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许多校长的回答是师资问题。这次课程改革是对原有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观念的彻底变革,是对原有课程哲学观和价值观的重大调整,冲击了教师所熟悉和运用的传统教学,期待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同时也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促使教师及其管理者在教育实践中作出适宜的回应。
新课改对广大中小学教师带来的挑战是明显的,师范院校也受到很大的冲击,首先,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课程意识,转变课程观念。教师不再是单纯的课程实施者,而且是课程的参与者,包括课程的开发。其次,新课程的综合化和课程向学生的经验回归趋势,要求教师提高课程的实施能力,单纯的传授书本知识不能完成教学任务,也不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第三,新课程要求教师是研究者,理论研究并不是科学家和理论工作者的专利,教师也要为理论发展做出贡献。课程实施不仅仅是执行专家、学者的指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要体现自身的理论价值。现代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学活动的各个领域。所以,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教育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并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一句话,新课程的成功实施,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师的行为模式上作出重大调整,转变自身角色,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要打破“教师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做高高在上的拥有知识的权威者。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并且要善于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的、探究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上不搞“一言堂”,不搞“师道尊严”。
教师作为课程的开发者,新课程要求教师参与课程的决策、开发、实施的全过程,把课程的开发作为教师专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份。课程开发既包括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二次开发”,要有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彰显课程实施的个性化;也包括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充分体现出教师是开发校本课程的主体,而主要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者、组织者和决策者。
教师作为研究者是新课程的内在要求。教师要重新审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积极的反思,成为反思性实践者,从而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丰富和完善教育理论内容,作出自己的理论贡献。
新课程对教师的挑战,促使教师角色的转变,从而引发了师资发展及其管理的变革。师资发展的管理是指学校管理者通过对师资的管理活动,使师资发展的整体结构趋于平衡与和谐,最大程度地发挥师资的作用,实现课程功能。所谓师资发展的整体结构是指教师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等诸多方面比例协调,配置合理。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师专业结构。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二是教师的自主发展。
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是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本位”思想出发的,强调以学校为整体,从学校专业发展配置的需要出发,推动教师专业发展,而不是指个别教师的再教育或训练。原因有三:第一,学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场所,任何教师离开所在学校就没有教师专业的发展,而且在学校情境中有利于教育理论向实践的转化。第二,教师专业发展是基于教师和学校发展的需要,以此确定专业发展的活动内容及途径。强调以校为本,同时也尊重教师的需要,与以人为本是统一的。第三,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是长期持续的过程,符合终身教育的发展观。
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活动和实现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管理者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合理规划,使之为教师专业的发展服务,例如:教学改革的实验,校本课程的开发,来校专家的讲座,老教师对新教师的帮辅,观摩与研讨活动,公开课与讲课比赛,校内外经验交流,教育科研活动等。其中,学校积极进行课程与教学改革实验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学校借此之机更新教师知识结构,培养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也是推动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校本课程的开发使教师拥有了更多的课程权利,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为完成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师必然内在地要求学习相关的课程知识,培养课程开发的技能,增强对课程的责任感,即分享权利和责任,又带来成就感和满足感,是教师不断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的自主发展就是教师在学校情境中根据自我发展和学校发展的需要,自主地确定发展目标、开发和利用学习资源、设计发展策略、评价学习结果的一种专业发展方式。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自主发展强调个体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自律与自觉。留有充分的发展空间让教师自主发展是校长“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的重要体现,是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性化、人性化的体现。教师的自主发展强调教师要有主动发展的意向,要将自己的专业发展过程和教学实践作为反思的对象,从而确定发展的目标。管理者重在培植教师自主发展的内驱力。设计发展策略是教师自主发展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时间的规划、方法的选择、过程的安排。管理者应积极创造条件,提供应有的支持,并与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统筹兼顾、合理运行。
总之,师资问题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问题。新课程既对教师专业发展带来了冲击,也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应借此契机根据学校和教师发展的需要开展教师专业发展活动,促进学校师资的整体结构趋于平衡与和谐,最大程度地实现新课程的功能。师范院校担负着基础教育师资与管理的培训任务,同样也要做出相应的变革,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新课改对广大中小学教师带来的挑战是明显的,师范院校也受到很大的冲击,首先,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课程意识,转变课程观念。教师不再是单纯的课程实施者,而且是课程的参与者,包括课程的开发。其次,新课程的综合化和课程向学生的经验回归趋势,要求教师提高课程的实施能力,单纯的传授书本知识不能完成教学任务,也不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第三,新课程要求教师是研究者,理论研究并不是科学家和理论工作者的专利,教师也要为理论发展做出贡献。课程实施不仅仅是执行专家、学者的指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要体现自身的理论价值。现代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学活动的各个领域。所以,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教育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并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一句话,新课程的成功实施,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师的行为模式上作出重大调整,转变自身角色,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要打破“教师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做高高在上的拥有知识的权威者。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并且要善于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的、探究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上不搞“一言堂”,不搞“师道尊严”。
教师作为课程的开发者,新课程要求教师参与课程的决策、开发、实施的全过程,把课程的开发作为教师专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份。课程开发既包括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二次开发”,要有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彰显课程实施的个性化;也包括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充分体现出教师是开发校本课程的主体,而主要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者、组织者和决策者。
教师作为研究者是新课程的内在要求。教师要重新审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积极的反思,成为反思性实践者,从而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丰富和完善教育理论内容,作出自己的理论贡献。
新课程对教师的挑战,促使教师角色的转变,从而引发了师资发展及其管理的变革。师资发展的管理是指学校管理者通过对师资的管理活动,使师资发展的整体结构趋于平衡与和谐,最大程度地发挥师资的作用,实现课程功能。所谓师资发展的整体结构是指教师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等诸多方面比例协调,配置合理。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师专业结构。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二是教师的自主发展。
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是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本位”思想出发的,强调以学校为整体,从学校专业发展配置的需要出发,推动教师专业发展,而不是指个别教师的再教育或训练。原因有三:第一,学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场所,任何教师离开所在学校就没有教师专业的发展,而且在学校情境中有利于教育理论向实践的转化。第二,教师专业发展是基于教师和学校发展的需要,以此确定专业发展的活动内容及途径。强调以校为本,同时也尊重教师的需要,与以人为本是统一的。第三,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是长期持续的过程,符合终身教育的发展观。
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活动和实现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管理者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合理规划,使之为教师专业的发展服务,例如:教学改革的实验,校本课程的开发,来校专家的讲座,老教师对新教师的帮辅,观摩与研讨活动,公开课与讲课比赛,校内外经验交流,教育科研活动等。其中,学校积极进行课程与教学改革实验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学校借此之机更新教师知识结构,培养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也是推动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校本课程的开发使教师拥有了更多的课程权利,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为完成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师必然内在地要求学习相关的课程知识,培养课程开发的技能,增强对课程的责任感,即分享权利和责任,又带来成就感和满足感,是教师不断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的自主发展就是教师在学校情境中根据自我发展和学校发展的需要,自主地确定发展目标、开发和利用学习资源、设计发展策略、评价学习结果的一种专业发展方式。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自主发展强调个体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自律与自觉。留有充分的发展空间让教师自主发展是校长“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的重要体现,是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性化、人性化的体现。教师的自主发展强调教师要有主动发展的意向,要将自己的专业发展过程和教学实践作为反思的对象,从而确定发展的目标。管理者重在培植教师自主发展的内驱力。设计发展策略是教师自主发展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时间的规划、方法的选择、过程的安排。管理者应积极创造条件,提供应有的支持,并与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统筹兼顾、合理运行。
总之,师资问题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问题。新课程既对教师专业发展带来了冲击,也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应借此契机根据学校和教师发展的需要开展教师专业发展活动,促进学校师资的整体结构趋于平衡与和谐,最大程度地实现新课程的功能。师范院校担负着基础教育师资与管理的培训任务,同样也要做出相应的变革,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