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论文从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出发,系统阐述了生态水利工程的分类。接着研究了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因素,生态水利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生产和生活中对生态的要求也日益渐高。因此,积极采用科学的技术、不断完善水利工程中的生态因素以及生态水利工程的管理就成为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问题。
二、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首先,保护和恢复多样化河流的原则。每条河流的形状、流水状态、土壤状态都不一,每条河流都具有多样性,因此,在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时不要只是盲目的效仿成功案例,要根据每条河流的特征进行生态水利工程建设,这样能够使河流的独特性和多样性被保留下来;其次,保持和维护河流自我恢复能力的原则;水利工程对河流环境的破坏在一定程度上由河流的自我恢复能力进行恢复,河流的自我恢复能力不仅可以减少水利工程对河流环境的破坏而且还能够减少人们对这种破坏后的人为修复,总而言之,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再次,以修复整个水域生态系统为目标的原则。河流创造的不仅仅是河流生态系统,它与周边的森林、田地、乡村、城市等还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所以在生态环境建设中,要考虑到河流与森林、田地、乡村等要素之间的关系。
1、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基本上都是在天然河道上修建的,而这样使得河流长期演化成的生态环境受到了直接的破坏,导致河流局部形态的均一化和非连续化,最终杀跌河流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得到了改变。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具体影响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水利工程的建设使得天然河道的水质水温有所改变,特别是对水库的建设。水库由于其本身的一些特性加上外界太阳的辐射使得其具有特殊的水温结构。并且由于在太阳辐射下增大了水面热量辐射值,从而使得蓄水后的坝前水温要高于天然河道水温,严重影响了鱼类的繁殖;第二,影响河流的水质。河流水速由于水利工程的建设而减小,因此,使得水、气界面交换的速率和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能力受到了降低,致使水质自净能力下降,同时,也会导致水质重金属污染严重;第三,影响气候和地质。水库的建设会导致蒸发量将比水库建成前明显增大,导致该区域的降水增多,最终使得原来的气候被改变。
2、水利工程建设对陆生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对陆生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对大量植被的破坏。水利工程建设必然会使得施工占地而破坏大量的植被,影响了陆生动物的栖息地,并且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和污水将会直接排放到附近的河道中,使得河道的理化性质得到了改变,河道岸边的爬行动物的生存环境进一步被恶化。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污染导致大量动物的被迫迁移,使得该区域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3、对当地土质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可以通过建坝蓄水、打通河道等方面保护农业用田免遭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的损坏。同时,通过雨水径流过程中的相互补充调节极大的增加了土壤中水分含量,改善了土地的肥沃程度。在水利工程的运行中,上游河流带来大量的泥沙等沉积物导致库区水位不断上升,引起库边周围地下水位的上升。再加上库区周边的气候发生变化,气温有所升高,加大了水汽蒸发量,由于库区周围土壤中的含水量明显增加,这就造成土地盐碱化现象严重。
生态水利工程是从长远出发,从生态环境的全局着手,通过科学规划和指导、河流综合管理以及传统除污技术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实现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上,满足社会经济和利益需求的同时,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
4、水利工程建设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对淹没区和工程范围内土地占用和居民迁移安置,工矿交通等基本设施的拆迁重建,以及文物古迹的保护和迁移等的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往往都是以牺牲该区域的土地、房屋、森林、城镇、工厂甚至文物古迹等,给该区域造成很大的损失。由于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导致该区域水位上升,该区域附近受到水利工程的影响,使耕地盐碱化,甚至可能成为沼泽地。同时,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导致该区域的气候发生变化,造成生物性和非生物性的疾病传播,影响人群的身体健康。可以说,为了水利工程的建设,该区域的人们就要搬迁,而對这些移民进行安置,就要进行新城规划及建设,并且利用新城的现有资源来兴办一些工厂、企业,促进移民生活,但是如果这些建设不合理,就可能造成第二次污染,产生一些新的环境问题。在我们大力建设水利工程的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水利工程建设对于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因此,我们要本着和谐发展的理念,正确处理水利工程建设与环境二者之间的关系,促使二者和谐发展。
三、生态水利工程的分类
1、替代型
在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替代型生态水利工程就是广西灵渠,它与郑国渠、都江堰齐名为世界上最为古老的运河。两千多年前,秦始皇为了运输粮饷,就命人开凿灵渠,将湘江和漓江连接贯通,成为我国古代岭南连通中原的唯一航道。它由南北两渠、大小天平、分水铧嘴、泻水天平等组成,全长三十四千米。
2、综合型
综合型的生态水利工程的代表是都江堰,它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及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完美结合起来,成为一个生态水利工程的典范。都江堰被使用了两千多年的主要原因是它将人和水的关系处理得非常好,而且还发挥着巨大的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其生态和经济的效益表现在它的灌溉作用改善了耕地的生态,将水引入城市,改善城市的水环境,另外,它还利用鱼嘴来实现正倒四六分水,也就是说洪水期四分水流入内江,六分水流入外江,枯水期六分水流入内江,四分水流入外江,这样的分水法既能防洪还能抗旱。这些生态效益其实都得益于都江堰的地理条件,也就是它的三大件:宝瓶口、鱼嘴和飞沙堰,设计师巧妙地运用自然条件完成了泄洪、分流、引水和排沙的任务。
3、直接保护改善生态型
纵观古今,我国最早的生态水利工程应当算是大禹时期的疏通九河,从历史资料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到,疏河直接保护了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此外,还有一些水利工程修建后主要承担着改善城市的水环境的任务,例如杭州西湖、大明湖等。在杭州西湖的水利工程里,我们可以看到该工程主要是将钱塘江的水引入到城市里,然后又在历代的建设里得到完善。
四、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
1、强化与生态环境的结合
在建设水利工程的时候,一定要遵循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原则。同时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正确分析人类、自然、工程之间的联系,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处理,将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程度降至最小,确保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双赢局面的实现。在建设水利工程的时候,一定要加强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保证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效益的一致发展,实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到施工、安全生产、生态环境的全面管理,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实现生态环境保护。
2、强化施工资源的综合运用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资源的综合运用与循环再生就是生产资料的应用。在实际施工中,一定要加强可再生循环施工材料的充分利用,结合循环再生原则,对施工垃圾展开相应的处理,实现变废为宝,有效提高工程经济效益,保护生态环境。比如,在建设水利工程的时候,可以利用废渣填充沟地,降低水利工程造价,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生态效益,保护生态环境。
3、强化施工与环境互补
在建设水利工程的时候,可以与生态环境保护进行协调发展,实现互补,建立平等的关系。比如,在建设水利工程的时候,会利用一些土地资源,进行工程基础施工,挖出一些废渣,如果不能进行及时的运用,就会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在工程生产与运行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占用土地资源的情况,进行一些生活场所的建设。如果单独考虑这两种情况,就会导致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如果将两者进行综合考虑,就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共生利用,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还可以有效减少工程生产成本,实现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4、合理利用主体空间
主体空间利用指的就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总体布置施工区域空间组织出现问题。在合理利用主体空间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对施工现场土地资源的规划,控制水流流速,降低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水利工程施工的全面规划,制定合理、科学的施工方案,保证水利工程施工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五、结束语
生态因素作为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工作之一。对生态水利工程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将生态管理融合到项目管理工作中。
参考文献
[1]洪浩波.浅谈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生态水利工程[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
[2]田丰.水利工程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1
[3]吴海莲,刘生明,多杰扎西.黄河源区生态环境形势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1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因素,生态水利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生产和生活中对生态的要求也日益渐高。因此,积极采用科学的技术、不断完善水利工程中的生态因素以及生态水利工程的管理就成为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问题。
二、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首先,保护和恢复多样化河流的原则。每条河流的形状、流水状态、土壤状态都不一,每条河流都具有多样性,因此,在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时不要只是盲目的效仿成功案例,要根据每条河流的特征进行生态水利工程建设,这样能够使河流的独特性和多样性被保留下来;其次,保持和维护河流自我恢复能力的原则;水利工程对河流环境的破坏在一定程度上由河流的自我恢复能力进行恢复,河流的自我恢复能力不仅可以减少水利工程对河流环境的破坏而且还能够减少人们对这种破坏后的人为修复,总而言之,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再次,以修复整个水域生态系统为目标的原则。河流创造的不仅仅是河流生态系统,它与周边的森林、田地、乡村、城市等还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所以在生态环境建设中,要考虑到河流与森林、田地、乡村等要素之间的关系。
1、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基本上都是在天然河道上修建的,而这样使得河流长期演化成的生态环境受到了直接的破坏,导致河流局部形态的均一化和非连续化,最终杀跌河流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得到了改变。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具体影响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水利工程的建设使得天然河道的水质水温有所改变,特别是对水库的建设。水库由于其本身的一些特性加上外界太阳的辐射使得其具有特殊的水温结构。并且由于在太阳辐射下增大了水面热量辐射值,从而使得蓄水后的坝前水温要高于天然河道水温,严重影响了鱼类的繁殖;第二,影响河流的水质。河流水速由于水利工程的建设而减小,因此,使得水、气界面交换的速率和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能力受到了降低,致使水质自净能力下降,同时,也会导致水质重金属污染严重;第三,影响气候和地质。水库的建设会导致蒸发量将比水库建成前明显增大,导致该区域的降水增多,最终使得原来的气候被改变。
2、水利工程建设对陆生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对陆生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对大量植被的破坏。水利工程建设必然会使得施工占地而破坏大量的植被,影响了陆生动物的栖息地,并且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和污水将会直接排放到附近的河道中,使得河道的理化性质得到了改变,河道岸边的爬行动物的生存环境进一步被恶化。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污染导致大量动物的被迫迁移,使得该区域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3、对当地土质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可以通过建坝蓄水、打通河道等方面保护农业用田免遭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的损坏。同时,通过雨水径流过程中的相互补充调节极大的增加了土壤中水分含量,改善了土地的肥沃程度。在水利工程的运行中,上游河流带来大量的泥沙等沉积物导致库区水位不断上升,引起库边周围地下水位的上升。再加上库区周边的气候发生变化,气温有所升高,加大了水汽蒸发量,由于库区周围土壤中的含水量明显增加,这就造成土地盐碱化现象严重。
生态水利工程是从长远出发,从生态环境的全局着手,通过科学规划和指导、河流综合管理以及传统除污技术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实现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上,满足社会经济和利益需求的同时,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
4、水利工程建设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对淹没区和工程范围内土地占用和居民迁移安置,工矿交通等基本设施的拆迁重建,以及文物古迹的保护和迁移等的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往往都是以牺牲该区域的土地、房屋、森林、城镇、工厂甚至文物古迹等,给该区域造成很大的损失。由于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导致该区域水位上升,该区域附近受到水利工程的影响,使耕地盐碱化,甚至可能成为沼泽地。同时,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导致该区域的气候发生变化,造成生物性和非生物性的疾病传播,影响人群的身体健康。可以说,为了水利工程的建设,该区域的人们就要搬迁,而對这些移民进行安置,就要进行新城规划及建设,并且利用新城的现有资源来兴办一些工厂、企业,促进移民生活,但是如果这些建设不合理,就可能造成第二次污染,产生一些新的环境问题。在我们大力建设水利工程的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水利工程建设对于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因此,我们要本着和谐发展的理念,正确处理水利工程建设与环境二者之间的关系,促使二者和谐发展。
三、生态水利工程的分类
1、替代型
在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替代型生态水利工程就是广西灵渠,它与郑国渠、都江堰齐名为世界上最为古老的运河。两千多年前,秦始皇为了运输粮饷,就命人开凿灵渠,将湘江和漓江连接贯通,成为我国古代岭南连通中原的唯一航道。它由南北两渠、大小天平、分水铧嘴、泻水天平等组成,全长三十四千米。
2、综合型
综合型的生态水利工程的代表是都江堰,它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及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完美结合起来,成为一个生态水利工程的典范。都江堰被使用了两千多年的主要原因是它将人和水的关系处理得非常好,而且还发挥着巨大的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其生态和经济的效益表现在它的灌溉作用改善了耕地的生态,将水引入城市,改善城市的水环境,另外,它还利用鱼嘴来实现正倒四六分水,也就是说洪水期四分水流入内江,六分水流入外江,枯水期六分水流入内江,四分水流入外江,这样的分水法既能防洪还能抗旱。这些生态效益其实都得益于都江堰的地理条件,也就是它的三大件:宝瓶口、鱼嘴和飞沙堰,设计师巧妙地运用自然条件完成了泄洪、分流、引水和排沙的任务。
3、直接保护改善生态型
纵观古今,我国最早的生态水利工程应当算是大禹时期的疏通九河,从历史资料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到,疏河直接保护了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此外,还有一些水利工程修建后主要承担着改善城市的水环境的任务,例如杭州西湖、大明湖等。在杭州西湖的水利工程里,我们可以看到该工程主要是将钱塘江的水引入到城市里,然后又在历代的建设里得到完善。
四、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
1、强化与生态环境的结合
在建设水利工程的时候,一定要遵循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原则。同时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正确分析人类、自然、工程之间的联系,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处理,将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程度降至最小,确保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双赢局面的实现。在建设水利工程的时候,一定要加强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保证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效益的一致发展,实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到施工、安全生产、生态环境的全面管理,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实现生态环境保护。
2、强化施工资源的综合运用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资源的综合运用与循环再生就是生产资料的应用。在实际施工中,一定要加强可再生循环施工材料的充分利用,结合循环再生原则,对施工垃圾展开相应的处理,实现变废为宝,有效提高工程经济效益,保护生态环境。比如,在建设水利工程的时候,可以利用废渣填充沟地,降低水利工程造价,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生态效益,保护生态环境。
3、强化施工与环境互补
在建设水利工程的时候,可以与生态环境保护进行协调发展,实现互补,建立平等的关系。比如,在建设水利工程的时候,会利用一些土地资源,进行工程基础施工,挖出一些废渣,如果不能进行及时的运用,就会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在工程生产与运行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占用土地资源的情况,进行一些生活场所的建设。如果单独考虑这两种情况,就会导致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如果将两者进行综合考虑,就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共生利用,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还可以有效减少工程生产成本,实现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4、合理利用主体空间
主体空间利用指的就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总体布置施工区域空间组织出现问题。在合理利用主体空间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对施工现场土地资源的规划,控制水流流速,降低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水利工程施工的全面规划,制定合理、科学的施工方案,保证水利工程施工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五、结束语
生态因素作为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工作之一。对生态水利工程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将生态管理融合到项目管理工作中。
参考文献
[1]洪浩波.浅谈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生态水利工程[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
[2]田丰.水利工程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1
[3]吴海莲,刘生明,多杰扎西.黄河源区生态环境形势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