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其今后全面发展和有效接受完整教育的良好基础。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培养出心理素质良好的新时代人才是学校所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一、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全过程
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就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真正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体系之中。在这个过程中,务必注意教学的对象的可接受性。通过具体事例,使学生懂得认知自我、发展自我的道理。培养自信、自省、自我认识、自我调适的能力。例如在教学课上让学生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想象力,鼓励他们发明创造,做出新奇的作品,切忌嘲讽;结合学生课堂听课的情绪表现,情感体验的内容,进行有机的讲解;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公益劳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与独立能力,面对困难不畏缩的良好性格,特别应加强学生面对挫折时的心理疏导,保持健康的心态。其次,學校还应积极开辟和拓宽与家长的沟通渠道,及时收集和反馈学生中存在和发生的问题。教师和家长的日常管理以及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要有机地配合,互相渗透,互相促进。江北中心小学地处东阳市城郊结合部,学生来源较为复杂,家庭环境差异较大,所受的不良诱惑也较多。因而,在与学生家长的交流中,老师应区别对待,着重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创造良好的氛围,从而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良好道德的养成。
二、加强教师的心理学培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作为教师,不能只重视学生的学业发展,也必需关注学生的身心能健康成长。虽然大部分教师在毕业前都曾或多或少地学过心理学知识,他们以为自己能很轻易地了解学生的想法,还认为心理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迎刃而解。其实,小学生有他们自己的特殊心理,他们的心理要比成人敏感、脆弱得多。一些老师对待那些“问题儿童”时,首先想到的是与家长沟通,而不是与学生进行直接交流,这样往往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们失去自信,变得沉默、孤僻。教师的思想、情绪、行为的轻微变化有时都会给学生带来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加强对教师的心理素质培训是极其重要的。新时代的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心理素质修养,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同时应具有进行心理咨询的能力,对学生和家长进行心理教育的能力,对学生心理素质发展进行评估的能力,以良好的自身心理状态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注重师生的心灵沟通
教师要与学生多进行沟通,坦诚地面对学生,深入学生心灵深处。只有近距离的接触,使学生愿意和教师有更多地交流与沟通,才能打开他们的心扉,消除了师生之间的界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深入到孩子心灵的深处,与孩子产生相互信任和理解。
对待任何事物,学生也有自己的心灵感悟,这种感悟可能更为隐蔽的、复杂的。无论这种感悟是较成熟的或是极为幼稚的,教师应尽量做到对学生的回答不妄加评判,让学生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只有这样才能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影响和教育,切忌摆出师长的架势,给学生所谓的指点,或向学生发出不准这样不准那样的警告。小孩子大多是天真活泼的,是乐于接受帮助和鼓励的,只有积极地引导学生,他们才能有保持良好的心态,有成熟的心理。
四、开展各种活动训练
建设和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关系到学校每一项工作,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教师的工作,这是极其错误的。没有学校各项工作的一致配合,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工作的效果不但难以巩固,而且可能被降低甚至抵消。因而,学校在进行课堂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也应在小学生中开展各种有意义的训练活动和课内外文体活动。例如学生可以利用各种棋类的辅导学习,进行稳定性的心理训练;通过球类、田径、体操等活动,培养学生掌握一些转移情绪、释放压抑、克服自卑的方法,学会幽默和适时地释放不良情绪;组织书法、绘画、演讲、歌咏、板报、社会实践活动等,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满足学生施展才华的需要,增强自信等。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老师、学生及家长共同参加的个人成长报告会,让老师、家长有了解自己的心里话的机会,如“爸爸妈妈听我说”、“老师请您听我讲”等,使学生在处理困惑、失衡以及矛盾和冲突时,能及时得到家长,教师的理解和帮助,以其群体的合力战胜各种心理危机。
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以建设和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为主,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个别指导,尊重与理解学生,力求学生人格的整体性发展。在教育手段上,要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以人为本,强调学生心理能力的提高。通过开展训练活动和课内外文体活动,指导学生“以人为镜”学会观察、分析、评价自己,逐步使他们养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制等心理品质。
一、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全过程
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就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真正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体系之中。在这个过程中,务必注意教学的对象的可接受性。通过具体事例,使学生懂得认知自我、发展自我的道理。培养自信、自省、自我认识、自我调适的能力。例如在教学课上让学生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想象力,鼓励他们发明创造,做出新奇的作品,切忌嘲讽;结合学生课堂听课的情绪表现,情感体验的内容,进行有机的讲解;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公益劳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与独立能力,面对困难不畏缩的良好性格,特别应加强学生面对挫折时的心理疏导,保持健康的心态。其次,學校还应积极开辟和拓宽与家长的沟通渠道,及时收集和反馈学生中存在和发生的问题。教师和家长的日常管理以及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要有机地配合,互相渗透,互相促进。江北中心小学地处东阳市城郊结合部,学生来源较为复杂,家庭环境差异较大,所受的不良诱惑也较多。因而,在与学生家长的交流中,老师应区别对待,着重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创造良好的氛围,从而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良好道德的养成。
二、加强教师的心理学培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作为教师,不能只重视学生的学业发展,也必需关注学生的身心能健康成长。虽然大部分教师在毕业前都曾或多或少地学过心理学知识,他们以为自己能很轻易地了解学生的想法,还认为心理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迎刃而解。其实,小学生有他们自己的特殊心理,他们的心理要比成人敏感、脆弱得多。一些老师对待那些“问题儿童”时,首先想到的是与家长沟通,而不是与学生进行直接交流,这样往往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们失去自信,变得沉默、孤僻。教师的思想、情绪、行为的轻微变化有时都会给学生带来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加强对教师的心理素质培训是极其重要的。新时代的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心理素质修养,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同时应具有进行心理咨询的能力,对学生和家长进行心理教育的能力,对学生心理素质发展进行评估的能力,以良好的自身心理状态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注重师生的心灵沟通
教师要与学生多进行沟通,坦诚地面对学生,深入学生心灵深处。只有近距离的接触,使学生愿意和教师有更多地交流与沟通,才能打开他们的心扉,消除了师生之间的界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深入到孩子心灵的深处,与孩子产生相互信任和理解。
对待任何事物,学生也有自己的心灵感悟,这种感悟可能更为隐蔽的、复杂的。无论这种感悟是较成熟的或是极为幼稚的,教师应尽量做到对学生的回答不妄加评判,让学生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只有这样才能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影响和教育,切忌摆出师长的架势,给学生所谓的指点,或向学生发出不准这样不准那样的警告。小孩子大多是天真活泼的,是乐于接受帮助和鼓励的,只有积极地引导学生,他们才能有保持良好的心态,有成熟的心理。
四、开展各种活动训练
建设和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关系到学校每一项工作,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教师的工作,这是极其错误的。没有学校各项工作的一致配合,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工作的效果不但难以巩固,而且可能被降低甚至抵消。因而,学校在进行课堂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也应在小学生中开展各种有意义的训练活动和课内外文体活动。例如学生可以利用各种棋类的辅导学习,进行稳定性的心理训练;通过球类、田径、体操等活动,培养学生掌握一些转移情绪、释放压抑、克服自卑的方法,学会幽默和适时地释放不良情绪;组织书法、绘画、演讲、歌咏、板报、社会实践活动等,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满足学生施展才华的需要,增强自信等。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老师、学生及家长共同参加的个人成长报告会,让老师、家长有了解自己的心里话的机会,如“爸爸妈妈听我说”、“老师请您听我讲”等,使学生在处理困惑、失衡以及矛盾和冲突时,能及时得到家长,教师的理解和帮助,以其群体的合力战胜各种心理危机。
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以建设和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为主,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个别指导,尊重与理解学生,力求学生人格的整体性发展。在教育手段上,要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以人为本,强调学生心理能力的提高。通过开展训练活动和课内外文体活动,指导学生“以人为镜”学会观察、分析、评价自己,逐步使他们养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制等心理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