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地处西南的贵州省望谟县,由于城镇化率较低,当地资源相对匮乏,青壮年劳力大多选择了外出务工。
笔者所在的望谟县郊纳乡八步小学,教育范围主要覆盖了八步、铁炉等偏远村寨。近年来,我乡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呈上升趋势,很多父母不得不将孩子交给老人照看或亲戚家寄养,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也逐渐凸显。对留守儿童而言,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管教,加之年老长辈们的溺爱和放纵,逐渐养成一些不良恶习,在家教环境、身心健康、人身安全等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甚至出现青少年违法犯罪。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
1.家庭教育长期缺失
由于留守儿童父母双方长期在外务工,与子女接触的机会较少,因此留守儿童普遍缺乏相应的家庭教育,即使有隔代亲人或其他人监护,也无法弥补留守儿童在亲子感情上的缺失。由于早期教育缺位和亲情教育缺乏,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享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与父母的直接情感交流极其缺乏,有些不良行为长期得不到纠正,以致放任自流,容易走上违法犯罪之路。
在监护类型中,隔代监护占的比重较大,监护人多为隔代老年人,由于缺乏文化、思想落后、方法陈旧,不懂换位思考和因材施教,明显存在隔代教育的现象。面对留守儿童犯的错误,要么娇生惯养、放任自流,长期下去会导致留守儿童在思想品行、心理和学习等方面出现问题;要么以打骂与训斥为主的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对待,该方式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甚至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
2.学校教育不到位
目前,在我县很多农村地区,中小学办学条件较差、教学设施简陋、师资力量薄弱、合格师资紧缺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中小学除讲授文化课的智育教师外,思想品德教育、美术、音乐、英语、体育等方面的教师比较缺乏,大部分学校既没有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心理咨询服务、配备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等,忽略了留守儿童的安全健康、道德素质以及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
3.城乡户籍制度限制
长期以来,我国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壁垒是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另一主要原因。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等一系列限制性政策不仅人为地形成了城市人与农村人的界限,也加剧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分化。这种鸿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员的自由流动和发展,也对城乡教育产生重大影响,由此产生的中考、高考户籍地考试制度,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子女不得不在户籍地学习和生活。
二、留守儿童教育的对策
1.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我县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就业岗位少,收入较低,这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区域转移的主要原因。要改变这一现状,应该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攻坚破难抓工业;二是突出重点抓服务业;三是利用优势抓回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政府要积极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消化或就近转移,使大部分农民能在本乡或本县就业、致富,缩短回家周期,尽量减少留守儿童。政府还可以通过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引导本县在外地的中小企业主回乡投资办厂,鼓励更多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反哺家乡建设。
2.提高学校责任意识
首先,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包括留守儿童的家庭背景、家长姓名、家庭地址、留守原因、监护人及其联系电话等内容,并及时补充、变更有关信息。
其次,完备家长通讯录。以便及时和家长联系沟通,反馈其孩子在校表现及思想动态,实现学校与家庭、班主任与留守儿童及其家长间互动与联动。
第三,开设心理课程,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专业心理咨询服务。教给其生存技巧和安全常识,提高留守儿童的个人保护意识及生存能力,对成绩较差的孩子,多给予学习上的鼓励和帮助。最后,学校还可以结合农村的具体情况,增加性格教育、人格教育等课程,并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考核目标。
3.增加城市教育设施
政府通过政策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到城市教育设施中来,在城市中农民工密集的地方,增加相应城市教育设施,政府和企业给予一定的补贴,降低农民工子女入学收费标准,使其能在父母打工地学习和生活。
4.加快户籍制度改革
逐渐弱化乃至取消与户籍相联系的城乡隔离的各种制度,拆除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制度壁垒,使流入城市的农民享有与城市人口一样的平等权利和社会权益。彻底打破维系多年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逐步开放城市公立学校,使农民工子女能在城市顺利入学,取消对农民工子女入学的限制和高额的借读费,让农民工子女享受与城市孩子同等的受教育权利。
总而言之,偏远山区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正成为这个时代的一个重大问题。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我们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共同构建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教育监护网络,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学业有教、亲情有护、安全有保。
笔者所在的望谟县郊纳乡八步小学,教育范围主要覆盖了八步、铁炉等偏远村寨。近年来,我乡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呈上升趋势,很多父母不得不将孩子交给老人照看或亲戚家寄养,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也逐渐凸显。对留守儿童而言,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管教,加之年老长辈们的溺爱和放纵,逐渐养成一些不良恶习,在家教环境、身心健康、人身安全等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甚至出现青少年违法犯罪。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
1.家庭教育长期缺失
由于留守儿童父母双方长期在外务工,与子女接触的机会较少,因此留守儿童普遍缺乏相应的家庭教育,即使有隔代亲人或其他人监护,也无法弥补留守儿童在亲子感情上的缺失。由于早期教育缺位和亲情教育缺乏,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享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与父母的直接情感交流极其缺乏,有些不良行为长期得不到纠正,以致放任自流,容易走上违法犯罪之路。
在监护类型中,隔代监护占的比重较大,监护人多为隔代老年人,由于缺乏文化、思想落后、方法陈旧,不懂换位思考和因材施教,明显存在隔代教育的现象。面对留守儿童犯的错误,要么娇生惯养、放任自流,长期下去会导致留守儿童在思想品行、心理和学习等方面出现问题;要么以打骂与训斥为主的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对待,该方式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甚至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
2.学校教育不到位
目前,在我县很多农村地区,中小学办学条件较差、教学设施简陋、师资力量薄弱、合格师资紧缺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中小学除讲授文化课的智育教师外,思想品德教育、美术、音乐、英语、体育等方面的教师比较缺乏,大部分学校既没有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心理咨询服务、配备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等,忽略了留守儿童的安全健康、道德素质以及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
3.城乡户籍制度限制
长期以来,我国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壁垒是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另一主要原因。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等一系列限制性政策不仅人为地形成了城市人与农村人的界限,也加剧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分化。这种鸿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员的自由流动和发展,也对城乡教育产生重大影响,由此产生的中考、高考户籍地考试制度,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子女不得不在户籍地学习和生活。
二、留守儿童教育的对策
1.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我县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就业岗位少,收入较低,这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区域转移的主要原因。要改变这一现状,应该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攻坚破难抓工业;二是突出重点抓服务业;三是利用优势抓回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政府要积极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消化或就近转移,使大部分农民能在本乡或本县就业、致富,缩短回家周期,尽量减少留守儿童。政府还可以通过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引导本县在外地的中小企业主回乡投资办厂,鼓励更多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反哺家乡建设。
2.提高学校责任意识
首先,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包括留守儿童的家庭背景、家长姓名、家庭地址、留守原因、监护人及其联系电话等内容,并及时补充、变更有关信息。
其次,完备家长通讯录。以便及时和家长联系沟通,反馈其孩子在校表现及思想动态,实现学校与家庭、班主任与留守儿童及其家长间互动与联动。
第三,开设心理课程,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专业心理咨询服务。教给其生存技巧和安全常识,提高留守儿童的个人保护意识及生存能力,对成绩较差的孩子,多给予学习上的鼓励和帮助。最后,学校还可以结合农村的具体情况,增加性格教育、人格教育等课程,并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考核目标。
3.增加城市教育设施
政府通过政策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到城市教育设施中来,在城市中农民工密集的地方,增加相应城市教育设施,政府和企业给予一定的补贴,降低农民工子女入学收费标准,使其能在父母打工地学习和生活。
4.加快户籍制度改革
逐渐弱化乃至取消与户籍相联系的城乡隔离的各种制度,拆除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制度壁垒,使流入城市的农民享有与城市人口一样的平等权利和社会权益。彻底打破维系多年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逐步开放城市公立学校,使农民工子女能在城市顺利入学,取消对农民工子女入学的限制和高额的借读费,让农民工子女享受与城市孩子同等的受教育权利。
总而言之,偏远山区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正成为这个时代的一个重大问题。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我们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共同构建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教育监护网络,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学业有教、亲情有护、安全有保。