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知识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教师要善于让数学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出数学就在身边,具体做到:一、关注课前,经历生活实际,感受数学知识。二、关注课堂,运用生活实际,教活数学知识。三、关注课后,让数学服务生活实践,体验数学价值。
关键词:数学生活化;关注;联系;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3-0099-01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数学教学中联系生活中的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让数学更多的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作用,体会到数学的魅力。
1 关注课前:经历生活实际,感受数学知识
在过去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只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却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习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应用的脱节,学生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性。
1.1 观察实物,丰富空间观念。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从中选择一个长方体实物进行观察、触摸、交流讨论,建立实物表象,并且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事例,然后通过自身的体验(测量、比较等活动),形成形体特征。
1.2 体验生活,感受数量关系。在教学问题解决时,与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通过生活的情境,找出一条主线展开,让学生在懂得生活中的一般道理,再去理解数量关系。如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前教师可在教室里布置一个简易花店,标上几种花的价格“菊花4支20元,玫瑰3支18元,百合5支40元”等等。问“老师想买3支菊花和4支玫瑰花可只带30元,你们说老师带的钱够吗?你能帮老师想想办法吗?”在课堂上再让学生展开讨论。通过体验生活,掌握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方法。
2 关注课堂:运用生活实际,教活数学知识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生活实践中,已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许多新的數学知识和方法学生完全可以自主探索获取。
2.1 利用生活经验认识数学知识。课堂上我们应该让学生接受实际事物,实际行动教育。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寓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丰富的客观事物为载体,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在实践活动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2.2 创设生活情境,理解数学知识。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我们可以创设生动、直观、形象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加减法的速算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尤其是在购物中经常使用。而学生在计算如135—97时,往往错误地进行计算为135-100-3,我们可以创设一个购物的生活情景,让学生模拟表演:小龙的妈妈有135元钱,购买一件衣服应付97元,小龙的妈妈应该怎样给营业员付钱?学生会说给营业员100元,那营业员找多少钱?小龙的妈妈还剩多少钱?让学生从模拟中很快理解算理,使抽象的运算获得了经验的支持,具体的经验也经过一番梳理和提炼,上升为理论上的简便运算。
3 关注课后,让数学服务生活,实践体验数学价值
数学教学不仅要从儿童的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产生兴趣,更好理解数学,还必须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进一步感受到数学现实生活水平的紧密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1 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数学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在数学中,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接触实际,加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进而明白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数学就在我身边。如学习了长方体的体积后让学生回家量出家中的长方体,如电冰箱、橱柜的有关数据算出它的体积。
3.2 用数学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如教学“利息”之后,让学生去银行存款,若存200元,根据银行年利率或月利率,若存期一年取出时共计多少元?二年呢?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后,让学生要校量出教室或家中房间的面积,然后根据市场上地板砖的尺寸规格及单价,计算出要装修这些房间共要多少钱?在学习“百分率”时,让学生自己去带些大豆、花生去榨油,根据有关数量去算出这些油料的出油率。
当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认为,还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老师创设或提供教学情境应该恰到好处。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学习新的知识,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二、要从教材的实际情况出发。数学问题生活化可以让学生在比较真实的情境中去体验、学习,但也未必每个知识的教学都要联系生活,去实践操作、尝试。数学源于生活,要符合生活实际,但又不完全等同于生活,而是高于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必须根据教学内容,从教材实际出发,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恰到好处而又不生搬硬套。
参考文献
[1] 《小学数学教学理论与教学示例》.曾超益编者.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 《小学数学教育》杂志.
[3] 《小学数学教师》杂志.
关键词:数学生活化;关注;联系;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3-0099-01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数学教学中联系生活中的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让数学更多的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作用,体会到数学的魅力。
1 关注课前:经历生活实际,感受数学知识
在过去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只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却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习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应用的脱节,学生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性。
1.1 观察实物,丰富空间观念。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从中选择一个长方体实物进行观察、触摸、交流讨论,建立实物表象,并且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事例,然后通过自身的体验(测量、比较等活动),形成形体特征。
1.2 体验生活,感受数量关系。在教学问题解决时,与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通过生活的情境,找出一条主线展开,让学生在懂得生活中的一般道理,再去理解数量关系。如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前教师可在教室里布置一个简易花店,标上几种花的价格“菊花4支20元,玫瑰3支18元,百合5支40元”等等。问“老师想买3支菊花和4支玫瑰花可只带30元,你们说老师带的钱够吗?你能帮老师想想办法吗?”在课堂上再让学生展开讨论。通过体验生活,掌握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方法。
2 关注课堂:运用生活实际,教活数学知识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生活实践中,已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许多新的數学知识和方法学生完全可以自主探索获取。
2.1 利用生活经验认识数学知识。课堂上我们应该让学生接受实际事物,实际行动教育。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寓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丰富的客观事物为载体,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在实践活动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2.2 创设生活情境,理解数学知识。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我们可以创设生动、直观、形象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加减法的速算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尤其是在购物中经常使用。而学生在计算如135—97时,往往错误地进行计算为135-100-3,我们可以创设一个购物的生活情景,让学生模拟表演:小龙的妈妈有135元钱,购买一件衣服应付97元,小龙的妈妈应该怎样给营业员付钱?学生会说给营业员100元,那营业员找多少钱?小龙的妈妈还剩多少钱?让学生从模拟中很快理解算理,使抽象的运算获得了经验的支持,具体的经验也经过一番梳理和提炼,上升为理论上的简便运算。
3 关注课后,让数学服务生活,实践体验数学价值
数学教学不仅要从儿童的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产生兴趣,更好理解数学,还必须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进一步感受到数学现实生活水平的紧密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1 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数学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在数学中,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接触实际,加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进而明白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数学就在我身边。如学习了长方体的体积后让学生回家量出家中的长方体,如电冰箱、橱柜的有关数据算出它的体积。
3.2 用数学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如教学“利息”之后,让学生去银行存款,若存200元,根据银行年利率或月利率,若存期一年取出时共计多少元?二年呢?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后,让学生要校量出教室或家中房间的面积,然后根据市场上地板砖的尺寸规格及单价,计算出要装修这些房间共要多少钱?在学习“百分率”时,让学生自己去带些大豆、花生去榨油,根据有关数量去算出这些油料的出油率。
当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认为,还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老师创设或提供教学情境应该恰到好处。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学习新的知识,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二、要从教材的实际情况出发。数学问题生活化可以让学生在比较真实的情境中去体验、学习,但也未必每个知识的教学都要联系生活,去实践操作、尝试。数学源于生活,要符合生活实际,但又不完全等同于生活,而是高于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必须根据教学内容,从教材实际出发,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恰到好处而又不生搬硬套。
参考文献
[1] 《小学数学教学理论与教学示例》.曾超益编者.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 《小学数学教育》杂志.
[3] 《小学数学教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