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3-0094-0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笔者认为,讲究课堂提问的技巧,在数学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发挥课堂提问的“四要”
1.1 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精妙的提问能够激活小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数学奥秘的乐趣。精妙的提问,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学习、探究中体验成功与失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年月日》这一课时,学生得出年份能被4整除的是闰年,年份除以4有余数的是平年。这时我马上在黑板上写上1900年,问:“你说这一年是闰年还是平年?”学生基本都说是闰年。我又问:“为什么说是闰年?”生回答:“因为1900能被4整除。”于是我出示事先准备的1900年的年历卡,请学生观察这一年的二月份到底是几天。学生一看都傻眼了,显得很惊讶,学习的积极性也一下子被促动了,都纷纷问我为什么呀?不是能被4整除的吗?于是我很神秘地用小黑板出示:你知道吗?公历年份是整百数时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学生一看恍然大悟,后我又趁势追问:“你能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这句话吗?”学生马上领悟:年份末尾有两个零时,必须除以400,没有余数才是闰年。学生在我一连串的提问中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参与讨论的热情也一下高涨,作用显而易见,我想以提问方式引出肯定比老师直白地直接告之效果要好得多。
1.2 要增进师生情感交流。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这种不断对话、交换思维活动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沟通的过程,这种沟通由浅入深,由不了解到了解,包含了情感的推进与融合,从中增进了师生的情感交流。同时,向学生提出具有思考价值和挑战性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情感,如在“跳一跳”摘到“果子”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1.3 要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问对思维而言,它是外界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小学生认识事物和事物属性的一座“桥梁”。古人云“学起于思,思原于疑”。指出了一切思维都是由问题引起的,所以根据教学实际,恰如其分的提问,能开拓、引导学生的思路,能指导学生去探索所要达到目标的途径,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能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与能力。当课堂中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起来时,教师的激疑促思无疑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较大程度上的发展。如教学《十几减9》,课的最后让学生看着本节课出现过的十几减9的算式,问有没有快速计算十几减9的规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在仔细观察后主要得出以下三种:①差比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大1;②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先不看,如13-9,3先不看,把13看成10,10-9=1,1再加上不看的3,就是4;③把被减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相加就行了,如13-9,1+3=4。如此一来,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积极探求计算规律的同时,思维品质得以充分发挥。看着学生摸着脑袋仔细想问题的样子,看着他们对一种种方法表现出豁然开朗的样子,那真是一种享受。所以在探求规律前把问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探究,他们会很有成就感,感觉自己像是个小小的发明家。一个个规律的生成,就是学生思维火花迸发出的光芒。
1.4 要及时反馈。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一个整体,素质教育要求教与学互相协调,和谐进行。通过课堂提问学生,同教师评价后再提问,学生再回答这一系列的多向信息反馈过程,教师可以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及时对预设的教学内容、程序和方法作出调整。
2 课堂提问技巧的“四要”
2.1 要随机应变。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动态过程,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随时出现。学生回答问题时,由于知识、能力和语言表达水平的差异、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角度不同,常出现错漏偏差、答非所问的现象,这时老师应随机应变。如果学生的回答问题离题万里,语不达意,老师就要巧妙诱导,引导学生走出误区,连续多名学生不能回答,出现冷场,教师要善于变换角度,降低难度,铺设通往成功的阶梯,使学生在失败扫兴之后最终获得成功。
2.2 要换位提问。课堂提问含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提问两种形式。提问题不应该成为老师的专利,让学生质疑问难和学会提问,不仅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能照顾学生个体的认知差异,培养学生的个性,提高教学效率。如针对一些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处,可多问一问,你有什么疑问?你想知道什么问题、新课结束后,可问学生,你还有什么不清楚的问题,请你说出来。教师选择有教学价值的问题纳入教学过程,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2.3 要开放答案。素质教育呼唤创新精神,而任何创新都源于问题。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的问题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使学生在答题中形成积极探索和勇于创新的心理态势,培养了学生的发散能力。
2.4 要适量提问。素质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反映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简单的认为是“精讲多练”与“满堂灌”的区别。如果教师在设计指导的问题时太多太杂,一者不利于学生思维的集中,影响教学效果,另者也违背了“精讲多练”的现代教学基本原则,变成“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直接影响了素质教育的落实和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笔者认为,讲究课堂提问的技巧,在数学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发挥课堂提问的“四要”
1.1 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精妙的提问能够激活小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数学奥秘的乐趣。精妙的提问,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学习、探究中体验成功与失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年月日》这一课时,学生得出年份能被4整除的是闰年,年份除以4有余数的是平年。这时我马上在黑板上写上1900年,问:“你说这一年是闰年还是平年?”学生基本都说是闰年。我又问:“为什么说是闰年?”生回答:“因为1900能被4整除。”于是我出示事先准备的1900年的年历卡,请学生观察这一年的二月份到底是几天。学生一看都傻眼了,显得很惊讶,学习的积极性也一下子被促动了,都纷纷问我为什么呀?不是能被4整除的吗?于是我很神秘地用小黑板出示:你知道吗?公历年份是整百数时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学生一看恍然大悟,后我又趁势追问:“你能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这句话吗?”学生马上领悟:年份末尾有两个零时,必须除以400,没有余数才是闰年。学生在我一连串的提问中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参与讨论的热情也一下高涨,作用显而易见,我想以提问方式引出肯定比老师直白地直接告之效果要好得多。
1.2 要增进师生情感交流。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这种不断对话、交换思维活动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沟通的过程,这种沟通由浅入深,由不了解到了解,包含了情感的推进与融合,从中增进了师生的情感交流。同时,向学生提出具有思考价值和挑战性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情感,如在“跳一跳”摘到“果子”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1.3 要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问对思维而言,它是外界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小学生认识事物和事物属性的一座“桥梁”。古人云“学起于思,思原于疑”。指出了一切思维都是由问题引起的,所以根据教学实际,恰如其分的提问,能开拓、引导学生的思路,能指导学生去探索所要达到目标的途径,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能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与能力。当课堂中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起来时,教师的激疑促思无疑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较大程度上的发展。如教学《十几减9》,课的最后让学生看着本节课出现过的十几减9的算式,问有没有快速计算十几减9的规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在仔细观察后主要得出以下三种:①差比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大1;②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先不看,如13-9,3先不看,把13看成10,10-9=1,1再加上不看的3,就是4;③把被减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相加就行了,如13-9,1+3=4。如此一来,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积极探求计算规律的同时,思维品质得以充分发挥。看着学生摸着脑袋仔细想问题的样子,看着他们对一种种方法表现出豁然开朗的样子,那真是一种享受。所以在探求规律前把问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探究,他们会很有成就感,感觉自己像是个小小的发明家。一个个规律的生成,就是学生思维火花迸发出的光芒。
1.4 要及时反馈。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一个整体,素质教育要求教与学互相协调,和谐进行。通过课堂提问学生,同教师评价后再提问,学生再回答这一系列的多向信息反馈过程,教师可以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及时对预设的教学内容、程序和方法作出调整。
2 课堂提问技巧的“四要”
2.1 要随机应变。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动态过程,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随时出现。学生回答问题时,由于知识、能力和语言表达水平的差异、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角度不同,常出现错漏偏差、答非所问的现象,这时老师应随机应变。如果学生的回答问题离题万里,语不达意,老师就要巧妙诱导,引导学生走出误区,连续多名学生不能回答,出现冷场,教师要善于变换角度,降低难度,铺设通往成功的阶梯,使学生在失败扫兴之后最终获得成功。
2.2 要换位提问。课堂提问含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提问两种形式。提问题不应该成为老师的专利,让学生质疑问难和学会提问,不仅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能照顾学生个体的认知差异,培养学生的个性,提高教学效率。如针对一些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处,可多问一问,你有什么疑问?你想知道什么问题、新课结束后,可问学生,你还有什么不清楚的问题,请你说出来。教师选择有教学价值的问题纳入教学过程,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2.3 要开放答案。素质教育呼唤创新精神,而任何创新都源于问题。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的问题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使学生在答题中形成积极探索和勇于创新的心理态势,培养了学生的发散能力。
2.4 要适量提问。素质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反映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简单的认为是“精讲多练”与“满堂灌”的区别。如果教师在设计指导的问题时太多太杂,一者不利于学生思维的集中,影响教学效果,另者也违背了“精讲多练”的现代教学基本原则,变成“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直接影响了素质教育的落实和学生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