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化的语文教学刍议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198908240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在“总目标”和“教学建议”中分别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并在每个学段的阅读方面,也提出了美育的任务和要求。由此可见,新课程对语文教学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意义和要求有了明确的阐释。
  为更好实施审美教育,必须了解和把握审美心理结构。审美心理结构是指人们对美的渴望,便形成一种渴望接受美的心理机制。青少年审美心理结构的特征呈现感知的敏捷性、想象的奇特性、情感的强烈性和理解的形象性。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能根据其特征来组织教学,就可以使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产生积极的功能。
  学生审美心理结构功能包括能动认知功能、能动认同功能、自我重构功能和自我建构功能。具体说:①能动认知功能是学生对教材内容(审美对象)的个别、局部进行感知、吸收和适应;②能动认同功能则是对教材内容作主动的整合、吸收和适应,是比认知更深层次的认识过程;③自我重构功能是根据教材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自己已有的生活体验,加上分析综合对审美对象进行重新建构,从新的角度进行再认识;④自我建构的功能则是认识的最高级,在审美激情的作用下,以已有的生活表象为基础,以自己的审美理想为范本,走出教材,超越教材,进行一次全新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联想和想象起了独特的作用,因为全新建构的结果,必定是新的形象体系产生,而新的形象体系产生,又必定是奇特的审美想象分析综合的结果。上述是学生审美心理结构所产生的能动功能。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发挥这些功能和作用,改进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开展语文审美教育教学工作。
  依笔者拙见,可以从读书养气、审美品读、挖掘文体、情感体验、联想想像等五个方面着手,促进学生发挥审美心理结构功能和作用。
  一、读书养气练内功
  语文学习,外在需求和教师、家长的激励往往是间接的,而内在需求是直接的、主动的、持久的。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真正自觉好读书、读好书,是每个语文教师努力的方向,也是实施审美教育首先应把握的问题。只有学生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审美经验不断丰富,审美能力才会不断提高。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读书,打好“终身学习”的底子和“终身精神发展的底子”呢?
  第一、要充分发挥教师榜样和学科魅力的作用。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凡是不能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的人,也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如今不爱读书的教师又怎能培养和教育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呢?我以为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生活的必需,只有不断“充电”,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模范。而教师知识愈丰富,教法亦多样,才能应变自如,处事不惊,会让课堂焕发勃勃生机,把语文学科的魅力展示出来,学生才有可能爱上语文。
  第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读书的重要。“腹有诗书气自华”。李建永文章中写道:读书养气,读不同的书,可以养不同的气。豪气,灵气,平和之气,浩然之气,可以养也;邪气,戾气,酸腐之气,阴阳怪气,亦可养也。读书要像我们吃饭一样,吃各种蔬果和五谷杂粮,提取各种营养。而阅读各式各样的书,亦可汲取各式各样的精神营养。对于青少年而言,不仅要杂学旁收,大量读书,还要有目标,有选择地读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读天下好书,养人间正气,就像孟子说的:吾善养吾浩然正气也!只有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才能主动的、积极地读好书。当然学校也要努力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开展读书竞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师生人人爱读书,与书为友,争创“书香”校园。
  第三、精神给养。众人皆知,中国传统的文化蕴含着前人的审美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如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屈原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进取精神;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学生欣赏这些传统文化的同时,逐步渗透正确的审美判断和价值取向,提高他们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二、审美品读找感觉
  直觉是审美活动过程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是不经过严密的逻辑思维,而直接认识事物或现象的本质规律的思维活动。审美活动始终是在形象、具体、直接的感受中进行。那么,要让学生走进文本,获得直觉的形象感受和情感体验,必须以美的规律来优化和规范言语实践行为,使学生置身于愉悦的、个性的、创造性的阅读之中,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在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中体验语言文字的灿烂,从而让学生自读自悟,悟出情感,说出见解,共享“美”的成果。就如朱永新先生所说的“一个人的阅读史,也是他的精神发育史”。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审美品读显得尤为重要。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在教学中应减少繁琐的讲解,删除重复的练习,淡化知识的传授,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品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实际上品读既是熟悉文本的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法。《课标》总目标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建议“各个学段的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强体验和领悟”。不难看出,课改对品读记诵训练提出了明确目标。
  学习著名作家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只有品读,才能感受语言之精美、抒情之巧妙。作者把整个济南城比作一个摇篮,把济南拟作一个婴儿,既点出其地理特点,又平添了几分亲切,“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黃,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不但把他们称作“山们”,而且给他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这就把小雪后山坡上的斑驳陆离的景色表现得形神兼备。而“水也不忍心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的描写就使水“含情”,垂柳也“脉脉”,多么善解人意的水啊!垂柳摇曳还要“照个影儿”,又何等温柔多情!读到这儿,读者无不感叹作者笔下济南的风情万种。可以说品读本身就是一种琢磨和体验过程,通过品读直接迅速地感受语言优美和文章的韵味,得到言语上的形象感受和情感上的色彩感受。朱作仁教授说:“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诵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道出了“读书”的真谛。   当然,在教学中教师宜采取以品读为主,辅之以点拔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情感美。如教学《沁园春·雪》一课时,可点拔学生抓住“望”、“惜”、“看”等关健词,领会作者写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议论,上下几千年,气雄万古。把这些内容与当时创作背景联系起来,学生很快地领悟到作者那伟大的政治抱负和坚定的必胜信心。
  至于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往往用审美心境、审美体验、审美视角、审美移情、谴词析句等多种品读方式。虽然品读方法有多种,但要学生进入审美状态并在更深的层面上领悟文体的审美意蕴,还需要反复进行,让学生在品读中进入美,在品读中体验美,在品读中享受美。
  三、挖掘文本寻美点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而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载体。入选的教材大都文质兼美,熔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情感美、语言美于一炉。别林斯基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那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多长一个“心眼”,深入挖掘文体,感受那份内在“美”,从而达到鉴赏美和创造美的目的。
  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灵魂。通过挖掘语言文字,才能走进作者所描绘的情感世界,得到“美”的享受。以孙犁的小说《荷花淀》为例,仅从小说三次对“捞”和“丢”的深入挖掘,就能真切感受到自然美、生活美和情感美。第一次“(她们)顺手从水里捞起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的,顺手又丢到水里去。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穩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妇女们这一“捞”一“丢”之间,流露出她们对美丽而富庶家乡的热爱和自豪。第二、三次写的是水生将漂在水上装有饼干的纸盒“捞”起来,“丢”在女人们的船上;接着女人们将掉在水里的小包裹“捞”起来,也“丢”给他们。这一“捞”一“丢”则表现了抗日军民乐观向上的精神和小儿女的心态,更融入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亲人的关爱以及对祖国、对家乡的挚爱。还有七年级上册莫怀戚的《散步》(人教版),它篇幅较短,选取家庭生活一个片断的几个细节,表现一家人互敬互爱的真挚情谊。若在学习中能挖掘文本,除了感受清新淡雅的语言之美,还可通过细节的描绘感受到母子、祖孙和婆媳之间的和谐之美。再细加揣摩,进一步感受到那“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所洋溢的春天气息和爱的春天。其他如杨朔的散文《荔枝蜜》、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等,语言朴实清新,意境鲜明,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读来也令人陶醉。
  语文教育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引导学生从中获得精神上的提升,情感上的熏陶,从而获得美的享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指导学生“立足文本,基于文本”,要引导辨词、会意、识味、涵咏。通过文字体味作品的精髓,把握审美意蕴,提高解读能力。只有深入解读,不断挖掘,才能领会其内在的精神内涵,从而受到思想的感染,与作者产生共鸣。
  四、情感体验悟真情
  《课标》明确指出“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等,告诉我们语文教育要注重情感体验。语文的灵魂在于一个“情”字,有人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语文是情感的舞蹈。那么如何走进语文的情感世界?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观文者披文以入情”,靠什么入情,披文才能入情。所谓的入情,就是置身于语言文字所造情境之中,体验其承载的情感、情味和情怀。语文教学中不能孤立对文本的进行阐释,而应该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入情入理,获得美的情感体验。那怎样更好地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呢?
  首先是以情促情。要使学生有情感,教师先要有情感;要使学生会体验,教师先要会体验;要使学生受感悟,教师先要有感悟。只有教师深情投入、真情流露,才能促成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需沉浸在特定的审美情境之中,把握文本的审美内涵,通过自己的语态、表情、手势和语言方式等,创设审美情境去感染学生。笔者在教《出师表》一课时,就先给学生介绍写作背景,讲到了诸葛亮受到的知遇之恩以及刘禅的昏庯无能(激趣、蓄势),接着范读全文。由于情感投入,当读到“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时,声音哽咽,眼含泪水,学生此时表情凝重,深受感动。这样就让学生真切地感悟到诸葛亮的情真意切,忠贞不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情感。作为语文教师,要像当代著名的特级教师窦桂梅说的:“我的教学追求是做一个富有激情的教师。”
  其次,创设情境。课堂上教师除了像演员那样进入角色,还可以利用录音、图片、多媒体等辅助工具,通过声光图电的交互功能,形象化、动态化的呈现教学内容,丰富课堂信息容量,营造审美情境。如学习优美的散文、诗歌,配以相应的音画背景,引导学生在理解氛围中欣赏、感受意境美、音乐美和结构美。一教师在上《安塞腰鼓》公开课时,先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目睹安塞腰鼓的热烈场面,再请学生闭上眼睛,在脑海中再现画面情景。接着播放安塞腰鼓的鼓声,然后请学生把看到的和听到的用语言进行描述,以此导入新课。这就让学生对腰鼓“形”“声”有个真实的感受,仿佛安塞腰鼓的表演近在眼前。其他如教学科普文,通过相关的科技音像资料与文章内容相互补充,启发学生在理解的同时展示科学的无穷魅力。教小说和戏剧,选用相关录音及影视图片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其三、生活体验。“文学源于生活”,教师要设法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采用多种的体验方式。可联系已有的生活经历来体验,有些课文内容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回忆和体会经历的生活,把教材所写的生活和学生生活联系起来,强化他们的情感体验。如《羚羊木雕》、《最后一课》等课文,教师可引发他们想起家庭和学校生活的点点滴滴;或到实践中去体验、如《春》、《夏感》等写景散文和一些写景状物的文章,可让学生到大自然去发现“美”,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还有模拟体验,如小说、戏剧等就可利用多媒体、用图(文中插图)话文、语言对白或表演课本剧等形式进行体验,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流露。   还有综合渗透的多种体验。大家知道的央视栏目《电视散文》、《电视诗歌》和《子午书简》,那是文学情感体验的“样板”,不妨引导学生在闲适中感受文学美。另外美术和文学创作的许多方法都互为借鉴,美术表现手法白描、工笔、留白等为文学所用,而许多文学史上的名篇也被画家用作画画的素材。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将光和影的和谐旋律比作“梵阿鈴上奏着的名曲”,不就是作为语言艺术和色彩艺术及声音艺术的相通的妙笔吗?如今把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剧更是数不胜数。可以说文学与音乐、美术、影视戏剧等相互渗透,它拓宽了语文审美教育的领域,搭建起文学情感体验的又一个平台。
  五、联想想像求创意
  开篇所说的自我建构,是从教材内容中领悟到美的规律之后,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的美的创造。要发挥自我建构功能,教师应驱遣学生的联想和想像,引领他们走进创造美的境界。而联想和想像需要个体用自己的阅历、情感、记忆,按照自己的审美习惯和愿望,给作品形象以补充,使作品形象更丰满。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中需讲求艺术,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通过设问、提示、诱导、分析、描述、写作等,或让学生美读、沉思、体察、品味等方式,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不断升华,创美能力不断提高。
  不管何种方式,都要指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像,透过文字表象,体味深层的审美意象。例如笔者在指导学生学习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一课时,就提示学生抓住“枯藤”“老树”“昏鸦”这三个各自独立的意象,把它们糅合在一起,着力渲染,突出它们的“枯”“老”和“昏”,烘托出一个完整的萧瑟悲凉的意境。接着“小桥流水人家”三个意象打开的是一幅幽远恬静的画面,与下文“古道西风瘦马”相映照,反衬沦落天涯者的思乡愁苦,形成鲜明的对比。学生能捕捉九个独立的意象,通过想像,在脑海中构勒出一幅阴郁的“夕照图”。就很容易地感受“断肠人”的心境了。正如叶圣陶先生谈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诗的鉴赏时说:“读到这两句,领会着作者的意境,想像中的眼界就因而扩大了,并且想想这意境多美,这也是一愉快。假如死盯着而不能从文字看出一幅画来,就感受不到这种愉快了。”
  再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这篇惜墨如金的文言文,若不充分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像,“亲自”随从作者一起到富春江泛舟,“从流飘荡”,“亲身”领略其间“天下独绝”的“奇山异水”——观赏游鱼、聆听泉水叮咚,百鸟和鸣,知了叫不停,猿猴啼不住……就无法填补作者留下的空白,也就无法享受大自然之美和进入“宠辱皆忘”的“无我境界”了。
  总之,联想和想像,不仅能促使学生加强对艺术形象的感受,而且促使他们对文本的认识向理性深化,也就是美的能力化。它作为一种能力和技能必须与听、说、读、写结合起来,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的统一。
  综上所述,审美教育是指借助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手段,培养人具有正确的审美观、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教育。它以美感人,以情动人,用情感撞开受教育者心灵的门扉,具有启真、储美等多种功能。因而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审美教育的重要。为更好地实施审美教育,发挥学生审美心理结构的功能和作用,笔者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提出“读书养气”练内功,“审美品读”找感觉,“挖掘文体”寻美点,“情感体验”悟真情,“联想想像”求创意来训练和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现在,语文新课程已成为学生人文的、情感的、审美的世界,教师要摆正施教者、审美媒介和受教者的位置,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他们引到美的境界中来,用他们敏锐的眼睛和聪明的头脑去发现美、领悟美、创造美,从而热爱祖国语言,提高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在知识的王国里啜饮知识的甘露,在美的领域中成为审美的人”。这就是我们语文教师的希望和期待、责任与追求。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学生审美心理结构与语文教学》(《教学研究》2007年第7期)
  [3]《语文教学科研的成果表达》 (张新强 著)
  [4]《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漫谈》 (孙春成 著)
  [5]《语文教育美学论》 (曹明海 著)
其他文献
国家恢复高考,给更多的人才指明了出路;改革开放搞活,让国人的经济收入有了明显的增多;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教育的功能与作用更加的彰显;教育受到极大的关注,也成为了历史之必然;教育弊端的日渐显现,是乎也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内。教育负担越来越大,已既成事实。如何探究?如何正确面对?如何引领?如何解决?我们正在努力。  意识形态捡负。作为一个拥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其知识与技能,工作态度与方法,职业操守
期刊
小学生怕写作文,作文水平难提高一直是老师们很头痛的问题。如何搞好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成为语文教学的重头戏。  一些学生认为写作文浪费时间。每次上写作课,孩子们愁眉苦脸。如何帮助并且正确引导学生面对写作甚至让学生爱上写作呢?我认为从这几个方面下手:  一、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消除学生害怕写作的心理  写作其实就是一种自由的表达,不存在会写或不会写的问题,而在于你是否愿意
期刊
摘要: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从对学习的促进来说,兴趣可以成为学习的原因;从由于学习产生新的兴趣和提高原有兴趣来看,兴趣又是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可以作为学习的结果。所以,学习兴趣既是学习的原因,又是学习的结果。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计算机的依赖程度也随之越来越高,计算机数据库的安全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计算机数据库备份与恢复的意义、含义、分类及方法几个方面作一点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计算机数据库;备份;恢复;数据安全  一、数据库备份与恢复的意义  随着时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计算机的依赖程度也随之越来越高,计算机数据库的安全问题就成为了大家必须解决的一大难题,其中做好数据库备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对小学生在校园中德育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渗透已经成为教师教学任务中的必修内容。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不但有助于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早日成才,更是我国素质教育阶段越来越提倡和盛行的学校教育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中笔者将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關键字:小学生文明礼仪;小学教育;渗透  【引言】  小学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栋梁,他们的日常行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对英语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生活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多,相应的,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要求也日益增多,如何能充分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成为众多教师关注的主要问题。在这里,本文分析了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状、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现状的原因、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效性;探究  引言  随着整个社会的发展,英语
期刊
摘要:文章认为,在语文教学中灵活多变的提问能够贯彻教学意图,增进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因此,语文教师要科学提问,善于提问,讲求提问艺术,通过恰当的提问,准确了解教育对象,开发学生智力,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从而达到检查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提问;误区;突破  众所周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科学艺术的提问是一项基本的教学技能,高质量的提问能够达到设疑、解疑和反馈的作用,能
期刊
日常教学工作中,常听不少老师抱怨:语文难教,语文不好提成绩,学生没兴趣等。其实,语文是一门非常有趣味的学科,应该是学生最喜欢的学科,也是最简单易学的学科。因为,我们从小就吃着中国饭,说着中国话,在汉语的环境里熏陶着。我觉得学好语文并不难,因为,生活中處处有语文。  新课标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
期刊
摘要:近年,作为富有纪律性的高中学生群体,出现了严重的纪律松散,道德滑坡现象,这种现象既是“群体无意识”现象。由于这种现象极易造成学生学习目的的迷失,价值观念的错位,群体秩序的混乱等不良影响,所以已引起人们的重视,更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者去思考,去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体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体育课堂排球教学和体育课外活动,来积极有效的培养学生良好的“群体意识”。关键词:群体意识;排球教学;道德滑
期刊
生物实验是生物学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而生物学实验课程的开展则为学生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平台。为了探究更有效更科学的生物学实验教学方法,本文阐述了我们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所用的主要方法,并进行了相应的总结和补充。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实验是其重要基础。在生物学教学中实验教学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随着新教改的不断推进,将理论教学与实践引导相结合的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为了顺应这一趋势,很多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