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音乐教学是以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为前提,强调小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科学认识的紧密结合。音乐是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如何让音乐课乐起来、活起来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本性。我们应该努力挖掘教材中可表现因素,找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和教学内容的结合点,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快乐中获取知识,并加以引导,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关键词:音乐学习;感受快乐;激发活力
音乐学习本身就是一种简单快乐的事情,学习的过程应是愉快顺畅的,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首先应该让孩子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感受快乐!冼星海曾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乐记》也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为此我们可以说:音乐是使人心情舒畅、轻松快乐的最佳途径。所以,乐(yue)即是乐(le)。
林语堂说:“鹤足的挺拔之美是逃离危险的结果,熊掌的雄壮之美是捕捉食物的结果”,音乐的艺术之美也许就是陶冶情操的结果了。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在优美的旋律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其中的诗情画意,而且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音乐是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如何让音乐课乐起来、活起来是至关重要的。
长期以来,音乐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把音乐教育禁锢在固定的区域内,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热爱音乐的情感受到极大的抑制,学生学习音乐的快乐感和学生对音乐的灵感没有得到很好的激发。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灵性,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快乐和魅力,让音乐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讨、去尝试:
一、让学唱变得轻松、容易,让学生感兴趣
音乐课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前提,强调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科学认识的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然后让学生参加各种声音的模仿与模唱等音乐实践活动,变枯燥的学习为有趣的活动。下面以《娃哈哈》这节课中的若干教学设计为案例,谈谈自己是如何让孩子在音乐课上享受艺术的快乐的。
我在教学一直在尝试和探索这个问题。我发现,教学方法是学生对学唱感兴趣的关键。在特定的生活情境中教唱,会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歌曲。比如在三年级教唱《嘀哩嘀哩》的时候,时值初春,春的气息悄然而至,歌曲《嘀哩嘀哩》正好表现这一主题,学生对春天有较丰富的生活经念与知识。设计思路:整个教学过程以“春”为主题线索,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感受春天——寻找春天——歌唱春天——表现春天”这一系列的活动中进行音乐教学。然后让学生寻找春天的声音。 ①师:春天不但风景秀美,还有特有的声音呢。你听到过哪些春天的声音? 生:春天小鸟儿在歌唱。②师:小鸟儿怎么歌唱?能模仿一下吗? 生:叽喳喳嘀哩哩。③师:春天小鸟儿可高兴了,他们的叫声特别欢快,我们来学小鸟欢快的叫声。 教师引导下念出:嘀哩哩嘀哩 | 嘀哩 哩|……叽喳喳 叽喳 | 叽喳 喳|……
从和谐快乐的课堂氛围到生动多样的技能训练,这一切不仅让孩子喜欢音乐课,也让师生能够融为一体共同享受音乐的快乐。我们的音乐教学就应该在品味快乐中唱,享受快乐中演,欣赏快乐中舞。让我们为音乐课堂插上快乐的翅膀,带领着孩子们去寻找快乐,创造快乐,享受快乐。
二、开放音乐课堂,为音乐知识注入生活气息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天性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开放的音乐教学,就是不拘于一种固定的模式,让学生参与对音乐的认识与对音乐的实践。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为了让课堂成为学生充分展示生命智慧的舞台,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才华。我们教师根据儿童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少儿的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让少年儿童过自身的活动,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舞蹈等结合起来,从而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要动脑, 蹦蹦跳跳地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三、创设情境,将音乐和生活联系起来
脱离儿童生活世界的间接经验知识传授所产生的结果往往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的音乐学习情感,增进音乐学习的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中,我常常创设情境积极转变教师的角色,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平等的地位,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做游戏,努力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和课本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努力成为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例如教《小宝宝睡着了》一课中,我事先让孩子们带来了自己最喜欢的毛绒玩具,每人头上包好头巾。我说:这里有一只大摇篮,你们是50个可爱的宝宝,让我来做一回你们50个孩子的妈妈吧,轻轻地躺下,摇,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推出摇篮)我的妈妈就是这样坐在摇篮边把我摇大的。接着,我让孩子们坐在摇篮边轻轻地摇,他们立刻进入情境。你摇得多温柔啊,真是位好妈妈,我走近学生及时评价,顺便把摇篮中的娃娃奖给他。就这样,孩子们边摇边聆听,边摇边跟唱,感受到了歌曲的优美、温柔、安静,并认真、用心的思考、讨论,如何给小宝宝唱歌,哄她睡觉。
这一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激发了孩子们参与音乐活动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音乐实践的过程,感受音乐实践的必要性,让他们感受到音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展现音乐的魅力。
四、捕捉生活素材,提升学生的创编能力
低年级学生,尤其是一年级学生,教学内容主要是学唱歌曲,偶尔有创编的任务对他们来说也是很难的。首先,他们积累的词汇很少;其次,他们写字很慢,创编歌词往往要花很长时间。这样就没有时间来表演歌曲和拓展歌曲了,所以老师们常常省去了创编歌词部分。我通过不断在平行班的教学尝试中发现,其实,生活可以帮我们解决这个难题。
参考文献:
[1]谢妤.浅谈小学音乐教育的创新[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09期
[2]廖洪立.音乐节奏教学方法浅谈[J].中国校外教育.2009年08期
[3]阴建波.浅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年03期
关键词:音乐学习;感受快乐;激发活力
音乐学习本身就是一种简单快乐的事情,学习的过程应是愉快顺畅的,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首先应该让孩子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感受快乐!冼星海曾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乐记》也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为此我们可以说:音乐是使人心情舒畅、轻松快乐的最佳途径。所以,乐(yue)即是乐(le)。
林语堂说:“鹤足的挺拔之美是逃离危险的结果,熊掌的雄壮之美是捕捉食物的结果”,音乐的艺术之美也许就是陶冶情操的结果了。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在优美的旋律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其中的诗情画意,而且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音乐是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如何让音乐课乐起来、活起来是至关重要的。
长期以来,音乐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把音乐教育禁锢在固定的区域内,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热爱音乐的情感受到极大的抑制,学生学习音乐的快乐感和学生对音乐的灵感没有得到很好的激发。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灵性,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快乐和魅力,让音乐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讨、去尝试:
一、让学唱变得轻松、容易,让学生感兴趣
音乐课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前提,强调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科学认识的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然后让学生参加各种声音的模仿与模唱等音乐实践活动,变枯燥的学习为有趣的活动。下面以《娃哈哈》这节课中的若干教学设计为案例,谈谈自己是如何让孩子在音乐课上享受艺术的快乐的。
我在教学一直在尝试和探索这个问题。我发现,教学方法是学生对学唱感兴趣的关键。在特定的生活情境中教唱,会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歌曲。比如在三年级教唱《嘀哩嘀哩》的时候,时值初春,春的气息悄然而至,歌曲《嘀哩嘀哩》正好表现这一主题,学生对春天有较丰富的生活经念与知识。设计思路:整个教学过程以“春”为主题线索,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感受春天——寻找春天——歌唱春天——表现春天”这一系列的活动中进行音乐教学。然后让学生寻找春天的声音。 ①师:春天不但风景秀美,还有特有的声音呢。你听到过哪些春天的声音? 生:春天小鸟儿在歌唱。②师:小鸟儿怎么歌唱?能模仿一下吗? 生:叽喳喳嘀哩哩。③师:春天小鸟儿可高兴了,他们的叫声特别欢快,我们来学小鸟欢快的叫声。 教师引导下念出:嘀哩哩嘀哩 | 嘀哩 哩|……叽喳喳 叽喳 | 叽喳 喳|……
从和谐快乐的课堂氛围到生动多样的技能训练,这一切不仅让孩子喜欢音乐课,也让师生能够融为一体共同享受音乐的快乐。我们的音乐教学就应该在品味快乐中唱,享受快乐中演,欣赏快乐中舞。让我们为音乐课堂插上快乐的翅膀,带领着孩子们去寻找快乐,创造快乐,享受快乐。
二、开放音乐课堂,为音乐知识注入生活气息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天性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开放的音乐教学,就是不拘于一种固定的模式,让学生参与对音乐的认识与对音乐的实践。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为了让课堂成为学生充分展示生命智慧的舞台,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才华。我们教师根据儿童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少儿的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让少年儿童过自身的活动,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舞蹈等结合起来,从而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要动脑, 蹦蹦跳跳地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三、创设情境,将音乐和生活联系起来
脱离儿童生活世界的间接经验知识传授所产生的结果往往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的音乐学习情感,增进音乐学习的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中,我常常创设情境积极转变教师的角色,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平等的地位,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做游戏,努力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和课本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努力成为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例如教《小宝宝睡着了》一课中,我事先让孩子们带来了自己最喜欢的毛绒玩具,每人头上包好头巾。我说:这里有一只大摇篮,你们是50个可爱的宝宝,让我来做一回你们50个孩子的妈妈吧,轻轻地躺下,摇,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推出摇篮)我的妈妈就是这样坐在摇篮边把我摇大的。接着,我让孩子们坐在摇篮边轻轻地摇,他们立刻进入情境。你摇得多温柔啊,真是位好妈妈,我走近学生及时评价,顺便把摇篮中的娃娃奖给他。就这样,孩子们边摇边聆听,边摇边跟唱,感受到了歌曲的优美、温柔、安静,并认真、用心的思考、讨论,如何给小宝宝唱歌,哄她睡觉。
这一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激发了孩子们参与音乐活动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音乐实践的过程,感受音乐实践的必要性,让他们感受到音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展现音乐的魅力。
四、捕捉生活素材,提升学生的创编能力
低年级学生,尤其是一年级学生,教学内容主要是学唱歌曲,偶尔有创编的任务对他们来说也是很难的。首先,他们积累的词汇很少;其次,他们写字很慢,创编歌词往往要花很长时间。这样就没有时间来表演歌曲和拓展歌曲了,所以老师们常常省去了创编歌词部分。我通过不断在平行班的教学尝试中发现,其实,生活可以帮我们解决这个难题。
参考文献:
[1]谢妤.浅谈小学音乐教育的创新[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09期
[2]廖洪立.音乐节奏教学方法浅谈[J].中国校外教育.2009年08期
[3]阴建波.浅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