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朱皓康,是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07级学生。2008年9月至2009年7月,我参加了江苏省教育厅国际交流协会和Youth For Understanding项目共同组织的赴美交换生项目。我所交换的美国学校位于美国农业大州,素有玉米之乡美誉的爱荷华州(IOWA)的达文波特市(Davenport)。学校是当地的一所大型公立高中North High School,中文名可以称为“北高”。在美国的一年里,我经历了许多,但是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四年一度的美国总统大选。这次竞选其实在我来美国之前就已经拉开了序幕,到了2008年9月和10月,正是两党博弈的白热化阶段。麦凯恩来到了我所在的城市拉票,奥巴马也在邻近的大学做选举前演讲。家家户户门口都能看见驴象之争的影子。而学校内的气氛也随着大选结果公布之日的临近而越来越浓烈,海报、传单、活动都让我着实大开眼界!
美国总统大选之选前
在大选前一周,学校到处张贴选战海报——“支持奥巴马还是麦凯恩?”我们班上2名黑人同学,每天都要跳段“奥巴马舞”,唱首“奥巴马歌”。在大部分课堂上,同学们时不时就蹦出一句“奥巴马,奥巴马”,不仅黑人同学支持活跃,有些白人同学也加入了“追奥”队伍。大家的课余话题也进入了总统大讨论环节。学校的总统竞选气氛相当热烈,家里也不例外。我的美国妈妈Brenda在投票前一个月就把广播频道锁定在了有关总统竞选的专题频道,她每天上网浏览的也大都是选举的情况。但她是支持麦凯恩的,原因是她认为奥巴马的新政策是要拿更多美国人民的钱来填补无底洞。而且她也看到了一些奥巴马贪污受贿的新闻,暂不说此事是真是假,这类消息确实在网上广泛传播,无论利于奥抑或利于麦,这些选战技巧,在美国大选中确是常用的伎俩,并且越接近大选日,消息越“惊世骇俗”。
10月31号是万圣节,我所在的美国家庭的一个孩子把自己打扮成了奥巴马的模样。7岁的他有着纯正的蓝眼睛和白皮肤。我问他为啥支持奥巴马?回答异常简单:我喜欢他。我想很多选民也会有这种看法,也许有人就是基于这种单纯的喜欢。我看了CNN的选前采访,很多人不仅喜欢奥巴马,更喜欢他的竞选口号“CHANGE”——“改变”。
美国总统大选之投票当日
2008年11月4日是美国大选的投票日,我和美国妈妈下午来到距家不远的投票站。投票站不大,门口写着“投票站”,进门左手是工作人员在发放表格,右手是10张面对面的桌子,中间用纸板隔离好,用于填写选票。年满18岁的美国合法公民才能参加投票,至于你是不是满足“18岁”“美国公民”“合法”这些条件,进门左手第一张桌子的工作人员会确认,这里有2名工作人员,他们手中有本花名册,上面是本地区的所有年满18岁的美国合法公民的名单,美国妈妈出示身份证后,他们很快找到了美国妈妈的名字,她只需要填写一张确认表即可进入下个工作口。下个工作口是发放选票的工作口,有3名工作人员,美国妈妈递上自己的那张表,工作人员确认后就把选票给她,告诉她注意事项,然后她就可以到填选票的区域了。我看了选票,在总统栏上不仅有奥巴马和麦凯恩的名字,还有很多小政党的候选人,在名单下,你甚至可以写下自己的名字!美国妈妈开玩笑地说:“我们不选他俩了,写上我的名字。哈哈!”在选票周边有一些选框是填选市议会议员、州议会议员的,反面是投票选择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的。所以这张选票不仅仅是选总统的,也同时选新一届地方政府的执政者。可是美国妈妈没听说过那些人(主要她不是太关注政治),所以她只填了总统这一项——麦凯恩。最后一步就是把选票投入电子计票箱。大功告成啦!
美国总统大选之公布当晚
轰轰烈烈的美国大选在2008年11月4日晚画上句点。大选当晚,美国妈妈早早地打开电视。我们吃饭时还在打赌谁会获胜,和我住在一个家庭的巴西交流生Job和我都认为奥巴马会获胜,而美国妈妈则很谨慎地坚持她的意见,因为就在选前不久,还有爆料奥巴马受贿的新闻。吃完饭,利用等待结果的空隙,我上网浏览了一些信息,在新浪网上,我看到了中国网民对于两名候选人的激烈争论,在美国大型社交网站Facebook上,我看到了我同学们的留言信息,有的非洲裔美国人已经提前庆祝奥巴马的胜利,在商量明天怎么在学校庆祝,有的同学依然把最后的希望给予共和党的麦凯恩。
最终民主党候选人,现年47岁的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以365张选举人票对173张选举人票的绝对领先优势当选美国历史上第56届、第44任和第43位总统,同时他也创造了非洲裔美国人主宰白宫的神话!当选后,奥巴马在芝加哥公园作了热情洋溢的演讲。我收看了电视直播,当他在最后不断喊出“Yes, we can!”时,在场所有美国人都跟着高呼!“是的,我们能做到”!当我看到麦凯恩在凤凰城发表失利演说,“当然我们今天会有失落,但明天我们的国家还会前行,竞选的失败是我一个人,不是大家的……奥巴马是新任美国总统,也是我的总统”,败选者没有对对手的攻击言论,反而是真诚祝贺,我感觉美国的选举文化的确已经比较成熟,值得我们分析、思考、借鉴。
美国总统大选之选前
在大选前一周,学校到处张贴选战海报——“支持奥巴马还是麦凯恩?”我们班上2名黑人同学,每天都要跳段“奥巴马舞”,唱首“奥巴马歌”。在大部分课堂上,同学们时不时就蹦出一句“奥巴马,奥巴马”,不仅黑人同学支持活跃,有些白人同学也加入了“追奥”队伍。大家的课余话题也进入了总统大讨论环节。学校的总统竞选气氛相当热烈,家里也不例外。我的美国妈妈Brenda在投票前一个月就把广播频道锁定在了有关总统竞选的专题频道,她每天上网浏览的也大都是选举的情况。但她是支持麦凯恩的,原因是她认为奥巴马的新政策是要拿更多美国人民的钱来填补无底洞。而且她也看到了一些奥巴马贪污受贿的新闻,暂不说此事是真是假,这类消息确实在网上广泛传播,无论利于奥抑或利于麦,这些选战技巧,在美国大选中确是常用的伎俩,并且越接近大选日,消息越“惊世骇俗”。
10月31号是万圣节,我所在的美国家庭的一个孩子把自己打扮成了奥巴马的模样。7岁的他有着纯正的蓝眼睛和白皮肤。我问他为啥支持奥巴马?回答异常简单:我喜欢他。我想很多选民也会有这种看法,也许有人就是基于这种单纯的喜欢。我看了CNN的选前采访,很多人不仅喜欢奥巴马,更喜欢他的竞选口号“CHANGE”——“改变”。
美国总统大选之投票当日
2008年11月4日是美国大选的投票日,我和美国妈妈下午来到距家不远的投票站。投票站不大,门口写着“投票站”,进门左手是工作人员在发放表格,右手是10张面对面的桌子,中间用纸板隔离好,用于填写选票。年满18岁的美国合法公民才能参加投票,至于你是不是满足“18岁”“美国公民”“合法”这些条件,进门左手第一张桌子的工作人员会确认,这里有2名工作人员,他们手中有本花名册,上面是本地区的所有年满18岁的美国合法公民的名单,美国妈妈出示身份证后,他们很快找到了美国妈妈的名字,她只需要填写一张确认表即可进入下个工作口。下个工作口是发放选票的工作口,有3名工作人员,美国妈妈递上自己的那张表,工作人员确认后就把选票给她,告诉她注意事项,然后她就可以到填选票的区域了。我看了选票,在总统栏上不仅有奥巴马和麦凯恩的名字,还有很多小政党的候选人,在名单下,你甚至可以写下自己的名字!美国妈妈开玩笑地说:“我们不选他俩了,写上我的名字。哈哈!”在选票周边有一些选框是填选市议会议员、州议会议员的,反面是投票选择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的。所以这张选票不仅仅是选总统的,也同时选新一届地方政府的执政者。可是美国妈妈没听说过那些人(主要她不是太关注政治),所以她只填了总统这一项——麦凯恩。最后一步就是把选票投入电子计票箱。大功告成啦!
美国总统大选之公布当晚
轰轰烈烈的美国大选在2008年11月4日晚画上句点。大选当晚,美国妈妈早早地打开电视。我们吃饭时还在打赌谁会获胜,和我住在一个家庭的巴西交流生Job和我都认为奥巴马会获胜,而美国妈妈则很谨慎地坚持她的意见,因为就在选前不久,还有爆料奥巴马受贿的新闻。吃完饭,利用等待结果的空隙,我上网浏览了一些信息,在新浪网上,我看到了中国网民对于两名候选人的激烈争论,在美国大型社交网站Facebook上,我看到了我同学们的留言信息,有的非洲裔美国人已经提前庆祝奥巴马的胜利,在商量明天怎么在学校庆祝,有的同学依然把最后的希望给予共和党的麦凯恩。
最终民主党候选人,现年47岁的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以365张选举人票对173张选举人票的绝对领先优势当选美国历史上第56届、第44任和第43位总统,同时他也创造了非洲裔美国人主宰白宫的神话!当选后,奥巴马在芝加哥公园作了热情洋溢的演讲。我收看了电视直播,当他在最后不断喊出“Yes, we can!”时,在场所有美国人都跟着高呼!“是的,我们能做到”!当我看到麦凯恩在凤凰城发表失利演说,“当然我们今天会有失落,但明天我们的国家还会前行,竞选的失败是我一个人,不是大家的……奥巴马是新任美国总统,也是我的总统”,败选者没有对对手的攻击言论,反而是真诚祝贺,我感觉美国的选举文化的确已经比较成熟,值得我们分析、思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