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服装美感 提高审美意识

来源 :考试·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hq5166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服装设计首先要满足人的生存需要。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服装的美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论文通过分析服装美感心理的性质和特点,唤起人们对美感的认识。在追求美的同时提高对服装的审美意识,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关键词:服装美感;感性和理性的统一;美感的唤起;审美意识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061-02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要在众多的服装中找到自己喜爱的服装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由于人的体形、年龄、性格、职业等不同,在挑选服装时的情感也是不同的。那么如何用自己对服装的美感,展现独特的审美意识,体现自己的素质与内涵呢?首先我们就从服装美感的心理说起。
  1服装美感心理的性质和特点
  所谓服装美感心理是指人们在服装美的欣赏和创造中所体验到的美的、愉悦的心理感受,常在多种心理过程的作用下,伴随一定的情感和态度体验。服装美感心理是一种多重的感受。
  1.1服装美感是人对服装客观美的能动反应
  服装以其色彩、结构、轮廓对所接触的人形成一定刺激,人在接受了这个刺激后,会做出反应,伴随着一定的情感体验,而这种美的情感体验往往是由于对某种他本身所需要的美的服装与现实中的服装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关系,被欣赏者所认识,于是美感产生了。只有一定的服装存在,并且这种服装与人的某种需要相联系时,人的美感心理才发生,所以说这是一个主观能动的过程。
  1.2服装美感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
  与纯艺术的美或纯功利的美都不同,服装的美感只有在人们对于服装的多种需要或认识之间达到了均衡时才能发生。不单在感性上引起了愉悦,而且通过认知加工可以断定某样式与穿着人、与时代背景、与微观环境因素等多方面都一致时,才在这种适合的认识中体验到服装的美感。
  1.3服装美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服装美感由于受个人心理认知模式所支配,一经形成就较巩固。人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会不自觉地以这种心理认知模式去接纳和评价服装与服装行为。由于服装美感是由个体的带有情感和态度表征的经验所引起,所以要想改变一个人的服装美感,一是以一种新经验的重新组织进而形成新的心理认知模式来替换,如通过文字材料学习,可以改变对某种服装的评价标准。二是可以改变服装或服装行为所依随的心理体验的性质,如你对西服有丰富的积极美感,但你穿上西服去运动或去劳动时,则会使你对西服的不方便行的认识加强,产生反感,如果你在以后的生活中,用方便来衡量西服,则会使你对西服的美感消退。
  1.4服装美感对对象的依存性
  在穿着统一服装或表现出统一服装行为时,不同年龄、容貌、体形、职业及熟人,会带来不同程度或性质的心理体验。这种美感体验可以是服装行为人自己的,也可以是对他人服装行为的感受。
  2服装美感的唤起
  服装的多种特定可以引起人们的联想,首先服装的色彩会给人们充分联想的机会。由于生活经验不同,同一色彩会激发起人们不同的联想,一般来讲,色彩的心理感受具有共性,见到绿色会体验到欣欣向荣,进而心情愉快,看到红色会想到太阳,会体验到温暖与力量,进而精神振奋。色彩联想存在的个性因素表现为民族色彩偏爱或个人色彩偏爱。民族色彩偏爱还是比较容易了解,在服装创造或审美中也比较容易把握,但个人的色彩偏爱就往往复杂无律。个人色彩偏爱的形成可能仅仅是一个原因造成,也可能是在长期生活中慢慢形成的。一个女孩对红色情有独钟,是从她喜爱的男孩送给她一条品质优良的红色围巾开始,于是触景生情、睹物思人,形成固定的联想,这红色也就成了她所偏爱的颜色了。每个人都可能有这样的经历与感受。如果一个人的色彩偏爱是慢慢形成的,就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一个女孩形成对黑色的偏爱,可能是因为她有一件黑色的衣服曾博得她所喜爱的人的赞美;也可能是因为她体形偏胖,经验告诉她适合黑色,进而偏爱黑色;也可能是她所崇拜的某个人有黑色偏爱,进而她也喜爱黑色;还可能流行色是黑色,她也不自觉地感染而喜爱黑色。原因很多,所以分析和掌握比较复杂。但在人的服装行为中却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一件其他方面都很满意的服装,可能由于缺少自己所喜爱的颜色而放弃;而有时对于服装其他方面不太满意,却可能由于颜色可人而促成购买行为。联想的中介力量很强大。
  3服装美与情感
  服装是变化莫测的,而追求服装的行为主体同样是变化多端的,如女人曾被戏称为"感情的动物",说明女人的情感变化波动很大。在人的购衣行为中,情感起到的作用有时会大于理解。"一件倾心"是很常见的,冲动购买也不是新鲜事。可见情感对人行为的促动作用。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特殊的反映形式,是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体验。在人们对服装的感知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喜爱或不喜爱的态度,同时伴随的就是高兴或无所谓以至于厌恶的情感体验。作用于人的刺激的特征都会引起人的情感反应,如服装的视觉感受、触觉感受、冷暖感受、松紧感等,都会同时导致不同的情感体验,进而影响人的服装行为。
  情感影响人的着装行为在于情感具有两极性,即情感无论西欧那个任何方面进行分析都可以分成向、背两方面,如肯定-否定;满意-不满意;愉快-不愉快等等。这些两极性可能同时存在与一件事物中,如看见一件服装感到色彩很合心意,那么就会在体验到愉快的同时,感到满意。这些两极性有时是对立存在于一件事物中的,如对一件服装很满意的,但对服装的价格却持否定的态度。
  人们在选择服装的过程中,在服装中体验自己所追求的情感也是服装行为的另一个目的。不同年龄、职业、性别、爱好的人,情感需求倾向不同,他们在服装的选购中自然地以自己情感需求的满足为出发点。人们如果想利用服装这种无声的语言信号传达他们意欲传达的信息时,就会以服装为中介。服装的品牌如果以传达一种情感、一个人行为内涵,那么就会博得人们的共鸣,使品牌定位成功。如一个衬衫定为"清泉"牌,表达了一种自然清纯、流畅自由、洁净透明的内涵,人们在选购、穿着时,都自然地把服装的这种品德与人的个性相联系,使人们在服装中找到一种情感的表白。以此表达人们不能用语言表达的情感,以这种方式在消费者的心目中定位,利用的就是人情感的特点。对某种服装或某些服装行为模式的一贯认可,也是一种情感表现,即情有独钟。   4服装审美的发展
  审美作为一种意识通过人这一载体在服装审美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人们对服饰的审美活动的意识包含在人们对服饰的选择、试穿和评议等一系列的活动中,从而得出审美的结果。
  东方审美观以中国为代表。中国审美观以其传统的古典美学而著称于世。中国的"美"注重精神上的享受,富有韵味,打着"礼"的旗号注重雅致。就中国的各个历史时期来看,其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艺术越发达,服装的发展也就越兴盛。服装成为一个历史时期的印记和镜子,记录了岁月的沧桑和演变。唐服的华丽精美、旗袍的雅俗共赏,都体现了各自鲜明的时代特征。由此我们发现,"服装审美"是人类对物质社会的精神折射和心理表达,是一种精神的结晶。
  服装审美在各个时代的标准是不断变化的。当时代变革、观念更迭时,人们对于服装有时会出现相反的审美心态。比如,中国女性穿裤子是件平常事,自清代以后裤子就是中国妇女的日常服装。但在欧美国家妇人穿裤子却是件大事,大到要通过立法才能解决的程度。1932年,著名的美国影星马莲·底特瑞琪因穿长裤在巴黎街头行走,竟被抓到警察局要以"有伤风化罪"拘留。后因女权分子去警察局外示威游行,迫于压力,警察局才不得已释放了她。二战时期,这个一直令卫道士伪君子头痛的问题终于应刃而解。成千上万的妇女走上以前只属于男人专有的工作岗位。战争的严酷,工作的方便,令这些妇女自然而然的穿起了裤子。这时裤子才成为日常女装,历史性的在时装王国占一席之地。
  从四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裤子开始成为日常装。审美终于向健康和文明迈进了一大步。
  七十年代喇叭裤恐怕是又一次审美意识的创新。喇叭裤流行广,持续久,其最关键之处在于对中国的影响。经过文化大革命几十年禁锢的青少年几乎是不假思索的接受了这种时装,并且以极大的勇气穿出去。自此以后,国际流行开始进入中国的大都市,中国也开始进入国际时装循环。
  我们可以通过服装审美来了解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了解当代社会。服装审美成为现代人精神状态的体现,成为美化生活,美化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成为衡量个人生存方式与社会生活方式的主要尺度。这样,作为时代产物,生活宠儿的"服装审美观"就出现了的。具体来说,服装审美属于服饰美学的范畴,它是研究审美对象,审美意识的特征,本质,规律等,揭示审美对象,审美意识发生发展的历史线索,得出总结。
  5提高服装审美的意识
  审美是与实用辨证统一的,这也是服装审美的根本性,是衡量服装审美的准则。这个本质和标准不仅反映了人类造物的根本要求和终极目的,规范着人们的造物行为和思想,而且决定着服装审美的适宜之度,决定着服装形象的整体标准。自从人类开始把自己的智慧、才能通过一定物质形态的创造,使之成为一件工艺之物时,这种本质就随物而存在了。其他只是实用与审美的比重倾向哪一方偏重一些而已。服装美感因装饰的程度而有各种层次性和阶段性。实和服饰,是为实用服务的,装饰是有限的,是第二位的;创意服饰,则是以服饰为主要目的,装饰是第一位的。这种变化是随着物的功能性转移而发生的变化,而审美的倾向也应随之变化。
  审美价值来源于人类从精神上对未来的追求和对生命价值的肯定,是人类感性力量的外在表现形式。服饰实用功能和价值是一个理性建构,赋予我们服饰的适宜性、适时性。而服饰的审美形式则以感性的方式,实现着人自身对最佳生存方式和精神的追求,是人类情感、生命力及希望的表达。我们要研究服装审美,就要弄清,它是为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要的实用性与为满足人民精神生活需要的审美性的结合。寓审美于实用之中,融实用于审美之内,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对于当今各种各样的时髦服装样式的接受,首先这种样式要激发起人们的兴趣,满足此时人们的审美心理,符合此时人们的价值倾向,然后再在其中表现出来。尽管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审美标准,但对人来说,在审美中依然存在一定的共同特点,即审美心理特点。结合不同时代背景,分析这个时代当中人的多种心理特点,就可以大致把握人们的审美倾向了。
  参考文献
  [1]苗莉《服装心理学》中国纺织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要:良好职业态度的养成是顶岗实习学生学习的重要任务和目标,团体心理辅导以其特有的功能使其成为顶岗实习学生养成正确职业态度的有效途径,成长性团体心理辅导方式是团体心理辅导促进顶岗实习学生养成良好职业态度的主要方式。  关键词:心理辅导; 学生; 职业态度; 养成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066-02  从心理发展角度来看,参与顶岗实习的学
期刊
摘要:中职学生同其它学生一样,在成长的旅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各种成长的烦恼、困惑、挫折、坎坷,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一般不愿与同学、老师、家长进行沟通,老师们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对他们的困惑进行解答,这给学生的成长带来了许多困难,而班主任是学生最信赖的人之一,就有责任义务对学生的心理进行辅导,文章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心理辅导; 中职班主任; 应用探究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安顺市高中数学新课程在2010年秋季的正式实施,通过实施状况的调查,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转变评价方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等解决措施。  关键词:安顺市; 高中; 数学新课程 ;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045-02  贵州省安顺市于2010年秋季开始全面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之一,一年
期刊
摘要:教师对于学生持久的吸引力,就在于这个教师独特的个人魅力。这种魅力是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体:优雅的仪表、丰富的学识、高超的教学艺术和真挚的情感。只有一个颇具个人魅力的教师,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乐而从之",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亲和力;优雅; 高超;真挚; 魅力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065-01  "亲其师
期刊
摘要:本文试图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切入,以提高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开展多种形式的寝室文化活动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寝室文化建设道路。  关键词:大学寝室;自主性;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069-01  寝室不仅是大家的栖息之地,更是一个充满丰富乐趣的地方。寝室作为同学们相对稳定和集中的
期刊
摘要:文章以职业教育为背景,基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渗透到基础英语教学之中的教学模式改革,行业英语向基础英语渗透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得到加强,学生既能学到语言知识,又提高了在真实语境中的交际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未来岗位的职业能力。同时也实现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所以,如何切实地开展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将高职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有机融合,对于有效培养和提升高职生的英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078-02  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也是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迫切任务。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课堂,课堂教学应该要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总是存在着不尽人意之处,稍作归纳,便会发现"传统课堂"存在着如下弊端。  1传统课堂的弊端  在中学阶段,由于受到升学率和高考指
期刊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通过由课程具体体现的。课程问题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问题。通过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项目立项建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形成教学成果。  关键词:调研;课程建设;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056-01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我校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是面向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086-01  中考政治小论文也是议论文,但又不同于语文里的议论文。为什么呢?因为它一是篇幅短小,二是要结合政治观点和背景材料,考生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写出政治性强,旗帜鲜明,短小精悍,结构完整,论点突出,说明力强的小论文,这就要了解它的写作技巧。  1中考政治小论文具有以下特征  1.1观点鲜明,政治性强,追踪社
期刊
摘要:新课改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教学改革体现了时代特点,内容程删减了传统教材中的繁、旧、难的内容,更加注重感性材料的呈现。从对学生的要求来讲。新课程更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为了更好的促进改革的发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作为政治课的教师首先必须在教学方法上面有所创新,本文就初中政治新课改教学模式下教学方法的探索浅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