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勇,掌管超过20万亿元央企资产的国资委主任,一直被外界视为“国务院各部委里最富有的掌门”。
然而,履新两年多,这位以低调著称的官员,极少接受媒体专访。他温和而低调,喜欢和基层员工握手,见到劳模不忘鞠上一躬。那个能够在“三聚氰胺”等敏感事件中废旧立新,做多说少的王勇一直没有变过。
也正是因为这种特质,在国资委主任的位置上,他被赋予了更多的期望。
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国企利润增长快速放缓,成本居高不下,中国的国企正在遭遇十年来罕见的寒流冲击。
为求缓解难题,酝酿中的《国资法》等方案都被排上日程。2012年6月,国家审计署公布了对15家央企2010年度审计结果,其中不乏收入分配失衡、私有化等风险问题,剑指内部管理。
面对这些严峻形势,国资委主任王勇强调,国企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收入增速减缓和成本费用进一步提高。有些行业更是遭遇到需求下滑、成本上升的叠加。他认为,也是这些因素给国有企业带来了机遇。
“提升管理和苦练内功的时候到了!”王勇如是说。
《财经国家周刊》:2012年1-6月,包括央企和地方国企在内的国有企业经济出现了多年以来少有的严峻挑战,企业的利润出现了下降,请问如何应对?
王勇:当前,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错综复杂。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剧烈变化,金融危机还在发展蔓延,地缘政治更趋复杂,贸易保护主义持续升温,国际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增长动力明显减弱,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
除此之外,国内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很突出,出现了外部需求持续疲软、内需增长缓慢等多重因素叠加的状况。
在这种形势下,一些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容易被掩盖、被忽视的薄弱环节和深层次问题更加显露出来,对中央企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带来严峻挑战。通过管理提升找出风险点、止住出血点,从管理中要效益、出质量,对继续保持中央企业生产经营平稳运行良好势头至关重要。
实践表明,宏观经济形势趋紧,正是企业加强管理,提升管理水平的有利时机,既对企业解决矛盾和问题形成倒逼压力,又为企业强化管理创造相对好的环境。同时,在这个时候进行管理变革,阻力和成本相对降低,变革的效果可能更好。一些中央企业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通过强化管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成功化危为机,实现新发展的成功案例,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当前开展管理提升活动对企业应对复杂形势、保持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强化管理来降低成本、提升效益,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财经国家周刊》:“十二五”期间,央企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是什么?您刚才提到通过强化管理来降低成本,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差距主要在哪里?
王勇:中央企业“十二五”改革发展核心目标,概括起来就是“做强做优、世界一流”。这一目标是基于中央企业的地位和作用,立足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所提出来的。没有一流的管理就不会有一流的企业。
总的看,中央企业存在的差距是相当大的,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
在基础管理方面,总部高效管控能力薄弱,流程不顺、标准不一、信息不畅、集而不团、管而不控的现象普遍存在;
在管理创新方面,中央企业基本还处在模仿阶段,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在投资并购方面,一些中央企业花巨资收购项目或资产后,资源整合和有效管理力度不够,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没有得到有效提升。甚至有的企业规模扩大了,管理水平跟不上,带来较大的经营风险;
在管理信息化方面,世界一流企业整个业务流程都实行信息化管理,财务结算、业务办理已经实现全球联网运行。大多数中央企业尚未形成全集团统一、高效的管理信息系统,业务流程和控制活动上线水平低,存在大量信息孤岛,未能很好发挥信息化在经营管理上的支撑作用;
在国际化经营管理方面,跨国企业的跨国指数一般在50%以上,而中央企业跨国指数还比较低,在全球布局、整合全球资源、打造全球产业链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
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我们不仅在规模、装备、技术等硬实力方面存在差距,在管理、品牌、人才等软实力方面差距更大。
《财经国家周刊》:您多次提到,今年是“十二五”时期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也是中央企业进一步做强做优的关键时期。那么如何做强做优,国资委在提升管理方面有何打算?
王勇: “十二五”时期,中央企业要努力实现发展模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发展方法从外延式向内涵式转变,发展手段从依赖数量的扩张向质量和效益并举转变。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是两个关键因素。
近年来,加强科技创新已经得到各方面高度重视,相比之下,加强管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显得更为突出。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必须建立在对管理坚持不懈的重视和强化上,企业转变发展方式首先要在管理上转型升级。
经过多年改革发展,中央企业的整体实力得到增强,管理水平得到提高,一批企业在生产规模、市场占有等方面已经跃居世界前列,初步具备了与世界先进企业同台竞争的基础。但一些企业在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并未带来效益和现金流同步增长,发展方式仍很粗放,治理模式、组织架构、业务流程、运行机制、管控体系不能完全适应企业发展需要。
中央企业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发挥引领和表率作用,必须把提升管理水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扎实抓好,常抓不懈,通过强化管理促进转型升级,真正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然而,履新两年多,这位以低调著称的官员,极少接受媒体专访。他温和而低调,喜欢和基层员工握手,见到劳模不忘鞠上一躬。那个能够在“三聚氰胺”等敏感事件中废旧立新,做多说少的王勇一直没有变过。
也正是因为这种特质,在国资委主任的位置上,他被赋予了更多的期望。
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国企利润增长快速放缓,成本居高不下,中国的国企正在遭遇十年来罕见的寒流冲击。
为求缓解难题,酝酿中的《国资法》等方案都被排上日程。2012年6月,国家审计署公布了对15家央企2010年度审计结果,其中不乏收入分配失衡、私有化等风险问题,剑指内部管理。
面对这些严峻形势,国资委主任王勇强调,国企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收入增速减缓和成本费用进一步提高。有些行业更是遭遇到需求下滑、成本上升的叠加。他认为,也是这些因素给国有企业带来了机遇。
“提升管理和苦练内功的时候到了!”王勇如是说。
《财经国家周刊》:2012年1-6月,包括央企和地方国企在内的国有企业经济出现了多年以来少有的严峻挑战,企业的利润出现了下降,请问如何应对?
王勇:当前,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错综复杂。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剧烈变化,金融危机还在发展蔓延,地缘政治更趋复杂,贸易保护主义持续升温,国际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增长动力明显减弱,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
除此之外,国内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很突出,出现了外部需求持续疲软、内需增长缓慢等多重因素叠加的状况。
在这种形势下,一些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容易被掩盖、被忽视的薄弱环节和深层次问题更加显露出来,对中央企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带来严峻挑战。通过管理提升找出风险点、止住出血点,从管理中要效益、出质量,对继续保持中央企业生产经营平稳运行良好势头至关重要。
实践表明,宏观经济形势趋紧,正是企业加强管理,提升管理水平的有利时机,既对企业解决矛盾和问题形成倒逼压力,又为企业强化管理创造相对好的环境。同时,在这个时候进行管理变革,阻力和成本相对降低,变革的效果可能更好。一些中央企业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通过强化管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成功化危为机,实现新发展的成功案例,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当前开展管理提升活动对企业应对复杂形势、保持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强化管理来降低成本、提升效益,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财经国家周刊》:“十二五”期间,央企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是什么?您刚才提到通过强化管理来降低成本,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差距主要在哪里?
王勇:中央企业“十二五”改革发展核心目标,概括起来就是“做强做优、世界一流”。这一目标是基于中央企业的地位和作用,立足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所提出来的。没有一流的管理就不会有一流的企业。
总的看,中央企业存在的差距是相当大的,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
在基础管理方面,总部高效管控能力薄弱,流程不顺、标准不一、信息不畅、集而不团、管而不控的现象普遍存在;
在管理创新方面,中央企业基本还处在模仿阶段,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在投资并购方面,一些中央企业花巨资收购项目或资产后,资源整合和有效管理力度不够,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没有得到有效提升。甚至有的企业规模扩大了,管理水平跟不上,带来较大的经营风险;
在管理信息化方面,世界一流企业整个业务流程都实行信息化管理,财务结算、业务办理已经实现全球联网运行。大多数中央企业尚未形成全集团统一、高效的管理信息系统,业务流程和控制活动上线水平低,存在大量信息孤岛,未能很好发挥信息化在经营管理上的支撑作用;
在国际化经营管理方面,跨国企业的跨国指数一般在50%以上,而中央企业跨国指数还比较低,在全球布局、整合全球资源、打造全球产业链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
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我们不仅在规模、装备、技术等硬实力方面存在差距,在管理、品牌、人才等软实力方面差距更大。
《财经国家周刊》:您多次提到,今年是“十二五”时期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也是中央企业进一步做强做优的关键时期。那么如何做强做优,国资委在提升管理方面有何打算?
王勇: “十二五”时期,中央企业要努力实现发展模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发展方法从外延式向内涵式转变,发展手段从依赖数量的扩张向质量和效益并举转变。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是两个关键因素。
近年来,加强科技创新已经得到各方面高度重视,相比之下,加强管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显得更为突出。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必须建立在对管理坚持不懈的重视和强化上,企业转变发展方式首先要在管理上转型升级。
经过多年改革发展,中央企业的整体实力得到增强,管理水平得到提高,一批企业在生产规模、市场占有等方面已经跃居世界前列,初步具备了与世界先进企业同台竞争的基础。但一些企业在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并未带来效益和现金流同步增长,发展方式仍很粗放,治理模式、组织架构、业务流程、运行机制、管控体系不能完全适应企业发展需要。
中央企业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发挥引领和表率作用,必须把提升管理水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扎实抓好,常抓不懈,通过强化管理促进转型升级,真正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内涵式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