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以往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教师往往给所有学生布置相同的作业,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完成起来十分轻松,在做完作业后没有更高层次的作业挑战,局限了学生的进一步提升,而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完成作业时非常困难,产生了自卑情绪和厌学情绪,这些影响了作业设计的科学合理性。在本文中,笔者根据多年小学数学教学经验,就如何实现课后作业设计的有效性进行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作业;研究策略;有效性
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还存在着作业设计规范化、格式化的情况,学生面临着大量的数学作业,学习压力巨大,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教师更加重视学生作业是否规范工整,片面性地关注学生作业完成结果,忽视了学生的作业完成过程,导致学生在完成作业时价值观、情感、能力、知识、智慧等没有得到有效锻炼和体现,感受不到完成数学作业的快乐,失去了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本应具有的价值作用与教育意义,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采取有效的课后作业设计十分必要。
一、题型设计的优化,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我经常遇到一个问题:在单元测试中,学生一旦遇到没有见过的题目,完成的正确率总是很低;当然,有很多老师讲过的题型在测试中依然出错,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呢?个人认为,问题其实就出在老师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认真审视一下今天新课改的教材,就会发现教材中的算法学习均在问题情境中出现,也就是学生在学习算法时候就在进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而我们的教学多是把算法学习单列出来,没有举一反三,唯算而教,学生只是单一地接受,算法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我们的教学应该把题型训练存在每一节课、每一个知识点中,这样孩子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提升,问题就不会只是孩子见过,而是孩子每天都會练习到。比如:有5个数字,它们的平均数是12,将其中的一个数字改为13,平均数变为10,请问,改变的数字原来是多少?对于这种题目,如果想知道每一个数字是多少是不可能的。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整体出发,原来5个数的和=5×12=60,改变后的和=5×10=50,前后相比减少了60-50=10,哪个数字减少10是13呢?这样就将问题简单化了。
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分层次布置作业
作为教育者,都不否认一个事实:每一个班级孩子的认知水平是有差异的。因为这种差异成就了教育的多样和精彩,同时也为教育者提出了一个挑战——教师必须“因材施教”,作业也必须分层布置,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为了走出这个现状困境,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作业设计的层次性,全面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掌握学生的数学基础水平、计算能力、学习兴趣等各个方面的个体差异性,为学生布置适合自身学习的数学作业,以便学生可以在难度适宜的作业完成过程中,感受到做作业带来的成功喜悦,保证所有学生都可以由浅及深、循序渐进地增加学习难度,积累更多数学知识和技能。例如,在学习“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知识后,教师考虑到学生对两位数乘法运算法则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一,设计了阶梯式的数学作业,一个金字塔中由下至上共有四道计算题,最底一道是10×20=?中间一道是15×20=?再向上一道是12×43=?最上面一道是235×614=?。学生由金字塔底开始计算,一步步挑战更高层,逐渐加深对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知识和运算技巧的掌握,最终在求胜欲望驱动下,完成了前三道题的计算,并且为了“登上塔顶”自主预习了三位数乘以三位数的数学知识,尝试挑战了塔顶的数学题。
三、保证作业设计的趣味性,激发学生作业兴趣
增加数学作业的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让学生主动积极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完成数学作业中,体会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良好学习体验,打造快乐课堂也是教育改革所大力倡导的创新发展方向。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保证作业设计的趣味性,通过讲故事、猜谜语、连连看等多种趣味十足的作业形式来考察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果,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厘米与米”这节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结束前5分钟进行一次课堂作业游戏活动,在课堂上通过游戏活动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水平,以便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查缺补漏教学。教师随机说出高楼、铅笔、手机、桥等事物,学生在听到一个事物后快速回答这个事物是用厘米单位更合适,还是用米单位更合适,并且说出自己推测的大概长度数值。这个游戏活动既保证了作业设计的趣味性,也带有一定的开放性,能够拓展学生的眼界,进一步将数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联系到了一起,在巩固学生学习成果同时,也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在优化作业设计过程中,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学生实际学习需求,重视作业设计的生活性、层次性和趣味性,夯实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发挥出学生完成作业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升学生作业完成效率和质量,真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让减负不再是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的一句空话,而是可以真正落实到实处,推进小学数学教学的进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温秀婷.小学数学分层作业优化设计策略研究[J].广西教育,2015(41):55-55.
[2]彭凯义.小学数学分层练习优化设计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19):58-58.
[3]于力力.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方法[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1):100.
[4]王玉梅,卫淑萍.小学数学多种优化作业设计策略[J].中外交流,2018(52):418-419.
作者简介:
李静(1987-)女,山东省烟台莱州市人,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虎头崖镇中心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作业;研究策略;有效性
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还存在着作业设计规范化、格式化的情况,学生面临着大量的数学作业,学习压力巨大,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教师更加重视学生作业是否规范工整,片面性地关注学生作业完成结果,忽视了学生的作业完成过程,导致学生在完成作业时价值观、情感、能力、知识、智慧等没有得到有效锻炼和体现,感受不到完成数学作业的快乐,失去了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本应具有的价值作用与教育意义,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采取有效的课后作业设计十分必要。
一、题型设计的优化,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我经常遇到一个问题:在单元测试中,学生一旦遇到没有见过的题目,完成的正确率总是很低;当然,有很多老师讲过的题型在测试中依然出错,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呢?个人认为,问题其实就出在老师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认真审视一下今天新课改的教材,就会发现教材中的算法学习均在问题情境中出现,也就是学生在学习算法时候就在进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而我们的教学多是把算法学习单列出来,没有举一反三,唯算而教,学生只是单一地接受,算法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我们的教学应该把题型训练存在每一节课、每一个知识点中,这样孩子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提升,问题就不会只是孩子见过,而是孩子每天都會练习到。比如:有5个数字,它们的平均数是12,将其中的一个数字改为13,平均数变为10,请问,改变的数字原来是多少?对于这种题目,如果想知道每一个数字是多少是不可能的。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整体出发,原来5个数的和=5×12=60,改变后的和=5×10=50,前后相比减少了60-50=10,哪个数字减少10是13呢?这样就将问题简单化了。
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分层次布置作业
作为教育者,都不否认一个事实:每一个班级孩子的认知水平是有差异的。因为这种差异成就了教育的多样和精彩,同时也为教育者提出了一个挑战——教师必须“因材施教”,作业也必须分层布置,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为了走出这个现状困境,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作业设计的层次性,全面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掌握学生的数学基础水平、计算能力、学习兴趣等各个方面的个体差异性,为学生布置适合自身学习的数学作业,以便学生可以在难度适宜的作业完成过程中,感受到做作业带来的成功喜悦,保证所有学生都可以由浅及深、循序渐进地增加学习难度,积累更多数学知识和技能。例如,在学习“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知识后,教师考虑到学生对两位数乘法运算法则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一,设计了阶梯式的数学作业,一个金字塔中由下至上共有四道计算题,最底一道是10×20=?中间一道是15×20=?再向上一道是12×43=?最上面一道是235×614=?。学生由金字塔底开始计算,一步步挑战更高层,逐渐加深对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知识和运算技巧的掌握,最终在求胜欲望驱动下,完成了前三道题的计算,并且为了“登上塔顶”自主预习了三位数乘以三位数的数学知识,尝试挑战了塔顶的数学题。
三、保证作业设计的趣味性,激发学生作业兴趣
增加数学作业的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让学生主动积极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完成数学作业中,体会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良好学习体验,打造快乐课堂也是教育改革所大力倡导的创新发展方向。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保证作业设计的趣味性,通过讲故事、猜谜语、连连看等多种趣味十足的作业形式来考察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果,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厘米与米”这节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结束前5分钟进行一次课堂作业游戏活动,在课堂上通过游戏活动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水平,以便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查缺补漏教学。教师随机说出高楼、铅笔、手机、桥等事物,学生在听到一个事物后快速回答这个事物是用厘米单位更合适,还是用米单位更合适,并且说出自己推测的大概长度数值。这个游戏活动既保证了作业设计的趣味性,也带有一定的开放性,能够拓展学生的眼界,进一步将数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联系到了一起,在巩固学生学习成果同时,也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在优化作业设计过程中,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学生实际学习需求,重视作业设计的生活性、层次性和趣味性,夯实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发挥出学生完成作业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升学生作业完成效率和质量,真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让减负不再是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的一句空话,而是可以真正落实到实处,推进小学数学教学的进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温秀婷.小学数学分层作业优化设计策略研究[J].广西教育,2015(41):55-55.
[2]彭凯义.小学数学分层练习优化设计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19):58-58.
[3]于力力.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方法[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1):100.
[4]王玉梅,卫淑萍.小学数学多种优化作业设计策略[J].中外交流,2018(52):418-419.
作者简介:
李静(1987-)女,山东省烟台莱州市人,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虎头崖镇中心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