯性采取运气归因对于原因的总结,而有了实习经验的学生较无实习经验的学生更倾向于内在归因的方式。笔者建议学校和学生自身应重视正确归因方式的培养,提高归因方式的水平。
关键词:高职学生;归因方式;统计分析
归因理论最早是由奥地利社会心理学家Heider(1958年)在《人际关系心理学》一书中提出。归因方式,也称之为“归因风格”或“解释风格”,是指个体根据以往的经验和目前的期望,对不同事件的原因做出一种相似的或习惯行为方式的推理倾向。归因方式与自尊、抑郁、学习动机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高职院校学生的归因方式也越来越受到学校与社会的重视。本研究在对高职学生的不同性别、入学方式、专业和有无实习经验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深入了解当前高职学生归因方式的特征与特点,以便为高职学生在塑造自身归因方式、心理健康发展以及处理事情方式上提供宝贵的建议与良好的基础。
一、被试与方法
1.研究被试
本研究被试从天津市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商务职业学院三所高职院校中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抽取被试。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41份,有效率90.17%。在样本中,男性245名,女性296名;技校入学104人,高考入学437人;自己意愿345名,父母亲人或朋友建议139名,调剂57;乡村329名,城镇212名;文史类271名,理工类270名;独生子女230名,非独生子女311名;有实习经验352名,无实习经验189名。
2.研究工具
本研究的量表采用的是Lercourt等人编制的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MMCS),该量表共有48个项目,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有24个项目的学业成就归因;另一部分是有24个项目的人际关系归因。本研究只采用学业成就部分来判定学生的归因方式。该部分量表的项目分为4组,分别为能力、努力、情景和运气。努力和能力为内归因,运气和情境为外归因。该量表采用的是5级评分方法:0——完全不同意,1——比较不同意,2——一般同意,3——比較同意,4——完全同意。同时,该量表的信度与效度均适宜。
3.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二、结果
根据统计分析,对归因方式的各个维度,在性别、入学方式、专业、是否有实习经验四个方面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对其归因方式进行差异比较。
1.高职院校不同性别的学生归因方式差异比较
通过对不同性别的学生归因方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通过表1得知,高职院校不同性别的学生在归因方式总体上存在差异显著,并在的“情景”、“运气”、“外归因”三个维度上存在极为显著的差异(p<0.001)。从具体得分上看,在做归因的时候,男生比女生更加倾向于采取外归因的方式进行归因。在情景得分上,男生要高于女生,男生较女生更倾向于把原因归结于周围情景所致;在运气得分上可以看出,男生要高于女生,无论成功与否男生较女生更倾向于把原因归结于运气。
2.高职院校不同入学方式的学生归因方式差异比较
通过对不同入学方式的学生归因方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不同入学方式的学生归因方式差异比较发现:无论是技校入学,还是高考入学,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归因方式总体上以及各个维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即入学方式对学生的归因方式并没有显著性的影响作用。
3.高职院校不同专业的学生归因方式差异比较
通过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归因方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研究表明,不同专业的学生归因方式差异比较,虽然高职学生在归因方式总体上并无显著差异,但是在努力归因维度上不同专业的学生存在显著性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努力维度的得分上看,文史类的学生要高于理工类,即文史类的学生,更倾向于将事情的原因归结于自身努力情况。在其他维度上并无存在显著性差异。
4.高职院校有无实习经验的学生归因方式差异比较
通过对有无实习经验的学生归因方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的研究结果看出,有无实习经验的高职学生在归因方式总体上并没有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是在运气维度上,没有实习经验学生的得分要高于有实习经验学生的得分,说明没有实习经验的学生习惯性采取运气归因对于原因的总结。此外,内归因维度上,有实习经验学生的均值要高于没有实习经验学生的均值得分,充分说明有了实习经验的高职学生更倾向于内在归因的判定,而不是将原因归结于外部。
三、分析
1.不同性别的学生归因方式
本研究表明,性别在高职院校学生的归因方式总体上确实存在显著性差异。此外发现,男生比女生更加倾向于采取外归因的方式进行归因。在情景得分上,男生要高于女生,男生较女生更倾向于把原因归结于周围情景所致;在运气得分上可以看出,男生要高于女生,无论成功与否,男生较女生更倾向于把原因归结于运气。这与荣建英(2014)研究结果部分一致,即在面对失败方面,男生较女生更倾向于外归因。本次研究结果也说明了性别是学生的归因方式存在差异的影响因素。出现这种结果,笔者认为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其一,由于传统观念认为高职院校是接受学习成绩相对较弱的学生,这种固有的观念会造成学生都将事情的原因归结于外部事物,试图摆脱这种压力,因为无论如何努力,都改变不了他人对他们的态度。其二,男生较女生的反抗意识强烈,于表达方式又较为直接,更加难以接受事情的原因总是自身的问题,所以较女生而言,男生更加倾向于将事情的原因归结于外部。 2.不同入学方式的学生归因方式
由于对不同入学方式的学生归因方式比较并未发现存在差异,无论是技校入学,还是高考入学,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归因方式并没有实质性的影响。同时,并未发现有前人探讨高职学生入学方式对其归因方式的影响。对此研究出现的结果,可能是因为在未进入大学时,学生的归因方式还没形成一定的模式,处于一种待开发与待培养的状态。所以在对学生的日常教学当中,要不时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归因方式进行正确的指导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3.不同专业的学生归因方式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专业的学生归因方式差异比较:总体上无差异,在努力归因维度上不同专业的学生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努力维度的得分上看,文史类的学生要高于理工类,即文史类的学生更倾向于将事情的原因归结于自身的努力。这与前人的结果并不一致,荣建英(2014)认为,文科学生更倾向于将事情的原因归结于运气的好坏。而李成齐(2005)研究认为大学生文、理科的归因方式是根据事件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就总体而言,文、理科大学在归因方式上无显著差异。
研究被试群体的不同性,势必造成研究结果的差异性。高职院校的文史类学生多为女生,正如在比较学生不同性别的归因方式所提,男生的好动与反抗意识强。相反,女生在进行归因时表现的就较为理性,這仅仅表现为在努力维度上,而在内外归因方式上,并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
4.有无实习经验的学生归因方式
从表4的研究结果看出,有无实习经验对高职学生归因方式上的运气维度与内归因维度上存在显著性的影响,即在运气维度上,没有实习经验学生的得分要高于有实习经验学生的得分,进而说明了没有实习经验的高职学生习惯性采取运气归因对于原因的总结。相反,对于具有在外实习经历的学生而言,她们在内归因维度上的均值得分要高于没有实习经验学生的均值得分,充分说明有了实习经验的高职学生更倾向于内在归因的判定。这不仅得益于他们在社会外部环境下受到的锻炼机会,而且与他们自身积极主动地需求正确的归因方式密不可分。
虽然,有实习经验对高职学生归因方式有着正面的向上的影响作用。但是就整体而言,有无实习经验对高职学生归因方式总体上差异并不显著,这也就对那些没有实习经验的学生提供了上升的空间。
四、结论
(1)高职院校学生在不同性别的归因方式上达到显著性差异。(2)高职院校学生在不同入学方式、专业、有无实习经验比较的归因方式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参考文献:
[1]Metalsky, G.I. Attributional styles: Toward a framework for conceptualization and assessment[M]. New York:Academic press.1981.
[2]荣建英.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学业成就归因方式调查与分析[J].校园心理,2014,12(6):386-387.
作者简介:董春雷(1988- ),男,黑龙江大兴安岭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学。
关键词:高职学生;归因方式;统计分析
归因理论最早是由奥地利社会心理学家Heider(1958年)在《人际关系心理学》一书中提出。归因方式,也称之为“归因风格”或“解释风格”,是指个体根据以往的经验和目前的期望,对不同事件的原因做出一种相似的或习惯行为方式的推理倾向。归因方式与自尊、抑郁、学习动机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高职院校学生的归因方式也越来越受到学校与社会的重视。本研究在对高职学生的不同性别、入学方式、专业和有无实习经验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深入了解当前高职学生归因方式的特征与特点,以便为高职学生在塑造自身归因方式、心理健康发展以及处理事情方式上提供宝贵的建议与良好的基础。
一、被试与方法
1.研究被试
本研究被试从天津市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商务职业学院三所高职院校中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抽取被试。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41份,有效率90.17%。在样本中,男性245名,女性296名;技校入学104人,高考入学437人;自己意愿345名,父母亲人或朋友建议139名,调剂57;乡村329名,城镇212名;文史类271名,理工类270名;独生子女230名,非独生子女311名;有实习经验352名,无实习经验189名。
2.研究工具
本研究的量表采用的是Lercourt等人编制的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MMCS),该量表共有48个项目,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有24个项目的学业成就归因;另一部分是有24个项目的人际关系归因。本研究只采用学业成就部分来判定学生的归因方式。该部分量表的项目分为4组,分别为能力、努力、情景和运气。努力和能力为内归因,运气和情境为外归因。该量表采用的是5级评分方法:0——完全不同意,1——比较不同意,2——一般同意,3——比較同意,4——完全同意。同时,该量表的信度与效度均适宜。
3.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二、结果
根据统计分析,对归因方式的各个维度,在性别、入学方式、专业、是否有实习经验四个方面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对其归因方式进行差异比较。
1.高职院校不同性别的学生归因方式差异比较
通过对不同性别的学生归因方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通过表1得知,高职院校不同性别的学生在归因方式总体上存在差异显著,并在的“情景”、“运气”、“外归因”三个维度上存在极为显著的差异(p<0.001)。从具体得分上看,在做归因的时候,男生比女生更加倾向于采取外归因的方式进行归因。在情景得分上,男生要高于女生,男生较女生更倾向于把原因归结于周围情景所致;在运气得分上可以看出,男生要高于女生,无论成功与否男生较女生更倾向于把原因归结于运气。
2.高职院校不同入学方式的学生归因方式差异比较
通过对不同入学方式的学生归因方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不同入学方式的学生归因方式差异比较发现:无论是技校入学,还是高考入学,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归因方式总体上以及各个维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即入学方式对学生的归因方式并没有显著性的影响作用。
3.高职院校不同专业的学生归因方式差异比较
通过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归因方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研究表明,不同专业的学生归因方式差异比较,虽然高职学生在归因方式总体上并无显著差异,但是在努力归因维度上不同专业的学生存在显著性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努力维度的得分上看,文史类的学生要高于理工类,即文史类的学生,更倾向于将事情的原因归结于自身努力情况。在其他维度上并无存在显著性差异。
4.高职院校有无实习经验的学生归因方式差异比较
通过对有无实习经验的学生归因方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的研究结果看出,有无实习经验的高职学生在归因方式总体上并没有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是在运气维度上,没有实习经验学生的得分要高于有实习经验学生的得分,说明没有实习经验的学生习惯性采取运气归因对于原因的总结。此外,内归因维度上,有实习经验学生的均值要高于没有实习经验学生的均值得分,充分说明有了实习经验的高职学生更倾向于内在归因的判定,而不是将原因归结于外部。
三、分析
1.不同性别的学生归因方式
本研究表明,性别在高职院校学生的归因方式总体上确实存在显著性差异。此外发现,男生比女生更加倾向于采取外归因的方式进行归因。在情景得分上,男生要高于女生,男生较女生更倾向于把原因归结于周围情景所致;在运气得分上可以看出,男生要高于女生,无论成功与否,男生较女生更倾向于把原因归结于运气。这与荣建英(2014)研究结果部分一致,即在面对失败方面,男生较女生更倾向于外归因。本次研究结果也说明了性别是学生的归因方式存在差异的影响因素。出现这种结果,笔者认为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其一,由于传统观念认为高职院校是接受学习成绩相对较弱的学生,这种固有的观念会造成学生都将事情的原因归结于外部事物,试图摆脱这种压力,因为无论如何努力,都改变不了他人对他们的态度。其二,男生较女生的反抗意识强烈,于表达方式又较为直接,更加难以接受事情的原因总是自身的问题,所以较女生而言,男生更加倾向于将事情的原因归结于外部。 2.不同入学方式的学生归因方式
由于对不同入学方式的学生归因方式比较并未发现存在差异,无论是技校入学,还是高考入学,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归因方式并没有实质性的影响。同时,并未发现有前人探讨高职学生入学方式对其归因方式的影响。对此研究出现的结果,可能是因为在未进入大学时,学生的归因方式还没形成一定的模式,处于一种待开发与待培养的状态。所以在对学生的日常教学当中,要不时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归因方式进行正确的指导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3.不同专业的学生归因方式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专业的学生归因方式差异比较:总体上无差异,在努力归因维度上不同专业的学生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努力维度的得分上看,文史类的学生要高于理工类,即文史类的学生更倾向于将事情的原因归结于自身的努力。这与前人的结果并不一致,荣建英(2014)认为,文科学生更倾向于将事情的原因归结于运气的好坏。而李成齐(2005)研究认为大学生文、理科的归因方式是根据事件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就总体而言,文、理科大学在归因方式上无显著差异。
研究被试群体的不同性,势必造成研究结果的差异性。高职院校的文史类学生多为女生,正如在比较学生不同性别的归因方式所提,男生的好动与反抗意识强。相反,女生在进行归因时表现的就较为理性,這仅仅表现为在努力维度上,而在内外归因方式上,并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
4.有无实习经验的学生归因方式
从表4的研究结果看出,有无实习经验对高职学生归因方式上的运气维度与内归因维度上存在显著性的影响,即在运气维度上,没有实习经验学生的得分要高于有实习经验学生的得分,进而说明了没有实习经验的高职学生习惯性采取运气归因对于原因的总结。相反,对于具有在外实习经历的学生而言,她们在内归因维度上的均值得分要高于没有实习经验学生的均值得分,充分说明有了实习经验的高职学生更倾向于内在归因的判定。这不仅得益于他们在社会外部环境下受到的锻炼机会,而且与他们自身积极主动地需求正确的归因方式密不可分。
虽然,有实习经验对高职学生归因方式有着正面的向上的影响作用。但是就整体而言,有无实习经验对高职学生归因方式总体上差异并不显著,这也就对那些没有实习经验的学生提供了上升的空间。
四、结论
(1)高职院校学生在不同性别的归因方式上达到显著性差异。(2)高职院校学生在不同入学方式、专业、有无实习经验比较的归因方式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参考文献:
[1]Metalsky, G.I. Attributional styles: Toward a framework for conceptualization and assessment[M]. New York:Academic press.1981.
[2]荣建英.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学业成就归因方式调查与分析[J].校园心理,2014,12(6):386-387.
作者简介:董春雷(1988- ),男,黑龙江大兴安岭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