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教师在我国人才培养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职业道德修养的优劣对学生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有重要作用。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是提高师德品质的重要途径,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一项根本内容,是高校师资力量培训重中之重。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道德修养;培养路径
一、前言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就是教师个人在道德品质方面进行的一种自我教育、自我锻炼的活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提高师德品质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高校教師师德品质的关键。“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弘扬道义崇尚道德是我国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应当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当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因为教师的思想和品德、情感和意志,以及人生观和世界观都会对学生产生重大的作用。新时期,高校教师道德面貌直接关系到能否为人做到 为人师表,能否将国家“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的教育方针”贯彻得下去,能否真正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等一系列重要问题。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具体体现
1、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是教师行业入职之基。师德高尚的教师不仅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而且会关爱学生,做到既教书又育人。热爱学生是教师教学工作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之一。教师热爱自己的职业,才能满腔热情地教育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从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造就社会主义一代新人。教师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把他们看成是祖国的希望与未来。
2、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师从业之本。首先,高校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过程是人格影响人格的过程,教师应拥有美好的心灵、高尚的人格修养。教师作为教育活动中的主导者,要增强其教育说服力,自己就必须在各个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活的教科书,在不经意中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可能会成为学生的榜样。其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辨别社会是与非。教师在工作上为人师表,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就是要做到举止端庄,落落大方,语言文明,明辨是非。教师的气质、性格、爱好、服饰、发型等都可能成为学生效仿的对象,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生活中都必须注意个人言行,展示自己坚定政治信仰、进步的思想、正派的作风,切实发挥好高校教师的表率作用,引领校园新风尚,净化校园不良风气。
3、教学相长、终身学习是教师发展之翼。“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高校教师必须强化继续学习的意识。信息社会知识更新加快,在意识形态方面理论方针的更新可以用“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来描述。只有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道德情操的实践,才能够更清楚认识到自己不足,才能担负起国家负于我们的神圣使命。高尚的道德、丰富的知识、完善的人格,都离不开不断学习的支撑。
三、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升路径
影响学生道德修养的因素涉及方面同,如社会风气、个人品德、家庭环境、同伴群体,但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与人才培养质量的联系更加密切,因此探索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对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价值。
1、社会实践是增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关键。
在教师道德修养的过程中,从教师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到教师的道德行为和习惯,自始至终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和教育教学实践中完成的。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中,才能认识自己行为的是与非,才能辨别善与恶,才能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实践是人们道德品质形成的基础。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正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反映了客观的教育活动对教师行为提出的要求,并通过社会舆论和自我修养,支持和制约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行为。事实表明,只有活生生的教育实践活动,才能促使教师把理论认识转化为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并形成具有稳定倾向的行为习惯。高校教师要有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正视困难,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认识自身的不足,在实践中提高自身修养。积累情感体现教师的道德水平,主要看他能否将师德要求运用到工作生活之中,做到言行一致,身体力行,为人师表。师德境界的客观效果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体现,只有在实践中,师德修养才能得到检验,经过检验才能进一步得到提高。
2、理论学习是形成高校教师职业师德修养的基础。
优良师德品质的培养和形成,离不开系统深入的理论学习。只有认真学习知识,从书本中汲取知识的精华,提升个人的品德修养。相反,台能不进行理论学习,就不能系统、全面、深入地掌握相关方面知识。因此,教师应坚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信念,掌握师德修养的根本,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提升指导实践的能力。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突飞猛进的背景下,在社会道德问题突显时期,进一步增强对师德修养的认识,提高明辨是非和进行师德评价的能力,进一步明确师德修养的目的和方向,把好教师这一关,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关键。此外,教师应向社会优秀道德模范学习。率先学习社会优秀事迹,以直观形式启发教育和感染其他师生,影响周边师生的思想和行为。要以先进典型为楷模,鼓励自己,鞭策自己,常以他们崇高的道德品质作为自己行为的目标,才能成为有较高教师道德修养的人民教师,才能更好为社会培育思想过硬、能力过强、素质突出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3、教学反思是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
教学反思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问题的解决、态度的转变、能力的提升都离不开教学反思。首先,高校教师作为高等人才的培育者必须不断反思自己的言行,对于工作中不符合教师形象的话语,有损教师形象的行为要用时改变。其次,反思是高校教师是站在生命整体发展的角度看待学生的,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给予学生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解放他们的个性。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体验,给予学生充分的理解和关怀,在平时多与学生交流,倾听学生的心声。学生的模仿性、可塑性强,以及强烈的向师性。学生在与教师的接触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接受教师的思想品质、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的熏陶,所以教师应该把最好的精神面貌展现给学生,给予学生积极的影响。而这一切都需要通过不断反思个人工作方式方法,不断提升个人思想道德修养,不断提高个人教育能力,增强个人育人水平。
“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己且为人轻侮,更和足以感人”,高校教师作为高等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作为较为活跃的因素,必须要不断参加社会实践,理论学习,自我反思,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增强个人职业道德观念,增强教书育人能力,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率先垂范,为人师表,让明天走出校门的毕业生不仅学得知识,拥有谋生的一技之长,更能够为今天道德社会的构建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教育部人事司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刘亚芝,师德修养必备“五心”[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7.
[4]吴辰.让每一位教师的心灵更为舒展[J].学校管理,2002(11).
[5]康萍.关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问题的探讨[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1(4).
[6]刘树攀.现代社会职业教师在不同环境中的职能[J].甘肃农业,2006.
[7]陈喜玲.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
[8]钱焕琦.教师职业道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28.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道德修养;培养路径
一、前言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就是教师个人在道德品质方面进行的一种自我教育、自我锻炼的活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提高师德品质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高校教師师德品质的关键。“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弘扬道义崇尚道德是我国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应当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当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因为教师的思想和品德、情感和意志,以及人生观和世界观都会对学生产生重大的作用。新时期,高校教师道德面貌直接关系到能否为人做到 为人师表,能否将国家“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的教育方针”贯彻得下去,能否真正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等一系列重要问题。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具体体现
1、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是教师行业入职之基。师德高尚的教师不仅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而且会关爱学生,做到既教书又育人。热爱学生是教师教学工作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之一。教师热爱自己的职业,才能满腔热情地教育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从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造就社会主义一代新人。教师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把他们看成是祖国的希望与未来。
2、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师从业之本。首先,高校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过程是人格影响人格的过程,教师应拥有美好的心灵、高尚的人格修养。教师作为教育活动中的主导者,要增强其教育说服力,自己就必须在各个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活的教科书,在不经意中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可能会成为学生的榜样。其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辨别社会是与非。教师在工作上为人师表,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就是要做到举止端庄,落落大方,语言文明,明辨是非。教师的气质、性格、爱好、服饰、发型等都可能成为学生效仿的对象,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生活中都必须注意个人言行,展示自己坚定政治信仰、进步的思想、正派的作风,切实发挥好高校教师的表率作用,引领校园新风尚,净化校园不良风气。
3、教学相长、终身学习是教师发展之翼。“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高校教师必须强化继续学习的意识。信息社会知识更新加快,在意识形态方面理论方针的更新可以用“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来描述。只有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道德情操的实践,才能够更清楚认识到自己不足,才能担负起国家负于我们的神圣使命。高尚的道德、丰富的知识、完善的人格,都离不开不断学习的支撑。
三、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升路径
影响学生道德修养的因素涉及方面同,如社会风气、个人品德、家庭环境、同伴群体,但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与人才培养质量的联系更加密切,因此探索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对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价值。
1、社会实践是增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关键。
在教师道德修养的过程中,从教师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到教师的道德行为和习惯,自始至终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和教育教学实践中完成的。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中,才能认识自己行为的是与非,才能辨别善与恶,才能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实践是人们道德品质形成的基础。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正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反映了客观的教育活动对教师行为提出的要求,并通过社会舆论和自我修养,支持和制约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行为。事实表明,只有活生生的教育实践活动,才能促使教师把理论认识转化为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并形成具有稳定倾向的行为习惯。高校教师要有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正视困难,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认识自身的不足,在实践中提高自身修养。积累情感体现教师的道德水平,主要看他能否将师德要求运用到工作生活之中,做到言行一致,身体力行,为人师表。师德境界的客观效果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体现,只有在实践中,师德修养才能得到检验,经过检验才能进一步得到提高。
2、理论学习是形成高校教师职业师德修养的基础。
优良师德品质的培养和形成,离不开系统深入的理论学习。只有认真学习知识,从书本中汲取知识的精华,提升个人的品德修养。相反,台能不进行理论学习,就不能系统、全面、深入地掌握相关方面知识。因此,教师应坚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信念,掌握师德修养的根本,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提升指导实践的能力。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突飞猛进的背景下,在社会道德问题突显时期,进一步增强对师德修养的认识,提高明辨是非和进行师德评价的能力,进一步明确师德修养的目的和方向,把好教师这一关,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关键。此外,教师应向社会优秀道德模范学习。率先学习社会优秀事迹,以直观形式启发教育和感染其他师生,影响周边师生的思想和行为。要以先进典型为楷模,鼓励自己,鞭策自己,常以他们崇高的道德品质作为自己行为的目标,才能成为有较高教师道德修养的人民教师,才能更好为社会培育思想过硬、能力过强、素质突出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3、教学反思是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
教学反思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问题的解决、态度的转变、能力的提升都离不开教学反思。首先,高校教师作为高等人才的培育者必须不断反思自己的言行,对于工作中不符合教师形象的话语,有损教师形象的行为要用时改变。其次,反思是高校教师是站在生命整体发展的角度看待学生的,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给予学生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解放他们的个性。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体验,给予学生充分的理解和关怀,在平时多与学生交流,倾听学生的心声。学生的模仿性、可塑性强,以及强烈的向师性。学生在与教师的接触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接受教师的思想品质、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的熏陶,所以教师应该把最好的精神面貌展现给学生,给予学生积极的影响。而这一切都需要通过不断反思个人工作方式方法,不断提升个人思想道德修养,不断提高个人教育能力,增强个人育人水平。
“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己且为人轻侮,更和足以感人”,高校教师作为高等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作为较为活跃的因素,必须要不断参加社会实践,理论学习,自我反思,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增强个人职业道德观念,增强教书育人能力,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率先垂范,为人师表,让明天走出校门的毕业生不仅学得知识,拥有谋生的一技之长,更能够为今天道德社会的构建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教育部人事司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刘亚芝,师德修养必备“五心”[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7.
[4]吴辰.让每一位教师的心灵更为舒展[J].学校管理,2002(11).
[5]康萍.关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问题的探讨[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1(4).
[6]刘树攀.现代社会职业教师在不同环境中的职能[J].甘肃农业,2006.
[7]陈喜玲.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
[8]钱焕琦.教师职业道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