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培养出社会急需的高素质幼儿园教师,当前中高职院校纷纷携手合作进行中高衔接一体化培养。但在衔接的关键-课程衔接中却存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缺位、课程内容重复、中职基础课程薄弱等问题,文章针对性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学前教育中高职课程衔接
一、南充市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基本模式
随着我国“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学前教育适龄儿童将会急剧增加,据权威机构预测,2019年因“全面二孩”政策新增适龄幼儿接近600万人,自2020年后将每年新增1000万人以上。社会急需数以万计的高素质幼儿教师。因此,承担培养幼儿教师的中高职学校如何加强衔接一体化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幼儿园教师是当前面临的首要而又紧迫艰巨的问题。地处西部偏远地区的四川省南充市众多中高职院校也在加快探索衔接步伐。根据调查,目前,南充市中高职衔接工作已启动,衔接的基本模式主要有下列三种:
1.五年一贯制模式。这种模式由高职学院和中职学校联合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五年,教學计划由中高职院校联合研讨制定,采用“三、二分段形式组织教学"。两个阶段的学习安排是紧密衔接和通盘考虑的。这是衔接问题最少的一种模式,但因四川省有高职院校最多可与五所中职学校搞“五年一贯制”招生的规定,因此采用此模式的学校极其有限。
2.分段式衔接模式。此种模式在全国普遍有“3+2”和“2+3”两种形式。即学生在学完中等职业教育(3年或2年)的基础上再接受高职教育(2年或3年),学生毕业后分别获取相应的中职和高职文凭。究竟是采用“3+2”还是“2+3”衔接模式以及双方在两个阶段中课程衔接问题均通过协议或联合教研室来协商决定。目前,南充市采用此模式的学校也极其有限。
3.“3+3”衔接模式。即中职高职院校根据各自的学制年限进行教育,中职毕业生完成三年不同专业学习后再进入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进行三年的学习。中高职学校间没有合作关系。这是我市目前普遍的一种中高职衔接模式。
二、学前教育专业高职课程衔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衔接的实践探索中,因南充市中高职衔接普遍采用了中高职学校几乎各自为政的“3+3”衔接模式,致使衔接中课程衔接的问题最多也最难,主要存在下列几个问题。
(一)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严重缺位
在2013年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中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作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纳入重要议事议程,统筹规划、有序推进、抓好落实。…要积极引导行业企业为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人才、设备、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此意见实施后四川省各地市州中高衔接在当地政府的推动下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但南充市的中高衔接还处在院校自主探索阶段,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严重缺位。
(二)课程内容重复
目前因国家只制定了职业教育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教学标准,还没有统一的不同层次的课程标准。中高职院校各自为政构建自己的课程体系,确定各课程的教学内容,加之缺乏有效沟通的平台和机制,这就导致中高职阶段均需开设的专业课程特别是核心专业课程、顶岗实习课内容大量重复。比如专业技能课,由于高职生大多来自普通高中,无技能基础,高职院校对大专阶段的技能训练目标设定起点低,导致中职学生升入高职后,感觉专业技能重复训练严重,专业提升空间不太,致使厌学情绪严重。又如顶岗实习,按国家规定,中职实习一年,高职实习半年,但实习目标不清,层次不明,导致实习内容和目标要求严重重复。
(三)中职阶段基础课程薄弱
目前很多中职学校因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只有两年,普遍存在的重技能轻文化、重操作轻理论的现象。据调研,当前中职课程教育中普遍存在薄弱环节:如幼儿园班级管理类课程;与家长沟通、环境创设、活动组织设计等技能类课程;礼貌意识、劳动意识、举止礼仪等职业素养类课程;反思能力等职业发展类课程都要存在不同程度的课时不足或者重视不够的问题。
三、解决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衔接问题的对策
(一)加大政府、行业的主导和引导作用。
南充市政府应当出台加强中高职衔接的相关政策,成立相应领导机构,主动搭建中高职衔接平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参与其中,积极协调解决中高职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在政府关心和帮助下,积极组建中高职学前教育协会以及研究会,加强对南充市学前教育发展趋势的研判,加强对国家《0—6岁年龄特点及敏感期》、《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进行解读与培训,加强对南充市当前学前教育现状进行调研,从而加强对南充学前教育中高职衔接的研究与指导。
(二)加强中高职学校之间的沟通与协商,组建中高职学前教育联合教研室,重构衔接贯通的中高职课程体系。
在政府主管部门的主导下,成立全市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衔接联合教研室,由此来协调重构中高职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的重构中,强调课程的层次性和协调性,避免专业课程、技能课程、实习类课程的大面积重复。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和操作性,以帮助学生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的以及幼儿教育相关机构的具体工作。突出实践教学的整合性。中高职顶岗实习通盘考虑,拉通设计。如中职阶段顶岗实习只做一学期的计划,第二期重点进行升学培训,既可避免与高职阶段顶岗实习重复,又可弥补其基础文化课程的不足;同时对中高职的每次教育实习、顶岗实习的目标和任务层次化、具体化,从而增强中高职见习、实习的针对性,让学生实践能力分段提高。
(三)改善中高职课程设置中的薄弱环节
1.中职阶段需要加强下列课程的教育:一是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类课程。不仅要增加基础文化课程的学时,增设《说话》、《写作》等课程,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选修课和文化修养课程,从而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职业意识、劳动意识、礼貌意识,使之能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需要。二是加强薄弱课程。如开设开足《幼儿歌曲演奏和创编》、《幼儿体操表演和创编》、《幼儿科学教育》、《幼儿社会教育》等幼儿园活动设计类课程。
2.高职阶段需要加强的课程
一是加强幼儿园管理与规范类课程的开设。增设《幼儿园一日生活标准化流程》、《双一标准及验收》、《教师影响力提升(好习惯)》、法纪法规教育等课程,培养适应现在时代需要的高素质的幼儿园老师。二是增设对国家重大标准及政策的解读类课程。如《0—6岁年龄特点及敏感期》、《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等课程,让理论课与时俱进。三是增设实用能力类课程。如增设《幼儿园实用写作》,培养幼儿园教师教育笔记、跟踪记录、反思、幼儿园档案记录等实用写作能力;增设《家园合作与沟通》、《班级组织管理策略》等课程,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调动各方资源共同做好家园共育工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祁海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社会背景与行业背景分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3(9)
[2]陈春.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衔接研究[J].教育研究.2013(36)
[3]杜青芬、李培胜.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衔接问题的原因及对策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18)
作者简介:蒙秀琼(1965-),女,南充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长期从事职业教育研究。
赵洪松(1964-),男,南充中专校高级讲师,长期从事职业教育研究。
李静(1967-),女,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长期从事学前教育研究
本文为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资助课题“学前教育专业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协调发展的研究--以南充市为例(课题
关键词:学前教育中高职课程衔接
一、南充市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基本模式
随着我国“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学前教育适龄儿童将会急剧增加,据权威机构预测,2019年因“全面二孩”政策新增适龄幼儿接近600万人,自2020年后将每年新增1000万人以上。社会急需数以万计的高素质幼儿教师。因此,承担培养幼儿教师的中高职学校如何加强衔接一体化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幼儿园教师是当前面临的首要而又紧迫艰巨的问题。地处西部偏远地区的四川省南充市众多中高职院校也在加快探索衔接步伐。根据调查,目前,南充市中高职衔接工作已启动,衔接的基本模式主要有下列三种:
1.五年一贯制模式。这种模式由高职学院和中职学校联合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五年,教學计划由中高职院校联合研讨制定,采用“三、二分段形式组织教学"。两个阶段的学习安排是紧密衔接和通盘考虑的。这是衔接问题最少的一种模式,但因四川省有高职院校最多可与五所中职学校搞“五年一贯制”招生的规定,因此采用此模式的学校极其有限。
2.分段式衔接模式。此种模式在全国普遍有“3+2”和“2+3”两种形式。即学生在学完中等职业教育(3年或2年)的基础上再接受高职教育(2年或3年),学生毕业后分别获取相应的中职和高职文凭。究竟是采用“3+2”还是“2+3”衔接模式以及双方在两个阶段中课程衔接问题均通过协议或联合教研室来协商决定。目前,南充市采用此模式的学校也极其有限。
3.“3+3”衔接模式。即中职高职院校根据各自的学制年限进行教育,中职毕业生完成三年不同专业学习后再进入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进行三年的学习。中高职学校间没有合作关系。这是我市目前普遍的一种中高职衔接模式。
二、学前教育专业高职课程衔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衔接的实践探索中,因南充市中高职衔接普遍采用了中高职学校几乎各自为政的“3+3”衔接模式,致使衔接中课程衔接的问题最多也最难,主要存在下列几个问题。
(一)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严重缺位
在2013年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中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作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纳入重要议事议程,统筹规划、有序推进、抓好落实。…要积极引导行业企业为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人才、设备、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此意见实施后四川省各地市州中高衔接在当地政府的推动下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但南充市的中高衔接还处在院校自主探索阶段,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严重缺位。
(二)课程内容重复
目前因国家只制定了职业教育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教学标准,还没有统一的不同层次的课程标准。中高职院校各自为政构建自己的课程体系,确定各课程的教学内容,加之缺乏有效沟通的平台和机制,这就导致中高职阶段均需开设的专业课程特别是核心专业课程、顶岗实习课内容大量重复。比如专业技能课,由于高职生大多来自普通高中,无技能基础,高职院校对大专阶段的技能训练目标设定起点低,导致中职学生升入高职后,感觉专业技能重复训练严重,专业提升空间不太,致使厌学情绪严重。又如顶岗实习,按国家规定,中职实习一年,高职实习半年,但实习目标不清,层次不明,导致实习内容和目标要求严重重复。
(三)中职阶段基础课程薄弱
目前很多中职学校因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只有两年,普遍存在的重技能轻文化、重操作轻理论的现象。据调研,当前中职课程教育中普遍存在薄弱环节:如幼儿园班级管理类课程;与家长沟通、环境创设、活动组织设计等技能类课程;礼貌意识、劳动意识、举止礼仪等职业素养类课程;反思能力等职业发展类课程都要存在不同程度的课时不足或者重视不够的问题。
三、解决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衔接问题的对策
(一)加大政府、行业的主导和引导作用。
南充市政府应当出台加强中高职衔接的相关政策,成立相应领导机构,主动搭建中高职衔接平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参与其中,积极协调解决中高职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在政府关心和帮助下,积极组建中高职学前教育协会以及研究会,加强对南充市学前教育发展趋势的研判,加强对国家《0—6岁年龄特点及敏感期》、《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进行解读与培训,加强对南充市当前学前教育现状进行调研,从而加强对南充学前教育中高职衔接的研究与指导。
(二)加强中高职学校之间的沟通与协商,组建中高职学前教育联合教研室,重构衔接贯通的中高职课程体系。
在政府主管部门的主导下,成立全市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衔接联合教研室,由此来协调重构中高职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的重构中,强调课程的层次性和协调性,避免专业课程、技能课程、实习类课程的大面积重复。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和操作性,以帮助学生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的以及幼儿教育相关机构的具体工作。突出实践教学的整合性。中高职顶岗实习通盘考虑,拉通设计。如中职阶段顶岗实习只做一学期的计划,第二期重点进行升学培训,既可避免与高职阶段顶岗实习重复,又可弥补其基础文化课程的不足;同时对中高职的每次教育实习、顶岗实习的目标和任务层次化、具体化,从而增强中高职见习、实习的针对性,让学生实践能力分段提高。
(三)改善中高职课程设置中的薄弱环节
1.中职阶段需要加强下列课程的教育:一是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类课程。不仅要增加基础文化课程的学时,增设《说话》、《写作》等课程,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选修课和文化修养课程,从而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职业意识、劳动意识、礼貌意识,使之能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需要。二是加强薄弱课程。如开设开足《幼儿歌曲演奏和创编》、《幼儿体操表演和创编》、《幼儿科学教育》、《幼儿社会教育》等幼儿园活动设计类课程。
2.高职阶段需要加强的课程
一是加强幼儿园管理与规范类课程的开设。增设《幼儿园一日生活标准化流程》、《双一标准及验收》、《教师影响力提升(好习惯)》、法纪法规教育等课程,培养适应现在时代需要的高素质的幼儿园老师。二是增设对国家重大标准及政策的解读类课程。如《0—6岁年龄特点及敏感期》、《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等课程,让理论课与时俱进。三是增设实用能力类课程。如增设《幼儿园实用写作》,培养幼儿园教师教育笔记、跟踪记录、反思、幼儿园档案记录等实用写作能力;增设《家园合作与沟通》、《班级组织管理策略》等课程,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调动各方资源共同做好家园共育工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祁海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社会背景与行业背景分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3(9)
[2]陈春.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衔接研究[J].教育研究.2013(36)
[3]杜青芬、李培胜.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衔接问题的原因及对策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18)
作者简介:蒙秀琼(1965-),女,南充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长期从事职业教育研究。
赵洪松(1964-),男,南充中专校高级讲师,长期从事职业教育研究。
李静(1967-),女,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长期从事学前教育研究
本文为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资助课题“学前教育专业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协调发展的研究--以南充市为例(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