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西部凹陷西斜坡中南段油藏类型和分布规律的研究,认为该区发育构造与非构造两大类油气藏。其中,构造油气藏包括背斜构造油气藏、断鼻构造油氣藏和断块油气藏,非构造油气藏包括地层油气藏、岩性油气藏和古潜山油气藏。该区油气藏分布具有广泛性、层次性和分带性三个特点。
[关键词]油藏类型;分布规律;西斜坡中南段;西部凹陷
中图分类号:TS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32-0332-01
前言
经过多年的勘探,西部凹陷西斜坡中南段已进入了高成熟勘探阶段,是辽河油田典型的高成熟探区。目前,探明储量面积约占工区总面积的二分之一,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占西斜坡总资源量的75%。简单的、整装的、易发现的大型油气藏已基本勘探完毕,勘探难度日益加大。因此,需要对该区的油藏类型及分布规律重新详细分析,在该区进行精细勘探,从而发现新的有利勘探目标。
1 区域地质特征
西部凹陷西斜坡中南段,油气资源丰富,是斜坡型油气聚集带,勘探面积约700km2,发现了欢喜岭和曙光两个大油田,发现了古潜山、杜家台、莲花、大凌河、热河台、兴隆台、于楼、东营组和馆陶组九套含气层系,其中杜家台、兴隆台油层为本区的主力油层。
2 油藏类型
根据圈闭的成因和形态特征,将本区的油气藏划分为构造与非构造油气藏两大类和八种油气藏类型。
(1)构造油气藏。构造油气藏是由构造圈闭形成的油气藏,包括背斜构造油气藏、断鼻构造油气藏和断块油气藏。背斜构造油气藏按形成条件,可分为披覆背斜油气藏和滚动背斜油气藏。披覆背斜油气藏是由于基岩潜山的存在,其上方与周围地区的沉积层有明显厚度差,经差异压实作用使上覆沉积盖层变形为背斜圈闭而形成的油气藏,如齐601块。滚动背斜油气藏是同生断层发育过程中,因下降盘的逆牵引作用而形成的背斜构造油气藏,在该区分布较广泛,如欢26块。断裂鼻状构造油气藏是由于基底起伏不平,影响沉积层的发育,在压实作用下形成鼻状构造,多发育在斜坡部位,如欢623块。断块油气藏是由断层作用形成的油气藏,可以是一条弯曲断层或交错断层切割单斜层,也可以由多条断层组合封闭形成油气藏,如欢12块等。
(2)非构造油气藏。是在沉积过程中由于地层、岩性、古地貌等因素形成的圈闭和油气藏,分为地层、岩性、古潜山三种类型。地层油气藏按储层和不整合面的配置,可分为地层超覆油气藏、地层不整合油气藏。地层超覆油气藏是由于大规模的水进在斜坡边部产生地层超覆而形成的油气藏;地层不整合油气藏多出现在斜坡的上倾部位。岩性油气藏是由储集层岩性变化形成的油气藏,它既可由沉积作用造成,也可由成岩、后生作用所致。古潜山油气藏是古老基岩经构造活动和侵蚀作用形成的古山头,被新地层覆盖,油气通过不整合面直接或间接地进入潜山储层之中形成的油气藏,如齐家古潜山油气藏。
3 油气藏分布规律
该区油气藏分布具有广泛性、层次性和分带性三个特点。
(1)广泛性。本区发育大面积、多层系的生油岩,储集层十分广泛,圈闭类型多,封盖和保存条件良好,这决定了该区油气资源十分丰富,油气藏十分广泛,具有普遍含油的特点。
(2)层次性。按区域地质结构,本区分为前第三系基底、下第三系和上第三系三个层次。前第三系基底,主要是由中生界、太古界基岩组成的各种“新生古储”古潜山油气藏;下第三系,具有“自生自储”的成油气组合,以各类同生背斜、断鼻和断块油气藏为主,并有多种非构造油气藏类型,这是最重要的勘探领域;上第三系,基本上是“古生新储”的次生油气藏。
(3)分带性。各类油气藏在斜坡上的分布是不均一的,而是有规律地组合在一起,构成复式油气藏聚集带。不同类型的复式油气藏聚集带分布在斜坡的特定部位,有着各自的成因和不同的圈闭及油气藏组合,富集程度亦有明显的差异。油气藏分布的分带性还表现在原油性质的变化上,由东向西(由深向浅)由好变差,同生断裂滑脱带为稀油和气;翘倾断块披覆背斜带则稀油与稠油并存;斜坡带则大多是稠油,部分地区甚至是超稠油。
4 结论
(1)西部凹陷西斜坡中南段油气藏发育构造与非构造两大类油气藏,又可划分为八亚类油气藏。
(2)西部凹陷西斜坡中南段油气藏分布具有广泛性、层次性和分带性三个特点。
作者简介
周艳(1983-),女,山东青岛人,硕士,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毕业,主要从事石油地质综合研究工作。E-mail:[email protected]。
[关键词]油藏类型;分布规律;西斜坡中南段;西部凹陷
中图分类号:TS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32-0332-01
前言
经过多年的勘探,西部凹陷西斜坡中南段已进入了高成熟勘探阶段,是辽河油田典型的高成熟探区。目前,探明储量面积约占工区总面积的二分之一,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占西斜坡总资源量的75%。简单的、整装的、易发现的大型油气藏已基本勘探完毕,勘探难度日益加大。因此,需要对该区的油藏类型及分布规律重新详细分析,在该区进行精细勘探,从而发现新的有利勘探目标。
1 区域地质特征
西部凹陷西斜坡中南段,油气资源丰富,是斜坡型油气聚集带,勘探面积约700km2,发现了欢喜岭和曙光两个大油田,发现了古潜山、杜家台、莲花、大凌河、热河台、兴隆台、于楼、东营组和馆陶组九套含气层系,其中杜家台、兴隆台油层为本区的主力油层。
2 油藏类型
根据圈闭的成因和形态特征,将本区的油气藏划分为构造与非构造油气藏两大类和八种油气藏类型。
(1)构造油气藏。构造油气藏是由构造圈闭形成的油气藏,包括背斜构造油气藏、断鼻构造油气藏和断块油气藏。背斜构造油气藏按形成条件,可分为披覆背斜油气藏和滚动背斜油气藏。披覆背斜油气藏是由于基岩潜山的存在,其上方与周围地区的沉积层有明显厚度差,经差异压实作用使上覆沉积盖层变形为背斜圈闭而形成的油气藏,如齐601块。滚动背斜油气藏是同生断层发育过程中,因下降盘的逆牵引作用而形成的背斜构造油气藏,在该区分布较广泛,如欢26块。断裂鼻状构造油气藏是由于基底起伏不平,影响沉积层的发育,在压实作用下形成鼻状构造,多发育在斜坡部位,如欢623块。断块油气藏是由断层作用形成的油气藏,可以是一条弯曲断层或交错断层切割单斜层,也可以由多条断层组合封闭形成油气藏,如欢12块等。
(2)非构造油气藏。是在沉积过程中由于地层、岩性、古地貌等因素形成的圈闭和油气藏,分为地层、岩性、古潜山三种类型。地层油气藏按储层和不整合面的配置,可分为地层超覆油气藏、地层不整合油气藏。地层超覆油气藏是由于大规模的水进在斜坡边部产生地层超覆而形成的油气藏;地层不整合油气藏多出现在斜坡的上倾部位。岩性油气藏是由储集层岩性变化形成的油气藏,它既可由沉积作用造成,也可由成岩、后生作用所致。古潜山油气藏是古老基岩经构造活动和侵蚀作用形成的古山头,被新地层覆盖,油气通过不整合面直接或间接地进入潜山储层之中形成的油气藏,如齐家古潜山油气藏。
3 油气藏分布规律
该区油气藏分布具有广泛性、层次性和分带性三个特点。
(1)广泛性。本区发育大面积、多层系的生油岩,储集层十分广泛,圈闭类型多,封盖和保存条件良好,这决定了该区油气资源十分丰富,油气藏十分广泛,具有普遍含油的特点。
(2)层次性。按区域地质结构,本区分为前第三系基底、下第三系和上第三系三个层次。前第三系基底,主要是由中生界、太古界基岩组成的各种“新生古储”古潜山油气藏;下第三系,具有“自生自储”的成油气组合,以各类同生背斜、断鼻和断块油气藏为主,并有多种非构造油气藏类型,这是最重要的勘探领域;上第三系,基本上是“古生新储”的次生油气藏。
(3)分带性。各类油气藏在斜坡上的分布是不均一的,而是有规律地组合在一起,构成复式油气藏聚集带。不同类型的复式油气藏聚集带分布在斜坡的特定部位,有着各自的成因和不同的圈闭及油气藏组合,富集程度亦有明显的差异。油气藏分布的分带性还表现在原油性质的变化上,由东向西(由深向浅)由好变差,同生断裂滑脱带为稀油和气;翘倾断块披覆背斜带则稀油与稠油并存;斜坡带则大多是稠油,部分地区甚至是超稠油。
4 结论
(1)西部凹陷西斜坡中南段油气藏发育构造与非构造两大类油气藏,又可划分为八亚类油气藏。
(2)西部凹陷西斜坡中南段油气藏分布具有广泛性、层次性和分带性三个特点。
作者简介
周艳(1983-),女,山东青岛人,硕士,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毕业,主要从事石油地质综合研究工作。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