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些都受启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在学习接触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理论后,使我豁然开朗,之后在教学中我深入研究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多产生置疑,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变“注重学习结果”为“注重学习过程”,让学生亲历知识形成、发展的过程,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
“活动化教学”具有源远流长的理论基础。陶行知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因为先生不能一生一世跟着学生,热心的先生,固然想将他所有的传给学生,然而世界上新理无穷,先生安能尽把天地间的奥妙为学生一一发明?”所以,“教学”的本质即“教学生学”。而活动化教学认识过程的核心是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活动,在实施活动化教学时,教师要设法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这既包括外在的实践活动,更包括内在的心理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亲身体验,有所发现,有所领悟,甚至有所创造。
一、活动中发现
传统教学的知识开端一般都是从学生不感兴趣的间接经验活动开始,然后按照知识间的逻辑顺序由已知向未知,由旧知向新知逐步推进,而活动化教学一般是先让学生亲自参与学科知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有关的活动,并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在学生获得直接经验的基础上展开师生间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活动化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儿童浓厚的探索兴趣,引起儿童稳定、持久的探索动机。
二、活动中探究
陶行知先生认为:“最好的教育, 要想它有效, 必须是教学做合一;最坏的训练,要想它有效也是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是最有效力的法子。”“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强调“做”中学,“做”中教,“做”就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可以说:“做”是教与学的核心,“做是衡量教育真实的标准。
三、活动中互动
活动化教学过程不只是预设计划的执行过程,同时更是师生、生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例如: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一位名教师这样问:一个长方形长减少一厘米,宽增加一厘米,所得长方形与原长方形面积一样大吗?教师的提问立即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们争着回答,有的学生说一样大,有的学生说不一样大。两种意见争执不下,但谁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于是大家都不约而同地用询问的眼光看着老师。面对急切地想知道结果的学生,教师没有及时表态,而是适时启发学生自己举例验证。通过举例学生很快得出了正确的结果。接着,教师又进一步提问:长方形的长减少一厘米,宽增加一厘米,长方形面积的大小就要发生变化。这样的变化有没有什么规律呢?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继续举例验证。这下,学生忙得更欢了,经小组长分工,有的举例,有的计算,有的记录,有的思考。不久,学生们通过合作终于发现:长方形的周长相等,长与宽的长度相差越大,面积就越小;长与宽的长度相差越小,面积就越大;当长与宽的长度差为零时,即长与宽相等时,也即为正方形时面积最大。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虽然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由教师事先设计,并由教师指导的,学生之间活动内容也各有不同,但是由于活动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目标一致,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勾通,师生的思维,情感都处于兴奋状态。因此,活动化教学大大变革了旧有的接受式教学模式,改善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形式,建立起了平等探索、共同协作的互动关系,教学进程因合作而快速推进,课堂空间因互动而焕发生命。
四、活动中内化
活動教学中,活动不是目的,活动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活动的方向实质上是向“内”的。
五、活动中创造
活动教学实质上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的一条有效途径。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这样说过:“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教学过程中的很多方面。我们要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我们的教育观念,在教学中更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创新,着重于知识教学,多给学生留些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机会,使学生的创新潜得到有效的开发。
总之,“教学做合一”是教育与生活和谐统一发展的体现。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我们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总之,只有真正实践运用“教学做合一”理论,不断探索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才能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才能让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发展能力,主动探索,追求新知,勇于创造。
【作者单位:昆山花桥小学
“活动化教学”具有源远流长的理论基础。陶行知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因为先生不能一生一世跟着学生,热心的先生,固然想将他所有的传给学生,然而世界上新理无穷,先生安能尽把天地间的奥妙为学生一一发明?”所以,“教学”的本质即“教学生学”。而活动化教学认识过程的核心是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活动,在实施活动化教学时,教师要设法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这既包括外在的实践活动,更包括内在的心理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亲身体验,有所发现,有所领悟,甚至有所创造。
一、活动中发现
传统教学的知识开端一般都是从学生不感兴趣的间接经验活动开始,然后按照知识间的逻辑顺序由已知向未知,由旧知向新知逐步推进,而活动化教学一般是先让学生亲自参与学科知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有关的活动,并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在学生获得直接经验的基础上展开师生间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活动化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儿童浓厚的探索兴趣,引起儿童稳定、持久的探索动机。
二、活动中探究
陶行知先生认为:“最好的教育, 要想它有效, 必须是教学做合一;最坏的训练,要想它有效也是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是最有效力的法子。”“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强调“做”中学,“做”中教,“做”就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可以说:“做”是教与学的核心,“做是衡量教育真实的标准。
三、活动中互动
活动化教学过程不只是预设计划的执行过程,同时更是师生、生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例如: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一位名教师这样问:一个长方形长减少一厘米,宽增加一厘米,所得长方形与原长方形面积一样大吗?教师的提问立即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们争着回答,有的学生说一样大,有的学生说不一样大。两种意见争执不下,但谁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于是大家都不约而同地用询问的眼光看着老师。面对急切地想知道结果的学生,教师没有及时表态,而是适时启发学生自己举例验证。通过举例学生很快得出了正确的结果。接着,教师又进一步提问:长方形的长减少一厘米,宽增加一厘米,长方形面积的大小就要发生变化。这样的变化有没有什么规律呢?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继续举例验证。这下,学生忙得更欢了,经小组长分工,有的举例,有的计算,有的记录,有的思考。不久,学生们通过合作终于发现:长方形的周长相等,长与宽的长度相差越大,面积就越小;长与宽的长度相差越小,面积就越大;当长与宽的长度差为零时,即长与宽相等时,也即为正方形时面积最大。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虽然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由教师事先设计,并由教师指导的,学生之间活动内容也各有不同,但是由于活动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目标一致,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勾通,师生的思维,情感都处于兴奋状态。因此,活动化教学大大变革了旧有的接受式教学模式,改善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形式,建立起了平等探索、共同协作的互动关系,教学进程因合作而快速推进,课堂空间因互动而焕发生命。
四、活动中内化
活動教学中,活动不是目的,活动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活动的方向实质上是向“内”的。
五、活动中创造
活动教学实质上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的一条有效途径。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这样说过:“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教学过程中的很多方面。我们要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我们的教育观念,在教学中更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创新,着重于知识教学,多给学生留些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机会,使学生的创新潜得到有效的开发。
总之,“教学做合一”是教育与生活和谐统一发展的体现。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我们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总之,只有真正实践运用“教学做合一”理论,不断探索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才能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才能让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发展能力,主动探索,追求新知,勇于创造。
【作者单位:昆山花桥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