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观园”女子图鉴

来源 :作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h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在高处》也算得上是一场“观园”绘事,但此“观园”非红楼“大观园”般姹紫嫣红,最后还读者一个“白茫茫,大地一片好干净”怀金悼玉的结局。这座“观园”从彤子铺叙的文字颤动伊始就注定了尘土飞扬的灰色调,弥漫着人间尘土的字里行间惹人泪下。作为女性读者的我,读罢文本竟辨不清是泪迷了双眼还是尘埃仍未落定的迷蒙错觉,只当在一场生命游走里体验了不一样的坚硬人生。
  可能有人会界定这是种“底层书写”,但我并不认同用“底层”这样的概念来评述作品。这并不是出自于我对女权或女性的偏心,而恰恰是站在了一个客觀冷静的立场审视女性的生存空间,进而推及男性在社会演进过程中的空间状态的观察。因为“底层”一词一旦浮出,就亮明了你作为高层的身份,可实际上,这世界没有谁是没遭受过“底层”经验的,那么到底谁是“底层”?所以我觉得彤子的标题——“生活在高处”,这“高处”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甚于米兰·昆德拉的“别处”。“别处”是视线空间的逡巡感,也可能包含着意欲飘浮于现实之外的无力感;而这“高处”,何止是文本中佟四嫂、冯珠珠、程有银、夏双甜、刀小妹等作为建筑工地女工身份的定位,也可以是她们身上与文本出现的各色男性相比而言所闪耀出的人性高格,甚至可以是作为读者的我们,在文本空间落差上对于经历苦难的人物内在精神的仰视。所以,我以为这样的女性书写是有别于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写作发展态势中的“身体写作”与“精神自恋”的。
  通过文本细读,我想彤子传达出的忧虑是多层面的。一是文本中带着尘土气息的建筑女工们,她们身上所展现出的真实性,包括了身份真实和事件真实,是作为我这样从未经历过如此生活的读者所未能构想得出来的。我并不知道,于我之外的世界还有一群如此值得尊敬的人真实地存在着,她们的苦未必有几个人能知道。二是这些女工的身上,有抗争,有屈服,有奋进,有无奈……她们的人生变动中与这个社会形成的城乡差异紧密相关,她们与生活产生的冲突是城乡文化的冲突,也是人性善恶两面的冲突。三是这个看似男性主宰的社会,正悄悄地在传统与现代转变中日渐撕裂了它的权威性。从近三年全球女性就业报告中就可以看出,中国女性的就业率均高达72%以上,稳居全球首位,中国女性当之无愧成了“全世界最勤劳”的人。是喜是忧呢?四是关于女性“洛神笔法”的书写已经被悄悄地破了局,我们还可以怎样去表现、书写、赞美女性,似乎的确需要重新思考,不仅仅是女性作家。
其他文献
我们一起来这个驻地  栽下你时多么娇小  五年来,从未正眼看你  只知宿舍外一棵树  渐渐有了阴凉  驻地到处这類植物  没有人凝视它的落寞  火热夏天,它缓冲热浪进屋  冬天,紫色花带来微妙的远方  今天散步,偶然树边抬眼  第一次发现它已长过楼身  我们仍停留原地  五年光阴就地流逝  等退休,等速朽的泥土和碑文  将我们半身包藏  身边越来越少的友人  越来越稀缺的交流  直到丧失世间所有关
期刊
盛夏夜晚,喧囂声淡下来  阳台植物们安守一隅  像人一样谈论思想  音频和节奏  属于每一片叶子,每一朵花  解释着词语和逻辑  密集深邃  压低存在的一切秘密  它们在隐缩信念,敛含姿容,  表达过的  都是真实幻影,  它们在那里,也不在那里  静夜,沉着的呼吸  顺便探望过去  爱恨情仇已熄灭  茶杯里奋力摇动逃跑的影子  是啊,心灯起  万事明  我们的时代自有洞穿的枯寂  不辜负流星来去
期刊
有时,它赠我一朵花  像在我掌心种下一只蝴蝶  有时,它给我几片叶子  绿的黄的褐色的鲜嫩的斑驳的  和我體内长出来的情绪  就像孪生兄弟
期刊
我不愿为你写诗  这并不代表我没有这个冲动  你是屬于“我一旦为你写诗  就等于把一枚子弹射向自己”的  那种人  误食的某物逼你躺进异地的沙发  你的脸躺在隐喻之中  我该做女人还是女神?我等着  带上你,走向各自回家的路  音乐、灯光还没有入场  来自远方的紫黑色的花生  在你我之间纯粹  我能跳一曲带有故事情节的舞吗  这句话,我不能再问  如此自然地走在小雨中的人  与小雨是有默契的  返
期刊
麻鹰盘旋海空白色海鸥低飞海面  白兰地在兰桂坊举杯集体诉说  黑皮肤黄皮肤白皮肤  英语法语日语韩语中国话  维多利亚海港嘴角微笑  石板街忙碌一群电影人  女主角化清冷的妆演绎  一个扑朔迷离的爱情喜剧片  北角新光戏院京剧演员唱昆曲  骆克道酒吧街扭着袒胸露乳的异国女子  同样是异国男子的荷尔蒙超越酒精濃度  中环办公大厦走出黄皮肤的精致白领  广东道1881里的店铺名全是English lo
期刊
风很大,有金币哗啦啦落下  这是远处的一个镜头 在慢慢拉近  近到它就在我面前——這棵路边小坪地的银杏树  在风中,它身上的小扇子成群地扑下  它上部的枝丫几乎光秃  几天后它的叶子将会掉光  然后会裹上冰凌,会穿上白雪衣裳  我想起儿时奶奶门前的白果树  那时我不知道它就是银杏,不知道  什么是高血压,不知道奶奶为什么摔一跤就走了  不知道它要熬上二十几年才生子  现在这棵树代表着沧桑、寒冷和隐
期刊
万物皆有一条细缝,适逢其会  无形的手会剥开尘封的记忆  剥开几万年前寂静的山谷里  清风明月草木葱郁的前生  风声在逼近 奇迹会降临  光阴里打坐 木头在修行  每一次的穷途末路都有咬紧牙关的时刻  每一个夜晚都有真相大白前的屏气凝神  与侏罗纪时代隆隆作响的风声相比  它有咬碎记忆的牙齿  它有吞没黑暗的喉咙  它有困于岩浆的疼痛  我不知道  有多少疼痛已经化成了堅硬的心肠  有多少柔软已迁
期刊
一个故事  时间:或许是 12 世纪40 年代。  后来闻名世界的萨拉丁苏丹,那时还是青年。他有个叫阿萨德的弟弟。一天,阿萨德独自骑马离开了家人,再也没回来。阿萨德的姐姐伤心而死。萨拉丁自责不已。12 世纪的叙利亚,正是基督徒和穆斯林百战之地。一个穆斯林孩子独自离开,后果可想而知。  这个名叫阿萨德的男孩没有死。多年以后,他娶了基督徒为妻,自己也可能成了基督徒。改宗之后的阿萨德,不再叫阿萨德,成了
期刊
哦,曾经,在那个中式庭院  水在枕边轻轻荡漾,月在中天被我们仰望  当前庭的枇杷树叶间垂坠下一些星光  我们在后院奏琴品茗,看流水  从曲水流殇的亭中缓缓流出  那时,紫藤花还怒放在大姐戏园子的垂花门上  剑麻笔直地伸向栽满榆树的箭道跑马厅  后花园里,暂且有我俩偷偷供奉的四仙  夜晚时,它們不敢见人  选择出没于缄默的甬道中  那个庭院其实就在不远的地方  我无数次凝望爬满凌霄花的高墙  也无数
期刊
万里桐花,我只是最不起眼的那一朵  我的爱香气破碎 战战兢兢  像风中按下的满山惊慌喘息声  阳光浩荡,我却草木皆兵  一边走 一边丢弃满树的怜惜  也许还不仅仅如此  我还有过路过别人的故事  然后回到前一段对白里的不好意思  想想当初的春风埋下的伏笔  想想早年间的那些沉默固执  都一一被流水冲刷得不知所终  再也没有人会在爱的时候不动声色了  再也不会有人会被远处的目光打落在地  像每一個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