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韬:中国报纸之父

来源 :现代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chen17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报纸起源历史远远落后于西方,中国近代报刊的兴起时期最早也不会超过19世纪。若以西人来华办报而言,最早是1815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创办的《察世俗每月统计传》;若以国人办报而言,最早则是1874年王韬创办的《循环日报》。中国近代报纸的发端,比欧洲晚了200多年。
  开创中国报业的第一人物,他叫王韬,一个晚清秀才,林语堂称赞他是“中国新闻报纸之父”。
  很多人没听说过王韬,但所有人都知道孙中山,孙中山先生在青年时期,一腔热情地给大人物李鸿章写了一封信,提倡社会改良,那封信就是请王韬先生修改后托人转交的。大家都知道康有为和梁启超是维新变法思想的代表人物,但王韬才是提出中国改良思想的第一人,他是第一个既受过中国经典训练,又在西方度过了一段有意义时光的中国学者。
  1840年的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中国的门户从此被打开。西方人除了向中国输出洋枪洋炮和火车轮船之外,还向中国输出一帮传教士,通过创办报纸,不断向中国传播西方文化。鸦片战争前,传教士只能在南洋和东南沿海一带活动,从1815年8月第一张中文报纸《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算起,共办有6家中文报刊、11家外文报刊。鸦片战争后的半个世纪里,传教士在内地创办的中外文报刊近170种,约占同期中国报刊总数的95%。受传教士办报的影响,19世纪以来,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涉足报界,自办报刊,引进西学,王韬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1828年,江苏苏州的一个乡村教书先生家里生了一个男孩。教书先生很高兴,从小就教孩子读些“四书五经”,希望儿子长大能够考上功名当大官。
  少年王韬是个很安静的孩子,他常常到苏州甫里镇上唐代诗人陆龟蒙留下的斗鸭池观赏荷花,或者到明代梅花别墅里看梅花。在夕阳将落的时候,王韬会到附近的寺院去听风吹过松树的声音。这些童年的记忆,王韬到了老年还常常向人讲起。
  传统社会里,读书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途径就是考试做官,王韬按照父亲的设想憧憬着自己的未来。可王韬17岁参加乡试时,他落榜了。王韬21岁时,他的父亲去世,王韬失去经济和精神上的支持,博取功名的愿望也渐渐被消磨掉了。王韬的父亲曾经在上海一家叫“墨海书馆”的出版公司打工,老板是英国传教士麦都思。20岁那年,王韬到上海看望父亲,第一次拜访并认识了麦都思。他对麦都思的两个洋妞女儿记忆最深刻,在《漫游随录》一书中记载:麦君有两个女儿,大的叫玛丽,小的叫琊阑,这两个洋妞分别给王韬敬酒,水晶杯里的葡萄酒,味甘色红,并且她们还给他弹了一首钢琴曲,抑扬顿挫。这一切都让年轻的王韬觉得很新鲜。麦都思盛情邀请王韬留在墨海书馆工作,但王韬没有答应。可能当时他还有继续博取功名的理想。但第二年父亲去世后,王韬的生活陷入困境,在肚皮和功名之间,他最终选择来到上海,应聘到墨海书馆担任中文编辑。此后他在书馆工作长达13年,接触到了西方学说,耳目为之一新。
  上海是华人和洋人交往频繁的地方,处在中西方文化交融的风口浪尖。王韬在墨海书馆参与翻译《圣经》等书籍,结识了一批西方传教士,又与清代著名数学家李善兰、诗人蒋敦复等有密切往来。掌握一些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后,王韬的价值观念发生很大变化,思想逐渐由传统转向现代,洋人书馆的打工生活为他此后一生的追求埋下了种子。
  1862年10月,麦都思、慕维廉四、艾约瑟等一帮英国传教士安排王韬乘船去了香港。初到香港,王韬帮助另一名叫理雅各的传教士翻译中国的“四书五经”,干了几年,图书销量很好。1867年,理雅各回国,王韬应邀赴英与他继续合作。王韬得到一次欧洲免费游的机会,他在国外待了3年多,先后游历了伦敦、爱丁堡、阿伯丁、格拉思等地,对欧洲社会进行了近距离的观察和研究。王韬还以文化名流的身份到牛津大学用中文演讲,成为中国最早直接了解西方世界的人之一,他的旅欧经历比中国第一位驻外外交官郭嵩焘还要早7年。
  西方世界让王韬大开眼界,让这位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观念受到很大的冲击。
  1870年,王韬结束了欧洲的游历,重返香港。王韬曾经在一段时间内为《华字日报》撰稿。不过,这份由外国人掌控的报纸不会为中国人说话。王韬感到言论受到束缚,自己的很多政见不能得到充分表达。4年后,王韬筹集资金买下原英华印书院的印刷设备,成立了中华印务总局。1874年2月4日,创办了《循环日报》,这是第一份“华人资本、华人操权”的新闻政论性报纸,也是清末第一份传播改良主义思想的报纸。
  经历大半生的沉浮起伏,46岁的王韬躲在清政府鞭长莫及的香港,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自由发言的阵地。他自任《循环日报》的主笔,连续发表《变法》、《重民》、《变法自强》和《洋务》等文章,评论时政,抨击时弊,利用报纸倡导在中国开矿、修铁路、建学校,这些先进的主张使他成为当时著名的政论家和维新运动的思想先驱。他还邀请郑观应等具有早期改良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报纸上写文章,痛心疾首地陈述列强瓜分中国的危险,主张学习西方,变法自强。明治维新时期,王韬应邀访问日本,被奉为上宾,成为名至实归的社会名流。
  经过多年办报,王韬形成了自己的新闻思想。他提倡报刊应发表自由言论,但要有应该坚持的立场,报纸主笔要仔细遴选。王韬主张报纸要发挥“广见闻、通上下”的桥梁作用,强调报刊要“辅教化”,承担去恶扬善和开启民智的社会责任,呼吁报纸从业人员应该道德高尚,畅晓古今,有“通才”的业务素质。
  1884年,王韬结束了20多年的流亡生活,重新回到上海。他与洋务派的丁日昌、盛宣怀等人交往密切。晚年他在上海淞北盖了一所房子,名为“弢园”,自号为“淞北逸民”,他写了3部文言小说《遁窟谰言》、《淞滨琐话》和《淞隐漫录》,复杂的心态在书中表露无遗。尽管内心充满矛盾,但是1894年,暮年的王韬在接到孙中山《上李鸿章书》之后,亲自为之修改,并竭力将孙中山介绍给李鸿章的幕僚罗丰禄、徐秋畦等人认识,希望“上书”能够得到强有力的政治人物的回应,这个梦幻最终还是归于破灭。
  1897年秋,王韬在上海寓所阖然长逝。他曾说自己“一息犹存,尚思报国”,王韬的一生就是中国晚清转型知识分子的一个缩影。
  (摘自湖北人民出版社《书生报国:民国那些大记者》 作者:陈龙)
其他文献
亲情不是不在,而是隐藏在角落里,当它破土而出的时候,很快就会长成参天大树。只要亲情在前面,幸福就会在后面,紧紧相随。  他是个淘气包,一直都是。  他小我2岁,但5岁那年他的身高体重就超过了我,以至于出门别人总误会他是我哥哥,而不是弟弟。  也许因为这些,在家里,原本就被父母溺爱的他更是无法无天,动不动就对我施行欺压打敲之酷刑,而且一般都挑父母不在的档口。  我个子没他高,拳头没他硬,总是吃亏的主
期刊
(引言)“脚踏两条船,身穿救生衣,随时准备弃船而逃。”这是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胡仙芝为“裸官”群体画的一张像。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王岐山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要加强对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国家工作人员的管理和监督。  “裸官”为何人人喊打  所谓“裸官”,是指那些将妻儿和财产转移至国(境)外,自己留在国内的官员。  2011年,监察部部长马馼曾透露,我国将首
期刊
威尔第(1813~1901年)是所有歌剧作曲家中最受欢迎的,他出生在意大利的一个小村庄。当他还是一个小男孩时,就非常喜欢音乐。他的父母买了架钢琴给他,这在19世纪的意大利是奢侈品。10岁时,威尔第住到他原来村庄附近的城镇布塞托,在那里学习音乐并且上学。在9年中的每一个周日,他都光着脚丫步行3公里为他的村庄弹奏教堂的管风琴,而他将鞋子保存起来。一个富有的音乐赞助商把威尔第带到他的家乡米兰,并资助他在
期刊
2007年6月,是我和妻第六次飞往美国。从上海到旧金山,飞越太平洋,总共10500千米,飞行12小时。我从上海浦东机场起飞的时候是下午5时50分,但是到达美国旧金山的时候反而是当天中午11时55分。这是由于时差所造成的。旧金山时间滞后于上海时间16小时。所以,那天对于我来说特别漫长,不是24小时,却是“24加16”——40小时!  在这一天,我拥有两个下午,也拥有两个晚上。  中国古代流传着“夸父
期刊
朋友的妻子罹患重疾,时日无多。他们在一起的岁月并不情投意合,但朋友仍然陷入痛苦,他说不想看到她受罪,和爱没有太大关系。  我说我们没有造化像高僧大德那样修炼到对痛苦不再知觉,既然不能,就接受下来,然后忍耐过去,可以睡觉、沉思、痛哭、看书、听音乐、喝粥、吃面条儿。总之,不用泄气,也不必恐惧,时间这把无敌之斧,会替你披荆斩棘,让你重上正轨,重返安详,重拾愉悦。  相信时间,也是相信自己。  朋友含泪点
期刊
2012年初,由世界奢侈品协会(以下简称:世奢会)发布的一份排行榜令这个名头响亮的组织引起意想不到的关注。  在这个“全球奢侈品牌100强”榜单中有许多二线品牌。网友由此对世奢会注册信息、运营模式提出质疑。  5月中,网友“花总丢了金箍棒”(以下称“花总”)发现世奢会“美国总部”官网域名的注册地是中国,注册人也是中国人。他怀疑国际组织世奢会是只存在于中国的一个“山寨组织”。  随后,更多疑点浮出水
期刊
“罗宾汉情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体现,最著名并广为流传的就是《水浒传》中的绿林好汉们。他们劫富济贫、除暴安良的故事比比皆是,反映了草根阶层对贪官污吏的憎恨,对自由平等的向往。  有这样一种社会心态,可以从以下不同事件中呈现出来。  2012年5月4日,有网友在“天涯论坛”发帖称“石桥铺惊现‘我爸是李刚’,‘奥迪哥’暴打‘摩的仔’被围”。重庆市涪陵区新闻办公室抓住网友质疑的重点“渝G·FF×××奥
期刊
王元化(1920~2008年),著名学者,与钱钟书在学界素有“北钱南王”的之誉。妻子张可是余秋雨先生的老师。  张可的家世,在苏州可谓声名显赫。  张可的爷爷张一鹏是光绪举人,因爱其才华,袁世凯送他到日本政法大学官费留学,与汪精卫、胡汉民同学。回国后历任地方、省检察厅长,北洋政府代司法总长。  张可的父亲张伟如,是张一鹏的次子,美国斯坦福大学化学工程硕士,归国后任河海工科大学、江苏省立第一农校教授
期刊
1956年2月22日,在外面疯了一周的洛茨一家返回开罗。抵达家门口时,洛茨发现马路对面停着4辆汽车,坐在车里的人正准备下车。  “这儿怎么啦?”当他们从车上下来时,洛茨笑着问道:“是不是我们的邻居今天请客?”洛茨话音未落,头上便重重地挨了一下,扑倒在地上,朦胧中洛茨听到妻子瓦尔特劳德尖叫一声。6名大汉把他围在中央,咔嚓一声,他被戴上手铐拖走了。  埃及安全机关检察长萨米尔·纳吉亲自审问洛茨。洛茨先
期刊
(引言)跨国并购的失败率高达70%,几乎是风险最高的商业活动。在跨国并购的历史中,有许多马失前蹄的先例:德国戴姆勒-奔驰汽车收购美国克莱斯勒、来自中国台湾的明基收购德国西门子手机业务、德国宝马并购英国罗孚汽车,这些当初被看好的“强强联手”最终却都演变成了损失巨大的惨败。  洛克菲勒中心是1939年由著名的洛克菲勒家族建造而成,这个家族投资1.2亿美元,用了5万名工人和10年时间,才把洛克菲勒中心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