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如果缺少互动就缺少了生命的气息和生命的灵动。数学新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立足于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数学课上得到主动的发展,从而能够学数学、用数学。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实现师生的有效互动呢?
1.转变角色意识,变“教”为“导”。
教学活动从本质上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而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每个人都是作为主体而存在的,每个人都是彼此相互认识和交流的对象,每个人都应具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主宰者,而是与学生平等对话的一员,课堂教学有效互动“是双方的倾听,是双方相互吸引、相互包容、共同参与的关系”。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形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都作为平等的一员参与学习,进行心灵的沟通与情感的交流。例如,在教学“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时,教师的“导学”可以从实验入手,通过实际操作或演示,学生很快得出结论:圆锥侧面展开图是扇形,此扇形的弧长是圆锥的底面圆周长,扇形的半径是圆锥的母线长。这种演示“导学”既直观又能引起学生注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知识。在教师做了演示之后,再让学生阅读,自行解决课本中的例题和练习。有了“导学”的认识,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就相当明确,就能够有效学习新知识。所以变“教”为“导”是师生互动能否有效实现的关键。
2.优化教学程序,设计有效提问。
提问是师生交流的手段,是师生互动的平台。在一般教学活动中,师生都能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但主要存在一些问题:(1)问题比较直观,缺少思考价值。如“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一课,教师为了解全等三角形判定的掌握情况,进行课前提问:(2)问题比较浅显,缺乏思考层次。“什么叫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有哪些判定方法?”。学生流利的回答只是浅层次的记忆,是否真正理解不得而知,使提问和回答都失去了意义。(3)问题指向不明,缺乏思考方向。如“生活中的轴对称”一课,教师在教学了对应线段、对应角的概念后,马上问学生:“对应线段和对应角有什么关系?”学生感到很突兀,没有思考方向,不知从何回答。所以要实现师生有效提问必须做到:一是问题要有现实性——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 这有助于学生发现那些真正的问题,从而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二是问题要有思考性——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思考空间。 创设问题情境的核心是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考。设计的问题必须要有思考性,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定的思考空间。三是问题要有趣味性——将问题置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这会使学生的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共同参与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轻松地得到发展。
3.加强解题交流,进行师生互动评价。
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好引导和指导工作,通过针对性的话语,让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解题途径交流,对解题方法和过程进行反思辨析,对学生学习表现进行评价和指正,从而实现师生互动评价。教师要抓住问题关键,找准解题要领,有效提升学生思维创新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自我反思能力。如在“一次函数”教学中,教师提问:“中国电信公司规定,县城和农村的电话收费标准和方式一样,在县内通话3分钟内的收费标准为0.2元,每超1分钟就要加收0.1元,现在请你写出电话费y(元)与通话时间t(t≥3分,t为正整数)的函数关系式。”学生解答完后,教师出示学生的不同答案,引导学生进行点评,师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从而提高了问题评价的效能,实现了师生的有效互动评价。
总之,有效的师生互动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要真正体现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教师不仅要在理念上重视它,更要处理好互动形式与教学实践的关系,形成师生有效互动,走向和谐的课堂教学。我们在教学中还要进一步思考与探索,“动”出学生的思维,“动”出学生的激情,“动”出学生的创造,让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有效互动更加精彩。(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育新学校)
1.转变角色意识,变“教”为“导”。
教学活动从本质上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而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每个人都是作为主体而存在的,每个人都是彼此相互认识和交流的对象,每个人都应具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主宰者,而是与学生平等对话的一员,课堂教学有效互动“是双方的倾听,是双方相互吸引、相互包容、共同参与的关系”。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形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都作为平等的一员参与学习,进行心灵的沟通与情感的交流。例如,在教学“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时,教师的“导学”可以从实验入手,通过实际操作或演示,学生很快得出结论:圆锥侧面展开图是扇形,此扇形的弧长是圆锥的底面圆周长,扇形的半径是圆锥的母线长。这种演示“导学”既直观又能引起学生注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知识。在教师做了演示之后,再让学生阅读,自行解决课本中的例题和练习。有了“导学”的认识,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就相当明确,就能够有效学习新知识。所以变“教”为“导”是师生互动能否有效实现的关键。
2.优化教学程序,设计有效提问。
提问是师生交流的手段,是师生互动的平台。在一般教学活动中,师生都能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但主要存在一些问题:(1)问题比较直观,缺少思考价值。如“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一课,教师为了解全等三角形判定的掌握情况,进行课前提问:(2)问题比较浅显,缺乏思考层次。“什么叫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有哪些判定方法?”。学生流利的回答只是浅层次的记忆,是否真正理解不得而知,使提问和回答都失去了意义。(3)问题指向不明,缺乏思考方向。如“生活中的轴对称”一课,教师在教学了对应线段、对应角的概念后,马上问学生:“对应线段和对应角有什么关系?”学生感到很突兀,没有思考方向,不知从何回答。所以要实现师生有效提问必须做到:一是问题要有现实性——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 这有助于学生发现那些真正的问题,从而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二是问题要有思考性——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思考空间。 创设问题情境的核心是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考。设计的问题必须要有思考性,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定的思考空间。三是问题要有趣味性——将问题置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这会使学生的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共同参与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轻松地得到发展。
3.加强解题交流,进行师生互动评价。
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好引导和指导工作,通过针对性的话语,让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解题途径交流,对解题方法和过程进行反思辨析,对学生学习表现进行评价和指正,从而实现师生互动评价。教师要抓住问题关键,找准解题要领,有效提升学生思维创新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自我反思能力。如在“一次函数”教学中,教师提问:“中国电信公司规定,县城和农村的电话收费标准和方式一样,在县内通话3分钟内的收费标准为0.2元,每超1分钟就要加收0.1元,现在请你写出电话费y(元)与通话时间t(t≥3分,t为正整数)的函数关系式。”学生解答完后,教师出示学生的不同答案,引导学生进行点评,师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从而提高了问题评价的效能,实现了师生的有效互动评价。
总之,有效的师生互动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要真正体现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教师不仅要在理念上重视它,更要处理好互动形式与教学实践的关系,形成师生有效互动,走向和谐的课堂教学。我们在教学中还要进一步思考与探索,“动”出学生的思维,“动”出学生的激情,“动”出学生的创造,让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有效互动更加精彩。(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育新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