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们是一群来自建筑工地上的女工,是一群女人,却又只是一个女人。这个女人曾是电影《神女》中为抚养儿子而卖身的阮嫂,曾是柔石《为奴隶的母亲》中即将被典卖的妻,曾是罗伟章《大嫂谣》中身患重病却不得不到工地谋生的大嫂,曾是方方《万箭空心》中丧夫后艰难挑扁担的李宝莉,在非虚构作品《生活在高处——建筑工地上的女人们》中,她又成了佟四嫂、冯珠珠、程有银、夏双甜和刀小妹,她们卑微,胆怯,却又坚韧,忠诚,分别代表着一个女人的多个侧面,演绎着一个女人命运的多种可能。她们被抛弃,被利用,被奴役,却又倔强地反抗命运,在急剧变革的城市化进程中,她们用生命换取生存,以非凡的耐力和过人的隐忍托举着家庭和社会的半壁江山,谱写出了一曲底层女性的复调式命运悲歌。
这曲命运悲歌,在作者彤子的精心布局下,以蔡工的简短讲述拉开序曲,类似于宣叙腔,起势音调和节奏平稳,这是工地女人命运的第一种可能,接受教育,成为建筑工地上的知识分子。随后佟四嫂登场,这个为了报恩,数十年苦守一个男人的女人,管理的食堂遭人下毒,丈夫另娶新妇,她就像一咏三叹的咏叹调,万千痛苦尽在哀婉的唱腔之中。这是女人命运的第二种可能,为了爱情飞蛾扑火,丧失尊严,丢失身份,甚至失去身为人的资格。随后是冯珠珠,这个建筑工二代不喜欢工地,却因需要供养疯姐和侄儿,不得不在工地上辗转挣扎,我仿佛看见她从萧索而凄楚的口琴声中跌跌撞撞地走过,高压的生活,不得不接受的职业选择,令她的脸上写满中年人的生存焦虑。这是女人命运的第三种可能,独身,并成为必须养活全家的女人。爬在架子上的程有银,夫妻生活美满,虽然贫穷,却拥有爱情,可声声三弦一声紧似一声,丈夫的意外身亡,将她幸福的生活撕得粉碎。为了能留在工地继续供养三个儿子,她不哭不闹,接受了法律规定范围内的赔偿,可即使这样仍被解雇。这就是女人命运的第四种可能,逆来顺受地承受着底层女人的既定命运,即认命。接着是夏双甜,这是全曲的高潮,琴键发出明快的高音,仿佛鸟儿腾地一飞,迎向雷电风雨。她的觉醒,是在理想被物质一点点蚕食殆尽之后,是在丈夫事业滑坡、兄弟意外坠楼之后。她坚持要送夏双福的尸体回家,她从十指不沾洋葱水到带着女工去做钢构。这是女人命运的第五种可能,不做男人的依附,活出独立的理想的自我。随后进入尾章,音调曲风一转,紧张的节奏,惊悚的气氛,令人感到强烈的不安。在众人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的述说中,一个在暴力重压下卑微得几乎没有存在感的女工刀小妹跃然纸上。刀小妹死亡的真相是什么?是自杀,还是丈夫谋杀?在蔡工一步步的调查走访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女人命运的第六种可能,在婚姻中丢失自我,沦为暴力的牺牲品。复调式的书写,使这首由万千女性用血泪谱写出来的命运之歌,时而响起气势磅礴的黄钟大鼓,时而响起飘零流转的悲怆笛声,时而是声部交错的衬腔式复调,时而是前后呼应的重复式复调,时而是平行进行的对比式复调,此起彼伏,纵横错落,而又绵延不断,线条清晰,互為映衬,互为补充,使人物刻画更显丰满,呈现出非同凡响的艺术效果。
这曲命运悲歌,在作者彤子的精心布局下,以蔡工的简短讲述拉开序曲,类似于宣叙腔,起势音调和节奏平稳,这是工地女人命运的第一种可能,接受教育,成为建筑工地上的知识分子。随后佟四嫂登场,这个为了报恩,数十年苦守一个男人的女人,管理的食堂遭人下毒,丈夫另娶新妇,她就像一咏三叹的咏叹调,万千痛苦尽在哀婉的唱腔之中。这是女人命运的第二种可能,为了爱情飞蛾扑火,丧失尊严,丢失身份,甚至失去身为人的资格。随后是冯珠珠,这个建筑工二代不喜欢工地,却因需要供养疯姐和侄儿,不得不在工地上辗转挣扎,我仿佛看见她从萧索而凄楚的口琴声中跌跌撞撞地走过,高压的生活,不得不接受的职业选择,令她的脸上写满中年人的生存焦虑。这是女人命运的第三种可能,独身,并成为必须养活全家的女人。爬在架子上的程有银,夫妻生活美满,虽然贫穷,却拥有爱情,可声声三弦一声紧似一声,丈夫的意外身亡,将她幸福的生活撕得粉碎。为了能留在工地继续供养三个儿子,她不哭不闹,接受了法律规定范围内的赔偿,可即使这样仍被解雇。这就是女人命运的第四种可能,逆来顺受地承受着底层女人的既定命运,即认命。接着是夏双甜,这是全曲的高潮,琴键发出明快的高音,仿佛鸟儿腾地一飞,迎向雷电风雨。她的觉醒,是在理想被物质一点点蚕食殆尽之后,是在丈夫事业滑坡、兄弟意外坠楼之后。她坚持要送夏双福的尸体回家,她从十指不沾洋葱水到带着女工去做钢构。这是女人命运的第五种可能,不做男人的依附,活出独立的理想的自我。随后进入尾章,音调曲风一转,紧张的节奏,惊悚的气氛,令人感到强烈的不安。在众人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的述说中,一个在暴力重压下卑微得几乎没有存在感的女工刀小妹跃然纸上。刀小妹死亡的真相是什么?是自杀,还是丈夫谋杀?在蔡工一步步的调查走访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女人命运的第六种可能,在婚姻中丢失自我,沦为暴力的牺牲品。复调式的书写,使这首由万千女性用血泪谱写出来的命运之歌,时而响起气势磅礴的黄钟大鼓,时而响起飘零流转的悲怆笛声,时而是声部交错的衬腔式复调,时而是前后呼应的重复式复调,时而是平行进行的对比式复调,此起彼伏,纵横错落,而又绵延不断,线条清晰,互為映衬,互为补充,使人物刻画更显丰满,呈现出非同凡响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