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是为今后写作文打基础的。对遣词造句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四点。
一、语言要准确
语言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首先要准确。准确是遣词造句的基础。只有在准确的基础上,才能谈到语言精炼、生动。语言准确,要求作者从词汇的海洋里,选取唯一的、完善的词语去叙述和描写事物。例如《飞夺泸定桥》一文中是这样写泸定桥的:
泸定桥离水面有几十丈高,是由13根铁索做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
作者仅用三句话,就把泸定桥的“样子”准确无误地写了出来,包括桥的高度、13根铁索、桥栏、木板桥面、人过桥时的状态和感觉,都说得很清楚。
语言准确不仅表现在状物、叙事方面,而且要求表现在表情达意方面。如《忆铁人》一课,写铁人批评了托儿所阿姨后,在回去的车上,有人对他说:“老铁同志,那位阿姨是个好同志。她抱的是别人的孩子,坐在地上哭的那个娃,倒是她的亲骨肉!”铁人听了这话后的心情、神态和动作,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请看作者对当时情况的描写:
铁人睁大了眼睛,“哦……咳!”他向司机喊道:“掉头, 回去!”小车急忙扭过头,冲向托儿所……
其中的“睁大了眼睛”,表示怀疑;“哦”表示惊奇;“咳”表示懊悔;“掉头,回去”,“冲向托儿所”,表示铁人知错改错,而且改得很彻底。仅仅几句话,就把铁人斩钉截铁的性格和严于律己的胸怀充分显示出来,用词十分准确。
二、语句要通顺
语句要通顺,指的是在一句话中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安排得合适,上边写的和下边写的能很好地衔接起来,意思表达得有条理,让人看了明白。如果不注意先后顺序、上下衔接,那么,写出来的句子就往往不够通顺。请看下面的例句:
我们来到中山公园就看见,一进门一片绿油油的草地,微风一阵阵吹过,遍地的野花带来一股股清香。
这句话就是因为先后次序安排得不好,所以意思表达得不通顺。主要的毛病是:(1)应该是:“我们来到中山公园,一进门看见……”而不是“看见,一进门……”(2)“一片绿油油的草地”,后面应该接着写“遍地的野花”,然后才能说“微风一阵阵吹过,带来一股股清香”,而不能说“野花带来一股股清香”。正确的句子应该是:
我们来到中山公园,一进门就看见一片绿油油的草地和遍地的野花,微风一阵阵吹过,带来一股股清香。
三、语言要简练
语言简练,就是要用最少的文字写最多的内容。例如《落花生》一课的第一自然段是这样写的:
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母亲说:“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这一段话就很简练:第一句点出“半亩空地”,这是种花生的前提,不能不写,也不宜多写;第二句写母亲的建议,是事情的起因,也为后边的照应作出必要的交代;第三句写姐弟几个种花生的经过,因为不是文章的重点,就用“买种,翻地,播种,浇水”8个字概括,言简意赅,语言精练。再如《威尼斯的小艇》一课,重点是介绍小艇。这种小艇是什么样子的呢?作者只用了43个字来描写它:“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舶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可以想象,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下了多大功夫,才写到如此简练的地步。这些小艇行动起来是什么样子呢?作者用了两个词和一个比喻:“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多么准确而简练呀!
四、语言要生动
在内容正确、思想健康的前提下,如果语言不但准确、简练,而且生动形象,有色彩,有音响,就能够在反映内容的同时,产生一种美感,激发一种情趣,吸引读者去深刻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例如读了《桂林山水》一课,你就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好像那些山,那些水,能看得见、摸得着似的。桂林的山和水都各有三个特点:山是“奇、秀、险”:水是“静、清、绿”。作者对桂林的山和水的描写,达到了“意、形、音”的统一,很有立体感。
总之,遣词造句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功,它同字、词、句、篇训练和写作有着密切的联系,遣词造句的能力提高了,作文水平就自然上去了。
一、语言要准确
语言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首先要准确。准确是遣词造句的基础。只有在准确的基础上,才能谈到语言精炼、生动。语言准确,要求作者从词汇的海洋里,选取唯一的、完善的词语去叙述和描写事物。例如《飞夺泸定桥》一文中是这样写泸定桥的:
泸定桥离水面有几十丈高,是由13根铁索做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
作者仅用三句话,就把泸定桥的“样子”准确无误地写了出来,包括桥的高度、13根铁索、桥栏、木板桥面、人过桥时的状态和感觉,都说得很清楚。
语言准确不仅表现在状物、叙事方面,而且要求表现在表情达意方面。如《忆铁人》一课,写铁人批评了托儿所阿姨后,在回去的车上,有人对他说:“老铁同志,那位阿姨是个好同志。她抱的是别人的孩子,坐在地上哭的那个娃,倒是她的亲骨肉!”铁人听了这话后的心情、神态和动作,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请看作者对当时情况的描写:
铁人睁大了眼睛,“哦……咳!”他向司机喊道:“掉头, 回去!”小车急忙扭过头,冲向托儿所……
其中的“睁大了眼睛”,表示怀疑;“哦”表示惊奇;“咳”表示懊悔;“掉头,回去”,“冲向托儿所”,表示铁人知错改错,而且改得很彻底。仅仅几句话,就把铁人斩钉截铁的性格和严于律己的胸怀充分显示出来,用词十分准确。
二、语句要通顺
语句要通顺,指的是在一句话中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安排得合适,上边写的和下边写的能很好地衔接起来,意思表达得有条理,让人看了明白。如果不注意先后顺序、上下衔接,那么,写出来的句子就往往不够通顺。请看下面的例句:
我们来到中山公园就看见,一进门一片绿油油的草地,微风一阵阵吹过,遍地的野花带来一股股清香。
这句话就是因为先后次序安排得不好,所以意思表达得不通顺。主要的毛病是:(1)应该是:“我们来到中山公园,一进门看见……”而不是“看见,一进门……”(2)“一片绿油油的草地”,后面应该接着写“遍地的野花”,然后才能说“微风一阵阵吹过,带来一股股清香”,而不能说“野花带来一股股清香”。正确的句子应该是:
我们来到中山公园,一进门就看见一片绿油油的草地和遍地的野花,微风一阵阵吹过,带来一股股清香。
三、语言要简练
语言简练,就是要用最少的文字写最多的内容。例如《落花生》一课的第一自然段是这样写的:
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母亲说:“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这一段话就很简练:第一句点出“半亩空地”,这是种花生的前提,不能不写,也不宜多写;第二句写母亲的建议,是事情的起因,也为后边的照应作出必要的交代;第三句写姐弟几个种花生的经过,因为不是文章的重点,就用“买种,翻地,播种,浇水”8个字概括,言简意赅,语言精练。再如《威尼斯的小艇》一课,重点是介绍小艇。这种小艇是什么样子的呢?作者只用了43个字来描写它:“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舶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可以想象,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下了多大功夫,才写到如此简练的地步。这些小艇行动起来是什么样子呢?作者用了两个词和一个比喻:“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多么准确而简练呀!
四、语言要生动
在内容正确、思想健康的前提下,如果语言不但准确、简练,而且生动形象,有色彩,有音响,就能够在反映内容的同时,产生一种美感,激发一种情趣,吸引读者去深刻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例如读了《桂林山水》一课,你就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好像那些山,那些水,能看得见、摸得着似的。桂林的山和水都各有三个特点:山是“奇、秀、险”:水是“静、清、绿”。作者对桂林的山和水的描写,达到了“意、形、音”的统一,很有立体感。
总之,遣词造句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功,它同字、词、句、篇训练和写作有着密切的联系,遣词造句的能力提高了,作文水平就自然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