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整地施肥
1.1整地
根据土壤墒情和耙地时间,确定耙深。一般轻耙为8~10cm,重耙为12~15cm。耙耢后达到上虚下实、耙平、耙碎、耙透、耕层内无大土块,耕层内直径为5~10cm的土块不得超过5个/m2,沿播种垂直方向,在4m宽的地面高低差不超过3cm,不漏耙、不拖堆。冬季及早春耢、耙、压是保墒保苗的有效措施。在年前冻融交替时期,进行拖、耢整地,其目的是拖平地表缝隙,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将细土填入地表缝隙,地表被细碎的土覆盖,一般可使表层土壤湿度增加3%~5%。耙、压的目的在于破碎土块,压实耕层,具有保墒提墒作用,利于全苗。
1.2施足基肥
玉米株高叶大,是需肥较多的作物,因此,增施肥料对提高产量有很大的效果,我县玉米种植面积较大的地区多为红壤,土壤酸瘦,缺少有机质,含氮磷很少,不能满足玉米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加上不少地区除园圃地外,比较远的山地很少施肥,土壤肥力差,玉米杆瘦弱,生长缓慢,玉米籽小,籽粒不饱满,甚至空杆增多,造成玉米产量低,因此,要提高玉米产量必须施足基肥。一般亩施农家肥1500千克,复合肥40千克。
2.播种
(1)玉米品种选择。选用穗大粒多,千粒重较高,抗病性较强、生育期适中、植株紧凑或半紧凑的高产优质杂交杂交新品种。
(2)种子处理:催芽播种:选用纯度高、净度好、籽粒饱满的种子。播前晒种2~3天,用0.1%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或50~55℃温水浸泡2-3小时,捞起滤干,保持在20℃以上温暖的地方催芽至粉嘴即可播种(包衣种子采用干种子直播,严禁浸泡催芽)。
(3)播种期的确定:一是土壤表层上5~10厘米地温稳定在10℃以上,田间持水量在60%以上;二是调节玉米播种期,使玉米需水高峰与本地集中降雨期相吻合,避免“卡脖旱”及后期涝害;三是尽可能利用当地积温条件。
(4)播种方法:秋翻地直接采用机械播种或人工埯种,没有秋翻基础的地,可在4月10日前打垄后机械播种或人工埯种。春早年宜采取深、浅、重播种方法,即深开沟(或刨埯),覆土(压后4-5厘米),重镇压或人工刨埯坐水方法。播种量棚番亩用种量3~4公斤,人工埯种亩用种量2公斤左右。
3.合理密植
玉米高产栽培必须做到合理密植,就是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生产条件和品种特性,在单位土地面积上种植适当的株数,使玉米与环境统一,群体与个体统一,及玉米产量三因素相协调,平衡在较高水平上,进而建立高产的玉米群体结构,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合理密植就是解决单位面积上的穗数问题。合理密度的确定受品种特性,自然条件以及土壤水条件的影响。早熟品种,发育期较短,株型清秀,植株较矮,种植密度可适当偏大一些,直播种植每亩可达4000株左右。晚熟植林繁茂品种可适当稀播,每亩3000~3300株左右。株型紧凑的品种,种植密度可适当大一些,每亩可在4000-4500株左右。就同一品种而言,密度高低则要由所要求达到的产量来定。同一品种在肥力高的地块种植密度要大一些,瘦地的密度可稀一些。施肥条件好,施肥量大时可以将密度加大。反之要适当稀一些。有灌水条件或雨量充足的地块种植密度宜密,无灌水条件,降雨又少的旱地,种植密度宜稀一些。
4.田间管理
4.1间苗和定苗
玉米间苗、定苗的目的在于调整幼苗的营养面积和光照条件,达到苗均、苗齐、苗壮的目的,并保证合理密度的要求。间苗一般在三叶期进行,间苗原则是去弱苗留壮苗,去病苗留健苗。同时注意移苗补栽。定苗一般以在玉米5叶期进行为宜,过晚根系发育差,对幼苗生长不利。3间苗、定苗最好在晴天下午进行,因病害、虫咬以及生长不良的苗,经中午日晒,易发生萎蔫,便于识别淘汰,这样有利于及时去掉小苗、弱苗、病苗、虫苗,而达到苗齐、苗壮、苗匀的要求。
4.2中耕
玉米是中耕作物,需要勤中耕。中耕松土可以疏松土壤、防除杂草、提高地温、减少水分蒸发,是促进幼苗早发、培育壮苗的重要措施。中耕松土应掌握好时间、次数和深度。第一次中耕在定苗以前进行,这次中耕要浅,要特别防止压苗和轧苗;第二次中耕可在拔节前后进行,注意要苗旁浅、行间深;第三次中耕在拔节至小喇叭口期可结合施肥进行,将肥料混入土内,亩用尿素20-30kg及硫酸钾10kg隔株盖土穴施或打孔深埋,随即浇水,以发挥肥效。中耕垄沟深松作业,深松深度要以打破犁底层为准,一般地块要达到25cm,盐碱地深度可适当加深。同时要合理操作机车作业速度,防止伤苗,中耕深松机可佩戴上护苗器进行作业。
4.3病虫害防治
(1)玉米纹枯病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洒1%井冈霉素或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施。喷药重点为玉米基部,保护叶鞘。
(2)玉米丝黑穗防治要点:用25%粉锈宁羟锈宁按照0.3%剂量拌种,防治效果不错;或用96%天达恶霉灵进行拌种,每公斤种子用种1-1.5kg。苗期用96%天达恶霉灵6000倍+天达2116粮食型600倍喷施基部1-2次。
(3)玉米大斑病防治方法:该病的防治应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加强农业防治,辅以必要的药剂防治;3.3.1选用抗病品种。3.3.2加强农业防治,适期早播,避开病害发生高峰。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做好中耕除草培土工作,摘除底部2-3片叶,降低田间相对湿度,使生长植株健壮,提高抗病力;玉米收获后,清洁田园,将秸秆集中处理,经高温发酵用作堆肥;实行轮作;3.3.3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5%苯菌灵乳油800倍液、40%克瘟散乳油800-1000倍液、农抗120水剂200倍液,隔10天防一次,连续防治2-3次。
(4)玉米小斑病防治方法:1)因地制宜选用抗病杂交品种;2)加强农业防治 清洁田园,深翻土地,控制菌源;摘除下部老叶、病叶,减少再侵染菌源;降低田间湿度;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增强植株抗病力;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5%苯菌灵乳油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间隔7-10天一次,连防2-3次。
5.适时收获
玉米授粉后40~50天左右灌浆已经完满,茎叶和苞叶青黄变松,籽粒变硬,表现出固有色泽,已达到完全成熟期,在这个时候应借天晴及时收获,以防霉烂造成损失。收获时要力求做到一棵不漏,颗粒归仓。[科]
1.1整地
根据土壤墒情和耙地时间,确定耙深。一般轻耙为8~10cm,重耙为12~15cm。耙耢后达到上虚下实、耙平、耙碎、耙透、耕层内无大土块,耕层内直径为5~10cm的土块不得超过5个/m2,沿播种垂直方向,在4m宽的地面高低差不超过3cm,不漏耙、不拖堆。冬季及早春耢、耙、压是保墒保苗的有效措施。在年前冻融交替时期,进行拖、耢整地,其目的是拖平地表缝隙,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将细土填入地表缝隙,地表被细碎的土覆盖,一般可使表层土壤湿度增加3%~5%。耙、压的目的在于破碎土块,压实耕层,具有保墒提墒作用,利于全苗。
1.2施足基肥
玉米株高叶大,是需肥较多的作物,因此,增施肥料对提高产量有很大的效果,我县玉米种植面积较大的地区多为红壤,土壤酸瘦,缺少有机质,含氮磷很少,不能满足玉米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加上不少地区除园圃地外,比较远的山地很少施肥,土壤肥力差,玉米杆瘦弱,生长缓慢,玉米籽小,籽粒不饱满,甚至空杆增多,造成玉米产量低,因此,要提高玉米产量必须施足基肥。一般亩施农家肥1500千克,复合肥40千克。
2.播种
(1)玉米品种选择。选用穗大粒多,千粒重较高,抗病性较强、生育期适中、植株紧凑或半紧凑的高产优质杂交杂交新品种。
(2)种子处理:催芽播种:选用纯度高、净度好、籽粒饱满的种子。播前晒种2~3天,用0.1%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或50~55℃温水浸泡2-3小时,捞起滤干,保持在20℃以上温暖的地方催芽至粉嘴即可播种(包衣种子采用干种子直播,严禁浸泡催芽)。
(3)播种期的确定:一是土壤表层上5~10厘米地温稳定在10℃以上,田间持水量在60%以上;二是调节玉米播种期,使玉米需水高峰与本地集中降雨期相吻合,避免“卡脖旱”及后期涝害;三是尽可能利用当地积温条件。
(4)播种方法:秋翻地直接采用机械播种或人工埯种,没有秋翻基础的地,可在4月10日前打垄后机械播种或人工埯种。春早年宜采取深、浅、重播种方法,即深开沟(或刨埯),覆土(压后4-5厘米),重镇压或人工刨埯坐水方法。播种量棚番亩用种量3~4公斤,人工埯种亩用种量2公斤左右。
3.合理密植
玉米高产栽培必须做到合理密植,就是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生产条件和品种特性,在单位土地面积上种植适当的株数,使玉米与环境统一,群体与个体统一,及玉米产量三因素相协调,平衡在较高水平上,进而建立高产的玉米群体结构,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合理密植就是解决单位面积上的穗数问题。合理密度的确定受品种特性,自然条件以及土壤水条件的影响。早熟品种,发育期较短,株型清秀,植株较矮,种植密度可适当偏大一些,直播种植每亩可达4000株左右。晚熟植林繁茂品种可适当稀播,每亩3000~3300株左右。株型紧凑的品种,种植密度可适当大一些,每亩可在4000-4500株左右。就同一品种而言,密度高低则要由所要求达到的产量来定。同一品种在肥力高的地块种植密度要大一些,瘦地的密度可稀一些。施肥条件好,施肥量大时可以将密度加大。反之要适当稀一些。有灌水条件或雨量充足的地块种植密度宜密,无灌水条件,降雨又少的旱地,种植密度宜稀一些。
4.田间管理
4.1间苗和定苗
玉米间苗、定苗的目的在于调整幼苗的营养面积和光照条件,达到苗均、苗齐、苗壮的目的,并保证合理密度的要求。间苗一般在三叶期进行,间苗原则是去弱苗留壮苗,去病苗留健苗。同时注意移苗补栽。定苗一般以在玉米5叶期进行为宜,过晚根系发育差,对幼苗生长不利。3间苗、定苗最好在晴天下午进行,因病害、虫咬以及生长不良的苗,经中午日晒,易发生萎蔫,便于识别淘汰,这样有利于及时去掉小苗、弱苗、病苗、虫苗,而达到苗齐、苗壮、苗匀的要求。
4.2中耕
玉米是中耕作物,需要勤中耕。中耕松土可以疏松土壤、防除杂草、提高地温、减少水分蒸发,是促进幼苗早发、培育壮苗的重要措施。中耕松土应掌握好时间、次数和深度。第一次中耕在定苗以前进行,这次中耕要浅,要特别防止压苗和轧苗;第二次中耕可在拔节前后进行,注意要苗旁浅、行间深;第三次中耕在拔节至小喇叭口期可结合施肥进行,将肥料混入土内,亩用尿素20-30kg及硫酸钾10kg隔株盖土穴施或打孔深埋,随即浇水,以发挥肥效。中耕垄沟深松作业,深松深度要以打破犁底层为准,一般地块要达到25cm,盐碱地深度可适当加深。同时要合理操作机车作业速度,防止伤苗,中耕深松机可佩戴上护苗器进行作业。
4.3病虫害防治
(1)玉米纹枯病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洒1%井冈霉素或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施。喷药重点为玉米基部,保护叶鞘。
(2)玉米丝黑穗防治要点:用25%粉锈宁羟锈宁按照0.3%剂量拌种,防治效果不错;或用96%天达恶霉灵进行拌种,每公斤种子用种1-1.5kg。苗期用96%天达恶霉灵6000倍+天达2116粮食型600倍喷施基部1-2次。
(3)玉米大斑病防治方法:该病的防治应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加强农业防治,辅以必要的药剂防治;3.3.1选用抗病品种。3.3.2加强农业防治,适期早播,避开病害发生高峰。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做好中耕除草培土工作,摘除底部2-3片叶,降低田间相对湿度,使生长植株健壮,提高抗病力;玉米收获后,清洁田园,将秸秆集中处理,经高温发酵用作堆肥;实行轮作;3.3.3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5%苯菌灵乳油800倍液、40%克瘟散乳油800-1000倍液、农抗120水剂200倍液,隔10天防一次,连续防治2-3次。
(4)玉米小斑病防治方法:1)因地制宜选用抗病杂交品种;2)加强农业防治 清洁田园,深翻土地,控制菌源;摘除下部老叶、病叶,减少再侵染菌源;降低田间湿度;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增强植株抗病力;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5%苯菌灵乳油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间隔7-10天一次,连防2-3次。
5.适时收获
玉米授粉后40~50天左右灌浆已经完满,茎叶和苞叶青黄变松,籽粒变硬,表现出固有色泽,已达到完全成熟期,在这个时候应借天晴及时收获,以防霉烂造成损失。收获时要力求做到一棵不漏,颗粒归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