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设问题情境的探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y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发现和探索是儿童在精神世界中的一种特别强烈的需要。提问是教学的一种基本方式,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它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促使他们参与学习。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过程可以说是一个“沟通、理解和创新”的过程,课堂提问实际上是实现师生互动及教学进程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沟通”和“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独立思考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实就是让学生自己发现、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因遇到了问题需要解决而引起的,学生对遇到的问题有兴趣,才有要解决的愿望和要求,才能引起积极思维。创设问题情境正是为了满足学生的这一需要。因此,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是一种有效方法手段。课前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课中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课后鼓励学生将问题深入,发现新的问题,这样才能真正提高问题的质量,达到教学目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问题情境教学法将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方式,加深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一、课前的预设
  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首先,在备课时,整体研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分析新知识点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相关程度及需求,综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及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创设教学情境。其次,上课时要充分重视“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在教学的引入阶段要格外注意,而且应当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成为一个连续的过程,并形成几个高潮。通过精心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不断激发学习动机,给学生提供学习的目标和思维的空间,学生自主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可能。创设问题情境,还要注意抓住知识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以便设计出具有主导作用的启发性问题,增强问题的导向性、启发性,使课堂教学卓有成效;做到密切联系实际,增强知识的价值性、趣味性和启发性,激发求知欲望,促进学生产生探究的强烈意向,确定学生思考的主体方向和基本途径。
  二、课中的实施
  (一)从课题入手,抓住“文眼”,铺垫引路,培养问题意识。
  1.围绕课题问问题,理清课文脉络。
  从一年级起,我就开始重视让学生质疑问难,一般从围绕课题问问题入手。在反复的训练后,学生一般能抓住事情的几要素来提问。例如《小壁虎借尾巴》一课,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提炼出“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小壁虎向谁借尾巴?”“小壁虎借到尾巴没有?”这三个问题正好能引领学生抓住小壁虎借尾巴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的思路就非常明确。在一年级,这样的问题情境已经起到了非常有效的引领作用。
  2.围绕课题问问题,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到了三、四年级,围绕课题问问题——这样的质疑环节已经是低层次的。如何提高这一“问题情境”的有效性呢?记得《画杨桃》一课,学生围绕课题提了以下几个问题:谁画杨桃?什么时候在哪里画杨桃?为什么画杨桃?画杨桃画得怎么样?我顺势利导:“你能根据这几个问题简单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几位学生马上举手,精炼地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像这样的课例还有很多,如《卧薪尝胆》、《三顾茅庐》等。
  (二)从预习入手,使用“质疑三部曲”,授之以渔,培养质疑习惯。
  当学生围绕课题提问渐入佳境的时候,我开始着手“质疑三部曲”的预习模式的确立。一到三年级,我就要求学生预习课文时,都必须按“质疑三部曲”来做,即先读课题,围绕课题提出可以归纳课文大概意思的一两个问题,然后初读课文,围绕生字词,联系上下文提出不懂的词语,最后围绕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通过“评选星级问题”,“你提问,我帮你解答”等活动的实践,“质疑三部曲”的预习模式逐步成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从这种预习模式中掌握了质疑的三大方法:1.围绕课题提问;2.围绕重点词句提问;3.围绕课文含义深刻的内容提问。
  (三)从典型课例入手,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实施提问策略,提高质疑能力。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科普知识短文,揭示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我教这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敢于提问、积极探究的学习情绪,我巧妙地创设了“问题情境”:同学们,老师记得爱因斯坦说过:“我没有什么特别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到底地追问题罢了。”假如你们就是参观实验室的小观众,亲临科学实验室现场,针对“科学家为探究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所做的三次试验”,你们有问题要问我们的“科学家”吗?同学们纷纷发问:“科学家,你们为什么要在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你们为什么会想到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你们为什么又把蝙蝠的嘴封住?”扮演“科学家”的同学也不甘示弱,回答非常得体:“因为要研究在漆黑的晚上蝙蝠飞行的秘密,我们也要把实验室封得严严实实的,一片漆黑。所以只有在绳子上系着铃铛,才能判断蝙蝠的飞行是否顺畅。”“因为我们之前已经发现一些动物探路一般与它的五官有联系,第一次试验发现蝙蝠的眼睛没有关系,所以就塞上它的耳朵,封住它的嘴巴试试……”
  三、课后的拓展
  课后延伸践行的方式是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必然选择。语文课的适当拓展可帮助学生解读文本,可扩充语文课堂教学的容量。学生是不同的个体,对同一文本的理解不同,学习文本后很可能产生新的问题,对于较难或者很有价值的质疑可以进行适当的拓展,使之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比如教学《三打白骨精》一文时,在接近尾声时有一位调皮的同学竟然说了句:“白骨精挺有孝心的,吃唐僧肉还不忘记把老母亲接来。”同学们哄堂大笑之后,开始了讨论,起先是窃窃私语,然后就是据理辩论。在老师的干预和引导下,学生统一了思想观念,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健全了人格。
  学生对自己通过教学实践活动获得的知识是印象最深刻,记得最牢的。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认知能力,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就可在求异中不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逐步趋向创新。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大中小企业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企业的发展为会计事务所的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发展空间。在我国法律制度以及税收制度不断完善的今天。我国更多的企业已经慢慢地充分认识到税收工作对于企业的发展与经营而言的重要性。会计事务所能够为企业提供相对而言更加科学合理的税务咨询服务,能够为企业专业的服务。  关键词:会计咨询;税务咨询;税务工作  我国中小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是我国社会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育界掀起了教育教学的改革浪潮。在幼儿师范的语文教学中,源于实践活动的诱思教学理论与认知规律相符,且十分符合当代教育教学的目标,广泛适用于现代教育教学改革。文章从创设“疑”境出发,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欲望,设置疑问诱导学生进行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进行探究,帮助学生深化认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新,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摘 要: 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导入语 设计方式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体会诗意盎然的语言,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从而开启知识的宝库,启迪学生的心智
摘 要: 文章提出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了解学情,助学助读;读写结合,匀称安排;自然迁移,润物无声。如此,才能行走在高效的“新三学”之路上,向“新三学”更深处漫溯。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教学方法 新三学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略谈学习国文》中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知识是必要的,但是这种知识必须成为习惯。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
中职院校学生大都经历了中考失败而进入职业院校学习,所以心理上大多存有自卑感,这种自卑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中职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动机.因此,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
散文是抒发作者对生活独特感悟的文体,情感和感悟的独特性是散文的最大特征,因此,读出散文中的独特情感、感悟是散文阅读的难点和重点。作用通过教授《记承天寺夜游》,感受到
血栓栓塞性疾病为临床常见病,严重危害着人类的生命和健康。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迄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血小板功能异常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血栓
摘 要: 本文针对农村广大留守儿童生活现状,提出有效加强留守儿童课外阅读应该以学校教育为突破口,分析当前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课外阅读现状,并提出多种措施,加强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阅读能力培养。  关键词: 留守儿童 课外阅读 农村寄宿制学校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国务院有关部门也在加紧制定《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国民阅读已经不仅关乎个人修养与素质,
摘 要: 一直以来,初中写作过程都离不开读与写的相互促进,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这是我国初中语文教学的传统思维,也是我国初中语文界一直遵循的传统理念。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语文教学的内容要求越来越高,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如何更好地进行读写的语文写作训练,显得更加重要,也是现阶段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初中写作 读写一体化教程 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的读写结合是我国语
摘 要: 品味和欣赏教材中的语言美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钻研文本,正确把握教材,从图文结合、文本范读、角色转换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深入品味文本中的语言,感受其中蕴藏的内涵和散发的美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力,让学生真正在教材文本中获得语言应用能力。  关键词: 语文语言 引导学生 品味欣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的教师过于注重学生对文本内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