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批评是班主任对学生的不恰当思想和言行给予的否定的评价,以唤起他们的警觉,去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但怎样才能使批评恰如其分显得尤为重要。班主任必须认真研究和探索批评的艺术。本文从以春风“话语”滋润学生的心田、以和风细“语”洗涤学生的心灵、以无声之“语”纠正学生的言行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小学生;批评艺术
【Abstract】Criticism is not appropriate to the class teacher of students given the negative thoughts and words and deeds of the evaluation so as to arouse their awareness to efforts to correct their shortcomings and mistakes. But how can the critics rightly seem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e class teacher must seriously consider and explore the art of criticism. This paper from a spring "discourse" of students Xintian moisture to wind small "language" washing student's mind, in order to silence the "language" words and actions to rectify the students described the three aspects.
【Key words】Pupils; Critical Art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好的批评就像是这知时的好雨,能够在无声无息中滋润学生们的心灵,使学生们健康成长。反之,不好的批评方式有时像绵绵的梅雨让学生们厌烦,有时像滂沱的暴雨让学生们惶恐,所以说批评要讲究艺术性。
学生在成长的阶段中,出现这样那样的缺点,是在所难免的,如果教师过多地横加指责,或告之家长加以惩罚,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既于事无补,又影响了他们健康成长。
当学生出错时,教师要深入地了解出错的原因,当时当地的情况,甚至于家庭状况,诚恳地就学生所需去帮助他们。如:对于习惯性犯错的学生,老师甚至可以帮助制订改正计划,帮助实施,帮助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困难。也许是物质上的,也许是精神上的真诚的帮助能解开他们心里的疙瘩,解决实际问题,去除导致学生犯错的根源,进而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点导致活动的不成功或失败时,教师再抓住时机帮助他们分析得失,启发他们教育自己,这比教师命令、教训、要求的效果要好得多。
一、以春风“话语”滋润学生的心田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热爱学生是精神素养中起决定作用的一种品质,要想学生接受批评,就必须真心实意地去爱他们。鲁迅有句名言:“教育根植于爱”。教师要达到批评教育的目的,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理解学生,也才能为学生所理解、所信任、所爱戴,使他们自觉地意识到教师的关心、爱护和体贴,从而主动接受批评。因此,“爱”是教师实施批评手段的基石,也是学生接受批评的基石。
我们班李斌同学家里穷,父母都不疼他。同学们嫌他学习差,嫌他脏,看不起他。久而久之,他就破罐破摔,不仅不学习,还故意捣乱。老师批评他,他头一低,两手向下垂,不吭声,过后,我行我素。谁也拿他没办法。我找到了病因,就像一个医生给他开药方:方一:找他身上的闪光点,这小子尽管文化成绩差,但热爱劳动。我抓住这个优点,每当大扫除搞卫生时,我就大力表扬他,这使他找到了自己的价值,自己还有用,并找回了失去很久的自尊心、自信心。方二:在生活上照顾他,关心他。有—天上午,我上数学课时,发现他趴在桌子上,没精打彩的。一问得知,早上没吃早饭,现在正饿得难受。唉,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饿着怎么能行。下课后,我就泡了一包芝麻糊给他吃(本来是给自己准备的)。李斌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我安慰他:“吃吧,只要你能学好,就是对老师最好的报答。”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李斌终于赶上了大家,还当上了体育委员。作为班主任,看着这个孩子的点点滴滴的进步,我为他高兴,同学们也为他高兴。
实践证明:只有具备慈母般的爱心,学生才能动心。缺乏爱的基础的批评方式,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
二、以和风细“语”洗涤学生的心灵
从小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来看,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逆反性相交织。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还在形成和发展中,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差,有意无意犯错误在所难免。批评教育时要娓娓而谈、循循善诱,要用“和风”去温暖学生的心灵,要用“细语”去化解学生的心结。
马克•吐温说过:“我能为一句赞美之辞而不吃东西。”是呀,谁又愿意去听批评之辞呢?所以学生对于批评两字都有一种戒备心理。因而,批评语言处理不当,会直接影响教育效果。小学生的心理较为脆弱,情绪容易波动。如果教师批评语言较为粗重,会使他以为老师讨厌他,从而产生逆反心理,或以为丢了面子,从而深深挫伤自尊。教师批评的语言要像一溪清泉不经意间洗净学生心灵上的污点。
星期三早晨,我发现雪白的墙壁上写了几个毛笔字,还有一些墨汁点。我知道这是昨天写字课后,有些同学留下的“杰作”。早会课上,我拿来一幅刚画好的铅笔风景画,问同学们美不美,同学们都说美。我又拿来毛笔,在上面点个大墨点,再问同学们美不美,同学们都静了下来,眼睛直往墙上看。我说:“原来我们的墙壁和这幅风景先前一样,是美的。可我们有些同学破坏了这种美,同样也反映出这些人的心灵是不美的。这件事,我希望大家回去好好想一想。”下午,我又走进教室,发现墙壁又变得雪白。运用类比,和风细雨地进行批评,使学生反省后自动擦去了墙壁上了墨迹,同时也擦去了心灵上的墨迹。
学生的表现,常受他们粗浅的是非观,好恶感所左右,常从“自我”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逞一时之勇,求一时之快,对自己的缺点视若无睹。假如:不珍惜时间,做事不严谨,学习不刻苦等等。这种情况,可以采取游戏,小品表演,讽刺与幽默,设计师之家等活动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适当地调换角色,成为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参与者,当他们感受到因自己的缺点导致活动的不成功或失败时,教师再抓住时机帮助他们分析得失,启发他们教育自己,这比教师命令、教训、要求的效果要好得多。
三、以无声之“语”纠正学生的言行
教师是崇嵩的典范,是学生的楷模。在小学生心目中,教师的威信极高。教师的眼神、表情、动作、素质、修养等无声语言能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为学生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往往以自己的教师为榜样。而这个榜样具有完善性、鲜明性和感染力,便于学生直接模仿。所以教者可以通过无声语言,对学生进行道德评价,以矫正学生们的言行。
苏联教育家加里林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影响着全体学生,这点往往是觉察不出来的。如果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由此可见,教师的无声语言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对学生起着极大的作用。
美术课后,我来到教室,发现地上满是剪下来的碎纸屑。上课铃响了,我没有说什么,还是先上了课。课上,利用做作业的间隙,我弯下腰仔细捡起纸屑来。悄悄地,同学们也把小手伸向了地面,展开了一场无声的“战斗”。被老师捡去纸屑的那几位同学的脸红了。第二次美术课后,我又去捡纸屑。以后,我再去捡却再也捡不到了。原来同学 们都养成了不乱扔纸屑的好习惯。教师的无声语言就像一面明镜,使学生们能够时时对照,能够随时发现并矫正自己的不良言行,从而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批评无痕,润物无声。虽然无痕却有着惊心的力量,于无声处听惊雷,在心与心愉悦和谐的感应中,学生醒悟了;在心与心的碰撞中学生的思想升华了,学生的灵魂净化了。
批评无痕,它是老师一个善意的微笑,是老师的一束关注的目光,是老师一句鼓励的话语。
总之,教者应在热爱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的基础上展开批评,应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去潜移默化学生们的言行。批评讲究艺术性,好的批评应当是一剂并不苦口的良药,让学生终生受用;好的批评应似一场春雨,滋润学生的心田,使之茁壮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小学生;批评艺术
【Abstract】Criticism is not appropriate to the class teacher of students given the negative thoughts and words and deeds of the evaluation so as to arouse their awareness to efforts to correct their shortcomings and mistakes. But how can the critics rightly seem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e class teacher must seriously consider and explore the art of criticism. This paper from a spring "discourse" of students Xintian moisture to wind small "language" washing student's mind, in order to silence the "language" words and actions to rectify the students described the three aspects.
【Key words】Pupils; Critical Art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好的批评就像是这知时的好雨,能够在无声无息中滋润学生们的心灵,使学生们健康成长。反之,不好的批评方式有时像绵绵的梅雨让学生们厌烦,有时像滂沱的暴雨让学生们惶恐,所以说批评要讲究艺术性。
学生在成长的阶段中,出现这样那样的缺点,是在所难免的,如果教师过多地横加指责,或告之家长加以惩罚,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既于事无补,又影响了他们健康成长。
当学生出错时,教师要深入地了解出错的原因,当时当地的情况,甚至于家庭状况,诚恳地就学生所需去帮助他们。如:对于习惯性犯错的学生,老师甚至可以帮助制订改正计划,帮助实施,帮助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困难。也许是物质上的,也许是精神上的真诚的帮助能解开他们心里的疙瘩,解决实际问题,去除导致学生犯错的根源,进而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点导致活动的不成功或失败时,教师再抓住时机帮助他们分析得失,启发他们教育自己,这比教师命令、教训、要求的效果要好得多。
一、以春风“话语”滋润学生的心田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热爱学生是精神素养中起决定作用的一种品质,要想学生接受批评,就必须真心实意地去爱他们。鲁迅有句名言:“教育根植于爱”。教师要达到批评教育的目的,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理解学生,也才能为学生所理解、所信任、所爱戴,使他们自觉地意识到教师的关心、爱护和体贴,从而主动接受批评。因此,“爱”是教师实施批评手段的基石,也是学生接受批评的基石。
我们班李斌同学家里穷,父母都不疼他。同学们嫌他学习差,嫌他脏,看不起他。久而久之,他就破罐破摔,不仅不学习,还故意捣乱。老师批评他,他头一低,两手向下垂,不吭声,过后,我行我素。谁也拿他没办法。我找到了病因,就像一个医生给他开药方:方一:找他身上的闪光点,这小子尽管文化成绩差,但热爱劳动。我抓住这个优点,每当大扫除搞卫生时,我就大力表扬他,这使他找到了自己的价值,自己还有用,并找回了失去很久的自尊心、自信心。方二:在生活上照顾他,关心他。有—天上午,我上数学课时,发现他趴在桌子上,没精打彩的。一问得知,早上没吃早饭,现在正饿得难受。唉,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饿着怎么能行。下课后,我就泡了一包芝麻糊给他吃(本来是给自己准备的)。李斌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我安慰他:“吃吧,只要你能学好,就是对老师最好的报答。”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李斌终于赶上了大家,还当上了体育委员。作为班主任,看着这个孩子的点点滴滴的进步,我为他高兴,同学们也为他高兴。
实践证明:只有具备慈母般的爱心,学生才能动心。缺乏爱的基础的批评方式,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
二、以和风细“语”洗涤学生的心灵
从小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来看,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逆反性相交织。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还在形成和发展中,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差,有意无意犯错误在所难免。批评教育时要娓娓而谈、循循善诱,要用“和风”去温暖学生的心灵,要用“细语”去化解学生的心结。
马克•吐温说过:“我能为一句赞美之辞而不吃东西。”是呀,谁又愿意去听批评之辞呢?所以学生对于批评两字都有一种戒备心理。因而,批评语言处理不当,会直接影响教育效果。小学生的心理较为脆弱,情绪容易波动。如果教师批评语言较为粗重,会使他以为老师讨厌他,从而产生逆反心理,或以为丢了面子,从而深深挫伤自尊。教师批评的语言要像一溪清泉不经意间洗净学生心灵上的污点。
星期三早晨,我发现雪白的墙壁上写了几个毛笔字,还有一些墨汁点。我知道这是昨天写字课后,有些同学留下的“杰作”。早会课上,我拿来一幅刚画好的铅笔风景画,问同学们美不美,同学们都说美。我又拿来毛笔,在上面点个大墨点,再问同学们美不美,同学们都静了下来,眼睛直往墙上看。我说:“原来我们的墙壁和这幅风景先前一样,是美的。可我们有些同学破坏了这种美,同样也反映出这些人的心灵是不美的。这件事,我希望大家回去好好想一想。”下午,我又走进教室,发现墙壁又变得雪白。运用类比,和风细雨地进行批评,使学生反省后自动擦去了墙壁上了墨迹,同时也擦去了心灵上的墨迹。
学生的表现,常受他们粗浅的是非观,好恶感所左右,常从“自我”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逞一时之勇,求一时之快,对自己的缺点视若无睹。假如:不珍惜时间,做事不严谨,学习不刻苦等等。这种情况,可以采取游戏,小品表演,讽刺与幽默,设计师之家等活动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适当地调换角色,成为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参与者,当他们感受到因自己的缺点导致活动的不成功或失败时,教师再抓住时机帮助他们分析得失,启发他们教育自己,这比教师命令、教训、要求的效果要好得多。
三、以无声之“语”纠正学生的言行
教师是崇嵩的典范,是学生的楷模。在小学生心目中,教师的威信极高。教师的眼神、表情、动作、素质、修养等无声语言能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为学生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往往以自己的教师为榜样。而这个榜样具有完善性、鲜明性和感染力,便于学生直接模仿。所以教者可以通过无声语言,对学生进行道德评价,以矫正学生们的言行。
苏联教育家加里林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影响着全体学生,这点往往是觉察不出来的。如果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由此可见,教师的无声语言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对学生起着极大的作用。
美术课后,我来到教室,发现地上满是剪下来的碎纸屑。上课铃响了,我没有说什么,还是先上了课。课上,利用做作业的间隙,我弯下腰仔细捡起纸屑来。悄悄地,同学们也把小手伸向了地面,展开了一场无声的“战斗”。被老师捡去纸屑的那几位同学的脸红了。第二次美术课后,我又去捡纸屑。以后,我再去捡却再也捡不到了。原来同学 们都养成了不乱扔纸屑的好习惯。教师的无声语言就像一面明镜,使学生们能够时时对照,能够随时发现并矫正自己的不良言行,从而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批评无痕,润物无声。虽然无痕却有着惊心的力量,于无声处听惊雷,在心与心愉悦和谐的感应中,学生醒悟了;在心与心的碰撞中学生的思想升华了,学生的灵魂净化了。
批评无痕,它是老师一个善意的微笑,是老师的一束关注的目光,是老师一句鼓励的话语。
总之,教者应在热爱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的基础上展开批评,应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去潜移默化学生们的言行。批评讲究艺术性,好的批评应当是一剂并不苦口的良药,让学生终生受用;好的批评应似一场春雨,滋润学生的心田,使之茁壮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