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趣、美的情境教学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672855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境教学”之“情境”实质上是为幼儿提供优化的情境,优化的情境向幼儿展示丰富的生活情境、角色间的情感交融、师生间的积极互动以及生动的画面,音乐的旋律和具体生动形象的整合场景,是促使幼儿能动地活动于其中的环境,是一个有真有情有趣有美的师生互动的广阔空间,是将教学目标、内容、方法镶嵌在一个丰富多彩的大背景中,形成以“真”为核心、以“情”为纽带,以“趣”为手段,以“美”为整合,以“周围世界”为源泉的情境教学。
  一、以“真”为核心——根植幼儿的现实生活
  杜威以生活教育为他的理论基础,他在《我的教育信条》一书中指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未来生活的准备。”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在《纲要》的精神和要求中,处处都能够找到生活教育的痕迹。如关于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纲要》的“组织与实施”部分就强调了“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情境教学的教学元素就应根植于、贴近于或者真实反映幼儿的生活,于是回归幼儿的现实生活就成为情境教学的核心理念。
  在情境教学中,我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从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去敏感地捕捉孩子们的兴趣点,选择与幼儿生活相贴近的学习内容,并努力创设“真实”的情境,以使孩子们能身临其境、如鱼得水。
  二、以“情”为纽带——达成师生的情感交融
  师生情感的交融是情境教学遵循的重要原则,心理学中指出了它的基本涵义:教师应该重视师生交往的情感因素,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促成师生情感交融,以发展和谐师生关系,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幼儿行为的自控力和有意性较差,受情绪情感影响尤为明显,在情境教学中非常强调师幼之间的情感支持和交流的相互作用,师幼之间、同伴之间心灵接触的动态过程就是幼儿心灵沟通、情感交流的过程。情感交流是一种心灵的交汇,幼儿只有在对教师产生相信、尊重的基础上,才会把自己的想法对老师进行表达,进行相互的交流。因此,需要教师对幼儿宽容理解和敞开接纳,需要教师对幼儿有真诚的爱、信任和鼓励。
  教学家赞可夫曾说:“学生积极的情感,欢快的情绪能使他们的精神振奋,思想活跃。”因此,建立亲密无间的师幼关系是情境教学强有力的纽带,在情境教学中,我为幼儿创设营造了一种平等融洽的师幼合作关系。使他们在生动愉悦的气氛中引起积极的情感共鸣,教师努力将自己的情感体验传导给幼儿。以自己真切的情感激起幼儿的情感。教师可以采用各种方法将幼儿引入情境,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一起进入故事的情境;可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表情把幼儿带入情感世界;还可以用优美的音乐、肢体语言将幼儿引入情境中。在活动中,让每个参与的幼儿都能感受到教师和同伴的关怀和鼓励,从一个个情境交替中增进师幼之间的情感交流,幼儿在情境的作用下,比较容易将自己的情感移入所感知的对象,教学情境的创设就是利用幼儿心灵上这一最宝贵的特点,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情感的纽带作用和驱动作用。
  情境教学运用师幼之间产生的情感共同体,在教学活动中达成师幼之间心灵的对话,情感的沟通。情感交融反映了师幼之间即悦纳自己,又接纳了对方,并在相互认同的基础上,进一步相互了解和更深切的理解,使之在共同参与教学活动中相互合作,达到情感上沟通、融洽,形成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以“趣”为手段——促进积极的师幼互动
  《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是为所有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的,教师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谈,耐心倾听、仔细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在情境活动中,幼儿通过假想的语言、动作、表情来实现情境的转换,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智力水平,创设出活泼多彩、丰富有趣的教学情境,并将情境转换的程序性和连贯性逐渐增强,正是这种带有鲜明主题的连续的、持久的、丰富的情境的创设,深深地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在“情境——幼儿——老师”三者之间形成相互推进的多向折射的心理场。
  在情境教学中,我为幼儿创造出足够的思维空间和练习空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师幼互动。课堂上,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一方面抓好教学的个体学习,让他们自己去想想、说说、练练;另一方面要通过小组讨论,人人又说又练,在和谐的民主参与中,做到教师和所有的幼儿充分活动起来,达成积极的师幼互动,享受探究的乐趣。
  引入情境——在情境教学中,教师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将教学过程创造成有“趣”情境,把教学活动设计带有一定主题的连续的情境活动,在情节发展过程中,丰富的情境的转换,使幼儿置身于情境中。
  情境中的幼儿——以情境为线索,设计提出相应的问题情境,让幼儿围绕问题展开讨论,给幼儿提供必要的情境线索,鼓励幼儿判断、分析并进行交流。使他们非常自觉和专注地投入其中,积极主动地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解决活动游戏中的问题,并从中感受无穷的乐趣。
  情境中的教师 ——教师在情境中可以根据情境的要求变化不同的角色,但观察幼儿是教师的主要任务,在情境中深入观察幼儿,关注个别差异:教师应该做到心中有孩子,时时做个有心人,及时观察幼儿的反应和各种表现,通过观察作出判断,进行客观分析,找出适合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及时调整教育策略,才能实现真正的师幼互动。
  在不断转换的情境中,教师和幼儿共同为了帮助别人,克服困难,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在积极的互动中,让每个幼儿都能从别人的身上感受到一种期待,一种力量,从而转换成为学习的动力。
  【作者单位:苏州市沧浪实验小学校附属幼儿园 江苏】
其他文献
近日,学校组织“同课异构”教学活动。教学内容是苏教版课程标准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找规律》。  第一节课是年轻的王老师的教学。  课开始了,王老师先是让学生猜电子白板拉幕后面的小圆片是什么颜色的,学生兴趣很浓厚,从刚开始的七嘴八舌到最后能异口同声地猜出图片的颜色。王老师抓住时机问:“为什么?”学生很自然地想到了这些图片有规律。王老师也顺势板书“找规律”。  揭示课题后,王老师在课件上出示例题的
小学科学探究的主阵地是课堂,现在科学课的课内探究活动搞得轰轰烈烈,老师指导有方,学生训练有素,但却忽视了课外探究的辅助延伸作用。我们应该让科学探究课内开花课外香,在加强课内探究指导的同时也要注重开辟课外探究空间,认真做好课外探究活动的组织指导,提高课外探究活动的实效。经过多年实践研究,我们初步探索出小学科学课外探究式学习指导的策略。  一、精心诱导,唤醒课外探究激情  好奇心是引发和促进科学探究活
【案例描述一】活动区结束时间到了,翔翔在建构区里用旺仔罐搭的围墙已经好长了,但还有一段没建好。当别的小朋友收归玩具时,他还在抓紧时间搭,老师:“翔翔,快收罐子吧”,“老师、请等我一会儿,我马上就要把小区全部围起来了”继续搭,这时老师催促:“别的小朋友都收好了,你怎么还在玩,快,就你不听话,收起来了”。翔翔无奈地站起身,匆匆地看了一眼自己的作品。就急急地推倒围墙,将罐子收进箩筐,其它小朋友也来帮忙,
又是天朗气清的初秋时节,阳光洒在身上很舒服,户外活动时孩子们在草地旁自由自在玩着。潇潇神神秘秘地在草丛中寻找什么。忽然,一阵欢呼声传来:“看,我们捉到蚂蚁啦!”果然,潇潇的手中捏着一只蚂蚁,急匆匆向我跑来,从孩子们对蚂蚁表现出的极大兴趣来看,我想也许还能挖掘出有价值的话题,去引导孩子们去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并从中体验探究的乐趣。  反思:探究蚂蚁活动是幼儿与教师在互动过程中
“错误”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只要合理利用,就能较好地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有成效的学习时刻。教育教学中,错误无处不在,善于发现、挖掘并运用这些“错误”,将会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教师如何把握时机利用这些“错误”资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谈一谈自己这几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一、发现错误,捕捉错误资源中的积极因素  随着课堂的开放,学
小班化教学在实践中已经被视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形式,也是当今课堂教学形式的发展趋势。小班化教学深受广大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和喜爱,满足了他们对高品质教育教学的追求和向往,也增加了优质教育的普惠机会。  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体系和评价等提出了新的要求。主张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知识,建构合作与探究的课程文化,努力把一种开放 、民主、科
在幼儿园这个相对特殊的环境里,进行数学活动时,教师能否将经验缺乏的幼儿自然而然地引入到预定的教学中,教师的语言技巧决定着整堂课的成败。大家知道:幼儿教师的语言对引导幼儿感知、探索、解答、归纳数学知识起着主导作用,但幼儿的生活经验贫乏,语言水平低,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的语言有吸引力,像磁铁一样牢牢的吸引住幼儿呢?本文从幼儿教师进行数学活动前必备的教学语言为重点,阐述了教师在数学活动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小学阶段是人的成长起步阶段,也是逐步养成各种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阶段。因此,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机遇加强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卫生行为,接受系统的卫生知识教育,建立文明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有利于保持校园良好的卫生,而且是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
班集体不仅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而且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活动的基地,自我教育的课堂。所以,构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尤为重要。优秀的班集体是一个集体成员对集体有着强烈的责任感、有着强大凝聚力的班集体;是一个满足于学生想学习、能学习、会学习的班集体;是一个做事高效率、懂得真善美的班集体。  那班主任怎样来进行班级管理从而构建优秀的班集体呢?总结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我努力做了以下几点实践尝试:  一、
课前预热是指教师利用课前几分钟时间为沟通师生情感、活跃课堂气氛铺垫而设计的即兴式谈话。许多教师们在课前预热时用精湛的教学技艺吸引学生,构建一个个丰富的动态活动。笔者通过十几年的品德教学研究,觉得课前预热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种:  一、活动式预热,激发学生兴趣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有一位老师在教学《我和动物交朋友》前设计了猜谜语,奖玩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