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丹的儿子16岁,1米93,可看电视的时候仍趴在地毯上,高兴了就打个滚儿;佳妮的好友15岁,1米83,她问佳妮:“你说我以后结婚了,能买到合适的婚纱吗?”;杠杠14岁时,已有1米80,他忧愁着小脸对我说:“妈,我不喜欢长这么高!”……
好像一夜之间,身边的小孩都拔地而起,长成了一棵大树:尽管枝叶还稚嫩,但身高都有“参天”的趋势!虽然,长高了好哇,可以俯视唠叨的妈妈,可以呼吸到更清新的空气,可以眺望到更辽阔的风景,可以——
但是,高个儿也有一箩筐的烦恼。身高1米92的作家冯骥才在散文中透露,泰山的挑山工就曾“笑话”过他:“像您这样的高个儿干不了这种活儿,走起路晃悠!”英国作家詹·豪厄尔——他一定“恐高”,否则不会说“大地是最好的避难所!”——也有句嘲笑高个儿的名言:“高大的人就像四层楼高,顶层房间的陈设通常最简陋。”
这话我相当不乐意听:谁说个子高就头脑简单了?!举个能镇住英国人的例子:“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的孔子,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长九尺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无论是用西周、春秋还是汉初的古尺换算成今天的尺码,孔圣人身高都在两米以上——还有啥话说?!
不过,豪厄尔用“四层楼高”形容高大的人,却为漫画家带去灵感:Matt Kindt就以《三层楼高:巨人的秘密史》为名,为黑马漫画公司创作出人气漫画,讲述了因为得了怪病最后疯长到三层楼高的克莱格的奇特经历。每每看到漫画书的封面上,克莱格透过三层楼的窗户,胆怯地向室内张望,就觉得心酸,微微地。
因为自小就是鹤立在女孩堆里的高个子,对于被那种好奇打量时的难堪心境和想缩起自己的笨拙努力,我深有体会。与娇小轻盈的小伙伴们相比,总觉得自己像大码的“细脚伶仃的圆规”!长成后,从未穿过高跟鞋,步态自然也从未摇曳生姿过,然而,身为一个高个子女生,最担心的不是鞋跟,而是,能不能找到共打一把伞的爱人!。
情窦初开时,从非马的小诗《伞》中看到爱的理想情境:“共用一把伞/才发觉彼此的距离/但这样我俯身吻你/因你努力踮起脚尖/而倍感欣喜”——能让我踮起脚尖的恋人在哪儿啊?那时,常祈祷:我的未来可不要像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那样!
在冯骥才的小说《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中,这对“身高逆差一头”的夫妻每每出现在院子里,总惹来指指画画,孩子们甚至起哄地喊叫:“扁担长,板凳宽”,但他们闻如未闻,兀自过着自己平静的日子。初读这篇小说,我二十出头的年纪,印象最深的是两口子打伞时的样子:下雨天他俩出门,总是高女人打伞;有了孩子之后,高女人抱孩子,打伞的事就落到矮男人身上,“他迈着滚圆的小腿、半举着伞儿、紧紧跟在后面”的样子十分滑稽,教看的人都替他们脸红!
可不久前再读这篇小说,我的注意力却被另一段打伞的细节吸引去:文革之后,在世俗冷眼和政治中伤中高女人抑郁而死,矮丈夫自此一直单身寡居。逢到下雨天,他仍习惯地半举着伞去上班,“人们有种奇妙的感觉,觉得那伞下好像有长长一大块空间,空空的,世界上任什么东西也填补不上。”
光阴流逝,此时的我已为人妻为人母,每当与所爱的人共撑一把伞时,都强烈感受到风雨中我被一个小小的移动的家所庇护着,伞下的距离,是我们共同营造的独有的爱!
在现实生活中遭遇尴尬的高个子,到了童书和寓言小说里,却有着不错的结局,当然,这得益于创作者为“巨人们”所做的职业规划:
首先,不要和人类作对,参考动画片《进击的巨人》中那些捕食人类的巨人的下场;其次,可以像格列佛一样去航海,最好遇到风暴,这样就可以期待在“小人国”和“大人国”里经历有落差的奇遇;最后,可以做一个吹梦的巨人,每天早晨,出去像捕蝴蝶一样捉住梦,将它们装在瓶子里,每天深夜,用一支小号,将可爱的金色的梦吹到孩子们的卧室里,让他们有个欢快时光的梦。
吹梦巨人,是英国作家罗尔德·达尔笔下的《好心眼儿巨人》,他有“二十四英尺高,穿着一件黑色大氅,”一副贵族派头的巨人,初次觐见英国女王,便被邀请与女王共进早餐,那顿风光的“王家早餐”,真让小读者们羡慕:单单为了给巨人布置出餐椅和餐桌,就动用了宫廷里的大钢琴、著名的奇彭代尔式桃花心木五斗橱、四座落地式大摆钟还有小王子的乒乓球台,餐刀用的是挂在晨室墙上的剑,剑被吩咐要洗干净,因为上次用它是砍下国王查理一世的脑袋……
之所以受到这么隆重地招待,是因为巨人做了好事:阻止吃人巨人来英国吃“人豆子”。因此,评论者认为,达尔在写作《好心眼儿的巨人》时完全遵循了其一贯的创作公式:小孩(苏菲)观点+憎恨并虐待小孩的反派角色(食人巨人)+减轻反派角色影响的好大人(吹梦巨人),可以这么说,“好心眼儿的巨人”就是达尔在文学世界里的化身—— 一样的善良,一样的高大,生活中的达尔身高1.98米,几乎就是巨人一样的存在。
达尔自己也在书的结尾揭了谜底:学会了写字的好心眼儿巨人,将他的经历写成书出版了:“书在哪里呀?”“读到这里,你正好把它读完了。”
好像一夜之间,身边的小孩都拔地而起,长成了一棵大树:尽管枝叶还稚嫩,但身高都有“参天”的趋势!虽然,长高了好哇,可以俯视唠叨的妈妈,可以呼吸到更清新的空气,可以眺望到更辽阔的风景,可以——
但是,高个儿也有一箩筐的烦恼。身高1米92的作家冯骥才在散文中透露,泰山的挑山工就曾“笑话”过他:“像您这样的高个儿干不了这种活儿,走起路晃悠!”英国作家詹·豪厄尔——他一定“恐高”,否则不会说“大地是最好的避难所!”——也有句嘲笑高个儿的名言:“高大的人就像四层楼高,顶层房间的陈设通常最简陋。”
这话我相当不乐意听:谁说个子高就头脑简单了?!举个能镇住英国人的例子:“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的孔子,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长九尺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无论是用西周、春秋还是汉初的古尺换算成今天的尺码,孔圣人身高都在两米以上——还有啥话说?!
不过,豪厄尔用“四层楼高”形容高大的人,却为漫画家带去灵感:Matt Kindt就以《三层楼高:巨人的秘密史》为名,为黑马漫画公司创作出人气漫画,讲述了因为得了怪病最后疯长到三层楼高的克莱格的奇特经历。每每看到漫画书的封面上,克莱格透过三层楼的窗户,胆怯地向室内张望,就觉得心酸,微微地。
因为自小就是鹤立在女孩堆里的高个子,对于被那种好奇打量时的难堪心境和想缩起自己的笨拙努力,我深有体会。与娇小轻盈的小伙伴们相比,总觉得自己像大码的“细脚伶仃的圆规”!长成后,从未穿过高跟鞋,步态自然也从未摇曳生姿过,然而,身为一个高个子女生,最担心的不是鞋跟,而是,能不能找到共打一把伞的爱人!。
情窦初开时,从非马的小诗《伞》中看到爱的理想情境:“共用一把伞/才发觉彼此的距离/但这样我俯身吻你/因你努力踮起脚尖/而倍感欣喜”——能让我踮起脚尖的恋人在哪儿啊?那时,常祈祷:我的未来可不要像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那样!
在冯骥才的小说《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中,这对“身高逆差一头”的夫妻每每出现在院子里,总惹来指指画画,孩子们甚至起哄地喊叫:“扁担长,板凳宽”,但他们闻如未闻,兀自过着自己平静的日子。初读这篇小说,我二十出头的年纪,印象最深的是两口子打伞时的样子:下雨天他俩出门,总是高女人打伞;有了孩子之后,高女人抱孩子,打伞的事就落到矮男人身上,“他迈着滚圆的小腿、半举着伞儿、紧紧跟在后面”的样子十分滑稽,教看的人都替他们脸红!
可不久前再读这篇小说,我的注意力却被另一段打伞的细节吸引去:文革之后,在世俗冷眼和政治中伤中高女人抑郁而死,矮丈夫自此一直单身寡居。逢到下雨天,他仍习惯地半举着伞去上班,“人们有种奇妙的感觉,觉得那伞下好像有长长一大块空间,空空的,世界上任什么东西也填补不上。”
光阴流逝,此时的我已为人妻为人母,每当与所爱的人共撑一把伞时,都强烈感受到风雨中我被一个小小的移动的家所庇护着,伞下的距离,是我们共同营造的独有的爱!
在现实生活中遭遇尴尬的高个子,到了童书和寓言小说里,却有着不错的结局,当然,这得益于创作者为“巨人们”所做的职业规划:
首先,不要和人类作对,参考动画片《进击的巨人》中那些捕食人类的巨人的下场;其次,可以像格列佛一样去航海,最好遇到风暴,这样就可以期待在“小人国”和“大人国”里经历有落差的奇遇;最后,可以做一个吹梦的巨人,每天早晨,出去像捕蝴蝶一样捉住梦,将它们装在瓶子里,每天深夜,用一支小号,将可爱的金色的梦吹到孩子们的卧室里,让他们有个欢快时光的梦。
吹梦巨人,是英国作家罗尔德·达尔笔下的《好心眼儿巨人》,他有“二十四英尺高,穿着一件黑色大氅,”一副贵族派头的巨人,初次觐见英国女王,便被邀请与女王共进早餐,那顿风光的“王家早餐”,真让小读者们羡慕:单单为了给巨人布置出餐椅和餐桌,就动用了宫廷里的大钢琴、著名的奇彭代尔式桃花心木五斗橱、四座落地式大摆钟还有小王子的乒乓球台,餐刀用的是挂在晨室墙上的剑,剑被吩咐要洗干净,因为上次用它是砍下国王查理一世的脑袋……
之所以受到这么隆重地招待,是因为巨人做了好事:阻止吃人巨人来英国吃“人豆子”。因此,评论者认为,达尔在写作《好心眼儿的巨人》时完全遵循了其一贯的创作公式:小孩(苏菲)观点+憎恨并虐待小孩的反派角色(食人巨人)+减轻反派角色影响的好大人(吹梦巨人),可以这么说,“好心眼儿的巨人”就是达尔在文学世界里的化身—— 一样的善良,一样的高大,生活中的达尔身高1.98米,几乎就是巨人一样的存在。
达尔自己也在书的结尾揭了谜底:学会了写字的好心眼儿巨人,将他的经历写成书出版了:“书在哪里呀?”“读到这里,你正好把它读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