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育界掀起了教育教学的改革浪潮。在幼儿师范的语文教学中,源于实践活动的诱思教学理论与认知规律相符,且十分符合当代教育教学的目标,广泛适用于现代教育教学改革。文章从创设“疑”境出发,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欲望,设置疑问诱导学生进行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进行探究,帮助学生深化认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新,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诱思教学 幼儿师范 语文教学
随着幼儿师范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各师范院校的教师的学生观和教学观念都发生了一定转变,从而极大冲击了各学科的教学,诱思教学理论随之兴起。诱思教学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创造条件,通过诱导促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引导其学会全身心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争取做“研究者”与“探索者”,在亲身体会中实现“掌握教学知识,发展自身能力,陶冶品德情操”的教学目标,进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知识,完善人格,使学生获得全面健康的综合性发展[1]。
一、创设问题,激发探究欲望
创设问题,其实质是利用悬念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也就是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教师在设置疑问时,要充分了解并掌握教材内容,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问题设计。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将设计重点落于“巧”字之上,时间、地点与教学方法都要设计精巧,牢牢抓住重点。例如,教师在进行《病梅馆记》一课的教学时,可创设问题引入教学:
首先,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出范进的肖像图,并向学生提问:有同学认识这个人物是谁吗?同学皆踊跃回答:范进。然后教师可找学生说出其经典动作或代表性语言,或是请学生上台表演。等学生回答完后,教师可提问学生,作者塑造范进这个人物的主要意图是什么?学生答:揭露了知识分子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摧残与毒害。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顺势导入所学课文:没错,长久以来,许多仁人志士纷纷利用文字对封建科举制度进行揭露、抨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这样的文章——《病梅馆记》。利用问题导入新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自觉主动进行课文学习。教师应为学生布置相应阅读任务,如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性体现在什么地方?可以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通过这些问题,学生可以在阅读课文时对文章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二、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知识的获得并非是由于教师传授,而是在一定情境下,学生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利用一些必要材料主动取得的。所以,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学生需要的思维材料,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根据现有的知识储备与学习技能,充分调动多重感官参与,主动对新知识进行探索研究[2]。例如,教师在进行《鸿门宴》一课的讲解时,可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教师可选出几名学生分别扮演项羽、刘邦、项伯、项庄、张良、樊哙等角色,让台下的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对表演的学生进行指导,并纠正其中与课文不符的地方。在学生卖力的表演与讨论中,教材上枯燥苍白的文字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理解课文内容,并基本掌握课文内容,诗文背诵的任务能够轻松完成。
三、分组讨论,深化认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留有一定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索语文知识,从而将所学知识内化为促进自身发展的能力[3]。例如,教师在讲解《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课时,可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并标注生字、词等,利用工具书熟悉课文内容。在学生对课文有一定了解后,教师可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邹忌进谏时为什么要以自己的容貌为例,而不是直接进谏?邹忌询问的次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妻子、侍妾与客人的三问三答有什么效果?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讨论,得出讨论结果后,教师可对这些讨论结果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形成比较系统全面的知识框架结构,从而更好地理解、掌握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与主旨思想。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课文内容,形成独特的见解。
四、结语
在幼儿师范语文教学中运用诱思教学,能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探索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成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探索目标与过程,使学生在主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探究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幼儿师范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率,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娟红.开展诱思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J].高中生学习(师者),2014,02(09):57.
[2]谭慧合.诱思探究,助我一臂之力——浅谈诱思教学论在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理论实践),2014,06(23):46-48.
[3]石宗珍.幼儿师范语文教学中对于幼儿语文素质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5,29(09):25.
关键词: 诱思教学 幼儿师范 语文教学
随着幼儿师范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各师范院校的教师的学生观和教学观念都发生了一定转变,从而极大冲击了各学科的教学,诱思教学理论随之兴起。诱思教学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创造条件,通过诱导促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引导其学会全身心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争取做“研究者”与“探索者”,在亲身体会中实现“掌握教学知识,发展自身能力,陶冶品德情操”的教学目标,进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知识,完善人格,使学生获得全面健康的综合性发展[1]。
一、创设问题,激发探究欲望
创设问题,其实质是利用悬念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也就是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教师在设置疑问时,要充分了解并掌握教材内容,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问题设计。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将设计重点落于“巧”字之上,时间、地点与教学方法都要设计精巧,牢牢抓住重点。例如,教师在进行《病梅馆记》一课的教学时,可创设问题引入教学:
首先,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出范进的肖像图,并向学生提问:有同学认识这个人物是谁吗?同学皆踊跃回答:范进。然后教师可找学生说出其经典动作或代表性语言,或是请学生上台表演。等学生回答完后,教师可提问学生,作者塑造范进这个人物的主要意图是什么?学生答:揭露了知识分子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摧残与毒害。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顺势导入所学课文:没错,长久以来,许多仁人志士纷纷利用文字对封建科举制度进行揭露、抨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这样的文章——《病梅馆记》。利用问题导入新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自觉主动进行课文学习。教师应为学生布置相应阅读任务,如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性体现在什么地方?可以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通过这些问题,学生可以在阅读课文时对文章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二、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知识的获得并非是由于教师传授,而是在一定情境下,学生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利用一些必要材料主动取得的。所以,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学生需要的思维材料,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根据现有的知识储备与学习技能,充分调动多重感官参与,主动对新知识进行探索研究[2]。例如,教师在进行《鸿门宴》一课的讲解时,可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教师可选出几名学生分别扮演项羽、刘邦、项伯、项庄、张良、樊哙等角色,让台下的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对表演的学生进行指导,并纠正其中与课文不符的地方。在学生卖力的表演与讨论中,教材上枯燥苍白的文字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理解课文内容,并基本掌握课文内容,诗文背诵的任务能够轻松完成。
三、分组讨论,深化认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留有一定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索语文知识,从而将所学知识内化为促进自身发展的能力[3]。例如,教师在讲解《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课时,可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并标注生字、词等,利用工具书熟悉课文内容。在学生对课文有一定了解后,教师可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邹忌进谏时为什么要以自己的容貌为例,而不是直接进谏?邹忌询问的次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妻子、侍妾与客人的三问三答有什么效果?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讨论,得出讨论结果后,教师可对这些讨论结果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形成比较系统全面的知识框架结构,从而更好地理解、掌握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与主旨思想。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课文内容,形成独特的见解。
四、结语
在幼儿师范语文教学中运用诱思教学,能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探索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成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探索目标与过程,使学生在主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探究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幼儿师范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率,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娟红.开展诱思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J].高中生学习(师者),2014,02(09):57.
[2]谭慧合.诱思探究,助我一臂之力——浅谈诱思教学论在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理论实践),2014,06(23):46-48.
[3]石宗珍.幼儿师范语文教学中对于幼儿语文素质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5,29(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