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结合当前的初中生阅读情况,分析如何通过有效措施来有效提升互联网时代初中生阅读素养,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应该从注重课前阅读指导开始,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并积极开展探究性阅读活动,希望对于提升初中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有所帮助。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初中教学;初中阅读;阅读素养
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得出“阅读素养是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应该掌握的最重要的能力”,初中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应该努力创造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良好氛围,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素养,使学生学会正确阅读,从阅读中得益。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素养养成的几个方面做出分析。
一、注重课前阅读指导
课前阅读的目的是对新知识、新文章有所了解,可以粗略的读,掌握文章的梗概,并发现阅读中碰到的并无法解决的问题,从而帮助课堂听讲和理解。同时,教师在课堂上的授课,也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准备程度和知识水平。因此,进行课前阅读对课堂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帮助,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课前阅读指导,针对具体的课文及教学目标提出一些要求和阅读提纲。例如,在课前阅读中完成利用工具查找相关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理解词句、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及中心大意,以及提出问题等任务。带着任务进行阅读,查阅有关资料,能够帮助解决课堂教学的时间不够用,在基础问题上花费大量时间,而在教学重难点上无所突破的问题。良好的课前阅读不仅有益于课堂教学的进行,也能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主阅读的能力,值得在平时的教学中广泛采用。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阅读习惯
阅读不仅是用眼看的过程,更加需要手脑并用,主动获取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应形成教师边讲解学生边记录的习惯,尤其是在对重点语句及结构内容作分析时,学生应言简意赅地把要点记在相应的位置上。例如在学习《捕蛇者说》中的主旨句“熟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时,可在旁边注释出这是“对苛捐杂税的强烈不满和愤怒”这样的语句。这对加深文章理解、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以及训练深入的思考方法都很有帮助。“不动笔墨不看书”的阅读习惯不仅在课内保持,在课外的读书活动中也应保持,只要持之以恒地实践下去,定会获益匪浅。
(二)养成“博闻强记”,多背诵积累的习惯
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背诵能帮助学习者增强语感和对文章的感悟能力,更能积累下大量的文学知识。在教材中每一课的课后练习中对经典优秀的段落有背诵要求,教师也应指导学生们在课文学习过程中重视背诵和积累,如同将素材储存在头脑仓库中,这样到应用时便能轻松信手拈来,不会产生“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慨。
(三)养成读书和写作相伴的习惯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学生常常是把语文阅读和写作分为两个不相关的科目,结果是阅读、作文两者没有一个能得其要领。事实上,许多优秀的阅读篇目都是古今中外名家的上乘精品之作,是极好的写作范文。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养成写读书心得或者随笔等习惯,那是对阅读与写作两方面都有益处。著名作家三毛就是这方面的最好的例子,她经常是如饥似渴地读书,读到深处文思就不可遏制地泉涌笔端,创作直到深夜。一篇篇才华横溢、思想深邃的文章经常是在阅读和写作相伴中的夜晚诞生的。可见,阅读与写作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将两者融会贯通是语文学习及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三、开展探究性阅读
探索性学习是语文教改的必然趋势,学生在阅读中也要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当指引学生勇于质疑,大胆争辩,形成积极、平等地的讨论及师生之间的對话。
探究性阅读既可在课内进行,也可是课外的。课内的探究性阅读,可以就某一篇课文中的一些问题开展讨论,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要多问几个“你为什么这样考虑”,即使是对答问有错的学生也要引导他们发现产生错误的原因,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不断的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也可以适当地组织学生展开课外阅读专题研究,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选择感兴趣的课题、制定研究目标和研究计划、寻找阅读材料,并整理出研究成果。从中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培养科学研究精神,以及学会与他人合作,得到情感和情趣的陶冶。
四、总结
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过程的源头,而阅读素养更是这个源头的精华。好的阅读素养是孩子学习和成长的基本要素,它始终贯穿着人的一生。阅读素养是学生应该学习掌握的最重要的能力,一个人能够学习其他知识、融入社会、接受信息、满足个人精神世界发展的需求都必须以学会如何阅读为前提。作为教育的主要阵地,学校及教师应帮助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素养,教师们应树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教师成为阅读活动的引导者,来帮助学生在独立的阅读中质疑解疑,形成自己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
参考文献:
[1]李苏梅.参考阅览与素质教育[J].科技文献信息管理.2000(04).
[2]周华,江庆.在课堂教学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10).
作者简介:王瑶,女,主要研究方向:初中政治。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初中教学;初中阅读;阅读素养
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得出“阅读素养是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应该掌握的最重要的能力”,初中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应该努力创造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良好氛围,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素养,使学生学会正确阅读,从阅读中得益。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素养养成的几个方面做出分析。
一、注重课前阅读指导
课前阅读的目的是对新知识、新文章有所了解,可以粗略的读,掌握文章的梗概,并发现阅读中碰到的并无法解决的问题,从而帮助课堂听讲和理解。同时,教师在课堂上的授课,也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准备程度和知识水平。因此,进行课前阅读对课堂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帮助,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课前阅读指导,针对具体的课文及教学目标提出一些要求和阅读提纲。例如,在课前阅读中完成利用工具查找相关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理解词句、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及中心大意,以及提出问题等任务。带着任务进行阅读,查阅有关资料,能够帮助解决课堂教学的时间不够用,在基础问题上花费大量时间,而在教学重难点上无所突破的问题。良好的课前阅读不仅有益于课堂教学的进行,也能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主阅读的能力,值得在平时的教学中广泛采用。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阅读习惯
阅读不仅是用眼看的过程,更加需要手脑并用,主动获取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应形成教师边讲解学生边记录的习惯,尤其是在对重点语句及结构内容作分析时,学生应言简意赅地把要点记在相应的位置上。例如在学习《捕蛇者说》中的主旨句“熟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时,可在旁边注释出这是“对苛捐杂税的强烈不满和愤怒”这样的语句。这对加深文章理解、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以及训练深入的思考方法都很有帮助。“不动笔墨不看书”的阅读习惯不仅在课内保持,在课外的读书活动中也应保持,只要持之以恒地实践下去,定会获益匪浅。
(二)养成“博闻强记”,多背诵积累的习惯
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背诵能帮助学习者增强语感和对文章的感悟能力,更能积累下大量的文学知识。在教材中每一课的课后练习中对经典优秀的段落有背诵要求,教师也应指导学生们在课文学习过程中重视背诵和积累,如同将素材储存在头脑仓库中,这样到应用时便能轻松信手拈来,不会产生“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慨。
(三)养成读书和写作相伴的习惯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学生常常是把语文阅读和写作分为两个不相关的科目,结果是阅读、作文两者没有一个能得其要领。事实上,许多优秀的阅读篇目都是古今中外名家的上乘精品之作,是极好的写作范文。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养成写读书心得或者随笔等习惯,那是对阅读与写作两方面都有益处。著名作家三毛就是这方面的最好的例子,她经常是如饥似渴地读书,读到深处文思就不可遏制地泉涌笔端,创作直到深夜。一篇篇才华横溢、思想深邃的文章经常是在阅读和写作相伴中的夜晚诞生的。可见,阅读与写作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将两者融会贯通是语文学习及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三、开展探究性阅读
探索性学习是语文教改的必然趋势,学生在阅读中也要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当指引学生勇于质疑,大胆争辩,形成积极、平等地的讨论及师生之间的對话。
探究性阅读既可在课内进行,也可是课外的。课内的探究性阅读,可以就某一篇课文中的一些问题开展讨论,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要多问几个“你为什么这样考虑”,即使是对答问有错的学生也要引导他们发现产生错误的原因,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不断的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也可以适当地组织学生展开课外阅读专题研究,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选择感兴趣的课题、制定研究目标和研究计划、寻找阅读材料,并整理出研究成果。从中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培养科学研究精神,以及学会与他人合作,得到情感和情趣的陶冶。
四、总结
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过程的源头,而阅读素养更是这个源头的精华。好的阅读素养是孩子学习和成长的基本要素,它始终贯穿着人的一生。阅读素养是学生应该学习掌握的最重要的能力,一个人能够学习其他知识、融入社会、接受信息、满足个人精神世界发展的需求都必须以学会如何阅读为前提。作为教育的主要阵地,学校及教师应帮助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素养,教师们应树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教师成为阅读活动的引导者,来帮助学生在独立的阅读中质疑解疑,形成自己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
参考文献:
[1]李苏梅.参考阅览与素质教育[J].科技文献信息管理.2000(04).
[2]周华,江庆.在课堂教学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10).
作者简介:王瑶,女,主要研究方向:初中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